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政策与科学基金
  • 国外著名杂志报道中国生物龙头——上海

    生物通报道:美国著名杂志“The Scientist” 10月10日新鲜出炉的期刊以“BioShanghai”作为了其世界生物商业报道的主题。在文中提到,中国这个最初留给国外人印象是“Cheap land, cheap labor, and low manufacturing costs”的国家,未成被想过像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这样高新科技产业会在这里蓬勃发展,但是自1993年国家副总理朱镕基大力支持政府资助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的生物行业揭开了崭新的一页,而上海也就是抓住了这个机遇的拓荒者。在政府投入到生物行业的资金当中,有一半——将近6亿美元给了上海,并且凭借着良好的投资环境,上海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10-11

  • 第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入选人员公示

    关于第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女科学家提名奖入选人员公示的通知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共同设立,旨在表彰奖励在科学领域取得重大和创新性科技成果的女性青年科技工作者,激励广大女性青年科技工作者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贡献力量,鼓励引导更多的女性从事自然科学工作。 根据《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条例(试行)》,第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设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5名,中国青年女科学家提名奖5名。经各全国性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妇联、科协,有关高等院校推荐,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确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05-10-11

  • 揭秘我国首次申报诺贝尔奖始末

     参加第一次人工合成胰岛素的工作人员   2005年度的诺贝尔奖项相继揭晓,关于中国科学界何时能够实现诺奖零的突破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1965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人工合成胰岛素,很多国内外的著名科学家都给予肯定,认为是当年获得诺奖的大热,而我国也正式提出申报。至于后来这一重大成果怎样与诺奖擦肩而过,到今天演化出很多版本,甚至以讹传讹,错误的说法广为流传,湮没了历史真相。  近日,当年的历史见证人、中科院院部长年从事生物科研组织管理工作的薛攀皋在近日的《科学时报》上,首次向公众讲述了那段鲜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5-10-10

  • 科学家认为:美尚不具备应付新型流感能力

    新华社洛杉矶10月8日电 多名科学家8日警告说,尽管美国总统布什已命令储备流感药物,如果一场流感近期暴发,还可能有数以百万计的人丧生。科学家称,现在人类是在和流感病毒“赛跑”。   当天在旧金山举行的美国传染病学会年会上,流感专家弗雷德里克•海顿表示,美国已储备了足够200多万人使用的抗流感药物,储备量到年底有望增长到400万份,但根据他们的估算,如果新型流感疫情暴发,美国可能还需要9000万人使用的药物。   在同一天的《纽约时报》上,美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西等人也指出,美国对流感疫情严重缺乏准备,尽管疫情不大可能在今年暴发,但人们必须准备应付最坏的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05-10-10

  • 诺贝尔奖再让我们反思科技创新体制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科技奖近日陆续公布,仍然没有中国本土科学家的名字。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有人对这种“诺奖情结”不以为然,告诫人们不要太在意诺奖。诚然,我们可以找出诺奖的种种缺陷,也可以种种理由贬低其意义;但是,我们依然以为,中国需要诺贝尔科技奖,应该在世界科学领域有自己的地位。  按照诺贝尔的遗嘱,设立诺奖是旨在奖励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医学、文学以及和平领域(1968年又增加了经济学)里“对于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诺奖看重的是某位科学家对这一领域长期的、有革命意义的贡献,它所奖励的是原始性创新科技,是对人类整个文明、社会进步都有重大作用的基础科学研究。从某种角度说,100年来的诺贝尔科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05-10-09

  • Nature报道:发文章,中国人遭歧视?

    生物通报道:在10月6日发表的Nature杂志上的特载(featured article)上刊登了一篇关于一名中国神经外科医生——黄红云教授的故事,文章题目是《胎儿细胞治疗:对论文的追求》(Fetal-cell therapy: Paper chase)。       黄红云教授利用胎儿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 OEC)对脊髓损伤、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以及其它中枢神经损伤和退变性疾病进行治疗。它的治疗原理不同于干细胞的,胎儿的嗅鞘细胞的修复原理是产生一种生长因子促进细胞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10-08

  • 2005中国大学一流研究生院百强

    生物通综合报道:最近,中文核心期刊《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第8期发表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武书连、吕嘉、郭石林的《2005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后简称《评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等17所研究生院再次入选中国一流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列全国自然科学第一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列全国社会科学第一名。据《评价》介绍:“自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了修改后的研究生二级学科目录。目前,在国家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中,有39.2%的博导已经按一级学科招生或按自设二级学科招生。”2005年度中国一流研究生院的标准与上两年相同,入围数量和名单也与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10-08

