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神经科学
  • 王菲菲/马兰团队发现引起吗啡戒断负性情绪的神经元集群和环路机制

      近日,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菲菲/马兰团队发现中央杏仁核脑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神经元与腹侧被盖区(VTA)被吗啡激活的奖赏神经元间的抑制性神经环路介导吗啡戒断引起的负性情绪。该研究以“CRHCeA→VTA inputs inhibit the positive ensembles to induce negative effect of opiate withdrawal”为题,于2021年10月12日在线发表于《分子精神病学》(Molecular Psychiatry)。  吗啡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同时也会带来强烈的欣快感(奖赏效应

    来源: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顾宏周团队在《Analytical Chemistry》报道可用于阿尔兹海默症相关小分子血液检测的RNA传感器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等为主要症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止2018年底,全球痴呆人数已经超过5000万人,其中AD患者约占70%,AD已成为影响全球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 硫胺素(维生素B1)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化合物,许多神经系统疾病都与体内硫胺素的缺乏有关。在生物体内,硫胺素的活性形式是硫胺素焦磷酸(thiamine pyrophosphate,TPP or TDP),其作为辅酶参与代谢中的许多重要反应。在AD进展过程中,脑硫胺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导致与TPP相关的酶

    来源: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2

  • 王陈继/赵世民团队合作揭示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调控肿瘤代谢的新机制

    王陈继/赵世民团队合作揭示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调控肿瘤代谢的新机制 2021年10月19日,我院王陈继课题组和赵世民课题组合作,在Oncogene杂志发表题为“Calcineurin Inactivation Inhibits 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 Activity and Induces the Warburg Effect”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在代谢过程中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通过去磷酸化作用,促进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DC)的活性进而调控肿瘤代谢和抑制肿瘤生长的分子机制。 Calcineuri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2

  • 李华伟教授团队在感音神经性聋防治研究获重要进展

           近日,生物医学领域著名期刊Genome Biology(JCR 1 区,影响因子10.8)在线发表了本室李华伟教授,舒易来研究员、副主任医师团队题为“Prevention of acquired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in mice by in vivo Htra2 gene editing”(Htra2基因编辑预防获得性感音神经性聋)的论著。       该研究以Htra2基因为靶点,构建了两种敲除Htra2基因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SpCas9和Sa

    来源: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1-12-02

  • 郑平课题组发现毒品痛苦记忆和欣快记忆提取神经环路的差异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郑平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发现痛苦记忆和奖赏记忆提取神经环路的差异。相关研究成果于4月6日发表在Cell Reports。郑平指导的研究生余兰芳、储辰珊为共同第一作者,来滨、郑平为共同通讯作者。  毒品成瘾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危害严重的社会问题。毒品成瘾者不顾一切地去寻求药物,一方面为了享受毒品所带来的“欣快”,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一旦脱离毒品所带来的难以忍受的“痛苦”。此外,毒品产生的欣快和痛苦感受还可形成记忆存入脑内,并且与环境中的线索偶联,建立偶联通路,从而使毒品成瘾者以后如果遇到曾经吸食毒品产生欣快的环境,或者曾经没有毒品产

    来源: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1-12-02

  • Thomas Behnisch课题组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躯体感觉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而造成的疼痛,它是一种慢性疼痛,其对人类生存带来极大挑战。长期遭受慢性疼痛折磨的患者常会产生焦虑、抑郁,甚至自杀倾向。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Thomas Behnisch教授课题组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方面取得新的研究进展。课题组研究发现转录抑制因子 PRDM1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近期,该研究以Positive Regulatory Domain I-binding Factor 1 Mediates Peripheral Nerve Injury-induced Nociception in Mice by

    来源: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1-12-02

  • 杨雄里、钟咏梅、翁史钧科研团队报道糖网病小鼠自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亚型特异性重塑及...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雄里、钟咏梅、翁史钧科研团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网病)所致的神经元结构功能改变及其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最新研究成果以“Cell-Subtype-Specific Remodeling of Intrinsically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 i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Mice”为题,于2021年5月20日发表于糖尿病学权威期刊、美国糖尿病协会官方刊物Diabetes(https://diabetes.diabetesjournals.org/

    来源: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1-12-02

  • 视网膜研究室在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炎症研究取得新进展

    青光眼是第二大致盲性眼病,视网膜神经炎症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中发挥有重要作用,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中峰教授课题组和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孙兴怀教授课题组通力合作,经过3年多的潜心研究,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方面取得新的研究进展,成果以《TNF-α通过增强Nav1.6通道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超兴奋性导致其在实验性青光眼中的凋亡》(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induced hyperexcitability contributes to retinal gan

