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Cancer Research》:胰腺癌治疗的新突破

    生物通报道:目前,来自西班牙马尔医院医学研究所(Hospital del Mar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IMIM)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蛋白质——galectin-1,可作为胰腺癌的一个潜在治疗靶点。他们首次证实,这个蛋白质对胰腺癌小鼠有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小鼠存活率增加了20%。研究进一步表明,它可能是一个没有副作用的治疗靶点。相关研究结果于2014年7月1日发表在美国癌症研究学会出版的著名期刊《Cancer Research》。直到现在,这种肿瘤的治疗策略都是旨在攻击肿瘤细胞,并没有获得成功。最新研究表明,设法摧毁肿瘤的环绕物,可能是一个更好的策略。IMIM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7-03

  • Nature:核移植与iPS技术,孰优孰劣

    生物通报道  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OHSU)及Salk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第一次证实采用不同重编程方法构建的干细胞所生成细胞存在差异。这一发表在7月2日《自然》(Nature)的研究提供了有关干细胞基本生物学的一些新认识,并有可能最终促使改进干细胞疗法。能够发育成为所有的细胞类型,多能干细胞作为新兴细胞移植疗法的基础,为解决从糖尿病、阿尔茨海默氏症、癌症到脊髓损伤等一系列广泛的疾病带来了巨大的希望。理论上,可以构建并编程干细胞来替代人体每个器官病变或缺乏的细胞。用体外受精生成的废弃胚胎培育出的人类胚胎干细胞(ES细胞)符合金标准,但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7-03

  • Nature发布再生医学重大突破

    生物通报道  来自美国波士顿的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方法促进人类角膜组织再生以恢复视力:利用称作为ABCB5的分子作为很难找到的角膜缘干细胞的标记物。这项研究工作是由马萨诸塞眼耳/ Schepens眼研究所、波士顿儿童医院、Brigham妇女医院和VA波士顿卫生保健系统合作完成,其为烧伤患者、化学损伤受害者以及其他罹患破坏性眼疾病的人带来了希望。这一发表在本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研究,还提供了利用成人干细胞来构建一种组织的一个重要实例。角膜缘干细胞位于眼角膜缘上皮基底部,帮助维持和再生角膜组织。由于损伤或疾病导致角膜缘干细胞丧失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过去,人们利用组织或细胞移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7-03

  • 包含34基因的癌症诊断技术计划于2015年在Ion Torrent平台上运行

    GenomeWeb纽约讯 –  Quest Diagnostics公司本周宣布推出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包含34个基因的检测板,命名为OncoVantage,并计划与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 MSKCC)联合进行临床检验的注释工作。此外,Quest还将与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合作研发更大的检测panel,进而涵盖数以百计的癌症相关基因。OncoVantage检验技术,使用了内部研发的扩增子富集策略,能够从34个靶标基因上生成超过200个扩增子。据Quest医学

    来源:Life Tech

    时间:2014-07-03

  • 我军快速止血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十几秒内可止血

    近日,由301医院教授姜凯、青岛大学教授龙云泽、国家纳米科学技术中心研究员蒋兴宇等多学科团队合作,设计了一种气流辅助原位静电纺丝装置,将医用胶原位电纺成微纳米纤维,可快速实现内脏大面积创口止血,并在国际上首次将该技术用于活体动物止血实验,这是我国医用纳米止血技术取得的重大突破。据301医院肝胆外科教授姜凯介绍,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是“超级胶水”的主要成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批准应用于人体止血。由姜凯、龙云泽、蒋兴宇等多学科团队合作设计的一种气流辅助原位静电纺丝装置,可以将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原位电纺成微纳米纤维,并在气流导向下精确均匀沉积到伤口表面形成致密薄膜,从而在十几秒内实现快速

    来源:解放军报

    时间:2014-07-03

  • 新技术有望阻断线粒体遗传病

    复旦大学今天宣布,该校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沙红英、朱剑虹课题组,联合安徽医科大学曹云霞教授团队等,在探索遗传性线粒体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发表于《细胞》。据专家介绍,线粒体是为细胞提供能量的细胞器,它具有自身的一套DNA(mtDNA),通过母亲的卵子传递给下一代。发生在卵子中的线粒体突变可能引起母系家族性疾病。这种突变会导致严重的问题,受影响的大多数是能量需求高的器官,例如大脑、肌肉、心脏,涉及到一系列广泛的母源性遗传病,目前的治疗方案极为有限,患者只能靠药物短期缓解症状,无法治愈。此外,由于线粒体DNA是通过卵胞质以母源性遗传的方式进入下一代,故通常具有一定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07-02

