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开发ABPP-CoDEL技术用于发现靶向酪氨酸的苗头化合物

      2023年10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陆晓杰研究团队和谭敏佳研究团队联合复旦大学药学院周璐团队共同在《美国化学会志》(JACS)上发表了题为“ABPP-CoDEL: Activity-Based Proteome Profiling-Guided Discovery of Tyrosine-Targeting Covalent Inhibitors from DNA-Encoded Libraries”的文章,开发了结合基于活性的蛋白质组分析(Activity-based Protein Profiling, ABPP)技术和DNA编码化合物库(DNA Encoded Libra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3-10-24

  • 我国学者在细胞力学可视化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基于水凝胶的分子荧光张力显微成像技术原理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2150016)等资助下,武汉大学刘郑教授团队在细胞力学可视化技术发展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基于水凝胶的分子张力荧光显微镜用于研究受体介导的刚性感应(Hydrogel-based Molecular Tens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for Investig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10-24

  •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图 (a) 两层MoTe2转角形成的莫尔超晶格结构示意图。(b)实验测得的转角MoTe2中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霍尔电阻随磁场的变化关系。(c) 零磁场极限下霍尔电导随莫尔超晶格填充因子的变化,可见清晰的整数(e2/h)与分数(2e2/3h)量子化霍尔电导平台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2174249、92265102、12174250、12141404、1207424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10-24

  • Nat Comput Sci | PBCNet:药物先导化合物优化的人工智能新方法

      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Lead optimization)是药物设计的核心环节,需要通过DMTA(设计-合成-测试-分析)的反复循环来提高化合物活性、特异性、成药性等性质。长期以来,先导化合物的活性优化高度依赖药物化学家的经验以及大量的人力和资源投入。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尤其是高精度的结合自由能计算,可以通过部分模拟的DMTA循环来加速先导化合物活性优化过程。随着分子力场和构象采样算法的改进,自由能微扰(FEP)等相对结合自由能模拟方法的预测值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可以接近化学精度(1 kcal/mol,约5-6倍活性差异以内),但这类方法通常需要复杂的配置与体系搭建过程。此外,消耗计算资源庞大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3-10-24

  • Cell重要突破:构建了一个眼睛“衰老时钟”,首次确定了眼睛的分子年龄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和他们的合作者利用他们开发的一种研究眼液的技术,找到了一种测量眼部衰老的方法,为治疗多种眼病开辟了道路。科学家们通过分析手术中常规移除的眼液,研究了其中的近6000种蛋白质,绘制了近6000种不同细胞类型的蛋白质图谱。他们使用人工智能模型根据这些数据创建了一个“蛋白质组时钟”,可以根据一个健康人的蛋白质谱预测他们的年龄。时钟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葡萄膜炎等疾病会导致特定细胞类型加速衰老。研究人员发现他们可以用其中的26种来预测衰老。而且令人惊讶的是,他们还在眼液中检测到与帕金森病相关的蛋白质,他们说这可能为早期帕金森病的诊断提供一条途径。相关成果公布在10月19日的

    来源:AAAS

    时间:2023-10-23

  • 持续引进、加速国产, 赛默飞本土化实践助力科研和医疗技术创新

    2023年10月20日,上海——近日,赋能科技进步的全球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持续践行其 “创领共生” 的在华发展承诺,继上半年带来十余款新品后,又重点引进了多款分析测试领域的前沿新品,也同步推出了数款国产的实验室仪器。近年来,中国始终专注于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科学分析技术和仪器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石在科研及医疗技术创新的每一步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赛默飞深入中国市场40余年,始终致力于通过在制药与生物医药、医疗健康、学术科研与应用市场等垂直领域不断创新,赋能本土科研,增进民生福祉。全球新品为分析测试带来高效突破在细胞分析过程中,将感兴趣的目

    来源:赛默飞世尔科技

    时间:2023-10-23

  • 荧光寿命成像技术创新 97%准确率肿瘤示踪 提高实体瘤手术切除准确性 还是FDA批准药物

    麻省总医院布里格姆的研究人员用多种癌症类型的标本测试了他们的方法,包括肝脏、大脑、舌头、皮肤、乳房、骨骼和软组织他们的视觉和定量技术结合了fda批准的注射药物和高速摄像机,可以在十亿分之一秒内检测到肿瘤类型的变化,准确率达到97%在保留健康组织的情况下切除病人的肿瘤需要极高的精确度,外科医生通常必须依靠他们的眼睛和手来确定切割的位置。为了提高手术过程中肿瘤的可视化,已经研究了许多技术,包括荧光成像和高级显微镜,但这些技术未能被推广采用,而且大多数仅限于特定类型或亚型的癌症。通过荧光引导成像可以增强实体瘤的手术切除——荧光成像可以使用染料靶向癌症特异性分子,但标准成像技术在检测肿瘤边缘(或肿瘤周

