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神经科学
  • Nature,Nature子刊两篇文章解析神经因子

    生物通报道:来自西奈山医学院,以及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Friedrich Miescher Institute for Biomedical Research)的研究人员获得了神经因子研究方面的两项重要成果。第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了转录因子deltaFosB的重要作用,这种因子调控着大脑奖赏回路中心——伏核的韧性。它是一项寻找能够调整它的小分子的大型高技术筛选的目标,这一筛选可能导致一类新的促进韧性抗抑郁药物。DeltaFosB在称为伏核的奖赏中心比大脑其它任何地方都更加活跃。长期滥用毒品——或者甚至包括过多的食物、性或者锻炼等天然奖赏——可能逐渐诱导这种转录因子的浓度在这个奖赏中心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5-19

  • 脑神经学家揭开变态杀人狂特殊基因

    63岁的吉姆·弗仑(JimFallon)是一位脑神经学家。在过去的36年中,他一直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人类行为的成因。他通过人类大脑成像寻找人类行为的生理原因和先天因素。  上世纪90年代,PET(用于生物分子代谢、受体及神经介质活动的成像技术)和fMRI(用于脑功能定位的成像技术)之类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对观察人脑和探求人脑的功能起到了非凡的作用。通过对特定的大脑活动皮层区域进行准确和可靠的定位,并且以各种方式反复进行扫描,科学家们可以实时跟踪人脑信号的改变和大脑的每一个细微末节。  弗仑的研究就是捕捉大脑的图像和反应,然后分析它们和行为之间的联系。  作为一

    来源:经济观察报

    时间:2010-05-19

  • 科学家寻找长寿秘密:百岁老人大脑提供线索

         艾格妮丝是一位精力充沛、头脑灵活的美国老太太。97岁高龄的她出生于1913年,其年龄比如今新生美国女性的预期寿命多出了十几年。不过,她本人倒并不觉得自己有多特殊,因为她的11个兄弟姐妹中还有两位超过了90岁,其余的也都有七八十岁。而且,他们都非常健康,正如艾格妮丝所言:“我们全都不用拐杖。”            长寿家庭研究计划          &nbs

    来源:科学画报

    时间:2010-05-18

  • 日发现脑神经细胞死亡部分机制

        日本秋田大学一个研究小组13日发表报告说,他们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了脑神经细胞死亡的部分机制。     秋田大学教授佐佐木雄彦领导的研究小组13日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发表报告说,如果脑神经细胞内分解无用磷脂的酶无法发挥作用,神经细胞就会死亡,从而导致运动机能障碍。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培育出了体内缺乏这种酶的小鼠,结果其脑神经细胞内的无用磷脂无法分解,堆积在细胞中,导致细胞死亡,最终引起了小鼠身体颤抖等运动障碍。   佐佐木雄彦指出,虽然此前已经知道这种酶的存在,但是它与脑神经细胞死亡的关系尚不为人所知。他们的研究表明,可以利用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5-18

  • 老年痴呆症协会杂志论文表明:藻油 DHA 可增强老年人群的记忆力

        《二十二碳六烯酸即 DHA 对记忆力增强的研究》(以下简称 MIDAS,取英文标题的首字母))本周在老年痴呆症协会下属的《痴呆症与老年痴呆》杂志网络版上率先发表,表明藻油 DHA 可以使健康的老龄化人群增强记忆力,使其拥有比自己小三岁人群同等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MIDAS 是史上第一个大型随机,安慰剂对照的学术研究,向世人表明藻油 DHA 维持和增强老年人大脑健康上的功效。该项研究针对具有轻度记忆力减退的健康老年人, 评估他们在服用藻油 DHA 后大脑认知上的变化。美国马泰克生物科学有限公司赞助了该研究。 &

    来源:美通社

    时间:2010-05-13

  • 科学家发现与常见遗传性神经疾病相关联的致病基因突变

    科学家利用Life Technologies公司(纳斯达克代码:LIFE)的基因组分析先进技术,对一个个体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鉴定出与腓骨肌萎缩症(CMT)相关联的致病突变,腓骨肌萎缩症是一种最常见的遗传性神经疾病,在美国每2500个人中有1人患有此病。贝勒医学院的Richard Gibbs和James R. Lupski博士利用全基因组测序,首次鉴定出这种遗传疾病的原因,文章发表在这一期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Lupski是一名博士和遗传学家,他在幼年时患有运动和感觉神经功能失调,这一次他鉴定出了自己基因组中的基因变异。Lupski家中共有10人,他以及8个兄弟姐妹中的3个都患有腓骨肌萎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5-11

