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称红肉配红葡萄酒饮食习惯有益健康
以色列研究人员发现,红肉配红葡萄酒这种饮食习惯有益健康,红酒能防止摄入红肉或黑肉后血液中胆固醇积聚,降低发生动脉硬化或心脏病的风险。降胆固醇红肉通常指牛羊肉,黑肉则指禽类腿部的肉。耶路撒冷希伯伦大学药物研究所罗恩·科亨带领研究小组征募两组身体健康的志愿者,让第一组志愿者连续4天、每天一餐食用归为黑肉类的火鸡肉饼,避免食用其他肉类或鱼;第二组志愿者同样食用火鸡肉饼,但肉饼事先经红葡萄酒浸泡。研究人员发现,第一组志愿者食用火鸡肉饼后,血液中一种名为丙二醛的化合物水平升高,这种化合物有助形成俗称“坏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因而血液中坏胆固醇水平随之升高。坏胆固醇会在动脉血管壁上堆积,形成斑块,导致动
-
美新研究称黑碳或烟灰对气候变暖影响超过甲烷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一个联合研究团队认为,黑碳或烟灰对气候变暖具有较强的影响,其致暖效应大约是头号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三分之二,跃居甲烷之前,超出先前估计的两倍。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地球物理学研究学报》上。黑碳是一种吸光性物质,可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同时释放红外辐射,加热周边大气。它在大气中留存时间为数日至几周,因而可产生区域增温效应。该研究认为,黑碳或烟灰对气候变暖的直接影响可能是先前估计的两倍。根据它可能对气候产生影响的所有途径,黑碳的致暖效应被认为约为每平方米1.1瓦,大约是二氧化碳的三分之二。显然,以前大大低估了黑碳排放对于导致全球变暖和影响气候变化的作用。该论文的主要作
-
研究气象数据可推算水稻基因表达状况
将气温、降水量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程序,就能推算出水稻稻叶中发挥机能的约1.72万个基因的表达状况,这是日本一个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它将有助于人们更有针对性地改良水稻品种。 这是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等机构进行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选择了日本两种较为常见的水稻品种“日本晴”和“农林8号”,前者的完整基因组已于2004年被破译。2008年起,研究人员进行了试验栽培并分析稻叶基因的表达情况,再与日本气象厅观测的气温、湿度、日照、降水量等数据进行比对,最终形成了一套推算方法,可根据气象数据以及栽培天数推算稻叶基因的表达状况。 研究小组认为,如果罗列出酷暑或低温天气受影响的基因清单
-
高学历应聘环卫工:大学生为何喜欢编制
1980年5月,中国青年报一封读者来信《人生的路怎么越走越窄?》引发了全国大讨论。2013年1月,哈尔滨7名研究生为获得“事业编制”而走上清扫保洁工作一线,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当今的中国大学生如此热衷“编制”透视出什么? 死磕“编制”独木桥 2013年初,全国不少省区市的首轮大学生招聘中,拥有事业单位“编制”的环卫工、城管、讲解员等基层岗位均引来众多想栖身于此的“凤凰”。哈尔滨3000名大学生争相应聘“事业编制”的环卫工作岗位,被不少舆论认为是“没出息”:一个“编制”就把职业理想收买了? 其实,让大学生激烈竞争的不是环卫工作岗位,而是一份稳定的社会保障。“有的人死磕
-
Cell亮点文章:马达蛋白团结就是力量
生物通报道:生命在于运动。我们伸手拍蚊子,而后者灵活地躲避了死神之手。这其中发生了什么?是谁控制我们的手部运动,又是谁解救了蚊子?答案是分子马达,手部肌肉和蚊子翅膀中的纳米级蛋白机器。我们需要这些马达来拍蚊子、眨眼睛、行走、吃饭、喝水……,做一切你想象得出的事。就在我们伸手拍蚊子的时候,肌肉中数百万分子马达正进行着精密合作。许多细胞过程都需要多个马达蛋白共同产生较大的力量,因此了解马达蛋白如何产生合力很重要。此前人们对其中的机制知之甚少,日前印度TIFR塔塔基础研究院Dr. Roop Mallik领导的研究团队在细胞内实现了单分子水平的光学捕获,定量了马达蛋白小队驱动单个吞噬体时生成的力量。这
-
四川大学Cell解析细胞分化调控机制
生物通报道 来自四川大学、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在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分子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证实少突胶质细胞细胞谱系决定因子Olig2通过将染色质重塑因子定位到特异性增强子上,启动调控了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相关论文发布在1月17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华人科学家、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Q. Richard Lu博士。四川大学为这篇论文的第一研究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余洋(Yang Yu,音译)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 OL)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在神经元信息快速传导以及轴突的功能维持方面
-
管坤良教授最新Cell解析细胞自噬
生物通报道:由管坤良教授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找到了调控细胞自噬的一个关键分子机制,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在恶劣条件下确保其生存的一种基本应激反应。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称为AMPK的酶,不仅参与了细胞的传感和能量调控,而且在细胞自噬酶作用方面,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月17日的Cell杂志在线版上。领导这一研究的管坤良教授主要从事细胞生长调控、肿瘤生物学的信号转导途径等方面的研究,他曾荣获过包括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在内的多项荣誉,现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兼职教授、共同院长等职务(专访管坤良:身边的人,身边的学术环境)。Autophagy(自噬),这个单词来自希腊字
