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神经科学
  • Nature关注:中国深陷科研经费不端行为

    生物通报道   根据中国重要基础科研资助机构的报道,中国对于科学不端行为的零容忍政策已开始收到成效。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主任杨卫(Yang Wei)在12月30日于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2014年NSFC的科学不端行为案例,尤其是剽窃和一稿多投的情况比前几年有所减少(延伸阅读:Science专访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新晋主任(上) )。今年,NSFC收到了206条科研不端行为指控,66个可疑案例是被NSFC于2012年开始使用的剽窃监测软件所发现。经监督委员会调查证实了其中33例涉及捏造、篡改和剽窃数据,购买资助申请书以及使用虚假个人信息。根据NSFC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1-05

  • 西安交通大学Cell子刊发表神经学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证实,两种形式的长时程增强效应(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共存于前扣带脑皮质(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中,是慢性疼痛和焦虑相互影响的分子基础。这一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12月31日的《神经元》(Neuron)杂志上。西安交通大学的卓敏(Min Zhuo)教授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卓教授现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并担任多伦多大学生理系终身正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有为中枢学习记忆机制, 痛觉传递的中枢可塑性及其突触分子机制, 焦虑和其他精神病机制。在Nature,S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1-05

  • 基金委查处科研不端行为典型案例:癌症项目造假

    关于赵坡的处理决定国科金监决定〔2013〕45号经调查核实,北京某医院赵坡2013年度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PHLDA1-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胃癌干样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受理号81357502)在课题组成员2012年度已获资助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Lgr5-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胃癌干样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批准号81272698)基础上几乎未作修改重复申报,属抄袭行为且存在数据造假问题。经2013年11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四届三次全体委员会议审议,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第十一条、第三十四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

    时间:2014-12-31

  • Nature子刊:自闭症中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

    生物通报道:患有自闭症的人有各种各样的症状,没有两个人具有同样的类型和疾病严重程度。最近,针对数百名患者和近1000个基因进行的大型分析发现,症状的多样性可以追溯到患者基因突变的差异。这项研究是由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进行,发表在12月22日的《Nature Neuroscience》。自闭症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数百个基因,当它们发生突变时,可能增加患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风险Nature两项研究发现几十个自闭症基因。在ASD患者当中看到的大部分可变性,被认为起源于基本遗传变化的多样性,包括特定基因突变和突变的严重程度。本文资深作者、哥伦比亚大学内科&外科学院系统生物学和生物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2-30

  • Nature子刊:神经干细胞发育表观遗传调控新机制

     LSD1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在基因表达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但LSD1在大脑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执恒课题组利用胚胎颅内电转和基因敲除技术,发现LSD1参与大脑发育过程中神经干细胞(NPC)的自我更新和分化。通过CHIP-Seq实验,他们发现一个新的LSD1调控靶基因——ATN1。LSD1作用于ANT1基因3’ 端一个调控位点(命名为LBAL)。通过调控该位点的甲基化,提高ATN1的表达。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ATN1和LSD1具有非常类似的功能——调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而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4-12-26

  • Cell子刊:每天用的智能手机 改变了我们的大脑

    生物通报道: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令我们在路上碰到的“低头党”越来越多,不少人认为这会带来许多害处,变成“马路公害”等等。然而近期的一项研究则从另外一个方面指出,我们通过手指在智能手机触屏上进行操作的时候,这种触觉变化会改变我们大脑中与手指联系的方式。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2月23日Current Biology杂志上,文章指出触摸屏使用得越来越多,直接促进了我们大脑的活性。“我对智能手机触摸屏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感到十分吃惊”,苏黎世大学Arko Ghosh说,“ 这种手指相关的大脑信号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这真的令我感到意外。”Ghosh 和他的同事最开始是希望能探索日常智能手机的使用对人类大脑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2-24

  • 最新计算机神经网络识别图像达灵长类动物水平

    有助于开发更好的人工智能,也可用于研发修复视觉机能障碍的新方法  几十年来,神经科学家致力于设计计算机网络来模拟人类的视觉能力,如认知目标,大脑在这方面精确而迅速,一瞥之间就能认出所见之物。还没有一个计算机模型在识别视觉目标上与灵长类动物的大脑相比。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神经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最新一代的所谓“深度神经网络”能比得上灵长类动物的大脑。这提高了人们对灵长类大脑工作原理的理解,有望开发更好的人工智能,带来修复视觉机能障碍的新方法,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公共科学图书馆·计算生物学》上。  新研究指出,目前最好的网络是纽约大学开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12-23

