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生态环保
  • 澳华丽细尾鹩莺:用密码保护巢穴的鸟类

    大多数父母都有安全意识,然而澳大利亚的华丽细尾鹩莺(M alurus cyaneus)却把这种警觉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它们别无选择:细尾鹩莺妈妈的巢穴常常会遭到狭嘴金鹃(又名霍氏金鹃)的“劫持”。金鹃蛋外表与鹩莺蛋颇为相似,但孵化得更早一些,此时新出生的金鹃幼雏便会驱逐鸟巢中的鹩莺蛋。如果鹩莺妈妈没有意识到巢中来了入侵者,它就会耗费宝贵的时间和食物把金鹃幼雏当作自己的孩子来抚养。但是狭嘴金鹃只能在60%的时候得逞。在其余40%的情况下,鹩莺会在几天之内察觉金鹃的存在,随后将它遗弃,并开始构筑新的鸟巢。这是因为当鹩莺幼雏还在蛋里的时候,鹩莺妈妈就向它们传授一种密码。在幼雏孵化出来后,如果它们不能说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2-11-27

  • 福岛野猪泛滥成灾体内含放射物质 抓猪可获奖金

    中新网11月19日电 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2011年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发生,不仅令众多福岛县居民流离失所,也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目前,福岛县已经变成了野猪的“乐园”。而这些急速增多的福岛县野猪体内,都含有高放射性物质铯(Cs),因此抓捕后也不能作为食用肉类出售,令日本束手无策。据日本时事通讯社消息,由于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发生,福岛县内大部分居民被迫集体避难。而在人迹罕见的核事故灾区,野猪繁殖过盛,导致年间农作物损失上亿日元。由于日本人口全体进入“老龄化”,所以福岛县被登记在册的职业猎师人数平均每年减少200人左右。而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发生,更是导致该县的职业猎师仅一年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2-11-21

  • 世界最大东北虎人工繁育基地今年新增虎宝宝91只

    新华网哈尔滨11月19日电(记者熊琳)世界最大东北虎人工繁育基地黑龙江东北虎林园19日宣布,2012年东北虎繁育计划已经基本完成,全年新增东北虎宝宝91只,其中将有20只优秀虎宝宝入选国家级种源梯队,目前虎林园共有东北虎1067只。进入11月下旬,北国冰城哈尔滨白天最高气温已经在零下5摄氏度左右,但虎林园里的老虎们却神采奕奕,或三五成群享受冬日暖阳,或在雪地里嬉戏玩耍,偶尔还给游客摆几个帅气造型。“2012年成活幼子数量为91只。”黑龙江东北虎林园总工程师刘丹介绍说,按照“精生精育”繁育计划,近年来东北虎林园严格控制种群发展规模。截至目前,园区内成年及幼体东北虎总数为1067只。每年新增幼虎中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2-11-21

  • 自动恒湿种菜盆:“把菜园子带回家”

    新华网深圳11月19日电(记者欧甸丘)巴掌大的阳台怎够拿来种菜?经常出差,没法天天给盆栽浇水怎么办?在深圳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上,一家企业发明的自动恒湿种菜盆解决了这个问题,“把阳台布置成‘开心农场’,把菜园子搬回家不再是问题。”在高交会的农业展览区,一家名叫深圳市农科植物克隆种苗有限公司的小企业用盆栽蔬菜,把站台布置成了一个简易的“小菜园”,有韭菜、生菜、紫贝、空心菜等,其中一盆中,十多棵生菜已经进入收获期。该企业市场部副部长华春雷说,种这些菜不用天天浇水,奥秘在于种菜的盆,名叫“自动恒湿种菜盆”。长不过1米,宽和高不过40厘米的盆,外表上和普通花盆几乎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2-11-21