    来源: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1-12-02

  • 王菲菲/马兰团队发现引起吗啡戒断负性情绪的神经元集群和环路机制

      近日,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菲菲/马兰团队科研团队发现中央杏仁核脑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神经元与腹侧被盖区(VTA)被吗啡激活的奖赏神经元间的抑制性神经环路介导吗啡戒断引起的负性情绪。该研究以“CRHCeA→VTA inputs inhibit the positive ensembles to induce negative effect of opiate withdrawal”为题,于2021年10月12日在线发表于《分子精神病学》(Molecular Psychiatry)。  吗啡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同时也会带来强烈的欣快感(

    来源: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1-12-02

  • 复旦大学多学科交叉团队合作在无线光遗传调控三类神经元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光遗传技术是解析不同脑区、不同类型神经元功能的重要手段。由于可见光对颅骨、脑组织等的穿透能力较弱,在实验中往往需要向大脑中植入光纤给光,具有侵入性。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脑科学前沿中心张嘉漪研究员团队与复旦大学化学系张凡教授团队开展合作,基于近红外光对生物组织穿透能力强和抗光漂白的特性,研发了一种三色上转换(upconversion)纳米材料,该材料具备将808 nm、980 nm和1532 nm三种不同波长的近红外光转变为540 nm(绿)、450 nm(蓝)和650 nm(红)三种可见光的特性,与传统单色上转换材料相比,三色上转换材料的光谱线宽更小,有利于实现

    来源: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1-12-02

  • 何苗课题组受邀在Molecular Psychiatry发文综述遗传解析大脑中基因功能、细胞类型和神经环...

      哺乳动物的大脑由数目庞大、种类丰富的细胞所构成。不同细胞类型在分子、结构、功能等多个层面上彼此迥异,而这些差异往往是在神经发育过程中由精密的遗传程序指导所产生。近年来,各类新型遗传策略和工具的发明与应用,显著推进了神经环路的发育、连接、生理功能以及病理改变等各个方面研究的飞速发展,大大加深了我们对大脑功能的分子和细胞机制的认知。  日前,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脑科学前沿科学中心何苗课题组受邀在《Molecular Psychiatry》杂志发表综述(Expert Review),对从DNA到蛋白质层面的基因调控策略进行了系统梳理,介绍了这些策略如何被应用于特异

    来源: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1-12-02

  • 余巍组揭示敲低衰老基因 SIRT2 拯救外周神经退行性疾病腓骨肌萎缩症的机制

    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CMT)是最常见的可遗传性外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概率为 1/2500,导致运动相关神经的阶段性退化,例如肌肉萎缩、肌无力及手脚发育畸形等。氨酰 t-RNA 合成酶家族中的甘氨酸-tRNA 合成酶(GlyRS)的基因(GARS) 的突变是导致 CMT2D(2D subtype of CMT)的重要病因,但背后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2021 年 5 月 30 日,我室余巍课题组在 Aging Cell 在线发表文章 SIRT2- knockdown Rescues GARS-induced Char

    来源: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1-12-02

  • 郑瑞茂团队发现雷公藤红素抗帕金森药理新机制

    2021年9月22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郑瑞茂研究员团队在Redox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Nrf2-NLRP3-caspase-1 axis mediates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Celastrol in Parkinson's disease”的研究论文。报道一种有帕金森病治疗潜力的天然药物化合物的抗帕金森药理作用机制,并揭示其药物作用分子靶点。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老年人多发。我国65岁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约是1.7%。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1-12-02

  • 药物所蒋建东/王琰团队、基础所曹雪涛团队共同揭示小檗碱通过肠道菌改善帕金森氏病

    2021年2月24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蒋建东研究员/王琰研究员、基础医学研究所曹雪涛院士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著名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在线发表了“Oral berberine improves brain dopa/dopamine levels to ameliorate Parkinsons’ disease by regulating gut microbiota”论文,首次阐明了小檗碱(BBR)通过肠道菌增加脑中多巴/多巴胺水平而改善帕金森氏病。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1-12-02

