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复旦大学最新文章挑战传统观点

    生物通报道:来自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经一年多时间的研究,提出乙肝妈妈,无论其传染性如何,均可对已常规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婴儿进行母乳喂养。这与一般认为的乙肝妈妈不适合母乳喂养的观点不同,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BioMed Central Public health杂志上。这项研究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郑英杰副教授领衔完成,郑英杰研究组在肝炎研究方面获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比如他们曾揭开了戊肝病毒宿主面纱,发现猪是戊型肝炎病毒的宿主,并指出了其传播的途径。据报道,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孕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即乙肝病毒携带率在5%左右,每年估计有70.6万乙肝孕妇,其中病毒在体内复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7-19

  • 马铃薯基因组研究喜获重大成果 作为《自然》封面文章发表

    2011年7月15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的“马铃薯基因研究成果发布和座谈会”在京成功举办。马铃薯全基因组序列图和生物学分析研究成果于昨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以封面文章正式发表,该研究成果对这一重要块茎作物的遗传改良及育种具有巨大的科学价值。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组成的中方团队实现了从参与到主导的跨越,奠定了我国在马铃薯基因组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图片由华大基因提供)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陈霖豪、中国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宋秋玲、中国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石燕泉、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贡锡锋、自然基金委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常青、宁夏自

    来源:华大基因

    时间:2011-07-19

  • 我国疼痛学家用无痛电休克疗法治疗顽固性头痛获成功

        长期以来,头痛患者总被人误解,认为他们要么是装病、要么就是心理原因作祟。但是,中国头痛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在中国内地18~65岁人群中,原发性头痛发病率为23.8%,近1/4中国人遭受头痛困扰。    Bioplastics推出最新荧光定量PCR耗材试用装,快快点击获取     头痛的病人虽然经过积极的原发病治理和各种止痛药物包括吗啡类药物的治疗,头痛并不能缓解或反复发作,这就成了顽固性头痛。对这部分病人,目前还没有好的方法治疗。最近,我国疼痛学家宣布,有希望通过电休克疗法(ECT)来治疗顽固性

    来源:新华健康

    时间:2011-07-19

  • 上海交大育出“不生病、不打药”的扁豆新品种

        扁豆能像大豆一样直立生长,种植密度增加,不打农药也能阻碍害虫繁殖,和其他作物“同堂”却不影响产量……记者近日获悉,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武天龙率领课题组培育出扁豆新品种,将推动我国扁豆安全优质育种生产取得重要进展。    Bioplastics推出最新荧光定量PCR耗材试用装,快快点击获取     据介绍,目前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对扁豆的育种相对于其他豆科作物都明显落后,最普遍的问题就是缺少早熟、优质的扁豆新品种。随着青扁豆规模化生产和设施园艺快速发展,现有的农家品种在早熟性上不能发挥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1-07-19

  • 熊猫栖息地偏爱存性别差异 雌熊猫更挑剔

        北京时间7月18日消息,据英国媒体报道,科学家表示雌性和雄性大熊猫偏爱不同的栖息地。雌熊猫往往喜欢海拔较高的针叶林和斜坡上的混生林,公熊猫则没有这么挑剔。雌熊猫的挑剔是为繁育下一代着想,它们要找到合适的洞穴,周围长着大量竹子,一方面帮助幼仔隐藏,另一方面提供充足的食物。这一发现有助于革新大熊猫保护策略,在将它们放归野外时能够选择合适的地点。研究论文刊登在《动物学杂志》上。    Bioplastics推出最新荧光定量PCR耗材试用装,快快点击获取   在中国中南部的凉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大熊猫的活动进行了研究。

    来源:新浪科技

    时间:2011-07-19

  • 军事医学科学院年内连发3篇Nature、Cell子刊文章

    生物通报道 军事医学科学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高级研究机构。创建于1951年,设有医学情报、放射医学、基础医学、卫生学环境医学、微生物流行病、药理毒理、卫生装备、生物工程等研究所,输血医学研究所,以及附属医院、实验仪器厂、实验动物中心等机构。主要从事平、战时特殊环境、特殊损伤医学防护和卫生防疫技术、装备及相应基础研究。今年军事医学科学院即将迎来六十周年华诞之际,在生物学研究中取得多项重要科研成果,接连在Cell子刊,Nature出版社旗下刊物Nature Medicine、Nature Cell Biology上发表研究论文。答简单问卷,免费获得罗氏第4期技术指导手册。赶快点击索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7-18