  • 亚洲农民无法使用抗虫水稻

    一位著名水稻科学家说,中国和东南亚的稻农忽视了采用新型抗虫害水稻栽培种,选择严重依赖于使用杀虫剂对抗害虫。设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的资深科学家K. L. Heong告诉本网站说,这已经导致了水稻害虫和疾病的暴发,影响了成千上万的农民,主要是中国、印尼和泰国的农民。Heong是在上个月(10月17-18日)在越南胡志明市举行的农业风险管理发展论坛(FARMD)上做报告之后发表了上述言论。这些害虫之中最严重的是布朗稻飞虱,这是一种直接以水稻植株为食以及传播能破坏这种植物的病毒的昆虫,它能够破坏水稻发育的各个阶段。Heong说,农民可能轻易地失去全部收成。根据他的估计,在过去8个收获季

    来源:科学与发展网络

    时间:2012-11-19

  • 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社会投入

    本月在印度海德拉巴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第11次缔约方大会(COP 11)是对国际社会兑现两年前在日本名古屋做出的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承诺的能力的一个现实的检查。在名古屋的里程碑式的会议上,各国达成了2010-2020年的20个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称为爱知目标,这是以名古屋所在县的名字命名的),并且勾画出了一个关于获取和利益共享的协议,从而确保地方社会从政府或企业利用它们的资源得到的利益中获益。但是名古屋有一个尚未完成的第三项议程,由海德拉巴继承了下来——这就是动员财政资源从而实现爱知目标。印度也尽力去利用此次会议把重点放在生物多样性和生计之间的联系上。更广泛的理解与过去几年的气候变化

    来源:科学与发展网络

    时间:2012-11-15

  • 长江江豚种群规模减小 世界残存或不到千头

    2002年,全世界人工饲养最成功的白鳍豚“淇淇”在武汉病逝,引发了人们对长江生态的担忧。10年之后,随着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世界罕有的淡水鲸类长江江豚再度遭遇“功能性灭绝”的威胁。种群规模日渐减小被誉为“长江精灵”的水中国宝长江江豚,与白鳍豚同属用肺呼吸的哺乳类动物,是世界罕有的淡水鲸类,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长江边居民大多有这样的记忆:头部钝圆、体形流畅,嘴部线条呈现一种憨态可掬“微笑”的江猪(百姓对江豚的俗称)在江水中翻腾、跳跃。然而,近20年来,记忆中的镜头逐渐模糊,人们越来越难看到它的身影。11月11日,由农业部、中科院水生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等机构共同组成的“20

    来源:现代快报

    时间:2012-11-14

  • 我国野生东北虎数量仅存约20只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日前,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现存野生东北虎数量调查,中国境内尚存野生东北虎数量仅约20只。东北虎作为世界十大濒危野生动物之一,目前世界上仅存不到500只,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的森林中,中国的野生东北虎主要是栖息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东部的长白山区。据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东北虎问题研究专家介绍,2006-2007年野生东北虎数量的调查显示,黑龙江存在的野生东北虎数量约为12只,吉林是8-10只左右,通过近年来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一些民间组织参与对东北虎的保护,对恢复东北虎野外生存环境还有东北虎数量的增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黑龙江曾先后发现过死亡的野生东北虎尸体,所以

    来源:京华时报

    时间:2012-11-13

  • 全球变暖对水生动物体型影响大于陆地动物

       新华社华盛顿11月5日电 英国玛丽女王学院、伦敦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5日报告说,全球变暖对不同物种体型的影响也不一样,其中对水生动物的影响远大于陆地动物。    研究人员研究了169种陆地、淡水和海洋动物在气温升高时的反应。他们发现,在环境温度升高到尚不至于导致严重损害的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成年水生动物的体型缩小约5%,而成年陆地动物体型仅缩小约0.5%。    研究人员推测,气温升高对水生动物体型影响更大的最可能原因是,气温升高增加动物器官对氧气的需求量,但水中的氧气比大气中的氧气少得多,因此,水生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2-11-08

  • 城市规划合理可预防糖尿病

    本报讯 (记者许琦敏)昨天,在上海市科学学所与《世界科学》杂志社主办的首期“科学文化沙龙”上,著名内分泌科专家、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提出,我国做新城规划应多考虑居住、工作一体化,使更多市民能够步行上下班,这或许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宁光介绍,合理的城市规划会有助于人们采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工作地点离家远,很多人会选择乘坐汽车、地铁等交通工具代步。如果家与工作地点比较近,更多人则可能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运动日积月累,就会使身体更健康,远离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因此,在城市规划时应统筹考虑使居住地与工作地的距离恰当,宁光强调,如果我们的城市规划合理,就能减少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12-11-07

