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上海药物研究所神经药理国际科学家工作站离子通道检测关键技术建设取得进展

    近年来,国际上新药研发的投入虽在持续增大,但产出率却逐年下降,药物研发的压力和困难越来越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成为新药研发能否持续进行的关键。因此,医药企业、科研机构在进行新药研发时,在突出对高发疾病的重点防治需求的同时,更要关注早期成药性评价,即把部分原本放在研发后期进行的工作提前进行,尽可能实现“早期评价,早期淘汰”,加强早期成药性评估,将关口前移,提高进入后期研究的新药质量,以减少后期的失败率,降低新药研发成本。为此,上海药物所于2011年成立了神经药理国际科学家工作站,开展了hERG通道毒性评价,并建立了hERG活性检测平台,已成功为所内多个课题组提供了包括抗肿瘤新药德立替尼在内的数百

    来源: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11-11-16

  • 新方法只灭肿瘤不伤无辜

          据美国《技术评论》杂志网站近日报道,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日前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光疗法,该疗法能选择性杀死癌细胞而不伤害周围健康组织。研究人员称其能适用于多种癌症,且已在小鼠实验中获得了成功,未来将有望让放化疗成为历史。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网络板上。         放射疗法是目前癌症三大治疗手段之一,通过使用各种不同能量的射线照射肿瘤来达到抑制和杀灭癌细胞目的。但由于其对癌细胞和正常细胞没有分辨能力,多次治疗后会使患者产生脱发、呕吐、低烧不退等副作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1-11-15

  • 我国重离子治疗深层肿瘤技术和临床试验获重要突破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科学试验,我国重离子治疗深层肿瘤在技术研发和临床试验研究上均取得重要突破。 本周,中国科学院组织专家对近代物理研究所承担的“重离子治癌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研究”项目进行了验收。专家认为,这一项目的实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开展重离子治癌研究的国家,完成了预定的目标和任务。 “重离子治癌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研究”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肖国青10日介绍,项目组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环主环的实验区Ⅰ建立了重离子束流治癌配送系统,建立了一个满足临床研究的深层肿瘤治疗终端,并实现了重离子束深层肿瘤治疗过程中束流特性的实时监控。 与传统放射治疗肿瘤的电子、X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1-11-15

  • 我国重离子治疗深层肿瘤技术和临床试验获重要突破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科学试验,我国重离子治疗深层肿瘤在技术研发和临床试验研究上均取得重要突破。本周,中国科学院组织专家对近代物理研究所承担的“重离子治癌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研究”项目进行了验收。专家认为,这一项目的实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开展重离子治癌研究的国家,完成了预定的目标和任务。“重离子治癌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研究”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肖国青10日介绍,项目组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环主环的实验区Ⅰ建立了重离子束流治癌配送系统,建立了一个满足临床研究的深层肿瘤治疗终端,并实现了重离子束深层肿瘤治疗过程中束流特性的实时监控。与传统放射治疗肿瘤的电子、X等常规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1-11-15

  • 周宏灏:把个体化医学技术带到重庆

    “就目前而言,医生给病人开药治疗感冒,几乎千人一药、千人一量。”昨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遗传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专家周宏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遗传变异特征,因此在患病选择药物时,不应一概而论。 “同样是患了感冒,因为个体遗传变异情况的不同,同一种感冒药可能对病人A有效,对病人B却没有效;或者病人A吃两粒就可以了,而病人C却要吃3粒才行。”周  宏灏说,千人一药、千人一量的结果是,有些患者吃了这种药一点不见效,不仅抬高了医药费,甚至服药后还会产生毒副作用。因此,未来医生给病人开药,应该根  据病人的遗传变异情况“量体裁衣”,推行个体化药物治疗。 周宏灏介绍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2011-11-15

  • 访谈:解析华大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新技术

    生物通报道:全世界每年约有500万缺陷儿出生,这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是防治出生缺陷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目前的方法都无法达到既精准又安全无创。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DNA测序成本降低,因此一项新的产前检测技术——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应运而生,相关的服务目前国内外也都已经出现,比如Sequenom公司,华大基因等。目前最成熟、最传统的产前诊断技术以羊膜穿刺和绒毛取样两种最为常用。但是这两种方法均具有创伤性,即便是再小心谨慎,这些侵入性检测方式还是存在风险。1997年香港中文大学的卢煜明教授研究组发现女性在怀孕期间,体内的胎儿通过与母体的代谢交换,会释放游离DN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1-11

  • Nat Methods:荧光传感技术实时观测细胞

    生物通报道:来自美国埃默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Visualizing mechanical tension across membrane receptors with a fluorescent sensor”的文章,介绍了他们研发的一种可以实时观察细胞表面机械力的新方法,这是首次实现细胞表面机械力详细情况观测。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Methods。领导这项研究的是埃默里大学Khalid Salaita助理教授,他表示,“我们能实现了之前无法完成的检测:活细胞整个表面一个分子与另外一个分子之间的机械力,而且这一细胞还保持其正常的活动和运动”。参与这项研究的还有研究生Dani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1-11