-
Nature综述:蛋白质组新时代
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CNIO)蛋白质组学中央研究所所长Javier Munoz,与荷兰的研究人员一道,修订了后基因组时代的关键技术,以及其对生物医学研究进步的贡献。 生物通报道:生物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利用到各种高科技技术,也就是称为“omics(组学)”的技术工具,这些方法能进行细胞中成千上万个分子的整体分析,并且追踪它们在疾病中作用。在后基因组时代,研究人员发现细胞整体蛋白,也就是蛋白质组学研究需要提到到一个新的层面,由于蛋白是基因的分子执行者,因此如果我们希望能更全面了解细胞的工作机制,就需要找到这个最找到的拼图。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Javier Munoz与荷兰乌得勒支大学,以及荷
-
Science:青春期环境压力的表观遗传学影响
生物通报道:青春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Johns Hopkins的研究人员发现,青春期一种应激激素水平升高会通过表观遗传学修饰影响关键基因的表达,从而使易感者产生严重的精神疾病。该研究发表在最近一期的Science杂志上,给精神分裂症、严重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防治带来了广泛启示。“我们发现了环境因素(如应激激素)对大脑产生生理学影响并引发精神疾病的机制,”领导这项研究的Johns Hopkins大学医学院教授Akira Sawa说。“我们的小鼠实验显示,青春期压力能够影响关键基因的表达,该基因编码的关键神经递质与心理机能和精神疾病有关。精神疾病的发展涉及了许多基因,我认为环境因素对此也相当重要
-
Cell:揭秘双面转录因子
生物通报道:动物界如此庞大的多样性是如何从有限的基因库演化而来的呢?小鼠之所以一直是医学研究的有效模型,是因为它与人类共有80%的蛋白编码基因。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显示,自然界惊人复杂性的关键在于转录因子对基因表达的调控。现在,美国能源部Lawrence Berkeley实验室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关键转录因子通过结构转换调节基因表达的秘密。生物物理学家Eva Nogale领导的研究人员通过单颗粒冷冻电子显微镜,发现TFIID转录因子有两种不同的结构状态并存。这两种状态(标准态和重排态)的差别只在于一个亚结构元件lobe A的易位,而这一结构转换能够起始转录,将DNA的遗传学信息
-
Science解析微生物组,首证男女有别
生物通报道 发表在1月17日《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生命早期接触胃肠道细菌可帮助小鼠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这项研究还揭示了相比于男性,女性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风险更高的原因。来自多伦多病童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当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高风险的雌性小鼠接触到来自成体雄性小鼠的正常肠道细菌时,它们能够强有力地抵御这一疾病。在这类小鼠品系中,由于强大的遗传风险因子超过85%雌性小鼠会形成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相比之下,生命早期接触正常雄性肠道微生物的雌性小鼠,只有25%形成了这一疾病。“我们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利用正常肠道细菌来阻止高遗
-
Science:找到基因组的“原主”
生物通报道: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促使越来越多个体基因组序列被测定,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过这些样品来源的志愿者,不过现在Whitehead生物医药研究院的一组研究人员指出通过简单的网络搜索,就可以找到这些捐赠DNA的匿名志愿者了。这项发表于1月18日Science杂志上的研究成果引发了诸多争论,作者认为,让科学家们难以利用到个人基因组资料,会阻碍科学的进步,其实重点应该在于教育捐赠者有关遗传学研究的风险和好处,并且制定恰当使用这些遗传学信息的法规。领导这一研究的是Whitehead生物医药研究院计算遗传学家Yaniv Erlich,他表示,参与公共测序项目的志愿者们一般都被告知,这种匿名性并没有
-
Science解密免疫细胞迁移机制
生物通报道 由奥地利科学技术研究所助理教授Michael Sixt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提供了免疫细胞如何寻路穿过组织机制的新认识。这些研究发现提供了首个证据,表明细胞沿着组织中固定的化学信号浓度梯度实现了定向迁移。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应是如此,但从未通过实验进行证实。相关论文发表在1月17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免疫细胞时常在我们的身体中巡逻,以巡查细菌、病毒等外源侵入物。为此,它们离开血液,积极地爬行穿过组织,最终通过淋巴管重新进入血液循环。Michael Sixt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阐析了细胞如何受到引导通过如皮肤等组织的机制。研究人员认为,免疫细胞是通过“触摸”或“