  • 美研究称微小海洋生物可能极大影响气候变化

     中国科技网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未来较暖的海水可以显著改变海洋浮游植物种群的分布,微小生物体可能对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相关研究报告刊登在最新一期《科学快讯》杂志在线版上。    研究人员称,到21世纪末,较暖的海洋会导致这些微小海洋生物种群在两极附近蓬勃发展,而在赤道水域萎缩。该报告的合著者之一、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学家托马斯说:“在热带海洋中,我们预测潜在的多样性即浮游植物的数量将下降40%。如果海洋继续如预测一样变暖,在热带海域,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将急剧下降,如果它们不太能适应的话,物种的生态位则会向极地方向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2-10-30

  • 男子种出400多公斤重南瓜 比赛夺冠赢奖金

    中新网10月29日电 据“中央社”29日报道,万圣节将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举办了一场评选最重南瓜的比赛,来自惠堤尔市(Whittier)的一名男子种植的南瓜,以重达991.5磅(约合449.7公斤)赢得冠军及1000美元奖金。据报道,加利福尼亚州的田中农场(Tanaka Farm)每年都会选在万圣节前举办评选最重南瓜的比赛,今年是第10年,共有12人参赛。今年参赛的南瓜大小不一,最小的只有不到50磅。主办这项活动的施姆(Stuart Shim)表示,这是第10年举办南瓜称重赛,今年总奖金达1800美元,奖项不少,除了最重南瓜之外,还有最佳色泽、最年轻种植者、最年长种植者、最有趣造型等等。最后由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2-10-30

  • 英国出现致命真菌专杀树木 10万棵树因染病被烧毁

    国际在线专稿: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28日报道,英国20多个地方发现一种致命真菌,危及英国8000万棵灰树(ash tree)安全。为了防止这种树病继续扩散,英国政府已经烧掉10万棵树。这种真菌名为Chalara fraxinea,之前已经在欧洲多个国家造成破坏,被其感染的树木90%死亡。这种真菌感染树叶、树干,可导致出现黑点和溃烂,最终令树木枯萎死亡。这种真菌最初在2月份即已发现,现在英国诺福克郡、萨福克郡以及肯特郡的20多个地方都发现灰树被感染迹象。这种树病威胁到英国8000万棵树,这些树占英国树木总量的1/3。英国专家担心,这种树病可能导致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生的荷兰榆树病重演,当时英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时间:2012-10-30

  • 日发现已灭绝古生物的新种化石

        新华社东京10月27日电(记者蓝建中)日德研究人员日前发表公报称,他们在日本宫城县南三陆町海岸发现了已灭绝的海洋古生物——箭石的新种化石,且与在中国出土的同类别化石的生存年代几乎相同,这动摇了箭石起源于欧洲的现有学说。    日本北海道大学研究人员与德国研究人员组成的小组从2010年开始在南三陆町进行调查,结果在距今约2亿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中型箭石的新种和超大型箭石的化石。    新种的特征是背部有一条沟,这与在中国四川省约2.3亿年前地层中出土的箭石具有同样的特征,应该是同一类别的不同品种。这类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2-10-30

  • 福岛核电站或仍有泄漏

    新华社专电 美国研究人员25日在《科学》杂志发表研究报告,认定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辐射泄漏发生18个月后,核电站周围海域鱼类体内辐射物浓度依然超出正常值,或许意味着核电站仍在泄漏辐射物质。日本政府先前检测核电站附近海域鱼类、贝类和海藻体内的铯浓度。美国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海洋学家肯·比塞勒分析日本官方发布的数字后得出结论,日本东北部沿海大多数所捕鱼类体内辐射物浓度在安全范围内;但是,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海域鱼类大约40%不符合日本规定的可食用标准。比塞勒估计,持续污染可能来源于废弃核电站轻微泄漏或沉淀至海底的辐射物。他在报告中说:“虽然沿海海域符合国际海洋辐射物质标准,但(废弃)核电站仍向海洋泄漏