  • 两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于香港大学开幕

    香港大学获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在港大成立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及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此香港大学于2005年10月4日  举行开幕礼,宣布两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运作,并邀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徐冠华部长莅临作主礼嘉宾。             一直以来,香港大学在新发传染性疾病、并脑神经和人类认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国家充分肯定。香港大学的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位于医学院,实验室包括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P3  Laboratory)和

    来源:中国日报

    时间:2005-10-08

  • 最新研究报告表明:发表的五成科研成果都是错的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一项新的研究报告表明,大多数已发表的科研论文都是错的。研究人员随机抽取一些科研报告,经分析研究,其论点正确的还不到五成。  问题更多的出现在试验方式与策略等方面。希腊约阿尼纳医学院流行病学家约翰·约安尼季斯说,实验样本规格小、研究设计有漏洞、研究员带有偏见、报告内容有选择等等问题加起来使大多数研究成果都是错误的。但即使是规模庞大、设计良好的研究,其成果也常常是错误的。因此,科学家们和公众必须对研究结果报着慎而又慎的态度。  约安尼季斯没有具体指出哪些研究成果是错误的。他说:“我们应该接受的是,大多数研究成果将会遭到反驳,一些研究将重复去做,加以验证。验证的过程比首次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时间:2005-09-30

  • 大学生考研“嫌弃”院士 就业导向更明显

    城市快报9月29日消息 日前,天津大学举办了一场研究生报名咨询会。为了向学生介绍学院的教学科研水平,很多学院都打出了“院士牌”、“项目牌”,不过,在就业的压力下,许多学生对此却并不“感冒”,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与市场联系更紧密的专业。  在咨询会现场,天大各二级学院都派出了强大阵容为考生解答咨询,并印发了很多宣传资料,很多学院还特意把所拥有的两院院士、****、科研成果等资料放在显著的位置,希望通过强大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水平吸引考生的注意。不过,有些考生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在某学院的展台前,两名咨询的同学正拿着学院的宣传资料研究,其中一人说:“这个学院又有院士,又有****,还有那么多项目研究,进了

    来源:中安网

    时间:2005-09-30

  • Nature杂志社论:科学家要走出象牙塔,服务社会

    美国的两位母亲向法院提出诉讼:她们的孩子参加了一项有关房屋油漆中含铅状况的研究,但研究人员并没有告诉她们血液中高水平的铅含量会危害健康。法院裁定研究人员没有尽到“关怀的责任”。《自然》杂志发表社论认为,研究人员应将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而不仅仅是发表论文。     美国医学院(IOM)日前发表一份报告,要求研究人员在从事与人类健康有关的研究时走出象牙塔,服务社会。报告中规定了研究人员在涉及弱势群体、儿童健康的研究中所必须遵守的道德守则。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社论指出,新原则也适合于用公共经费做研究的许多研究人员。     IOM的报告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05-09-30

  • 中科院确立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总体思路

    北京9月28日讯(记者刘英楠)中科院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白春礼受中科院党组委托,在今天召开的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基地咨询评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介绍了中科院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     白春礼说,中科院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总体部署、统筹协调,定位明确、计划可行,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其中,“总体部署、统筹协调”指科技创新基地要加强统一领导,强化顶层设计与重大创新活动的组织,统筹协调创新基地建设与研究所改革发展,统筹协调重大科技任务与学科建设,统筹协调科技目标与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定位明确、计划可行”指科技创新基础建设必须坚持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明确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05-09-30

  • 论文正远离学术价值内核

    清华大学硕博连读生王垠,因难以忍受学校的论文要求制度,准备放弃将唾手可得的博士学业,出国找个好老师而进行真正的研究。《新京报》9月27日为此发表社论《王垠为什么想做清华园的匆匆过客》。  王垠强烈不满的,是博士论文化。时下被论文化的远非博士,硕士是更大的群体,比他们总和还大得多的是教师、科研人员群体。  按说,这些靠学术水平吃饭、被视为专门人才者,被要求写专业论文并不过分,但问题在于,时下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及相关利益分配和高校质量评估中,论文正远离学术价值内核,异化为数量且以发表论,这把人才的论文数标尺,还进一步异化为强制性的行政管理手段。  甄别你是不是人才、是什么层次人才,不看你的学术能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05-09-29