-
高校学生综评体系引入相互评价 专家称不公平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现在不少高校已经把这种相互评价纳入综合评价体系的一部分,通常用于评选班干部、评优选优等方面,有时还会直接影响到谁能获得奖学金。这样的考核方式是否完全公平? 小陈成绩优异,在大学期间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工作了一段时间,小陈又重回校园,在某名牌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由于和同班同学年纪相差较大,又不住校,小陈很少参加同学聚会和学校活动,于是她在同学评价中总是落了下风。 小陈:以前每一年都能拿到,没有拿不到的时候,但是加了同学评价以后就没有了。每学期结束了以后给每个人发一张EXCEL表,班级每个人的名字在上面,你把那个分数写在上面就行了,你爱打几分打几分,1
-
四川大学“麻辣博导”悬赏10万招博士后
“补贴10万元以上,推荐到全国排名前10位的高校工作——诚招优秀博士后(能独立组织或承担大型课题)进站!欢迎40岁以下、在读期间发表3篇C刊论文的‘985’高校或社科院、海外名校博士毕业生联系。”1月15日,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蔡尚伟在微博上发出“征集令”。 中国最年轻的传媒博导蔡尚伟在川大被称为“麻辣博导”,已多次通过微博及悬赏来招人。他先后悬赏10万元招聘博士加入“蔡门”、自掏10万元奖励创新博士生,还诚邀身家过亿、投资能力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家加盟。 蔡尚伟说,目前他已自掏腰包奖励了一位创新博士生10万元,同时招到一名在读博士生作为文化研究助理。蔡尚伟说,此次悬赏
-
麻风病细菌可将成熟细胞转化为干细胞
据《自然》网站1月18日(北京时间)报道,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家在研究麻风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在体内的传播时,无意中发现这种麻风细菌能对细胞进行重编程,使之逆转成类似干细胞的状态,再次发育变成不同类型的细胞。研究人员指出,虽然麻风细菌“绑架”细胞的机制尚不清楚,但模仿这一机制有望带来新的干细胞治疗策略。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出版的《细胞》杂志上。 麻风细菌的最初目标是雪旺细胞(Schwann cell)。雪旺细胞是一种神经胶质细胞,位于周围神经系统,能形成髓鞘把神经元伸出的轴突包裹起来,就像用橡胶包裹电线那样,使通过的电信号与外界绝缘。研究人员从小鼠体内分离出雪旺细胞
-
研究表明移植健康人粪便有助于缓解患者腹泻
据英国媒体1月17日报道,欧洲一项研究表示,和使用抗生素相比,通过移植健康人的粪便来治疗腹泻效果更好。虽然粪便移植的概念让人听起来很难接受,但目前对这种治疗方法的接受程度正在逐渐提升。《新英格兰医学》中的文献提到,相关人员针对因感染艰难俊菌而引起经常性腹泻的患者进行研究调查。每年,约300万人在美国感染艰难俊菌(又称C.diff)。该病菌常在医院,养老院和医务室中传播。荷兰王国阿姆斯特丹大学的Josbert Keller 在文献中提到。“随着腹泻的不断复发,抗生素的疗效在不断减弱。因此,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粪便移植,成为必然趋势。”Keller 和他的同事在一次试验中对比了三种治疗方案。13例
-
心理学家报告称感到乏味让人更有创造力
“一点点的单调,可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特别是当你倍感压力的时候,”东英吉利大学的教育系高级讲师以斯特·普里亚达诗尼博士说,“我们都需要停机时间,远离不断轰炸的神经刺激。我们没有必要在任何时候都处在一个狂热的状态。”当生活中充满了例行的公事和单调的会议,我们可能就成了乏味的牺牲品。但是,单调乏味就一定是件坏事吗?每日邮报报道,上周,心理学家们提出的报告称,在工作中“乏味无聊”可能对于创造力有积极的影响,因为这让大脑有机会得以放空。这不是个新鲜的论调,早有人提出过乏味无聊是创意的推动力。去年,著名的神经科学家巴欧尼斯·格林菲尔德(Baroness Greenfield)也提出,乏味可能对孩子也是一
-
以色列学者破译基因密码 查基因可知姓氏
把你的基因信息提供给遗传学家,他们就可能说出你姓什么。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匪夷所思呢?不过,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学者们最近就破译了这一基因密码。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和美国波士顿怀特黑德生物医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刚刚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研发出的一套运算法则使得通过Y染色体上的基因信息判定姓氏成为可能。特拉维夫大学的霍尔珀林教授指出,自从人类基因密码被破译以来,很多人都想对他们从先人那里继承来的基因有所了解,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霍尔珀林等学者建立了一套计算机运算法则,仅仅通过一个人的Y染色体就可以判断出他的家族史。这是因为Y染色体是严格的父子相传的基因组片段,上面的基因信
-
早产宝宝认知障碍的线索
两则新的研究阐明了为什么早产儿比足月儿更常发生认知、学习及注意力的问题。Stephen Back及其同事对遭遇过缺血的羊的胎儿大脑进行了观察,缺血是指脑血流量低下的情况。缺乏血流量意味着输送给脑组织的氧和营养的低下。早产儿对缺血高度敏感,因为发育中的大脑的血管仍然很不成熟。对羊脑的MRI扫描和组织分析揭示其神经元未被杀死(不像一般以为的神经元会被杀死),它们只是无法正常地成熟。这些发现对一观念提出了挑战,该观念认为早产儿的脑损伤,及随后的认知与学习障碍,是永久性的。当与一则由Steven Miller及其同事发表的相关文章中有关人的婴儿数据结合来看时,这些结果支持这样的理念,即人类早产儿脑中的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1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