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生态环保
  • 拯救重金属污染:耕地“去重”难言轻松

    一场拯救重金属污染耕地的战役正在打响。6月中旬,正值水稻分蘖。湖南省长沙县一处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农田内,身穿白色防护服的专业人员,用勺子从装有石灰的桶里舀起石灰,朝水田里挥洒。这些石灰将进入到土壤里,与重金属“互搏”,降低重金属活性。目前,长沙县在重金属污染耕地施用石灰工作全面铺开,由专业队伍、专业合作社或者农户自行喷洒石灰等多方式进行。而在近期,这样的大规模耕地修复工作,还将在湖南多地持续。这一切源于日前国家正式启动的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综合治理工作。耕地修复的大幕已经开启。这意味着,试点工作以后,更大规模的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战役或将打响。但在近日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多名专家认为,试点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06-25

  • 美利用经遗传改造的细菌将生物质能直接转化为乙醇

    科技日报讯  美国佐治亚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他们对能降解木质纤维素的细菌嗜热木聚糖酶进行遗传改造后,其直接将以柳枝稷为原料的生物质能转化成了乙醇燃料,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该研究未来有望实现工业化生产,生产出物美价廉的燃料。在利用柳枝稷和巴茅根等非食物农作物生物质能制造具有成本效益的生物燃料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主要“拦路虎”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制造乙醇之前,要对植物进行预处理—将植物的细胞壁破解,科学家们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因此,也拖慢了科学家们用生物质能生产生物燃料的步伐。现在,佐治亚大学富兰克林文理学院遗传学系教授珍妮特·威斯特菲尔玲和该校生物能源科学中心(由美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06-25

  • 国家海洋局:西太平洋检出福岛核事故特征核素

    记者18日从国家海洋局获悉,由该局生态环境保护司组织实施的西太平洋海洋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2014年第一航次顺利返航。  航次首席科学家何建华介绍,除完成既定监测任务外,还取得了五方面的创新性成果。一是在吕宋海峡口监测采样深度由2013航次的最深1000米增加至2000米,且监测深度超过1000米的站位数也由2013航次的1个增加至5个,这将为深入了解日本放射性污染物向我国管辖海域的迁移扩散情况提供更准确的监测数据。二是利用海洋三所自行研发的富集设备,开展了多核素的现场快速富集与测量试验,并首次在部分站位现场检出了日本福岛核事故特征核素——铯134,为实现现场快速监测预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06-24

  • 研究阐述尼古丁等环境毒物降解机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许平团队在微生物分解代谢研究领域获得突破,进一步阐明尼古丁等环境毒物的降解机制。日前,相关研究成果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于《分子微生物学》。 在烟草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富含尼古丁等烟碱类化合物的固体和液体废弃物,这些物质易进入地下水,并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降低烟草废弃物中尼古丁含量对于保护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恶臭假单胞菌S16能够以尼古丁作为底物生长并将其完全矿化,在降低烟草中尼古丁含量和处理烟草废物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课题组成员通过研究假单胞菌属中参与重要环境毒物尼古丁分解代谢的一个新的调控蛋白的结合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06-16

  • 南林大通过微生物"做媒"让破坏山体永葆"青春"

    破坏的山体、裸露的岩壁、流失的水土……这样满目疮痍的景象在我国丘陵山区随处可见。随着经济对矿产资源需求的迅速增加,以及道路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开山取矿后的植被恢复与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  5月31日,在第六届江苏省生态文明高层学术论坛上,南林大副校长张金池教授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他领导的团队采用喷播复绿的微生物菌群的方法,可以在裸露的岩壁上快速、持久地恢复植被。这项技术不仅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已在江苏、广东等地成功应用。  露天开采和道路建设造成的破坏山体,岩壁裸露,植被很难自然恢复。目前常用的植被恢复方式是快速喷播覆绿技术,就是在岩壁上喷洒10厘米左右的土壤、保水剂和植物种子。但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06-13

  • 王青锋研究员:水生植物为水生生态健康保驾护航

    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淡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的今天,水生生态系统在水体净化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第一生产力的水生植物则被认为是维护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能否成功繁殖是水生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的核心问题。”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适应性进化学科组研究员王青锋说。近年来,围绕水生植物的基本繁殖特征和适应性变化机制,王青锋及其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进展显著。瞄准水生植物繁育系统研究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紧缺的国家,淡水总贮量虽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分布不均匀,加上工业污水的排放和农业生产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加剧,水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06-10

  • 2014十大新发现地球物种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4-05-27

  • 全球物种正快速改组

    ——生物多样性变化应与生物多样性丧失同样受关注  从珊瑚到食肉动物,世界上生命形式的多样性正在受到不同程度的攻击。由于栖息地被破坏、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入侵和过度捕捞,几十年的科学研究记录着生态系统正在磨损,经历着可怕的物种灭绝。  那么,全球性物种灭绝危机会造成地方性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吗?美国佛蒙特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和苏格兰和缅因大学的一项新的物种研究并未对此有所发现。相反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极地到热带,从海洋到陆地,很多地方的物种数量甚至有所增加。  物种数量未降反增   据每日科学网近日报道,这项由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玛丽亚带领的新研究,仔细地查找了世界各地多年之前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05-26

