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Nat Methods:DNA/RNA分子定量新技术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瑞典医科大学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分子定量新方法,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11月20日《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卡罗林斯卡研究院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家Sten Linnarsson和生命科学与营养学系Jussi Taipale教授。DNA和RNA是细胞中遗传信息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实现对不同种类的DNA和RNA分子的精确定量成为了分子生物学一项基础任务。因此,改良这些分子检测技术对了解正常细胞和癌细胞中的生理和病理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目前的技术尚无法直接对复合物中的少量个别分子进行检测,研究人员常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1-23

  • 两篇Science文章获得古老疾病的新突破

    生物通报道:疟疾是一很古老的疾病,早在2000年前《黄帝内经•素问》中即有《疟论篇》和《刺论篇》等专篇论述疟疾的病因、症状和疗法。虽然这一疾病目前在城市里少见了,但是对于非洲,拉丁美洲等处,这一疾病依然横行。近期来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等处的两个研究组获得了这种疾病的最新发现,他们不仅解析了相关病理机制,而且还提出了新的药物靶标。来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自动化显微镜检测方法,筛检了成千上万种已知可杀灭血液期疟原虫的化合物,希望能找到那些也能杀灭肝脏期疟原虫的化合物。结果他们发现了一系列的称为咪唑嗪的化合物,可以口服并能阻止在小鼠模型中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发育的化合物。间日疟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1-23

  • 中南大学两篇文章发表基因治疗新突破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Intrathecal lentiviral-mediated RNA interference targeting PKCγ attenuates 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induced neuropathic pain in rats”等多篇文章,发现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有显著持久的镇痛作用,对慢性吗啡耐受大鼠同样有显著持久的翻转作用。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Int J Neurosci,Hum Gene Ther及J Gene Med杂志上。这项研究由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麻醉科博士邹望远在导师郭曲练教授的指导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1-23

  • 新方法可选择性杀死癌细胞

    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选择性杀死癌细胞的新方法——光免疫治疗法,新成果发表在11月在线出版的《自然—医学》期刊上。 尽管手术、放射性治疗和化学治疗是今天癌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但研究人员们逐步成功开发出针对特定分子的更精确目标治疗法。Hisataka Kobayashi和同事将光免疫治疗法作为一种新工具添加到癌症治疗的方法中。这种方法将抗肿瘤抗体与一种对近红外光有反应的分子耦合。他们发现,当用近红外光照射小鼠肿瘤时,癌细胞选择性地死亡了。 尽管在此之前科学家们也研制过其他基于光的治疗方法,但Kobayashi和同事发现了一种重要的不同之处:除非与目标细胞结合在一起,改性抗体没有毒性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1-11-23

  • 科学家发明生产光敏感膜蛋白方法

    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生产光敏感膜蛋白的方法,这种膜蛋白能够在试管中操纵神经元的活性,新成果发表在11月在线出版的《自然—方法学》期刊上。 利用光敏感蛋白和相应的光刺激,神经元的活性可被控制。为了基础研究和未来基因治疗之需,科学家们一直努力设计有更好神经元控制能力的新型光敏感蛋白。Ernst Bamberg和同事开发了一种蛋白质工程战略,将融合两种光敏感微生物蛋白的基因用于杂交蛋白质的生产。这种方法确保了两种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共定位和平等表达,从而能精确激活或抑制特定神经元,并有助于大脑神经功能和行为的研究。 Bamberg和同事用这种方法研制出的工程蛋白质能对更宽范围的光谱作出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1-11-23

  • 赛默飞发布用于临床研究领域内分泌药物分析的LC-MS解决方案技术库

    中国上海,2011年11月21日 ——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于11日发布用于临床研究领域内分泌药物分析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解决方案技术库,该技术库包含利用自动化样品制备和多通路技术缩短样品制备时间并提高质谱分析通量的方法。该技术库定期更新,用户可通过登录thermoscientific.com/lcmsendo直接获取,其中包含赛默飞全球临床研究团队发布的详细技术资料。该团队专注于帮助研究型用户开发更快、分析灵敏度更高的内分泌药物分析方法。这一最新技术库涵盖与诸多应用相关的应用文章、网络技术会、海报、个例研究、视频及网站资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综

    来源:赛默飞世尔

    时间:2011-11-23

  • 杜立林研究组DNA Repair报道新方法

    生物通报道: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题为“Multiple end joining mechanisms repair a chromosomal DNA break in fission yeast”的文章,首次报道了一个在裂殖酵母中检测染色体上进行的末端连接修复的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分析了机理不同的三类末端连接修复方式。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DNA Repair》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杜立林研究员,其早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生物系,2007年加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这项研究结果主要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PT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1-22

