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BioTechniques:如何突破抗体的重复性危机?

    抗体,无论对于基础研究还是转化研究而言,都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近年来它们也处于风口浪尖,重复性问题引发整个科学界的关注。近日,《BioTechniques》就发表了题为“Antibodies: will their star continue to rise?”的文章。由于特异性和选择性高,抗体一直被誉为诊断和治疗领域的新星。基于抗体的疗法可预防肾移植时的排斥。针对传染病,一些令人兴奋的项目也在进行当中。最近的临床试验表明,广谱中和抗体有望更好地治疗HIV,而多种Zika抗体也已开发出来,用于检测和治疗Zika病毒。当然,即使是新星,也并非完美。目前应用于研究的抗体主要有三种:杂交瘤单克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5-23

  • 捕捉肿瘤细胞的新技术——不放过任何漏网之鱼

    CTCs从癌性肿瘤中游走出来,流经血流,可能导致新的转移性肿瘤。从血液中分离出CTCs为了解、诊断和预后转移癌提供了一种微创的替代方法。但大多数研究都受到技术挑战的限制,即在污染最小的情况下捕获完整和可用的CTCs。“一个典型的7到10毫升的血液样本可能只含有少量的CTCs,”电气和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该项目的主要研究者Leidong Mao说。“他们和数以百万计的白血球一起藏在全血中。获得足够的CTCs以便科学家研究和理解它们,这是一项挑战。”循环肿瘤细胞也很难分离,因为在几百个CTCs样本中,单个细胞可能呈现出许多特征。一些类似于皮肤细胞,而另一些类似于肌肉细胞。它们的大小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来源:

    时间:2019-05-22

  • Nature Methods提出简化蛋白质受体复合物研究的新方法

    生物通报道:利用药物治疗不正常不健康的细胞或整个器官时,它必须首先与细胞膜中的特定蛋白质受体结合。受体可以在结合过程中以多​​种方式改变其分子结构,只有正确的结构才能“解锁”药物的治疗效果。要解析这个过程很难,而来自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和格拉斯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通过将药物与其独特的蛋白质受体相匹配来评估药物作用的新方法,有可能大大加速药物开发,减少临床试验期间失败的药物试验数量。这一方法公布在Nature Methods杂志上,这减少了对候选药物“正确反应”的蛋白质受体的时间和工作量,而且减少的可是几个数量级!“它为寻找药物靶标和药物分层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威斯康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5-21

  • UCSF:单核测序方法精确捕获潜在“致病”的人类大脑细胞类型

    图片|Credit: Feng Yu / Adobe Stock根据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对人死后脑组织的研究,发现特定脑细胞中基因活性的变化与自闭症患儿的严重程度有关。作者认为,通过了解细胞基因表达的具体变化对疾病的症状的贡献,改变大脑回路的功能,为治疗提供了重要基础。近年来,科学家们已经了解到自闭症谱系障碍(ASDs)通常是由发育中的大脑自我连接的遗传指令变化引起的,始于怀孕中期,一直持续到幼儿时期。对自闭症患者来说,这些错乱的指令所产生的成熟大脑回路是如何不同的,或者这些变化是如何导致社交沟通困难、受限的重复性行为以及定义这种紊乱的其他症状,目前还不太清楚。新研究的作者说,这是目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5-20

  • 新技术实现高通量且无污染的CTC分析

    循环肿瘤细胞(CTC)的发现,让人们对癌症的诊断和治疗充满了新的希望。不过,从患者的血液样本中精确分离癌细胞,这一直是液体活检领域的挑战。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开发出一种Hydro-Seq技术,能够实现高通量且无污染的CTC分析。Hydro-Seq是一种高效捕获细胞的scRNA-seq技术平台,能够实现高通量的CTC分析。它能够将癌细胞与血细胞清晰分离,对癌细胞进行全面的遗传分析,并捕获患者体内癌细胞中的变异。这篇题为“Hydro-Seq enables contamination-free high-throughput single-cell RNA-sequencing for cir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5-20

  • Nature突破癌症免疫疗法限制:一种重编程新方法带来希望

    生物通报道:虽然利用免疫系统对抗癌症的治疗方法已经在某些类型的肿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这种疗法还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在大多数癌症患者中仍然无效。近日,麻省总医院(MGH)免疫学和炎症性疾病中心(CIID)的一项新研究提出了一种重编程调节性T细胞的方法,这种细胞通常抑制炎症细胞的免疫反应,因此这种方法不仅允许而且还加强了抗肿瘤免疫反应。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5月16日的Nature杂志上。“许多肿瘤患者对免疫疗法没有反应(例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因为这些疗法缺乏预先存在的炎症,”文章的通讯作者,MGH CIID的医学博士Thorsten Mempel表示,“我们的研究表明,重编程的Treg细胞能补充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5-16