  • 川大教授研究剩菜剩饭变成煤 一吨转化200斤

    餐厨垃圾利用变废为宝只需几个步骤,花上1到4小时,剩菜剩饭就可转换为生物煤,效果甚至比一般煤更好剩饭剩菜放入仪器,通过1到4小时的水热碳化反应,就会变成一锅“黑粥”,再经过真空泵分离水分,就变成了黑黑的生物煤,“这种煤的热值,要高于普通电煤,接近标煤。”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教授卢红雁说,“1吨剩饭剩菜,可以提炼80到120千克生物煤,它为厨余垃圾的再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4月29日,四川省科技厅代表国家科技部组织了省内外的7位专家对卢红雁负责的这一项目进行验收,并获得通过。转化剩饭菜1小时变煤剩饭菜和生物煤,看似风牛马不相及,到底是如何转化的?4月29日下午4点,在卢红雁的实验室,记者看

    来源:华西都市报

    时间:2014-05-19

  • 报告称中国根治雾霾最快需15年 建议征环境税

    15日发布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指出,中国要根治雾霾问题最快至少需要15-20年左右,建议适时开征环境税,用经济手段治理雾霾。该报告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日本名古屋大学共同创办的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主持编写,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于5月15日在北京科博会平台上发布。报告称根治雾霾最快要15-20年左右今年报告再次聚焦雾霾问题。报告指出,2013年雾霾发生的特点是发生面积大、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更高、危害程度加大。“以雾霾为代表的大气污染严重影响着当前和今后的经济活动,同时危害健康、特别是儿童和妇女的健康,还威胁社会安全,影响国家的国际声誉。”报告主编、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联席所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4-05-16

  • 生物多样性减少致植物分解速度放慢

    科技日报讯 近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生态学研究,评估了植物残体的多样性和分解植物残体的生物多样性,这两者对于植物残体分解速度的影响。调查发现,在所有生态系统中,植物残体和腐生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都会放慢植物残体中碳循环和氮循环以及分解速度。未分解的死亡植物组织及其部分分解产物,就是植物残体。由于这些凋落物的分解归还到大气中的量是全球预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因此植物残体的分解速率不但对生态系统生产力起作用,更对全球的碳预算产生影响。而理解生物多样性和分解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其背后的机制,也成为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尤其是考虑到全球范围内物种的迅速丧失。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斯蒂芬·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05-16

  • 美佛蒙特州要求转基因食品须贴相应标签

    5月8日,佛蒙特州州长Peter Shumlin签署法案,在2016年7月之前,佛蒙特州销售的转基因食品上必须贴有相应标签。 “我们有权利知道我们所卖的食物中含有什么。”Shumlin在签署过程中表示,“我很自豪,在美国要求转基因食品标识方面,我们处于领先地位。” 其他许多州也在考虑类似的立法。但是虽然消费者维权人士在庆祝佛蒙特州的立法,总部在华盛顿的食品集团——杂货制造商协会称将向联邦法院提起诉讼,从而希望推翻该法案。上个月,共和党国会议员Mike Pompeo向众议院提交了《2014年安全与准确的食品标签法案》,该提案允许转基因食物贴标签的要求,仅在其组成与非转基因食品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05-15

  • Nature:CO2水平上升可降低作物营养

    生物通报道:对于未来的农民和进食者来说,这可能是个坏消息:随着这个世纪CO2水平的上升,将来一些谷物和豆类的营养会大大低于现在。这一新发现于2014年5月7日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有来自澳大利亚、以色列、日本和美国的八家机构参与了这项研究。研究人员调查了多个品种的小麦、水稻、豌豆、大豆、玉米和高粱,它们所生长的田地所具有的大气CO2水平类似于本世纪中期的预计水平。目前,大气中CO2的浓度正在接近400 ppm,预计到2050年将上升到550ppm。研究小组使用一种称为Free Air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 (FACE)的系统,在露天田地中模拟高水平的CO2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5-09

  • 华北地下水超采严重 形成世界上最大“漏斗区”

    央广网石家庄5月7日消息(记者杜震方亮实习记者董郢)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打开河北省的地图可以看到,河北省的水系有海河、滦河两大水系。查阅资料,可以得知,在河北,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河流约有300多条。其中,河北省最大的水系海河,流域面积12.4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6.3%。除了这么多的河,河北还有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最大的一块湿地----白洋淀,面积366平方公里。有这么多水,河北是不是不应该缺水呢?最近,却有媒体报道:“河北地下水超采30年或很快用尽,地裂现象不断出现”。专家将一些地方靠超采地下水度日的情况形容为“爷爷喝孙子的水”。长期透支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