  • 干细胞突破性成果:让衰老细胞焕发青春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法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功能基因组研究所“基因组再塑和衰老”研究小组的研究人员成功地将来自百岁高龄老人的供体细胞在体外重编程为了具有高活力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并证实经过这一“活力再塑”处理后,所有的细胞均获得了再分化的能力。这些结果标志着科学家们在iPSC研究方面又取得一项突破性的进展,并推动再生医学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11月1日的《Genes&Developmen》杂志上。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是一群未分化的多功能细胞,能分裂和生成机体内所有的成体分化细胞类型,包括神经元、心肌细胞、皮肤细胞和干细胞等。自2007年以来,全球很多研究小组都先后成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1-10

  • 何梁何利基金颁奖 杨学军获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本报北京11月8日讯(记者王静)2011年度何梁何利基金颁奖大会今天在京举行。国防科技大学教授杨学军获“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有35位科学家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5位科学家荣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向大会发来贺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出席大会。基金评选委员会主任朱丽兰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 朱丽兰介绍,今年获奖科学家年轻化趋势突出,40至50岁获奖人占总人数53%;原始创新水平普遍提高,获奖人拥有发明专利624项,人均拥有量高于往年。所有这些,折射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人才辈出、青胜于蓝的欣欣向荣景象。 桑国卫在发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1-11-10

  • 沃特世支持"多肽及蛋白药物研发与技术创新发展研讨会"

    北京 - 2011年11月7日 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的”多肽及蛋白质药物研发与技术创新发展研讨会”,于2011年10月29日-31日,在北京新悦宏大酒店成功召开。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与多肽实验室任梁伟副主任、北京医科大学彭师奇教授、吉林大学朱迅教授等专家出席了此次会议并做了专题报告。 蛋白质药物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技术候选药物,分为多肽和基因工程药物、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重组疫苗。与以往的小分子药物相比,具有高活性、特异性强、低毒性、生物功能明确、有利于临床应用的特点。生物技术在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被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同时国际原研生物药专利即将到期以及慢性病和并发

    来源:Waters

    时间:2011-11-10

  • 分析蛋白?也许游戏才是最好的方法

    生物通报道:游戏在某些人眼里也许是玩物丧志的东西,但是在另外一些人眼里,通过游戏也许能解开生物之谜,近期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利用一个蛋白折叠游戏构建了蛋白模型,并用于开发艾滋病药物。不仅如此,现在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还通过700多玩家的实验调查,分析了他们在解决蛋白结构中运用的最有效方法和运算法则。这一研究调查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这个游戏就是2008年华盛顿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系和生物化学学系联合开发的一个实验性的蛋白质折叠电子游戏——Foldit。分析蛋白质分子如何折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虽然大致的程序已经为人所知,但蛋白质结构预测还是需要大量的运算。Fo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1-09

  • 安捷伦科技发布用于加速新一代测序技术样品和
    文库质量控制的自动化电泳系统

    2011 年 11 月 7 日,加利福利亚圣克拉拉市 —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今日发布了安捷伦 2200 TapeStation自动化电泳系统,以实现新一代测序流程中样品和文库质量控制的自动化。2200 TapeStation配合预包装的即用型 ScreenTape 试剂耗材,能够简化和加快新一代测序工作流程中的质量控制。安捷伦液相分离业务部副总裁 Patrick Kaltenbach 称:“我们对此次发布非常期待。TapeStation 功能多样,更不用说可直接使用的 ScreenTape试剂耗材,仅需要 2 微升样品便可进行高灵敏度分析,毋庸置疑,TapeStation 是进行

    来源:安捷伦

    时间:2011-11-09

  • 南海海洋所海洋病毒编码的miRNA研究取得突破进展

    中科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南海海洋研究所)秦启伟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在海洋病毒编码的miRNA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团队成员闫阳博士等首次鉴定并验证了一种新的海洋病毒——石斑鱼虹彩病毒能够编码功能性miRNA。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知名的综合类学术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Yan ,et al. 2011.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Marine Fish Virus, 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Encoded MicroRNAs Expressed in Grouper Cells by Solexa Se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1-11-09

  • 近物所用新方法揭示电离辐射对线粒体DNA超螺旋构象的影响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辐射生物医学研究组的科研人员研究发现,电离辐射能够引起显著的线粒体DNA超螺旋构象变化,这对进一步研究电离辐射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具有指导意义。 线粒体DNA是人体细胞中唯一的核外遗传物质,线粒体DNA构象的变化可能通过影响线粒体功能而导致细胞命运的改变。目前,传统的DNA损伤检测方法,如γH2AX,P53BP1  foci等,往往受到细胞DNA损伤修复系统相关因子的调控,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而且这些方法都无法检测线粒体DNA损伤。 近物所研究人员首次使用长距离聚合酶链式反应(Long  PCR)方法,对电离辐射引起的线粒体DNA损伤进行了检测。经过验证

