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神经科学
  • 《自然—神经学》生命早期压力会形成长期阴影

    研究人员发现,生命早期所遭遇的严重压力可能会导致小鼠基因表达模式的长久变化,新成果发表在11月在线出版的《自然—神经学》期刊上。 以前的研究显示,在压力或创伤环境中长大的儿童,在之后的生命岁月中患抑郁的风险更高。为阐明其背后的神经生物学机制,Dietmar Spengler和同事对小鼠进行了研究,在其出生的头十天中,这些小鼠被迫频繁与母亲分离。这是一种充满压力的分离状态,导致了负责编码压力相关荷尔蒙AVP的基因上的一种特别抑制机制的缺失,并最终导致这种荷尔蒙水平的升高。 在这种压力状态发生后一年,Spengler和同事依然在这种小鼠体内发现了不正常的基因修饰、AVP水平的升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9-12-10

  • 2009 年Eppendorf 神经生物学奖揭晓

    2009 年神经生物学奖颁奖仪式已落下帷幕,此项由Eppendorf和Science 杂志共同合作的大奖授予瑞士洛桑大学整合基因组中心的教授助理Richard Benton博士。在10 月19 日芝加哥举办的全球神经生物学年会的庆祝晚宴颁奖礼上,这位科学新星同时获得了25,000 美金的奖金。 Richard Benton 博士的研究揭示了昆虫对气味物质感受机制的奥秘。若通过加入特定的化学抑制剂的方式来研究这些分子,有可能控制气味偏好的昆虫传播诸如疟疾等疾病的行为。  

    来源:艾本德(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时间:2009-12-08

  • 哈工大启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

    哈尔滨工业大学近日启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将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检查,严查博士学位论文抄袭、伪造、非正常引用等学术不端行为。 据了解,这套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范围涵盖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论文网络出版总库、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国工具书数据库、中国标准数据库等。只要将一篇文章与对比资源库中的文献进行比对,系统便能检测出哪些词句或者段落跟以往的论文有雷同之处,甚至详细到了哪些字跟以往的论文有雷同之处。根据总复制比的不同,系统会用不同的颜色反应。 这套系统投入使用后,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9-12-08

  • 研究发现大脑区域连通性影响疼痛感知能力

        新华网柏林12月1日电(记者班玮)疼痛是一种高度主观的感觉,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德国和英国研究人员最近研究发现,人对疼痛感知的强烈程度与大脑不同区域间的功能连通性(指特定脑功能区域间的交互作用)密切相关。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附属医院和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介绍说,他们借助“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不同的人在遇到疼痛刺激时的脑部活动进行了观察。     结果发现,如果刺激发生前,脑皮层和脑干中与痛感相关的区域功能连通较密切,人会觉得不怎么痛。反之,如果刺激前不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9-12-04

  • 常用衣物柔顺剂或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许多人喜欢用衣物柔顺剂,因为它能令衣服变得柔软,不起静电,而且闻起来也更清新。然而,加拿大《自然生活》杂志撰文指出,衣物柔顺剂含有多种有毒化学成分,长期使用会造成头晕、头痛、器官受损,更严重时,还可能损伤中枢神经系统。  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和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的数据显示,衣物柔顺剂中含有多种危险化学成分,包括乙酸苄酯、苯甲醇、柠檬烯、沉香醇、氯仿等。  乙酸苄酯可能导致胰腺癌,其气体可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引起咳嗽,并能透过皮肤吸收;苯甲醇可刺激上呼吸道,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并引起头痛、恶心、呕吐和血压下降等症状。  柠檬烯是一种已知的致癌物,刺激眼睛和皮肤;沉香醇有麻醉作