    来源:AAAS

    时间:2023-10-18

  •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肉品质提升的饲料营养调控关键技术研发”召开项目研讨会

      10月13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承办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肉品质提升的饲料营养调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研讨会召开。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科研骨干等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亚热带生态所研究员印遇龙、南京农业大学朱伟云教授、华中农业大学晏向华教授、华南农业大学王修启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马现永研究员、吉林大学张晶教授为咨询专家。会议由项目首席、中国农业大学尹靖东教授主持。   亚热带生态所孔祥峰研究员欢迎各位专家到所指导工作。尹靖东介绍了项目的总体情况,五位课题负责人(尹靖东教授、黄志清教授、王新霞教授、苏勇教授和孔祥峰研究员)分别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

    来源: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3-10-18

  • 血液病医院陈俊仁/竺晓凡团队首次提出可测量残留病分析新方法

    2023年9月1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陈俊仁教授和竺晓凡主任医师为共同通讯作者联合在Leukemia《白血病》发表观点性文章“Have we been qualifying measurable residual disease correctly?”(我们正确解读MRD了吗?)。 流式细胞分析是量化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测量残留病(MRD)的常用方法之一。当今化疗方案大多要求医生在化疗开始后的2–3周检测MRD,并根据结果调整化疗强度。然而,由于此时患儿的骨髓细胞数大幅度下降,不易收集足够数目的单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3-10-18

  • Cancer Cell突破性新研究揭示了改善子宫内膜癌治疗的新可能性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子宫内膜癌,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过去十年中,其发病率稳步上升(每年约1%),死亡率逐渐恶化。共同第一作者、博士后研究员Yongchao Dou博士(贝勒医学院Bing Zhang实验室)说:“尽管有许多改进这种癌症治疗的尝试,但重大挑战仍然存在。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专注于获得新的见解,以改善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我们使用了10个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平台来识别生物标记和途径,这些标记和途径可用于开发针对这种疾病的改进疗法。”这项研究发表在《癌细胞》杂志上。先前的基因组研究已经描绘了子宫内膜癌的突变图景。然而,突变如何驱动癌症特征仍然难以捉摸。2020年,Zhang和美国国

    来源:AAAS

    时间:2023-10-17

  • 两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减少剖宫产后出血

    在麻醉学2023年会议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两个简单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预防剖宫产后严重出血(产后出血)。作为美国分娩时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后出血在剖宫产后比阴道分娩更常见。这两种解决方案都有助于解决子宫张力,这导致了高达80%的产后出血。子宫弛缓是指在分娩后,子宫仍然柔软和脆弱,而不是收缩来压缩已经连接到胎盘的血管。一种解决方案是在分娩后注入一种药物来帮助子宫收缩。另一种是早期预警系统,它可以对分娩后子宫的收缩情况进行评估,以便在孕妇面临大出血风险并需要治疗时迅速向医疗团队发出警报。“剖宫产出血是一种高风险的情况,当它发生时,产科和麻醉团队必须共同努力,迅速预防和治疗持续出血,”早期预警研究

    来源:AAAS

    时间:2023-10-17

  • 对于对花生过敏的幼儿来说,在舌下进行少量蛋白质治疗可能是最好的方法

    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食物过敏研究与教育(FARE)资助的一项为期三年的临床试验表明,舌下免疫疗法(SLIT)对1至4岁的花生过敏儿童是安全的,越早开始治疗,脱敏和缓解的可能性越大。由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儿科学副教授Edwin Kim博士领导,这是第一个随机对照试验,旨在调查在这个年轻群体中SLIT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该试验涉及在舌下吸收少量花生蛋白。这项研究发表在《过敏与临床免疫学杂志》上,研究对象是1至4岁的花生过敏儿童,他们随机接受4毫克花生SLIT和安慰剂。共招募了50名参与者(40名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中心,10名来自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参与者按1:1随机分组,25人接受花生

    来源:AAAS

    时间:2023-10-17

  • PNAS:一个令人惊讶的扰乱睡眠的方法

    时间就是一切通过使用核糖体分析,研究小组检查了核糖体结合的时间与峰值蛋白质和RNA水平的关系。他们发现了这些过程在时间上的显著差异,这表明昼夜蛋白生产存在复杂的翻译后控制。通讯作者Hiroki Ueda说:“我们在之前的工作的基础上,精确量化了24小时内处于恒定黑暗中的小鼠的昼夜节律蛋白水平,这控制了光的混淆效应。”“使用核糖体分析,我想看看核糖体与RNA的结合如何与这些蛋白质实际合成的时间相关。通过试图回答这个基本的时间问题,我们发现核糖体在Period2中与上游开放阅读框结合,这改变了昼夜节律的幅度,扰乱了小鼠的睡眠,”首席作者阿瑟·米利厄斯补充道。uORFs:沉默的监管者发声研究人员在昼