  • 中山大学连发6篇文章,揭示癌症标记物

    生物通报道  2011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研究人员在肿瘤致癌机制和肿瘤标记物研究中取得多项突破性研究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先后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Gut》(3篇)、《Oncogene》 (2篇)和《Mol Med》(1篇)上。答简单问卷,免费获得罗氏第4期技术指导手册。赶快点击索取吧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谢丹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是运用基因转染、RNA干扰、cDNA芯片、组织芯片和CGH等技术,对多种人类恶性肿瘤的分子遗传学和病理学特征进行研究。曾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分课题等多项重大科研课题,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其中SCI收录的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7-18

  • 哈医大新文章:揭示miRNA调控机制

    生物通报道 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生物信息学领域的世界顶级杂志《生物信息学简讯》(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上发表了题为“解析人类miRNA(微小核苷酸)对子通路的调控影响”的科研论文,SCI影响因子高达9.283。答简单问卷,免费获得罗氏第4期技术指导手册。赶快点击索取吧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组负责人李霞教授。其多年来一直从事生物信息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学术带头人,创建了哈医大生物信息学学科,先后承担科研课题3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20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7-18

  • 国内首个地沟油手提检测仪苏研制成功

          检测地沟油的实验室不仅可以“提”着走,而且还攻克了以往食用油质量检测时间长的难题,十分钟内即可知道检测结果。昨天,欧普图斯(苏州)光学纳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宣布,该公司已完成国内首个“地沟油检测手提实验室”的实验室研发工作,并将在近期内实现产业化生产。这标志着国内首个地沟油检测手提实验室在苏研制成功。            地沟油对人体的危害广为人知,但记者了解到,对地沟油快速检测存在一定技术难题,比如,检测均需借助实验室进行,而且一般

    来源:苏州日报

    时间:2011-07-18

  • 三院士PNAS杂志联合发表肝癌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吴仲义所长及其科学团队与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陈定信院士、陈培哲院士共同合作开展的“肝癌癌症基因组合作研究”计划获最新进展,相关学术论文在最新出版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发表。最新Taq酶采用新型热启动技术,Stratagene全球同步首发的最新超快速定量PCR试剂盒试用装免费申请中,快来参与吧! 吴仲义教授早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1982年获得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遗传学博士,曾先后任职罗彻斯特大学和芝加哥大学。2004年被评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中研院)院士。2008年受聘为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其长期从事群体遗传学的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7-15

  • 同济大学JLB揪出引发细胞内乱“首恶分子”

    生物通报道  近日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发现了炎症性肠病的深层致病机理,揪出了引发细胞“内乱”的“首恶分子”——白细胞介素-23(IL-23),为有效治疗该病奠定了理论基础。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白细胞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Leukocyte Biology)上。最新Taq酶采用新型热启动技术,Stratagene全球同步首发的最新超快速定量PCR试剂盒试用装免费申请中,快来参与吧!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消化疾病临床医学中心的刘占举教授,其长期从事消化系疾病包括炎症性肠病、肝脏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例损伤机制研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7-15

  • 复旦生科院2011连发多篇文章解析新基因

    生物通报道:复旦大学李辉研究组主要从事人类群体的起源与演化,基因组、疾病和环境的协同进化,体质特征的基因组关联等方面的研究,在2011年,这一研究组接连发表文章,发现了中国人群特有的两种基因。第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对现代中国人群的基因分析发现,在人体舌头细胞中的一种称为TAS2R16的苦味基因在所有味觉基因中对毒性的识别力最强,而中国人群这一基因更是显现出超强的能力,表明中国有更多的人对“苦味”最敏感,敏感程度远高于其他人群。人类的味觉基因包括“酸味”、“甜味”、“苦味”、“咸味”、“鲜味”五个大类。有人喜欢吃酸,有人嗜糖如命;有人讨厌西兰花的苦涩,有人嚼起来却浑然不觉——科学家告诉我们,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7-15

  • 百人博士最新文章获酶分子进化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裸子植物3个科(罗汉松科、三尖杉科和红豆杉科)植物的Rubisco酶大亚基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伴随着大气CO2浓度的改变发生了复杂的适应性进化。这不仅对理解Rubisco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认识与Rubisco酶相关的功能网络。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Biology Direct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国科学院“****”王艇研究员,和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苏应娟教授,王艇研究员早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为深入了解Ru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7-15