    来源:千龙网

    时间:2009-12-04

  • 核桃像大脑柑橘似乳腺“器官果蔬”吃啥补啥

           据美国《旧金山晚报》报道,在大自然赐予人类的食物中,隐藏着一些线索,告诉我们吃什么对身体的某些部位有益。这些与人体构造相似度近100%的果蔬,正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药品。  1.切开的胡萝卜就像人的眼睛,有瞳孔、虹膜,以及放射的线条。科学研究表明,大量胡萝卜素能促进人体血液流向眼部,保护视力,让眼睛更明亮。  2.番茄有四个腔室,并且是红色的,这与我们的心脏一样。实验证实,番茄饱含番茄红素,高胆固醇患者要想降低心脏病和中风危险,不妨多吃点。  3.悬挂的一串葡萄具有心脏的形状,而每一颗葡萄就像红血球。葡萄汁中含有丰富的多元酚类,能帮助身体对抗心血管

    来源:生命时报

    时间:2009-12-04

  • Neuron:男女大脑发育差异与两性平等

    近期,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进化生物学中心教授Elena  Jazin研究指出,一些编码在Y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于出生前男性胎儿大脑的许多区域,这可能对人类大脑发育过程中的性别差异产生功能性影响。那么,人类的性别差异究竟是仅存在于成年人之中还是在出生之前的大脑发育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显示?Jazin教授表示,至少在人类中答案应该是后者,而且她相信其他灵长类动物和哺乳动物也是如此。    研究中,Jazin的小组重新分析了早先发表在《神经元》(Neuron)上的胎儿阶段的人脑转录组数据,发现了11个Y染色体特异的基因在脑部不同区域的显著表达。Y染色体编码基因的1/3

    来源:科学新闻

    时间:2009-12-04

  • 袁小兵团队发现P35、Cdk5对神经元调控功能

    生物通报道,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分子与细胞神经科学袁小兵研究组在P35、Cdk5对神经元发育的调控影响方面的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文章PKCδ Regulates Cortical Radial Migration by Stabilizing the Cdk5 Activator P35发表在最近的PNAS上。 该文章通讯作者是袁小兵研究员,主要从事分子与细胞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分析脑内各条复杂的神经回路的发育大致。这项工作主要是由该研究组的赵春涛、李坤、郑望、李俊涛、梁旭俊、耿安琪、李宁等人共同完成。 这一研究得到基金委(30625023, 30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11-30

  • 施日益:奇思妙想解决神经学问题

    生物通报道:早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的施日益(Riyi Shi,音译)1988年获得了北德克萨斯州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硕士学位,之后又在普渡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近期其研究小组在神经学交叉研究方面获得几项成果。第一项成果发表于《朗缪尔》( Langmuir ) 杂志上,施日益博士和他的同事开发了一种创新技术,能够利用纺糖丝制造一个微型合成管的支架,该合成管可作为管道,以修复因意外事故而损伤的神经或是因疾病而遭到破坏的血管。这种支架可在受损神经两端发挥桥梁样的连接作用,以促进神经的再生。该方法也可用于修复因外伤或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等疾病造成的血管损伤。具体办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11-25

  • 《自然—遗传学》研究识别出帕金森氏症易感基因

    德国赫蒂临床脑研究所11月16日宣布,德国和美国联合进行的大范围基因组相关性研究已确认,两个基因发生突变是帕金森氏症的重要致病因素。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研究帕金森氏症的病理,寻找新的防治方法。 由德国赫蒂临床脑研究所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联合开展的这项研究,是全球迄今规模最大的与帕金森氏症相关的基因研究。研究人员先后对两组共计5074名帕金森氏症患者和8551名健康人的DNA样本进行了调查,两组研究均证实,SNCA基因和MAPT基因发生突变与帕金森氏症有关。 由于上述两组被研究对象都来自欧洲,研究人员又将上述结果与针对日本帕金森氏症患者开展的另一个基因组相关性研究进行了比较。结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9-11-25