  • Nature揭示自闭症的表观遗传祸首

    生物通报道   根据发表在12月18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一些DNA包装化学修饰(称作为表观遗传改变)可以激活或抑制与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和早期脑发育相关的基因(延伸阅读:Nature两项研究发现几十个自闭症基因)。来自纽约大学Langone医学中心的生物化学家们发现,在小鼠和一些实验室实验中这些表观遗传改变除去了长期以来已知发挥基因抑制作用的一种蛋白质复合物的阻断功能,转而让这一复合物发挥基因激活作用。研究人员说,他们的研究发现首次揭示了这种角色逆转与重要蛋白编码基因AUTS2存在之间的关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2-19

  • 王立平研究员Nature子刊发表帕金森病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证实,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可通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干细胞向多巴胺能(DA)神经元分化,推动脑修复。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12月17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副所长王立平(Liping Wang)研究员。其主要研究方向是神经系统科学,药物系统,电生理学和生物工程学研究。至今,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SCI收录论文15篇,包括Nature, Nature Method等。多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2-19

  • eLife:大脑如何区分好气味与坏气味?

    生物通报道:气味是令人愉悦的还是让人恶心的,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味的问题。通常,一个生物体的生存,取决于它能否做出这样的辨别,因为气味可以提供关于食物来源、产卵地或合适伴侣的重要信息。然而,气味源也可能是致命危险的迹象。最近,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生态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在果蝇中,气味的质量和强度可被定位在所谓的侧角(lateral horn)。他们创建了果蝇大脑中这部分嗅觉处理系统的空间图,表明侧角可以分为三个活性区域,其中每一个区域代表一种气味类别。这些气味类别包括,好与坏,强与弱。这些分类对于果蝇的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从而表明侧角的功能类似于脊椎动物大脑中的杏仁核。杏仁核在感觉印象和危险的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2-18

  • “男人大脑爱短路”获科学证实:男人更容易做荒唐事

    中国科技网12月14日报道(张微)男人的大脑爱短路,经常会做出一些令人不可理解的行为,这个理论已经得到英国科学家的证实。支持该理论的证据发表在圣诞期的《英国医学杂志》上。这项研究是基于性别差异来分析白痴行为。在风险偏好、紧急入院和死亡率方面的性别差异是有据可查的。男性遇到意外事故被送入急诊室的可能性更高,男性遇到运动损伤的可能性更高,男性卷入一场致命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更高。但是,很少有人认识到愚蠢的冒险行为中存在性别差异。所以英格兰东北部的研究人员决定验证“男人大脑爱短路”理论(male idiot theory MIT),科学家观察到的许多不同的风险偏好行为可以解释“男人大脑爱短路”,因为“大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12-16

  • 千年基因与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签署HiSeq X Ten测序合作协议,共促神经系统疾病研究

    作为全球首家提供HiSeq X Ten测序的公司,千年基因已与中国、韩国、美国、西班牙、乌拉圭等国家的研究人员合作启动2万例人全基因组测序。近日千年基因再传捷报,目前已与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签署基因组项目合作协议,将应用HiSeq X Ten平台开展大规模人全基因组测序,并共同促进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精神病学研究所在精神病学及心理学方面的科研实力遥遥领先,该单位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在某些特定基因中挖掘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遗传变异。随着人全基因组测序成本的显著降低,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大规模人全基因组测序在整个基因组范围内发现更多致病变异同时包括

    来源:千年基因

    时间:2014-12-15

  • 吸烟引起的大脑反应男女有别

    生物通报道:最近,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一种新的大脑成像分析方法证实,吸烟可激活一种多巴胺驱动的满意和快感反应,而这种反应在男女之间是不同的。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神经科学主流期刊《神经科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该研究使用一种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扫描分析的新方法,创建了吸烟过程中多巴胺反应的“电影”,首次证明吸烟诱导的多巴胺激活发生在男女不同的脑区,男性的尼古丁依赖要比女性更快。实际上,通过确定男女尼古丁依赖性的独特“多巴胺信号”,来识别和理解吸烟行为性别差异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可以为开发和检测性别敏感戒烟药及其他戒烟方法,提供一种途径。本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2-12

  • 知名学者Science子刊封面文章:组蛋白乙酰化与大脑功能

    生物通报道:近三十年来科学家们发现,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赖氨酸乙酰化是基因表达的关键调节子,控制着大量的细胞生物学过程,包括神经元的生长及其可塑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赖氨酸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对于大脑功能和相关疾病非常重要。麻省理工的蔡理慧(Li-Huei Tsai)教授最近发表综述,探讨了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在大脑功能(尤其是认知功能)中起到的作用。这篇综述作为封面文章刊登在本期的Science Signaling杂志上。这篇综述作为封面文章刊登在本期的Science Signaling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国际知名的神经学科学家蔡理慧(Li-Huei Tsai)教授。出生于台湾的蔡理慧教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2-11

