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生态环保
  • 浙大教授提出治理雾霾和污染新举措

       近年来,雾霾和空气污染困扰着中国很多地区的人们,成为公众最关心的一个问题。目前,来自浙江大学和美国北卡罗拉纳州立大学的俞绍才博士(音译Shaocai Yu),提出了一个减少空气污染的新理念:从高层建筑和塔上的洒水装置将水喷到大气中,类似于浇灌花园。这个建议发表在2014年1月份的《环境化学快报》(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上,俞教授提出,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控制当前中国很多地区以及世界其它地区人们正在经受的严重空气污染和沉重雾霾。   在过去的30年里,由于快速的工业发展和经济扩张,中国大城市已经遭受空气污染和严重的雾霾。而且,这种性质的空气污染不容易管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1-09

  • 中国雾霾(PM2.5)及大气污染的遏制者:水

    减少空气污染的新想法:在高楼及高塔(如中央电视台主楼顶及上海东方明珠塔)的顶上安装喷水装置向建筑物外大气喷水,就如给花园浇水一样。这个建议来自中国浙江大学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俞绍才。在一篇发表于施普林格(Springer)的期刊《环境化学快报》的文章中,俞绍才提议这种行动作为一种新颖的方法来帮助遏制中国以及世界很多城市目前严重的空气污染和雾霾。因为中国数十年之久的爆炸式的经济和工业增长,在过去的30年间中国大城市遭受严重的空气污染。 此外,因为污染通常有各种不同来源如煤为基础的能源,交通和大城市本身采暖,这种性质的空气污染是不容易管理和控制的。但在这篇新文章中,俞绍才提出向大气中喷水以模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14-01-09

  • 研究大型动物有助指导生态保护

    狮子、大象,以及其他魅力超凡的物种本身并不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良好指标。但是一项新的分析表明,对那些让观光客心花怒放的大型哺乳动物的研究可以作为一个“鸡尾酒”指标的一部分,从而为生物保护计划创作一幅有用的地图。 在保护机构工作的科学家通常都会将他们的研究重心放在公众(及捐赠人)热爱的大型动物上,例如熊猫、老虎和大猩猩。一个基本原理是由于这些“魅力超凡的大型动物”只有在大规模、富饶的生物多样区域才能够茁壮成长,因此它们的分布能够作为整个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一个代表,而从微生物角度来看,这是非常不易衡量的。 环境保护主义者认为,保护一种标志性动物能够产生所谓的“保护伞效应”,进而拯救那些并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3-12-27

  • 研究发现规划利用保护区资源可缓解人与动物矛盾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蒋学龙小组的博士生李学友在研究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中发现,适度、可持续、有规划地利用保护区内林下非木材林产品资源,有利于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和共管,缓解保护区周边居民对保护区和肇事动物的矛盾。相关研究发表于《环境管理》杂志。 据李学友介绍,在我国,特别是偏远山区,由于人口增长、耕种和放牧面积扩张导致猎物种类和数量减少,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不断增加。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滇金丝猴和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典型山地垂直带自然景观,但当地也有黑熊、棕熊、狼、豺等富有攻击性的野兽。2010~2011年间,研究人员在该保护区北段系统收集了野生动物危害的类型、时空格局、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3-12-27

  • 《自然》警告粮食安全接近上限

    科技日报讯 据英国《自然—通讯》期刊近日报道,目前全球约有30%的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和小麦等,产量潜力可能已经到达了极限。近期有数据显示,粮食作物的产量已趋于稳定,甚至有急剧下降的趋势。 预测未来的粮食产量有助于确保全球粮食安全。但是过往的分析都是建立在产量只增不减这一基础上,而这一情况已被证明是不可能发生的。 长期以来,科学家若要预测未来粮食作物产量,以及满足全球食物需求的能力,采取的主流方法都是基于历史趋势而展开的。但是过往的产量提升,很多都依赖革新技术,而有些革新技术仅属一次性的,鉴于此,大部分的预测都过于乐观。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肯尼斯·卡斯曼教授与其科研团队,在分析了全球最大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3-12-24

  • 曹文宣院士谈长江生态系统:现在长江无鱼可捕

    中科院院士曹文宣谈长江生态系统 为了一些经济利益,把国家的水域资源破坏掉,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在今天的中国,水利工程专家同生态专家似乎已经成了天然的“敌人”。2013年有关“长江生态系统崩溃”的问题,再次引发了这种对峙。 长江,作为中国和亚洲第一大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而对长江的开发也在近年达到高峰---除了三峡、南水北调等大型工程,它还直接体现在金沙江等上游梯级开发问题上。 《瞭望东方周刊》日前就长江生态问题专访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他是目前中国资历最老的长江生态系统专家之一,也是长江10年休渔的主要提倡者。这一政策被认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时间:2013-12-17