  • 女人也快有“伟哥”了 最初被设计治疗抑郁症

     10年来,男人们可以通过吃伟哥解决勃起问题,在性爱中游刃有余。现在,女性也将迎来专为其“定制”的“女用伟哥”。11月19日,欧美各大网站都报道了德国制药公司勃林格殷格翰的一项临床研究结果:新药flibanserin能减少抑制性欲的5-羟色胺,以提高刺激性欲的多巴胺水平,治疗女性性欲低下。该药已经交由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审批,希望能在两年内上市。  这一药物和伟哥的诞生极其相似,都是“无心插柳”的结果。最初,该药被设计治疗抑郁症。研究人员发现,它并没有达到按天服用即见效的预期目标。但令人意外的是,其他抗抑郁药常见的性欲下降等不良反应没有出现,反而是很多女性患者报告,自己的性欲明显提高了。研发人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时间:2009-11-25

  • 研究人员称上网搜信息最锻炼大脑

    上网聊天、游戏、搜索信息等,哪种方式最活跃大脑呢?最近,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神经系统科学协会年会上,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小组给出了答案。  老人在持续上网两周后,他们的脑部活动量就和长期上网的人相当。而上网搜索信息是最好的大脑锻炼操。研究小组对年纪在55岁到78岁之间、大脑活动水平正常的老人进行了实验。一半的老人每天都上网,另一半则很少接触网络。上网的老人是每隔一天上网一小时。在这一小时内,他们要通过网上搜索,回答一些指定的问题。两周后,研究人员发现,上网能激活主管语言、阅读、记忆和图像的大脑区域,还能刺激脑细胞和通道,使它们更加活跃。网上搜索时,大脑需要在同一时间完成多项任务,包括调

    来源:羊城晚报

    时间:2009-11-25

  • 发现能恢复神经功能损伤的药物

    据一项发表于11月18日《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网络版的研究报告,美国普渡大学的医学科学院Wenjing  Sun等人通过对豚鼠脊髓组织实验,发现实验性药物4-氨基-3甲基氢氧化物(4-aminopyridine-3-methyl  hydroxide)能够恢复脊髓损伤造成的神经细胞轴突的功能损坏。 实验中所采用的药物是4-氨基吡啶(4-aminopyridine)的衍生物,4-氨基吡啶最初用于控制多发性硬化症的症状。研究人员对豚鼠脊髓组织模拟通常情况下的压迫损伤,然后用4-氨基-3甲基氢氧化物治疗损伤的轴突。 神经元

    来源:生命经纬

    时间:2009-11-25

  • 美国研究证实睡觉时听到声音有助巩固记忆

    荆晶    也许人们不能指望边睡觉边学会一门外语,但美国研究人员证实,睡觉时听到声音的确有助巩固相关记忆。  这一研究结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科学》杂志。  图片试验  先前有研究证明,大脑会在人睡眠时处理醒时接受的信息。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猜测,外界力量也许可以特别加强大脑对某种信息的记忆。基于这一假设,研究人员展开试验。  研究人员让12名志愿者玩有关图片识别的电脑游戏。游戏中,50张图片依次出现在电脑屏幕上,并配合相关声音提示。比如,猫的图片出现时,就会有“喵”的声音,碎酒杯图片出现时,伴有玻璃破碎声。  另外,每幅图片每次在屏幕上出现的位置都是固定的。例如猫图片总是出现在左下方,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9-11-24

  • 《Science》睡眠学习两不误 边睡边学你也能做到!

    生物通报道,睡眠不足影响学习能力这一说法你一定听过,而边睡边学你却不一定听过,近期的Science杂志就发表了一篇这样的研究文章,人在睡眠状态下也能学习Strengthening Individual Memories by Reactivating Them During Sleep。 参与研究的有来自美国西北大学和Beckman研究所的科学家John Rudoy等人。文章以Brevium的形式发表。 想记住什么东西吗?科学家最近的有关睡眠的研究发现,人类看来有机会在他们每次小睡的时候加强他们的记忆力。 John Rudoy及其同僚谈论了他们是如何教一组人数为1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11-23