  • 人类神经胶质细胞植入实验鼠体内可使其记忆力大增

    有专家担忧一旦制造出更像人类的动物该如何收场科技日报讯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将取自人类胚胎的细胞注入“婴儿”实验小鼠体内,使它们发育出了“半人半鼠”的大脑。由于人类细胞要高级得多,这就像让实验小鼠的大脑“提升功率”一样。实验结果显示,这些拥有人类大脑细胞的实验小鼠的记忆力是没有接受注射的同伴们的4倍。项目负责人史蒂夫·戈德曼表示:“我们可以说,它们比对照组小鼠聪明多了。”不过,这项研究的目的并非要创造一个新的“超级鼠”物种,而是希望使小鼠的大脑更像人一样,以帮助科学家加深对脑部疾病的认识。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2月4日报道,研究小组从试管受精余留的捐赠胚胎中提取出神经胶质细胞,并将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12-09

  • Nature子刊惊人发现:iPS细胞拥有前世记忆

    生物通报道:McMaster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来自成体细胞的人类干细胞会“记得”它们曾经的身份,倾向于再次成为那样的细胞。这项研究发表在近期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McMaster大学的Mick Bhatia教授。这一发现意味着,成体细胞的类型决定了iPS细胞的最佳归宿。举例来说,要修复患者的肺部,最好用肺部细胞来构建治疗性的干细胞;要帮助乳腺癌患者进行组织再生最好一开始就选乳腺细胞。干细胞的多能性是指,这些细胞可以分化成为人体内任何类型的细胞。人们之前认为iPS细胞的分化能力是相同的,但Bhatia等人的工作挑战了这一观点。将患者成体细胞重编程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2-08

  • 哺乳动物脑中发现神经3D罗盘

     飞行员要训练防止眩晕,因为眩晕会导致突然失去垂直方向感而不能辨别上下方位,这可能导致飞机失事。科学家认为,这种情况是脑中一个功能类似于3D罗盘的脑区暂时出了故障。最近,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利用蝙蝠实验,首次证明了哺乳动物脑中存在这种3D罗盘,这些特定的神经元能感知动物的头正朝向哪个方向,以此帮它在三维空间里导航。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自然》杂志上。  辨别方向要靠空间记忆,这种记忆主要在脑深处的海马结构区形成。在哺乳动物中,有3种不同的细胞分布在海马结构区的不同位置,构成了导航系统的主体:“地方”与“网格”细胞就像GPS,让动物能跟踪自己的方位;“头部方向”细胞,就像罗盘,当动物的头指向一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12-08

  • 瑞典外科医生陷入研究行为不端调查

    一个外科医生开创性地用干细胞培育出的人造气管进行手术移植,在赢得声誉的同时招致严厉批评,尽管这为其带来10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近日这位医生正面临行为不端调查。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瑞典斯德哥尔摩卡洛林斯卡研究所告诉该报,该机构已开始着手调查对Paolo Macchiarini的投诉,Macchiarini曾在卡洛琳斯卡大学医院完成若干例实验性气管移植。与他工作的几名医生在报道中表示,他曾不遵守伦理审查过程或是没有获取接受生物工程组织移植的对象的同意。Macchiarini曾告诉《泰晤士报》,这些指控没有证据,并补充说:“我们从未也从来不会操纵数据。”(鲁捷)《中国科学报》 (2014-12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4-12-03

  • 《EMBO》:大脑应激过程的“触发器”

    生物通报道:最近,维也纳医科大学脑研究中心与卡罗林斯卡学院(瑞典)合作,发现了应激的一个重要因素。蛋白质促泌素(secretagogin)在应激激素CRH的释放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使大脑中的应激过程传递到脑垂体,然后前进到器官。关于这个分子开关的研究于2014年11月27日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EMBO Journal》。维也纳医科大学分子神经科学系的Tibor Harkany解释说:“然而,如果促泌素——一种钙结合蛋白——的存在受到抑制,那么大脑下丘脑可能就不能释放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而阻止身体应激反应的触发。下丘脑需要CRH的帮助,来刺激脑下垂体细胞释放的激素ACTH进入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2-01

  • Cell子刊颠覆传统观点:谁说老年人大脑不灵活?

    生物通报道:布朗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老年人并不缺乏学习所需的大脑灵活性,只不过他们不能很好的过滤掉不相干的信息。这项研究发表在近日的Current Biology杂志上。长期以来,老年人的大脑一直被认为缺乏灵活性或可塑性,导致他们的学习能力下降。布朗大学的研究人员颠覆了这一传统观点,他们指出老年人实际上面对着“可塑性与稳定性的困境”。“之前研究者们都认为衰老使老年人的大脑可塑性下降,但我们看到老年人大脑的可塑性没什么问题,”文章的资深作者Takeo Watanabe教授说。“我们的研究显示,稳定性才是问题所在。人类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是有限的,我们不希望已储存的重要信息被琐碎信息取代。”研究人员招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2-01


页次:179/353  共7049篇文章  
分页:[<<][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