  • Nature子刊:光遗传学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生物通报道:光遗传学允许人们通过光照控制大脑的神经元活性。这一技术依赖能够抑制或刺激神经元电信号的光敏蛋白,还需要将光源植入大脑,让光到达需要控制的细胞。日前,MIT副教授Ed Boyden领导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新型光敏蛋白,它们可以响应头骨外的光源,实现非侵入性的神经元控制。这种被称为Jaws的蛋白不仅可以在无植入光源的情况下进行长期研究,还能够影响更大量的组织。这一成果发表在六月二十九日的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将为光遗传学技术治疗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奠定基础。光遗传学技术诞生已经有十五年了,现在它已经成为许多实验室的一个常用工具,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神经元的作用机制。这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7-01

  • 上海巴斯德所手足口病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取得新突破

    6月1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疫苗学与抗病毒策略课题组的研究论文A virus-like particle based bivalent vaccine confers dual protection against enterovirus 71 and coxsackievirus A16 infections in mice(《基于病毒样颗粒的抗EV71/CA16双价疫苗在小鼠感染模型上提供双重保护作用》)在国际疫苗学期刊Vaccine上在线发表。   手足口病是五岁以下儿童中常见的病毒性疾病,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皮肤红疹和疱疹性咽峡炎等,少数患儿可能引发

    来源: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时间:2014-07-01

  • 快速诊断抗生素耐药性的新方法

    生物通报道:最近,瑞士弗里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快速诊断广谱抗生素多重耐药性的检测方法。医学和分子微生物学部门的Patrice Nordmann教授和Laurent Poirel博士,与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的U914 Emerging Resistance to Antibiotics合作,完成了这项工作。这种新的检测方法,可以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内,检测多重耐药性鲍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一种重要的医院病原体)菌株。这种检测方法的大规模应用,将更好地控制某些抗生素耐药性性状的传播。相关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临床微生物领域权威学术期刊《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6-30

  • Nature方法:巧借“木马”,向细胞传送蛋白

    生物通报道  来自德克萨斯A&M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木马”策略,可以在不损伤细胞的情况下将蛋白质传送至人类活细胞中。研究结果发表在本月的《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杂志上。该研究小组的首席科学家、德克萨斯A&M大学生物化学副教授Jean-Philippe Pellois博士说,这项新技术有望很容易地采纳应用于医学研究中,为广泛疾病寻找治疗及治愈方法。Pellois 说:“这是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设法做到的事情,因为蛋白质是细胞的基本元件。这些分子负责完成细胞内的各种工作。能够传送一种蛋白质来改变或是研究细胞正在做的事情,非常的有用。”当前,科学家们利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6-30

  • 国家科学技术奖怎样产生?

     强化小同行专家评审制度每人每年只允许作为一个项目的完成人  作为我国最权威的政府科技奖励,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颁发,每年都备受公众瞩目。那么,国家科学技术奖是怎样产生的?这些奖项的评选是否公平、公正?24日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组织的2014年初评会媒体开放日,记者从中了解到国家科技奖的评选情况。  今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共收到候选项目973个,经过形式审查,共受理953项。初评工作将集中在六月底到七月初,分63个学科(专业)评审。  上午10时,在北京某宾馆,奖励办副主任陈志敏介绍了今年奖励评审工作的一大亮点:强化了小同行专家评审制度。“今年的小同行专家评审项目达到了100%,还增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4-06-26

  • 新技术有望阻断线粒体遗传病

    复旦大学今天宣布,该校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沙红英、朱剑虹课题组,联合安徽医科大学曹云霞教授团队等,在探索遗传性线粒体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发表于《细胞》。据专家介绍,线粒体是为细胞提供能量的细胞器,它具有自身的一套DNA(mtDNA),通过母亲的卵子传递给下一代。发生在卵子中的线粒体突变可能引起母系家族性疾病。这种突变会导致严重的问题,受影响的大多数是能量需求高的器官,例如大脑、肌肉、心脏,涉及到一系列广泛的母源性遗传病,目前的治疗方案极为有限,患者只能靠药物短期缓解症状,无法治愈。此外,由于线粒体DNA是通过卵胞质以母源性遗传的方式进入下一代,故通常具有一定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06-26

  • 计算技术提供口腔微生物组的新见解

    生物通报道:最近,福赛斯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使用一项新技术,来全面分析人类口腔微生物组,提供了关于口腔细菌多样性的更多知识。科学家们第一次能够在亚种水平提供高分辨率的细菌分类。这项工作将使研究人员能够更仔细地探究细菌群落在健康和疾病中所发挥的作用。这项研究以“Oligotyping analysis of the human oral microbiome”为题发表在2014年6月23日的《PNAS》杂志。该研究是由资深研究员、福赛斯研究所微生物系的Gary Borisy博士,与海洋生物学实验室的A. Murat Eren和Jessica L. Mark Welch博士及布朗大学的Susan M.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6-25