  • 清华大学郭增才课题组在《神经元》(Neuron)发文报道工作记忆的生成机制

    2021年8月31日,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郭增才课题组在神经科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神经元》(Neuron)在线发表题为《皮层-基底节-丘脑-皮层通道在短时记忆中的作用》(A Cortico-basal ganglia-thalamo-cortical Channel Underlying Short-term Memory)的研究论文,揭示皮层、基底节和丘脑形成的多脑区网络如何促进工作记忆(的短时记忆成分)的形成。 工作记忆将信息短暂地存储在大脑中,其对学习、推理、决策和意识等复杂认知行为起关键作用。基于工作记忆在人类高级认知

    来源:清华大学医学院

    时间:2021-12-02

  • 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韩伟课题组利用超导态实现自旋动力学的巨振荡行为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韩伟长聘副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首次利用超导态实现自旋动力学的巨振荡行为,创新性地证明了安德列夫束缚态对自旋的耗散能力受到0-π相位约瑟夫森结转变具有巨大的调控作用。2021年11月26日,该成果以“超导体/铁磁体/超导体结中的巨大振荡吉尔伯特阻尼”(Giant oscillatory Gilbert damping in superconductor/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为题,在线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超导/铁磁异质结具有众多新奇的物理性质,是研究超导电性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1-12-02

  • 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机器学习如何改善COVID-19预测模型

            图像:SIR模型用于估计病原体如何在人群中移动。布朗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证明,机器学习可以让它们更具预测性。资料来源:布朗大学Karniadakis实验室罗德岛州普罗维登斯[布朗大学]-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病例率以流行病学模型难以预测的方式起起落落。布朗大学数学家的一项新研究使用了一种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来探索常用模型的优缺点,并提出了使它们更具预测性的方法。“在建模领域有句老话,‘所有的模型都是错误的,但有些是有用的,’”布朗大学应用数学和工程学教授乔治·卡尔尼亚达基斯(George Karniadakis)说,他是发表在《

    来源: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

    时间:2021-12-02

  • eLife:由高风险自闭症基因缺陷引起的生物学机制

            图:肌动蛋白(黄色)和微管蛋白(红色)分布在缺乏巨锚素b的幼鼠皮质神经元中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医学院的科学家和同事们已经证明,ANK2基因的罕见变异,在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者中一直存在,可以改变神经元的结构和组织,可能导致自闭症和神经发育合并症。这一发现发表在《eLife》杂志上,由Damaris Lorenzo博士领导,他是北卡罗来纳大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理学系的助理教授,也是北卡罗来纳大学神经科学中心和智力和发育障碍研究中心的成员。ANK2指导神经元和其他类型的细胞如何产生ankyrin-B,这是一种在神经系统中具有多种功

    来源:eLife

    时间:2021-12-01

  • 中外学者Nature子刊发文:一种特殊肠道细菌可以提高蜜蜂的记忆力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蜜蜂体内的一种特殊肠道细菌可以改善记忆力。这项研究是由中国江南大学的科学家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和芬兰奥卢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进行的,研究表明,一种被称为Lactobacillus apis的肠道细菌与大黄蜂的记忆力增强有关。研究人员发现,肠道中这种细菌较多的大黄蜂比细菌较少的大黄蜂有更好的记忆力。研究还发现,吃了含有更多这种肠道细菌的食物的大黄蜂比饮食正常的个体拥有更持久的记忆。为了测试蜜蜂的记忆和学习能力,研究人员创造了不同颜色的人造花朵;其中五种颜色与甜味的蔗糖溶液有关,另外五种与含有奎宁的苦味溶液有关,奎宁是蜜蜂的驱虫剂。然后,研究人员观察了蜜蜂学习哪种颜色与糖奖励有关的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1-12-01

  • 边界感从哪里来?eLife解析大脑感知边界的方式

            从左起:约翰·雷诺兹和汤姆·弗兰肯在经典的“鲁宾的花瓶”视觉错觉中,你可以看到一个精心制作的、弯曲的花瓶,或者两张脸,鼻子几乎接触。在任何给定的时刻,你感知到的场景取决于你的大脑是将中央的花瓶形状视为画面的前景还是背景。现在,约翰·雷诺兹教授和高级博士后汤姆·弗兰肯已经在了解大脑如何决定视觉边界的哪边是前景物体,哪边是背景物体方面取得了进展。这项研究于2021年11月30日发表在《ellife》杂志上,揭示了大脑区域如何沟通,以解释感官信息,并构建我们周围世界的画面。“大脑如何组织和生成外部世界的表象,至今仍是神经科学领域最大的未知

    来源:eLife

    时间:2021-12-01


页次:98/353  共7048篇文章  
分页:[<<][91][92][93][94][95][96][97][98][99][10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