    来源:Osaka University

    时间:2023-10-16

  • 一种方便的新方法来追踪血液中omega-3脂肪酸的水平

    麦克马斯特大学和圭尔夫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方便的新方法来追踪血液中omega-3脂肪酸的水平,使获取对心血管和认知健康至关重要的信息变得更加容易,但这些信息以前很难收集。虽然人体可以产生所需的大部分脂肪,但它不能产生足够水平的omega-3脂肪酸,必须从饮食中获取。两种关键的欧米伽-3脂肪酸,分别是二十碳四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它们只能从某些特定的来源获得,比如鱼、海鲜、营养丰富的食物和补充剂,但测量它们进入血液的量既困难又有侵入性。除了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外,缺乏omega-3脂肪酸还与炎症和其他健康状况有关,包括认知障碍、抑郁、胎儿神经发育和早产。新发现的Omega

    来源:AAAS

    时间:2023-10-16

  • 一种技术将人类大脑中的每个细胞制成表格并进行表征

    大脑是由许多类型的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被组织成不同的结构和区域。尽管在构建人类大脑模型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但这些进展还没有产生准确而详细的模型所需要的细胞结构的不失真的3D图像。在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由麻省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团队克服了这一挑战,为科学家和临床医生提供了人类大脑中被称为布洛卡区(Broca’s area)的部分的全面细胞图谱,并提供了详细的分辨率来研究大脑功能和健康。通过结合不同的复杂成像技术——包括磁共振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光片荧光显微镜——研究人员能够克服任何单一方法的局限性,创建人类大脑皮层特定区域

    来源:Science Advances

    时间:2023-10-14

  • 迄今为止最准确的测量生物衰老的方法:表观遗传时钟

    一组欧洲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测试方法,可以在临床环境中准确测量生物衰老。这一发现是在对慢性肾病患者的衰老影响进行研究时发现的。这项新测试是一种表观遗传时钟——一种通过观察DNA来了解身体衰老情况(与实际年龄相比)的生化评估方法——是这些尖端测试中第一个在临床环境中被证明准确的测试,无论在健康组织还是不健康组织中都是如此。这项研究由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和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t)合作开展,并发表在《内科学杂志》(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上,是一项关于慢性肾脏疾病及其相关治疗的衰

    来源:AAAS

    时间:2023-10-14

  • 中国科大发展纳米金刚石量子传感技术实现原位溶液磁共振谱测量

    中国科大发展纳米金刚石量子传感技术实现原位溶液磁共振谱测量     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石发展教授课题组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利用单个纳米金刚石内部的氮-空位色心(Nitrogen-Vacancy center, NV center)进行量子传感,克服颗粒随机转动问题,在原位条件下探测到了溶液中顺磁离子的磁共振谱。该项研究成果以“In situ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using single nanodiamond sensors”为题,发表在《Nature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

    时间:2023-10-14

  • 附属九院匡延平/吕祁峰团队连续发文革新关键技术破解试管婴儿国际难题

    近期,附属九院辅助生殖科匡延平/吕祁峰团队先后于国际著名科研杂志《医学通讯》(Medcomm, IF=9.9)和《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PLOS Biology, IF=9.8)发表最新科研成果,创新突破试管婴儿世界前沿技术——核质置换技术(又称线粒体替换技术,MRT)中关键瓶颈问题,分别为第二极体核质置换技术和纺锤体核质置换技术临床应用国际难题的解决提出了上海九院方案。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展临床应用以来,试管婴儿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帮助数以千万计的不孕不育患者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健康宝宝。近年来,一种通过核质置换进行试管婴儿治疗的方案被提出。该技术通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10-14

  • Nature Biotechnology:一种能改进单细胞数据的解码的新开源方法

    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开源计算方法,称为Spectra,可以改进对单细胞转录组数据的分析。通过以独特的方式指导数据分析,Spectra可以为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提供新的见解,例如癌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对改善免疫治疗至关重要。该团队的方法和发现最近发表在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期刊之一《自然生物技术》上。研究人员指出,Spectra可以消除技术上的“噪音”,识别功能相关的基因表达程序,包括那些新颖的或对特定生物环境高度特异性的基因表达程序。MSK团队在研究报告中写道,该算法非常适合研究来自大型患者群体的数据,并找出临床有意义的患者特征,并补充说,在新兴的

    来源:AAAS

    时间:2023-10-12

  • 【科研动态】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陈卫华教授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刘庆友教授合作构建山羊肠道微生物...

    山羊是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家畜动物,通过提供肉类、奶制品和皮毛等产品,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数据,全球约有1,000个山羊品种和超过10亿只山羊,其中中国是世界上山羊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约有1.4亿只山羊。山羊肠道微生物研究对反刍动物的胃肠道微生态群落在其宿主的生理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 2023年10月2日,华中科技大学陈卫华教授团队联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刘庆友教授团队在微生物学期刊《Microbiome》在线发表题为“The multi-kingdom microbiome of the goat gastrointestinal t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3-10-12


页次:5/491  共9806篇文章  
分页:[1][2][3][4][5][6][7][8][9][10][>>][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