  • 104座城市重度雾霾 覆盖中国近半国土

    最近一周以来,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中国,已陆续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覆盖了中国将近一半的国土。不过随着冷空气的影响,中东部等地雾霾将减弱消散,而北京的雾霾也自昨天下午起开始减弱消散。 大风吹散北京雾霾 苏皖浙等地雾霾将消散 气象台预计,从昨夜到今晨,江苏中西部、安徽中东部、浙江中北部、江西东北部等地有大雾,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不足500米的浓雾。昨天(12月8日)夜间,江苏、安徽中东部、浙江中北部、山东南部、河南东部等地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达4~5级,局地可达6级,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扩散,上述大部地区有中度霾,其中,江苏西南部、浙江北部、安徽东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3-12-10

  • 2050年前世界粮食缺口高达70%

    据联合国网站12月4日消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机构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2050年世界人口将要达到96亿,那时的粮食需求将比现在多出70%。报告指出,填补这一缺口是可能的,但不能完全依靠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 由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环境署、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撰写的《世界资源报告:创造一个可持续粮食未来》显示,在现存农耕用地上提高作物和家畜的生产力对于挽救森林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至关重要,但仅仅通过增加产量还不足以填补粮食缺口。报告发现,为了避免清理更多土地以用作农地,与前40年相比,在今后40年当中需要将作物产量提高40%。 统计显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3-12-05

  • 最新研究显示气候变暖扰乱蝴蝶飞行季节

    加拿大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很多蝴蝶在一年中的飞行时间是根据气温变化有所调整的,因此随着全球变暖,它们的飞行季节也随之改变。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共调查了200多个蝴蝶种类的飞行,并且查询了130多年来的气象数据。结果发现,蝴蝶对气温变化非常敏感。研究人员表示,随着温度升高,蝴蝶在一年中也更早出现,它们也更早进入活跃的飞行季节,而这对它们的生存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它们有可能遭遇霜冻而死亡,或者比它们所依赖的植物食物提早出现而挨饿。研究人员称,蝴蝶飞行时间的这种变化也提供了一种预警信号,提示其他野生动物的习性可能也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来源:网易探索

    时间:2013-11-26

  • Nature:植物入侵的影响随时间而变弱

    生物通报道:发表在11月20日Natur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对夏威夷同一地点的植物入侵进行了长期的研究,表明在外来物种和土壤氮循环之间的负反馈调节已经被破坏,使新的外来物种更容易入侵。这项对生物入侵的长期研究表明,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反馈调节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但是这可能对本地物种的恢复并没有益处。在过去25年的生态学调查研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入侵植物彻底改变生态系统功能的能力。然而,很少有研究去调查入侵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是否能够长期存在,以及这对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恢复意味着什么。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生态学、进化和海洋生物学系的教授Carla D'Antonio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11-22

  • 科学家绘制首份21世纪全球森林变化图

      美国研究人员14日在《科学》杂志上说,他们绘制出第一份2000年以来全球森林覆盖变化的高清晰图像,从中可以查看自然资源正在丧失或增加的区域。研究人员相信,这份高清图有助于指导今后的森林保护工作。  这份高清图是利用65万多张地球表面的卫星图像,由美国马里兰大学、谷歌公司及美国政府的研究人员共同绘制的。研究表明,2000年至2012年间,全球的毁林面积达230万平方公里,而与此同时增加的森林面积只有80万平方公里。  研究人员表示,尽管森林的增加或毁灭发生在地球各个地区,但热带是唯一显示出某种明显趋势的区域,其每年毁林面积的增幅超过2100平方公里。  好消息是,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3-11-18

  • 英国现变异“超级老鼠” 把吃鼠药当饭吃

    星岛环球网消息:英国出现了一种抗鼠药的变异“超级老鼠”,一般鼠药对它们根本不起作用,它们吃起鼠药就像吃食物一样。中国日报网引述外媒报道,这种老鼠一开始出现在英国西南部和东南部,但是目前似乎已经扩散至更北的地区。而且,其数量已经超过了英国境内其他种类的老鼠。英国虫害控制人士希望政府能够批准使用毒性更强的鼠药,以阻止这种携带多种病菌的老鼠们全国“流窜”。但是,英国相关部门否定了这一提议,他们担心这样做会改变生态环境和危害到其他野生动物。 

    来源:星岛环球网

    时间:2013-11-12

  • 重金属污染“覆水难收” 预防就是最好的治理

    ——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超级基金”中心高级研究员郑焰驻纽约记者 王心见 今日视点“在环境综合治理中,重金属污染防治是其中一项非常复杂、非常严峻、非常艰巨的工作。”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超级基金”中心高级研究员、纽约市立大学郑焰教授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哥伦比亚大学“超级基金”中心是一个专门研究重金属污染的跨学科学术机构。中心研究团队由医学、环境、地球科学等多门学科的专家组成。郑教授作为这个中心研究项目的课题负责人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不但进行理论研究,还进行过大量的现场调查,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和报告,研究成果被大量引用。采访中,郑教授没有过多谈论自己的成就,而是讲解了美国重金属污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3-11-07