    来源:央广网

    时间:2014-05-08

  • 报春花属自然杂交或致耐寒基因转移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卫邦研究组的博士马永鹏日前与丽江高山植物园的博士吴之坤合作,发现报春花属植物自然杂交或致耐寒基因转移。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植物学纪事》。 据马永鹏介绍,报春花属约有500种,是报春花科中观赏价值极高的一个大属,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和高山地区,仅有极少数种类分布于南半球。我国有报春花属300多种,主要分布于东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域,该区域被认为是报春花属植物的起源与分布中心。 “我们研究了分布于丽江玉龙雪山的橘红灯台报春、霞红灯台报春及其自然杂交形成的杂交后代,通过野外实验确定了两种亲本的繁殖生物学特征和传粉者。同时,通过实施大量野外实验排列与室内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05-06

  • 英国放弃动物研究保密条款

    英国政府提议,取消已经过时的禁止发布关于动物研究信息的保密条例。根据1986年《动物法案》第24条,英国内政部不能发布任何关于在该国开展的动物研究的信息,例如申请动物试验许可证和检查访问报告的人或地点。5月1日,内政部大臣Norman Baker 在一次公共协商中表示:“这些条款现在已不符合政府政策须公开和透明的要求。” 英国政府表示,更加公开地分享信息有助于更建设性地传播技术知识,降低动物实验重复的几率。 动物权利保护组织和研究人员都对该提议表示赞扬,认为政府在正确的方向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5月2日,动物权利组织善待动物协会在一份声明中说:“自由地获取信息是保证研究得以审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05-06

  • 海冰消失致北极熊以鸟蛋为食

    众所周知, 北极熊一点也不挑食,人类丢下的垃圾、驯鹿及浆果都是它们的食物。但在加拿大北极群岛的低纬度地区,北极熊主要以环斑海豹为食,即从海面浮冰上猎获环斑海豹。 然而,在过去30年间,由于气候变化,该地区的海上浮冰加速融化,北极熊目前面临栖息地“无冰”长达两个月的境况。科学家发现,没有环斑海豹作为食物,越来越多的北极熊将目光转向陆地,绒鸭蛋和海鸦蛋成为它们的“新宠”。 在2010~2012年的3个夏季,研究人员调查了230个岛上的鸟类栖息地和加拿大哈得逊海峡和曼尼托巴省北部哈德逊湾沿岸1000多公里的海岸线,旨在寻找北极熊的踪迹。在其中的16个岛上,他们发现了22只北极熊以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05-05

  • 土壤吸碳减缓气候变暖能力或被高估

    中外科学家24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土壤吸碳减缓全球变暖能力可能被高估。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土壤中微生物分解碳的速度也会增加,从而向大气中释放更多二氧化碳,反而进一步加速气候变化。 参与研究的俄克拉何马大学教授骆亦其对新华社记者说,此前多数研究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会加剧植物光合作用,从而把更多的碳输入陆地生态系统中,减缓气候变化,但陆地生态系统封存的碳数量不仅取决于碳输入量,也受到碳流失数量的影响。碳流失主要是指以细菌和真菌为主的微生物分解土壤中的碳,把它们回复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同时在清华大学担任讲席教授的骆亦其说,他们比较了数十个二氧化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14-04-29

  • 中青报:环保立法越来越多 环境何以越来越差

    “多年来,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立法数量不少,但环境质量越来越差,就是因为违法成本太低。”4月22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表示,“按照我们调研了解的情况,一个1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每天的环保成本大概是五六十万元,如果不开环保设备就等着罚款1万元,谁不会算这个账?运行环保设备比违法罚款,每年要多支出上亿元。”(《中国青年报》4月23日) 没有相关法律,污染企业的一些行为似乎可以找到借口,而有了环保法律,污染企业却不遵守,这戕害的不只是法律尊严,更会造成恶劣的“示坏”效应。环保立法越来越多,环境质量却越来越差,这不外乎两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14-04-25

  • 法国首次评估室内污染成本:每年约190亿欧元

    法国科研部门日前对室内空气污染所造成的社会、经济后果做出首次评估,认为这一污染给法国每年造成190亿欧元的损失。 每位现代城市居民一生约9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室内空气污染由于其构成因素千差万别,比户外空气污染的危害更难评估。污染源包括供暖、做饭、家具、清洁卫生用品以及户外大气污染等。上述因素对污染的影响,一直是法国及许多国家重点研究的课题,但是对室内污染造成的社会、经济成本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采取措施预防其造成的危害,在法国尚属首次。 据法国食品、环境、劳动卫生安全总署(ANSES)网站日前公布,该研究由该署和法国室内空气质量观察所(OQAI)以及巴黎索邦大学经济学教授皮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4-04-23


页次:30/87  共1729篇文章  
分页:[<<][21][22][23][24][25][26][27][28][29][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