  • 新时期“海归”历史使命 爱国 创业 攀登

    “继承优良传统,做甘于奉献的爱国者;正确认识国情,做艰苦奋斗的创业者;勇于开拓创新,做科学高峰的攀登者。”在今天召开的中国科协海外智力为国服务研讨会暨联席会议上,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这样诠释了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的新的历史使命。     据悉,自改革开放实行新的留学政策以来,我国留学人员已近百万,其中20多万学成回国,近80万留学人员仍然奋斗在异国他乡,其中不乏当代最优秀的人才。     白春礼介绍,在为打破核垄断、争取民族权利建设新中国和维护世界和平而研制“两弹一星”的22位功勋当中,21位是留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5-09-28

  • 王选院士谈院士增选:院士未必总是学术权威

    在车水马龙的北京海淀成府路,方正大厦,记者就院士增选问题采访了王选院士。     记者注意到王选穿的是白衬衣和布鞋,传记《王选的世界》里写着:“从小学到高中,他穿得最多的是白衬衣和布鞋。他喜欢白衬衣的洁净和单纯,喜欢布鞋的随意和舒适”,看来,这个习惯王选一直保持到现在。记得曾有人说过,喜欢穿布鞋的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换句话说是淡泊名利。     王选院士认为,院士群体应该业务水平高,道德声望也高,只有两者兼备,才能实现国家赋予的任务,才能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力,进而带动整个科技界乃至社会的发展。同时他也直言不讳地指出——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5-09-28

  • 破解学术期刊版面费难题

    对目前我国学术界面临的“版面费难题”,应抛弃传统思考模式,另辟蹊径,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打破传统学术传播模式的垄断地位,建议创立“全国学术论文在线数据库”计划,通过在线阅读、点击以及下载等学术虚拟社区行为的统计分析,实现低成本、快速、高质量的学术传播与学术评价———   学术界对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叫苦不迭     近年来,版面费问题成为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一些质量低下的学术期刊,已丧失其为学术开言路的初衷,沦为收取版面费过活的寄生虫。有报道说,某名牌大学一名研究生为了完成必须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才能毕业的任务,用卖血的钱缴纳“版面费”,可谓触目惊心。   目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05-09-27

  • 我国转基因生物管理与国际接轨

    9月初,《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在中国正式生效。“此前全球已有119个国家批准加入该议定书,但如果没有中国的参加,就好像世界杯上没有巴西。”绿色和平组织中国项目副主任马天杰比喻说。         据悉,该《议定书》是转基因生物进出口方面颇为严格的国际性法律框架。绿色和平组织认为,它在中国的生效将有助于这个粮食和人口大国提高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水平。         媒体对于转基因,尤其是转基因稻米的特别“关照”,是因为稻米作为中国人主粮的特殊地位——中

    来源:消费日报

    时间:2005-09-27

  • Nature谴责美国CDC封锁数据

    生物通报道:9月22日出版的Nature杂志以“Flu researchers slam US agency for hoarding data”为题,说明了近期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封锁了他们的研究,其它流感专家已经很难从CDC获得研究数据这一另人费解的情况。之前布什总统还在关于新奥尔良飓风影响的发言中呼吁建立一个各国联合对抗禽流感(分享WHO世卫组织的禽流感信息和样品)的国际联盟,但是通过Nature的调查,发现位于美国亚特兰大的CDC中心流感组没有把他们已知的禽流感病毒序列以及免疫学流行病学相关数据公布,因此阻延了禽流感研究。虽然现行的政策规定,在每一次流感来袭之前所生产的疫苗的全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9-26

  • 上海药物所GLP文章登上国际管理论坛期刊

    生物通报道:最近,上海中科院药物所一篇关于GLP(Good Laboratory Practice)研究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以及采取的应对策略的文章刊登在国际管理论坛期刊Quality Assurance Journal上。文章的作者是药物所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质量保证负责人李向红和中心负责人任进,文章题目是“Establishment of a GLP compliance program for drug safety studies at SIMM”,文章介绍了药物所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这是我国第一次在《Quality Assurance Journal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9-26

  • 亚洲国家开展科技合作

    新的迹象表明,亚洲科学家如今正在试图加强本地区的联系与合作。新加坡的科学技术与研究局(A*STAR)和日本的理化研究所(RIKEN)于9月16日签署了一项内容广泛的合作协议,包括交换研究人员、共享研究资源与信息,以及促进研究成果的轻化等。A*STAR主席Philip Yeo表示,RIKEN和A*STAR都是国立机构,负责对许多领域的研究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这就使得它们有可能成为很好的合作伙伴。但他同时指出,新加坡与日本的科技合作将首先从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入手。     RIKEN主席Ryoji Noyori指出,日本与北美洲和欧洲的研究机构已经建立起了紧密的联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05-09-26


页次:354/395  共7898篇文章  
分页:[<<][351][352][353][354][355][356][357][358][359][36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