  • 科研人员最新研究对白鳍豚灭绝之谜给出答案

    人类活动须担负主要责任   文章来源:文汇报 黄纯一 发布时间:2013-11-04 【字号: 小  中  大 】       “长江女神”白鳍豚的灭绝究竟因为人类活动,还是气候变化?来自南京师范大学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合作的最新研究给出了答案:人类活动必须担负主要责任。   最近,他们成功绘制了白鳍豚的全基因组图谱。这一研究不仅揭示了白鳍豚从陆生至水生的进化特性,同时通过重建白鳍豚物种种群历史,确认了这个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通讯》上。   据论文通讯作者之一、南京师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13-11-06

  • 环保部专家:中国几乎所有污染物排放量世界第一

    11月2日,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王金南在北京大学出席“中国与世界环境保护四十年”论坛时作了题为“中国环境保护四十年的战略思考”的报告。王金南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是压在中国头上的三座环境大山。他表示,几乎所有污染物的排放量,从目前来看,中国都是世界第一。他认为中国在环保方面战术存在问题,执行能力也很弱,此外,制度层面的问题也值得思考。王金南表示,中国过去40年取得经济增长辉煌成就的同时,环境保护事业也取得了发展。过去40年,GDP增长以平均10%的速度独树于世界,总量稳居世界第二。过去40年,中国的环境保护从无到有,环保机构和队伍不断壮大,总体上来看,中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3-11-04

  • 未来百年我国20个生物群区将发生迁移

    科技日报北京10月29日电 (记者付丽丽)“未来50年到100年,受气候变化影响,我国的20个生物群区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迁移,其中18个生物群区向高海拔迁移。”今天,在大自然保护协会举办的成果发布会上,气候变化与保护科学家陈艾如是说。2009年,该协会启动了《气候变化对中国32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影响与适应》项目。项目发现,根据模型预估,在未来50年,所有主要生境类型的年平均气温均将会上升3℃。而未来100年内气温还将持续上升,在升幅都在5℃左右的中等排放情景下,所有生境类型的年平均气温将继续在2050年的基础上升高2℃左右,年降水也会呈不同程度的增长,增幅在31.68毫米到104.6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3-10-31

  • 中国确认544种外来生物入侵 成最严重国家之一

      记者从此间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生物入侵大会”获悉,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中国确认的外来入侵物种已达544种,成为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来源:新华网)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3-10-25

  • 研究表明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已在极地“扎根”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南北极是人类最后的净土。终年白雪覆盖,人迹罕至,理应与各种污染物无缘。但事实并非如此,众多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早已在极地“扎根”。在日前于拉萨举办的“首届极地及高山地区持久性有毒污染物(PTS)学术研讨会”上,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表明,以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等为代表的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在南北极及珠峰地区均有发现。在大气流动和洋流的影响下,污染全球化让极地地区无法幸免。如何固守最后的净土,成为当前科研人员乃至全社会亟待关注的问题。净土不净对于南北极而言,一般的污染物很难到达。但对于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有机汞这样的持久性有毒污染物而言,极地并非天堑。“一般而言,持久性有毒污染物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3-10-10

  • 我国今年6亿人遭雾霾影响 5年内建立健康监测网络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中国将用3到5年的时间建立覆盖全国的空气污染(雾霾)健康影响监测网络,掌握空气污染暴露水平及人群健康影响变化趋势。雾霾健康影响监测获得中央财政支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日前召开了“空气污染(雾霾)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培训会”,此次会议的参加者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河北省、山东省等疾控中心共70余名代表。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副所长徐东群介绍,2013年持续大规模的雾霾污染范围涉及了17个省市自治区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影响人口约6亿,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总书记和总理非常重视,分别做出重要批示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时间:2013-10-08

  • 秸秆还田不当至农田病虫害高发 农药残留成新问题

    眼下,又是中原秋收季节,秸秆处理再次成为人们头疼的问题。对于全国每年大约8亿吨之巨的农作物秸秆,一般是就地焚烧,狼烟遮盖天地,严重污染环境,许多县乡村基层干部为禁烧忙得精疲力竭。近年来,逐步推广秸秆还田,但带来的严重的病虫害问题,让人们始料不及。过去一亩地30—40元农药就不少了,现在需要70元左右农药还治不住虫。由此而来的食品安全和农药残留问题愈发突出。河南省商丘三利新能源公司董事长林振衡说,他们在河南南阳、安徽淮北、江苏徐州等地做的调查表明,凡是秸秆还田的地方,病虫害特别高发,导致农作物减产三成左右,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带来的增产效益几乎被抵消殆尽。他说,秸秆还田为什么导致病虫害易发?这个道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3-09-30


页次:31/85  共1693篇文章  
分页:[<<][31][32][33][34][35][36][37][38][39][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