  • 裴端卿Cell子刊封面文章:突破体细胞“变身”障碍

    生物通报道 近期来自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所的裴端卿课题组发现并破解了维生素C促进体细胞“变身”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的分子障碍,为阐明体细胞重编程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数据。相关研究成果于11月17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生物学期刊《细胞》(Cell)旗下子刊《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杂志上。并被选为12月2日该杂志的封面文章。干细胞具有在体外大量增殖和分化为多种细胞的潜能,可为再生医学的替代疗法提供充足的细胞来源。2006年以来,日美科学家利用病毒载体转染不同转录因子(Oct4, Sox2, Klf4, c-Myc等),成功将体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1-21

  • 技术生物所利用离子束诱变技术破解水稻秸秆还田难题

    11月10日,晚秋微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所南岗实验基地,离子束诱变的脆秆水稻秸秆还田试验正在进行中,一大片水稻的秸秆在收割机身后“粉身碎骨”,地面上只留下一排排稻茬。参加试验的科研人员相互祝贺成功,围观的农民高兴地说:真得可以不用烧秸秆了!作物秸秆还田可以让有效营养元素返回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是农业部重点推广农业新技术之一。但由于作物秸秆柔韧,机械难以粉碎,机收后秸秆过长,杂余成堆,耕作时不易翻压进土壤,造成秸秆长期不腐解,直接影响后季节作物播种和生长。因此,作物秸秆处理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棘手问题,每逢收获季节狼烟四起,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并造成生物质资源浪费。据统计,全国每年烧

    来源: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时间:2011-11-21

  • 著名学者Nature biotech携手发布测序新技术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哈佛大学和罗氏Nimblegen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靶向RNA测序新技术,并利用这一技术对常规测序无法检测到的微量及瞬时表达人类基因组转录本进行了鉴别和特征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11月13日的《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John S Mattick教授、美国哈佛大学的John L Rinn教授和罗氏Nimblegen公司的Jeffrey A Jeddeloh为这一项目的共同领导者。Mattick现任昆士兰大学的分子生物学教授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他曾担任澳洲基因组研究中心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1-18

  • 新技术:全新生物细胞操作系统

    生物通报道:来自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 computational study of liposome logic: towards cellular computing from the bottom up”的文章,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体内生物细胞计算机操作系统——AUdACiOuS,这种系统能在不改动硬件的条件下重编程细胞,将可以应用到药物研发,病患移植等方面,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ystems and Synthetic Biology》杂志上。领导这项研究的是诺丁汉大学Natalio Krasnogor教授,他表示,修改细胞DNA改变行为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他希望在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1-18

  • 青岛农业大学新技术让草莓不“断档”

    爱吃草莓的你,想不想现在就吃到新鲜草莓?近日,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保学院副教授姜卓俊研究开发的“超早熟无公害草莓栽培技术”通过专家组现场验收,解决了草莓在7~11月份的断档问题,实现了草莓在10到11月份的超早熟上市,比现有栽培技术可提前一到两个月收获。 据了解,作为短日照品种,草莓进行花芽分化需满足低温、短日照、营养条件三个基本因素,其中前两个因素自然条件下一般在9月下旬后才能具备。为解决这一难题,国内外采用冷藏抑制栽培、高山育苗、在冷凉地区栽培等方法。但是,冷藏法由于草莓苗在冷库储藏时间过长,成活力差,产量低,成本高;高山育苗法和冷凉地区栽培受地域、运输、地理位置等影响难以普及。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1-11-18

  • Life Tech"新一代测序技术"在临床应用方面写下新的篇章

    2011年11月7日,香港养和医院为”新一代测序技术” 在临床应用方面写下新的篇章。香港养和医院的临床与分子病理学系首次推出利用5500 SOLiDTM测序仪进行临床诊断服务,为传染病、遗传性疾病和癌症患者,提供快速,准确和广泛诊断。 5500 SOLiDTM测序仪(免费获取相关技术资料>> >>),不单大大缩短分析样品的时间,同时医生可为大肠癌,肺癌,乳腺癌和白血病的病患者进行一对一合适的治疗。 于同日晚上,香港养和医院假香港金钟JW 万豪酒店举行“新一代测序和基因组医学”的国际科学研讨会。在研讨会开始之前,观众对Ion Personal Genome Machine

    来源:Life Technologies

    时间:2011-11-18

  • 河南省干细胞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日前,郑大一附院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源性人胚胎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的基础及应用研究”课题获河南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实现了我省临床医学研究方面省级科技成果一等奖零的突破,标志着郑大一附院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多囊卵巢综合征源性人胚胎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属于人类干细胞领域的研究。人类干细胞研究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后生命科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目前,许多重大疾病如癌症、细胞退行性疾病、遗传性病症等发病机制不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人类干细胞研究与组织工程、疾病和药物开发等结合,可望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突破。 “多囊卵巢综合征源性人胚胎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的基础及应用