  • 神经细胞如何区分气味

      依赖大脑中对神经刺激有抑制作用的突触能否快速地识别出不同的气味?科学家们发现,嗅觉中枢某种受体缺失的小鼠能比正常小鼠更快地区分出相似的气味。这一现象与相邻神经细胞之间的抑制环有直接的关系。      哈尔丹K•哈特莱恩、乔治沃尔德和拉格纳•格兰尼特在43年前因发现“侧抑制”的激活原理而获得诺贝尔奖。现在,包括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在内的一些科学家首次证明,从分子到行为水平,在嗅觉系统中也存在这样一个机制。该研究发表在《神经元》杂志上。      气味可依附到鼻粘膜的嗅觉细胞受体上并引发神经信号

    来源:中国公众科技网

    时间:2010-05-10

  • 婴儿大哭超20分钟可致大脑受损

     当婴儿大哭的时候,作为父母,到底应该立即起身安慰,还是放任他哭一阵子呢?多数学者比较倾向于后者,认为即使是婴儿,也不能过于娇惯。但英国《每日邮报》日前报道,美国医生皮尼罗普-林奇在其新书中表示,如果孩子大哭20分钟以上,大脑就会受到损害。  孩子大哭不止时,如果不予理睬,他们的确会哭累了自己停下来。但这种失望、压抑的情绪会让他们分泌一种“压抑激素”,对婴儿大脑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这样的事情反复发生,将给孩子未来的成长留下阴影。林奇医生认为,父母不该冒这个险,放任孩子大哭。  林奇也表示,这并不是说孩子不能哭,或者一哭就必须马上制止。有时孩子只是哼哼几声,那就过几分钟再抚慰。但如果孩子不停地

    来源:生命时报

    时间:2010-05-06

  • 不同神经退行性疾病致病蛋白质结构相同

    法国和美国科学家日前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虽有多种表现形式,但其致病蛋白质的结构却基本相同,这一发现将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5月3日发表公报说,这项研究由该机构和美国健康研究所共同完成。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症)、帕金森氏症和亨廷顿氏病等,是一种神经细胞发生渐进性功能异常及死亡导致的神经性疾病。在得病初期,一些不可溶的淀粉状原纤维蛋白在人体组织内聚积,从而导致器官产生无法逆转的病变。   研究人员表示,近些年来人们一直在通过三维技术对此类蛋白质进行研究,并认为在不同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致病蛋白质的结构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5-06

  • eRNA在神经元中的奇特功能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就发现,DNA的某一部分能增强转录过程。然而,增强子RNA(enhancer RNA,eRNA)如何实现mRNA的加强仍然是一个谜。近日,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小组揭开了这个谜底。他们发现eRNA在协助神经元传递遗传信号,以应对环境刺激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研究成果发表在4月14日的《Nature》杂志上。当神经元受到外界刺激的激发,大脑释放神经递质,这种化学分子与神经元表面的受体结合。化学反应起始了细胞内的一系列事件。此过程修改了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帮助大脑生长并记忆。哈佛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授Michael Greenberg和波士顿儿童医院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5-05

  • 大脑植入电极治疗帕金森氏症效果好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帕金森氏症的治疗中,如果在常规药物治疗外再加上在大脑中植入电极的手术疗法,患者的震颤症状就可以得到更好地控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英国伯明翰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柳叶刀·神经学》医学期刊上报告说,300多名帕金森氏症患者在过去几年里参与了这项试验。他们被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只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而另一组还同时接受在大脑中植入电极的手术疗法。一年后的帕金森氏症专用量表测试显示,前者症状改善只有0.3分,而后者症状改善程度达5分。   帕金森氏症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它会引起肌肉僵硬,以及手脚或身体其他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0-05-05

  • 解密21世纪神经科学与脑重大疾病新视角

    与脑老化和老年痴呆密切相关的髓鞘科学进入中国科学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的视野。在日前举行的以“髓鞘科学??解密21世纪神经科学及脑重大疾病的新视角?”为主题的中国科协第39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上,与会专家在髓鞘生物学的国际前沿及争议问题方面达成了共识,为解决脑老化的早期干预等问题找到一个“髓鞘稳态及髓鞘失稳”新的切入点,为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价值的建议。       髓鞘是包裹在神经纤维上的重要结构(类似电线外绝缘体),与先天性髓鞘发育不良性神经病、感染性疾病、中毒性疾病、免疫相关疾病、精神疾患如抑郁症、脑老化和老年痴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0-05-05

  • 科学家发现与常见遗传性神经疾病相关联的致病基因突变

    个人基因组测序鉴定出与腓骨肌萎缩症关联的突变 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卡尔斯班, 科学家利用Life Technologies公司(纳斯达克代码:LIFE)的基因组分析先进技术,对一个个体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鉴定出与腓骨肌萎缩症(CMT)相关联的致病突变,腓骨肌萎缩症是一种最常见的遗传性神经疾病,在美国每2500个人中有1人患有此病。 贝勒医学院的Richard Gibbs和James R. Lupski博士利用全基因组测序,首次鉴定出这种遗传疾病的原因,文章发表在这一期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Lupski是一名博士和遗传学家,他在幼年时患有运动和感觉神经功能失调,这一次他鉴