  • 罗敏敏和徐天乐获“张香桐青年神经科学家奖”

    张香桐基金会2009年度颁奖仪式于11月10日在广州“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上举行,仪式由基金会理事赵志奇教授主持,吴建屏名誉理事长和张淑敏理事为获奖者颁奖。“张香桐青年神经科学家奖”获得者罗敏敏和徐天乐研究员,“张香桐神经科学研究生论文”一等奖获得者胡文钦和杨艳分别做研究报告。   张香桐基金会于2009年成立,由张香桐先生家属遵循其尽力帮助我国神经科学发展的遗愿捐资设立,奖励国内优秀的青年神经科学工作者。基金会设立“张香桐青年神经科学家奖”和“张香桐神经科学研究生论文奖”两个奖项,每两年评审一次。2009年度张香桐基金会经过奖项候选人推荐、申请和计分式评审

    来源: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时间:2009-11-18

  • 大脑或存在两种短时记忆系统

    之前神经生物学家对失忆症患者进行研究,由于失忆症是由于大脑颞叶处海马体损伤引起,这类患者长时记忆能力丧失,但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仍可以在短时间内记住电话号码,因此,研究人员一直认为海马体只支持长时记忆而不支持短时记忆。 课题组对“海马体双侧硬化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  with  bilateral  hippocampal  sclerosis)”患者进行研究,该疾病是癫痫病中的一种,能导致患者大脑海马体功能受到损害。研究人员要求这些患者回忆一些描绘普通场景的图片,如房间中的桌椅摆设等,研究人员

    来源:生命经纬

    时间:2009-11-17

  • 科学家发现新生脑细胞能清除旧记忆

         据国外媒体报道,日本科学家13日在《细胞》杂志上发表研究文章称,新生脑细胞能破坏大脑海马区的脑细胞之间的联系。海马区是脑部和学习及记忆有关的区域。科学家表示,清除大脑旧有记忆能够为学习新知识提供“空间”。    加拿大多伦多病患儿童医院神经科学家保罗-弗兰科兰表示,此前已经有科研人员提出神经元的形成能够清除旧有记忆的观点,但是日本科学家在《细胞》杂志发表的文章是首个找到证据证明这一观点的研究。上个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发现大脑中的“海马区”在存储信息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切除掉海马区,那么以前的记忆就会一同消失。科学家已经知

    来源:新浪科技

    时间:2009-11-17

  • Nature Genetics:烟碱受体缺失与神经紊乱有关

    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15号染色体上遗传物质删除导致的基因缺失与显著的学习和行为异常有关。这项研究结果发布在《Nature  Genetics》的在线版本上。 Arthur  L.  Beaudet博士认为,在行为异常的人中,能够发现染色体上特定基因的缺失,比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关基因在精神分裂症中的角色科学家已经研究了一段时间。 据先前的报道,那些出现大量片段删除的个体表现出相同的紊乱,这些片段包含更多基因。在这项研究中,他们发现小规模遗传材料的缺失,即基因CHRNA7和其他基因的一部分,在4个家族的10个成员中出现了类似的状况

    来源:生命经纬

    时间:2009-11-16

  • “组织工程周围神经构建与应用研究”项目落户湖州

      日前,由我市推荐的浙江金时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韩国美塔生物医学有限公司合作的“组织工程周围神经构建与应用研究”项目,被科技部列为2009年中韩联合研究项目,成为我市首个被科技部列入国际科技研究的项目,并获得补助经费100万元。           据了解,该项目的主要合作内容为组织工程周围神经支架材料和三维支架的研制,种子细胞的分离扩增和诱导分化,细胞与三维支架的复合,组织工程周围神经的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及其产业化研究。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将会吸引大量细胞生物学、临床医学、

    来源:湖州日报

    时间:2009-11-16


页次:265/353  共7049篇文章  
分页:[<<][261][262][263][264][265][266][267][268][269][27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