    来源:广州日报

    时间:2012-10-29

  • 南极臭氧空洞降至1989年来最小

    新华社东京10月25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气象厅日前发布的信息显示,南极上空臭氧空洞虽已扩至相当于南极大陆面积约1.5倍,但这也是1989年以来的最小面积。 据气象厅介绍,臭氧空洞的面积在今年9月扩大到2080万平方公里,这比2000年时观测到的2960万平方公里大幅缩小,2000年的数值是迄今观测到的最高值。 气象厅解释说,一方面,在国际社会努力下,破坏臭氧层的氯氟烃浓度正缓慢减少;另一方面,气象条件发挥了更重要的影响,主要是南极的低温区域比往年减小,难以形成所谓的“极区平流层云”,这也抑制了大气层中部分化合物与臭氧分子发生反应,减少了它们对臭氧层的破坏。 日本气象厅臭氧层信息中心说,今后有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2-10-29

  • 研究称福岛核事故辐射在渗透 附近40%鱼不能吃

    中新网10月26日电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25日报道,对日本福岛核电站附近海域的最新研究发现,辐射仍在继续向周边环境渗入。据报道,福岛核电站在日本海啸、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一年后,对当地海域捕捞的鱼进行检测后发现,其受污染水平仍然高出正常水平。报道指出,在福岛核电站附近捕捞的鱼当中40%不符合食用标准。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2-10-26

  • 研究表明地球生物大灭绝或将再次发生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0月23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英格兰利兹大学古生物学家保罗-维格纳尔等人最新研究发现,发生在三叠纪早期的地球生物大灭绝缘于地球表面温度过高,而当前越来越高的地球表面温度,似乎预示着另一场大灭绝的到来。  三叠纪早期的大规模生物灭绝让地球彻底沦为了一颗荒废的行星。最近一项新的研究表明,造成这种大面积灭绝的原因是因为地球上大多数生物无法承受地球该阶段过高的表面温度。  在2.47亿年至2.52亿年前的时期内,地球正在缓慢地从三叠纪大灭绝的灾难中复苏过来。这次毁灭性的灭绝事件几乎让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消失了,包括大多数的陆生植物,整个地球奄奄一息,地球赤道附近的

    来源:新浪环球地理

    时间:2012-10-24

  • 来自日本湖泊的纪录改善了放射性碳测年

    一个对日本的水月湖(Lake Suigetsu)的新的放射性碳系列检测应该对更为精准的放射性碳测年有帮助,尤其是对较古老的物品的年代测定。这项工作可使对有机物质的年代估计精确数百年。例如,考古学家也许能够进一步地确定尼安德特人灭绝的时间或是现代人类向欧洲扩散的时间。而且,气象科学家们也许能够更好地了解导致末次冰期冰盖进退的连串事件。在水月湖(Lake Suigetsu)中,每年会有一层极小的、相对色泽较淡的叫做硅藻的藻类覆盖在湖底上,并接着覆盖一层较深色的沉积物。该湖底非常静止且缺氧,因此这些沉积层在成千上万年中一直保持着原状。对这些沉积层所做的一系列钻取如今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对过去5.28万年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12-10-19

  • 中华白海豚仅存活802头 海洋污染成死亡主因

      据新华社报道,9月25日,在澳门友谊圆形地海边发现两具中华白海豚尸体。这已是一周时间内发生的第三宗白海豚死亡事件。此前,9月20日、22日,在珠海海滩两次发现白海豚尸体,一只为身长2米的成年白海豚,另一只专家估计年龄在6个月至1岁之间。  9月25日发现于澳门海滩的白海豚,体型较大的身长2.05米,重约150公斤,搁浅在海边石滩上,腹部裂开,性别有待确定;而另一具体型较小的中华白海豚尸体重约5公斤,漂浮在附近海面,表皮覆盖着一层胎儿血膜,估计是初生海豚。这两只白海豚初步确定属于活跃在澳门机场水域的珠海台山族群,根据伤情猜测,死因为船只螺旋桨导致。有关部门表示,会将成年海豚做成骨骼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2-09-29


页次:36/85  共1693篇文章  
分页:[<<][31][32][33][34][35][36][37][38][39][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