    来源:郑州日报

    时间:2011-11-18

  • 处理地沟油新技术:将地沟油化为乌有

     在市民谈“油”色变的背景下,上海科研人员日前发布了一项能从源头上解决“地沟油”的新技术。一款名为“地沟油清除器”的新设备经上海市环境保护工业行业协会测定,污油去除率达到了99%,并已经在锦沧文华、南新雅等酒店试用,将地沟油化为乌有。  灵感来自污水处理  “捞不到地沟油,就意味着从源头上斩断了‘地沟油’回流餐桌的路。”新技术发明专家组成员华元琪说,这项发明的灵感其实来自于城市污水处理的“暴气技术”。  据介绍,让市民闻之色变的“地沟油”,毒害物质主要为黄曲霉素和多次加热后产生的苯并芘,两者都有致癌危害。华元琪介绍,他所在的科研团队成功效法污水处理的“暴气技术”,加以改进后将活性氧变成许许多多

    来源:东方早报

    时间:2011-11-17

  • 上海发明处理地沟油新技术:将地沟油化为乌有

    在市民谈“油”色变的背景下,上海科研人员日前发布了一项能从源头上解决“地沟油”的新技术。一款名为“地沟油清除器”的新设备经上海市环境保护工业行业协会测定,污油去除率达到了99%,并已经在锦沧文华、南新雅等酒店试用,将地沟油化为乌有。灵感来自污水处理“捞不到地沟油,就意味着从源头上斩断了‘地沟油’回流餐桌的路。”新技术发明专家组成员华元琪说,这项发明的灵感其实来自于城市污水处理的“暴气技术”。据介绍,让市民闻之色变的“地沟油”,毒害物质主要为黄曲霉素和多次加热后产生的苯并芘,两者都有致癌危害。华元琪介绍,他所在的科研团队成功效法污水处理的“暴气技术”,加以改进后将活性氧变成许许多多的“微泡”。在

    来源:《东方早报》

    时间:2011-11-17

  • 李家洋获日本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11月7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被授予日本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NAIST)荣誉博士学位,以表彰他在水稻遗传学和日本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学术交流做出的杰出贡献。该荣誉学位是日本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针对为NAIST的国际化和合作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设立的,李家洋院士是第三位获此荣誉学位的科学家。 在李家洋的积极支持和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的大力推动下,日本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获得了由日本政府资助的Global COE计划,以促进日本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中科院遗传发育所三方研究生学术交流。自2007年以来,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已派出50多位研究生和1

    来源: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11-11-17

  • 2012年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开始申报

    2012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下称“重点项目”)申报工作拟于近日启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1. 项目重点支持40岁以下年轻教师结合地方经济建设需求、围绕高校科研工作布局的探索性自主选题研究,并适当向省部共建科研基地倾斜。 2. 实行限额申报(分配名额见附件1)。申报名额的分配依据所在地区本科高校规模和历年承担项目执行情况确定,对项目执行较好的地方(部门)适当增加申报名额。 3. 申报条件严格按照《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修订)》(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重点项目申请书为2008最新格式。《管理办法》和《申

    来源:教育部

    时间:2011-11-17

  • Nature及子刊两篇文章获干细胞新突破

    生物通报道:干细胞研究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近期Nature,及Nature Materials公布了两项这一领域的新成果:成人干细胞培养新方法,以及胚胎干细胞在脑垂体缺陷方面的作用。来自英国南安普敦大学与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帮助干细胞培养,这种材料有利于干细胞生长和扩张,同时还能维持干细胞的特性,这将带来治疗关节炎、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氏病的革命性新疗法。干细胞培养并不容易,一般干细胞培养都是把细胞浸泡在化学溶液中,这种方式能促进干细胞扩张,有助于提高整体干细胞数量,但是它们的功效却十分有限。而这篇文章报道了一种新型培养材料,这种材料是通过一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1-16

  • 物联网技术养猪 26人养猪场有4博士10硕士

       一个26人的养猪场,竟有4名博士,10名硕士。这就是将现代物联网技术运用于传统生猪养殖的丹阳司徒镇的康乐农牧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李卫东告诉记者,物联网技术养猪使公司26人干了普通养猪场200多人的活。记者近日现场采访,在养了3615头母猪的母猪养殖场内,居然难闻到一点臭味。博士养猪,每天给猪听两遍轻音乐,每21天给猪洗一次澡,甚至在外地可远程监控母猪的发情、生病及诊治;猪粪经公司自建的厌氧发酵罐发酵,每年可发电81万度,解决了公司1/3的用电量。    物联网养猪,怎么个养法?    喂食配种等都由计算机控制

    来源:新华报业网

    时间:2011-11-16


页次:261/491  共9807篇文章  
分页:[<<][261][262][263][264][265][266][267][268][269][27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