  • 2011候选院士最新Nature子刊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肿瘤细胞周期调控的关键因子和新机制,为肿瘤靶向分子治疗提供了新的靶标分子。这项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973等项目资助,相关研究成果以Article形式公布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军事医学科学院张学敏研究员和李慧艳研究员,其中张学敏研究员早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7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主要研究方向是肿瘤生物学,在肿瘤细胞凋亡与调控及新基因功能的发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主持并承担国家新药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7-14

  • 香港大学Cell stem cell揭示肝癌复发元凶

    生物通报道  来自香港大学的消息,近日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发现导致肝癌复发及产生化疗抗药性的元凶是一种癌干细胞,只要抑制为该干细胞传递消息的蛋白物,就可提升治疗肝癌的效果。这一新研究发现为了解肝肿瘤形成和未来癌症治疗带来了重大突破。研究结果发表在干细胞研究范畴最权威的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上。安倍7×清洗液实验室专业清洗好帮手,请点击获取试用样品 这项研究主要是在香港大学肝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并由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病理学系吴吕爱莲教授、李建华博士及Antonia CASTILHO所领导。其他研究人员还包括马桂宜博士及两名研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7-14

  • 复旦大学科学家发现东亚人特有“解酒基因”

    生物通报道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本月12日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中称他们发现中国人的基因中存在能够分解酒中毒素的基因,且这种基因仅存在于中国人及与中国人有关的人群,如韩国、日本等东亚人群中间。由于该基因的形成年代与“杜康酿酒”这一历史故事的时间相吻合,因此被专家戏称为“杜康基因”。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英国《人类遗传学年报》上。安倍7×清洗液实验室专业清洗好帮手,请点击获取试用样品 这项研究是由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李辉博士研究组完成,李辉博士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命学院,2005年取得了中国第一个人类生物学博士学位,而后到耶鲁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7-14

  • 武汉植物园苹果基因图谱合作研究取得新进展

    生物通报道  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种植资源加强和特色农业重点实验室、武汉植物园园艺中心果树分子育种学科首席科学家韩月彭研究员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天然资源和环境科学系主任Schuyler S. Korban教授开展合作研究,通过对‘Co-op 17’和‘Co-op 16’杂交F1代142个后代个体的基因组序列进行SSR标记分析,构建并整合了苹果基因组的物理图谱和遗传图谱。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上。安倍7×清洗液实验室专业清洗好帮手,请点击获取试用样品 韩月彭研究员于2008年底入选中国科学院“****”,主要从事苹果B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7-14

  • 裴钢研究组连发JBC,Aging Cell两篇文章

    生物通报道: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裴钢教授主要从事细胞信号转导研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先后获得过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近期其研究组接连在JBC,Aging 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获得了iPS研究和炎症反应等方面的成果。第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Rapamycin等抗衰老药物可以提高小鼠细胞重编程的效率,这说明生物体寿命的调节和细胞重编程过程的调控之间可能有着功能上的紧密联系,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著名期刊《Aging Cell》上。生物体的衰老(aging)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7-14

  • 中科院973项目发表最新文章解析胃癌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取得胃癌分子病理研究新进展,并发现修复胃黏膜损伤的“中介”蛋白酶激活受体。这对深入解析人胃黏膜保护、损伤修复和胃癌发生的生理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线索,也为临床胃癌病理进程及预后检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项研究得到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和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项目的资助,相关研究成果公布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and Cell biology》杂志上。我国是胃癌高发区,每年新发现约40万胃癌患者,占世界胃癌发病人数的40%左右。我国胃癌死亡率是欧美发达国家的4~8倍,是当前危害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7-14

  • 复旦大学教授PNAS文章聚焦糖尿病

    生物通报道  近日由复旦大学客座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王庆华教授领衔,华山医院李明益教授及其他糖尿病专家共同参与的研究团队在1型糖尿病研究上获关键性突破。研究人员发现胰岛β细胞分泌的γ-氨基丁酸可预防和逆转实验鼠1型糖尿病。这一研究表明困扰众多患者且到目前为止被认为是“不可治愈”的1型糖尿病,将有望在临床上被彻底治愈。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美国权威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高效转染功能活性蛋白,Fermentas推出最新产品,快来免费申请样品! 王庆华教授早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95年获得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9年在加拿大多伦多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7-13


页次:1576/2128  共42546篇文章  
分页:[<<][1571][1572][1573][1574][1575][1576][1577][1578][1579][158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