    来源:近代物理研究所

    时间:2011-11-08

  • 多项成果获生命科学3D技术进展

    生物通报道:生命科学3D技术已经不再是一个新名词,目前已经出现了3D细胞培养,活细胞立体成像,基因组3D模型,3D图像计算技术等等,这些先进的技术让我们能对于生命这个神秘的机体获得越来越清晰的感官认识。3D骨髓培养系统来自日本,挪威的科学家在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杂志上发文,介绍了立体骨髓培养系统,这一系统不仅可以用于三维立体骨髓培养系统,也可应用于中央神经系统、心脏与肝脏的立体组织培养。平面骨髓培养系统无法长期培养造血细胞,因此无法用来进行基质细胞的功能性研究。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在二十多种具有不同接合聚合物链长度、表面密度、聚合物网状结构以及接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1-07

  • 两篇Cell文章:再生研究新突破

    生物通报道  最新(10月28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由哈佛医学院和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两个国际研究小组发表了他们各自在肺脏再生研究中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揭示了能促进肺泡快速重建的干细胞和关键分子信号。这两项研究发现或可帮助研究人员开发出慢性和急性肺损伤的新治疗策略,促使肺组织进行自我修复。在第一篇文章中,来自哈佛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以及新加坡的研究人员克隆了人类三种不同的干细胞,证明了其中一种细胞能形成肺泡囊组织,这说明成人干细胞的修复功能与其来源部位具有密切关联。干细胞研究备受瞩目的关键一个方面就是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许多年前,临床医生就发现罹患急性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1-04

  • 国际研究小组通力合作力证RNA-Seq技术在癌症预后方面的卓越性能

    2011年11月2日,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 Food and Drug Admistration)、华大基因和德国科隆大学附属儿童医院(Children's Hospital of the University of Cologne,Germany)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于今年5月份共同启动了“500个成神经细胞瘤样本的转录组测序项目”,旨在评估RNA-Seq技术在癌症预后方面的卓越性能。华大基因作为主要参与机构,承担了核心测序及分析工作。据悉,该研究项目为FDA发起的“测序质量控制项目”(SEQC项目)的一部分。基因芯片(Microarray)曾被认为是药物基因组学和毒理基因组学的重要

    来源:华大基因

    时间:2011-11-04

  • 胰腺癌微小胶囊给药技术问世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开发出针对胰腺癌的极微小胶囊给药新技术,动物实验已证明这项技术的有效性。    东京大学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利用高分子制造的极微小胶囊封闭化疗药物,注入移植了人体胰腺癌组织的小鼠体内,结果药物被顺利送达癌变部位,成功遏制了癌细胞增殖。   据介绍,肿瘤的毛细血管壁上有孔,微小胶囊随着血流进入血管后,可通过小孔漏到血管外,进入癌细胞释放药物,且胶囊几乎不会进入无关的脏器造成副作用。这项技术已用于卵巢癌等的治疗。但由于胰腺肿瘤血管壁上的孔更小,这种疗法常用的100纳米(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的胶囊难以漏出,而且血管与癌细胞之间的纤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1-11-04

  • 两项研究获心脏病治疗新方法

    生物通报道:心脏病发患病率近年来大量增长,因此找到关键的治疗方法也越来越重要,近期来自匹兹堡大学,科罗拉多大学的两个研究组分别在心脏病治疗方面获得了重要成果:找到了血管再生的方法,以及可用于研发心肌梗塞或中风后增强心脏功能表现的方法。在第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利用扩散危害最小的用生长因子来使血管再生的方法。这一研究将可以用来治疗心脏病这一西方世界头号杀手。相关成果公布在PNAS杂志上。在我们的身体中,生长因子掌控着许多不同的功能,包括细胞的增殖、移动和分化。还有一些生长因子甚至能抑制特定类型细胞的生长,或者导致细胞自杀。但是注射到皮下的大多数生长因子的半衰期只有半个小时或更少,因此要找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1-01

  • 日本开发出胰腺癌治疗新技术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开发出针对胰腺癌的极微小胶囊给药新技术,动物实验已证明这项技术的有效性。东京大学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利用高分子制造的极微小胶囊封闭化疗药物,注入移植了人体胰腺癌组织的小鼠体内,结果药物被顺利送达癌变部位,成功遏制了癌细胞增殖。据介绍,肿瘤的毛细血管壁上有孔,微小胶囊随着血流进入血管后,可通过小孔漏到血管外,进入癌细胞释放药物,且胶囊几乎不会进入无关的脏器造成副作用。这项技术已用于卵巢癌等的治疗。但由于胰腺肿瘤血管壁上的孔更小,这种疗法常用的100纳米(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的胶囊难以漏出,而且血管与癌细胞之间的纤维组织间质会妨碍胶囊的移动,导致药物无法顺利送达。为此,研究人员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1-11-01


页次:262/491  共9807篇文章  
分页:[<<][261][262][263][264][265][266][267][268][269][27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