    来源:

    时间:2010-04-30

  • 日本发现老鼠调节体温神经路线

       日本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老鼠体内存在特定的神经路线,通过这一路线传递温度信息,及时调节身体温度,从而保护身体机能。   日本京都大学日前发表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利用白鼠进行了相关动物实验。研究人员将白鼠周围的温度由24摄氏度提高到36摄氏度,并观察白鼠皮肤温度升高时会活跃起来的神经细胞。   研究人员最终确认,通过皮肤感受到的温度信息,会经过脊髓辗转传导到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然后大脑会控制身体从脚心等处开始散热。如果切断这一传递路线,实验鼠就无法自主散热。   研究人员说,鼠和人一样属于恒温动物,这一发现有助于研究人类体温调节的机制,进而开发出治疗相关疾病的方法。&nbs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4-30

  • 线粒体“次品”堆积引发青年型帕金森氏症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体内两种基因变异,导致线粒体“次品”在细胞内堆积,是造成青年型帕金森氏症发病的原因。    帕金森氏症患者会出现手脚震颤等运动障碍,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困难。目前,日本国内有将近15万名患者,其中大半是老年病人,但其中也有10%左右是40岁以前发病的所谓青年型帕金森氏症患者。    此前的研究表明,如果“Parkin”和“PINK1”这两种基因出现变异,人在年轻时期就会患上帕金森氏症。    东京都临床医学综合研究所与顺天堂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研究了上述两种基因。他们发现,两种基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4-27

  • 研究提出七大减寿行为:“起床就叠被子”上榜

        起床先叠被     人体本身也是一个污染源。在一夜的睡眠中,人体的皮肤会排出大量的水蒸气,使被子不同程度地受潮,如不让其散发出去,起床就立即叠被,易使被子受潮及受化学物质污染。          不吃早餐          长期不吃早餐会造成营养不良、贫血、抵抗力降低,并会产生胰、胆结石。     把水果烂的部分剜掉再吃

    来源:健康时报

    时间:2010-04-22

  • 两种蛋白质复合体可促进神经细胞黏结

       新华社东京4月19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研究人员日前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在老鼠小脑中,有两种蛋白质的复合体能促进神经细胞的黏结和成熟。这一研究成果已刊登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发现,在老鼠小脑的颗粒细胞和“Purkinje”细胞之间,“Cbln1”和“GluD2”这两种蛋白质形成了复合体。这种复合体像“糨糊”一样在细胞之间发挥作用,促进了细胞的黏结和成熟,对于形成和维持神经回路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说,这一发现将有助于治疗因小脑疾病而导致的运动障碍等。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4-21

  • 可与脑组织相容的大脑记录装置问世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4月19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科学家成功研发出可与大脑沟回等脑组织相容的薄膜状柔性大脑记录装置,这将为癫痫监控设备的研制以及开发越过脊髓受损部位,从大脑向身体传输信号的技术铺平道路。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材料》杂志上。      最简单的大脑记录设备是针状电极,而“微电极阵列”较针状电极又进了一步。但“微电极阵列”通常由多个半弹性的电极丝构成,且被固定于硅制网格上,很难与大脑形状相符合。新型装置大部分由丝织物和聚酰亚胺材料混合制成,轻薄且柔度极高,可在特定时间点分解并融入脑组织,比普通电子植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0-04-21

  • 法国研究发现人类大脑不能同时处理超2项任务

     法国研究人员发现,人的大脑只能同时处理两项任务,“一心三用”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研究结果由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刊载。  拼词测试  法国一个研究团队征集32名志愿者,让他们把电脑屏幕上列出的若干英文字母组合成单词。同时,研究人员使用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扫描实验对象脑部,观察大脑“驱动系统”组成部分、即内侧前额叶皮质的活动情况。  首先,电脑屏幕上全部出现大写字母,正确拼出单词的受试者可以得到物质奖励。研究人员发现奖金额越高,大脑内侧前额叶皮质的活动越活跃。  第二项测试难度加大,小写字母同时出现,受试者必须同时将大小写字母都拼成单词。结果受试者并不费力,他们脑活动的活跃性仍随奖金升高而增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4-21

  • 华裔博士4月最新文章解析神经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来自普度大学兽医学院瘫痪研究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壳聚糖可以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膜,这是首个显示壳聚糖可能修复脊髓损伤的证据,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J. Exp. Biol.》杂志上。参与这一研究的包括普度大学兽医学院瘫痪研究中心的Richard Borgens博士,施日益(Riyi Shi,音译)博士,以及化学家Youngnam Cho博士,其中施日益博士早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1988年获得了北德克萨斯州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硕士学位,之后又在普渡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Richard Borgens博士从改善多发硬化症患者行走的Ampyra到脊髓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4-19


页次:260/353  共7049篇文章  
分页:[<<][251][252][253][254][255][256][257][258][259][26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