  • 全新的TALEN构建技术

    2014年4月15日,斯丹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TALEN构建一步法”技术获得专利授权。传统TALEN构建的方法复杂繁琐,实验周期很长,是TALEN技术应用于基因操作的瓶颈之一。由此斯丹赛发展了“TALEN构建一步法”技术,简化实验步骤,缩短实验周期,实现了TALEN由个性化定制向产品化量产的转变。在这项技术的基础上,斯丹赛研发出FastTALE™ TALEN试剂盒,不仅大大简化了构建TALEN的步骤,也大幅提高了基因操作的效率。这既标志着斯丹赛在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方面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也是斯丹赛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既保护了斯丹赛FastTALE™ 试剂盒不被仿制

    来源:斯丹赛

    时间:2014-06-25

  • analytica China 2014:看新兴医疗诊断技术助力健康产业发展

    随着生化、免疫等诊断技术的不断完善,市场逐渐走向饱和,但体外诊断市场却仍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据权威机构F&S(Frost & Sullivan)咨询预测,2012-2014 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6.58%。在我国,医疗器械上市企业中70%是做诊断类的产品。随着我国“高端医疗诊断设备发展专项计划”启动、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形势一片大好。F&S预测未来中国体外诊断市场仍将保持15%~20%增长。2014年9月24-26日,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分析、实验室技术、诊断和生化技术领域的专业博览会——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

    来源:慕尼黑展览

    时间:2014-06-25

  • 新技术可创建蠕虫大脑神经系统毫秒级3D影像系统

    科技日报讯  麻省理工学院和维也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创建出一种揭示活体动物整个大脑神经活动的成像系统,并生成毫秒级的3D影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神经元网络如何处理感觉信息并产生行为。该研究成果刊登在近日的《自然-方法》上。研究人员使用这种技术成像秀丽隐杆线虫每个神经元的活性,因此,它是唯一一个已知整个神经接线图的生物。该1毫米蠕虫有302个神经元,将其每个自然行为,如爬行成像。还观察其神经元对感官刺激的反应,如气味。以及一条斑马鱼幼虫的整个大脑,提供了比以前更为全面的神经系统活动的信息。该研究团队的领导者之一、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和脑与认知科学副教授埃德·博伊登说,“只看大脑中的一个神经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06-25

  • 日研发利用微生物技术 或可回收稀有金属硒

    6月18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日本芝浦工业大学教授开发出一种利用微生物回收工业废水中蕴含的稀有金属硒的技术,收集的硒可以作为资源重新利用。 据报道,在提炼硒的工厂附近的污泥中,教授发现可将硒酸和亚硒酸转化为硒的微生物。如果在工业废水中培育此种微生物,则可回收78.8%的硒。 据悉,硒是铜矿石等中少量含有的稀有金属,可用于太阳能电池板的原料,也可用来制作玻璃的着色和脱色剂。一旦溶于水中将会有毒性,摄取过量的话也会引起神经障碍等症状。

    来源:中国生物信息技术网

    时间:2014-06-24

  • 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人体器官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科学家在实验室打印出了耳朵、鼻子、心脏、肝脏和膀胱,而等待肝脏、肾脏等人体器官移植的患者占总数的90%以上,很多人在等待中病逝。在推动医疗水平实现质的飞跃上,3D生物打印被寄予厚望。3D打印人体器官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新华社记者在2014世界3D技术产业大会上进行了调查。医疗已应用3D打印技术只是“皮毛”北京工业大学激光工程学院教授陈继民说,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可分为三个层次,离人体越近的应用难度越大,离人体远一点的相对简单,比较容易实现。第一层是人体外应用。例如,利用3D打印机可将CT、MR的二维图像生成三维图像和模型,大夫分析病情时更直观,也能帮助他们术前分析和规划,降低手术风险。解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4-06-23

  • 解读单细胞RNA-seq技术

    生物通报道:多年来,跟踪一个单细胞的转录组,超出了我们的能力。但是现在,时代已经变了,新的单细胞RNA-seq方法,可以分析大量的细胞及它们的命运。我们都参加过大型生日派对:在拥挤的房间里,与许多人聊天、吃饭和庆祝。但是,试想你并不知道寿星是谁,只是像一个局外者看待这个派对。你可能会觉得整个事件看起来与其他的生日派对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派对上的每个人都在寿星的生活故事里担当独特的角色。所以,如果不知道每位来宾和他们的角色,一个局外人可能就会做出错误的假设,或错认聚会上的人。复杂器官的细胞成分,有点类似于生日派对。细胞群体在特定的时刻聚在一起,执行关键的功能,形成一种器官。细胞亚群以不同的方式起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6-20

  • 检测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新方法

    生物通报道:目前,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无创方法,能够比以前更早地检测到心脏移植的排斥反应(早数周或数月)。这种方法是通过检测受者血液中越来越多的供体捐赠者DNA数量,不需要去除任何的心脏组织。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生物工程与应用物理学教授Stephen Quake博士指出:“这种检测方法比心脏活检更便宜、更准确,而活检是目前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监测的金标准。我们相信,这种新方法在临床上将会非常的有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6月18日的《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Quake是本文的资深作者,博士后Iwijn De Vlami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6-20


页次:192/491  共9806篇文章  
分页:[<<][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