  • 细胞膜伪装技术有助于载药体系规避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作为生物体内最有力的防御屏障,监测细胞和组织的健康状况,识别外源入侵物(如病毒、细菌、微小生物等),执行免疫清除任务,确保生命体安稳的运转。然而,在免疫系统成功解除外源入侵威胁的同时,参与体内药物运输的纳米载体同样会受到免疫系统的干预,导致药物运输障碍。因此,如何帮助纳米载体逃脱机体的免疫清除,延长在生物内的循环时间,已成科研人员的一个研究方向。 天然红细胞可以自由顺畅的穿梭于血管及各个组织器官之间,而没有遭到免疫攻击,主要由于红细胞膜表面分布着大量的穿膜蛋白(CD47)用于通过免疫系统的识别。科研人员受此启发,使用天然红细胞膜功能化纳米载体的表面。首先将天然红细胞膜分离囊泡化,借助物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19-05-16

  • 北大学者最新Nature发展具有时间分辨率的活体蛋白质激活技术

    在活细胞等生理环境下开展蛋白质功能的原位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陈鹏课题组长期致力于发展蛋白质的原位激活技术,希望为活细胞内的每一个蛋白质安装“调控开关”。近日这一研究组与王初课题组合作发表了题为“Time-resolved protein activation by proximal decaging in living system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在活体环境下瞬时激活蛋白质的化学生物学新技术。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5月8日的Nature杂志上。陈鹏教授和王初研究员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第一作者为王杰、刘源和刘衍军。本领域国际著名专家北卡罗来纳大学的Klaus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5-15

  • 肠道细菌研究的新高度:哈佛大学开发人体肠道微生物器官芯片技术

    人体微生物群(microbiome)是我们体内和体表大量微生物的集合,对人类健康和疾病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人体肠道菌群,这里蕴藏着最密集的微生物,不仅分解营养物质释放对我们生存至关重要的分子,而且是许多疾病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感染、炎症性肠病、癌症、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经精神病。我们所了解的人类微生物群相互作用,大部分是基于疾病状态和粪便样本中细菌DNA的相关研究,即使用基因组或元基因组分析。这是因为,在体外研究微生物群和人体肠道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共生细菌在培养皿中只需一天就会因过度生长而杀死人体细胞。另外,肠道中的许多共生微生物是厌氧的,因此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5-15

  • 单抗类药物研发及相应细胞系开发方法探讨

    背景介绍未来几年生物类似药(biosimilars)市场将呈现急剧扩容之势。这种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基于这样的事实:随着多只“重磅炸弹”级单克隆抗体(mAb)生物制品专利到期,单克隆抗体生物类似药有望在未来几年内获得批准上市。单克隆抗体生物类似药需要企业具有非常强大的创新能力,包括最先进的分析来确定产品的初级和高级结构,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仿真工具和复杂的设备,针对合适的研究终点和通过尽可能少的患者尽快设计适当的临床试验。同时,还需要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才能够开发和生产出单克隆抗体生物类似药。整个流程中抗体制备技术及细胞株筛选方法选择至关重要。抗体制备技术目前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主要有:杂交瘤技

    来源:广州孚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时间:2019-05-14

  • 核糖体合成抑制剂可成为癌症治疗备选方法

    随着肿瘤进展到晚期,它们会去分化,变得更具侵略性,并失去起源组织的特征。它们还具有迁移能力,使肿瘤扩散或转移到身体的远处,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对于上皮性肿瘤的转移,肿瘤细胞经历一个被称为上皮-间充质转换(EMT)的过程,使细胞发展出迁移能力。在EMT过程中,细胞也失去了增殖能力,变得更像干细胞。这种显著的转变导致侵袭性的增强,以及逃避包括激素治疗在内的多种癌症治疗的能力。在目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EMT有助于合成新核糖体,而核糖体有助于合成细胞功能所需的蛋白质。因此,研究认为,核糖体的生物发生可能不仅仅是一个促增殖的过程。“直到最近,核糖体被认为在蛋白质的生产过程中只起被动作用。我们的研究表明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5-10

  • 干细胞技术为骨愈合带来了好消息

    骨头是怎么愈合的,怎么能愈合得更好?根据最近发表在eLife杂志上,来自南加州大学(USC)的干细胞研究,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在于新发现的“信使”细胞群。“在美国,每年有近50万患者的骨修复失败,刺激这些‘信使’和其他关键细胞类型可以加速修复并防止不结合,”该文章的通讯作者,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干细胞生物学和再生医学以及综合解剖学副教授Francesca Mariani说。在他们的研究中,第一作者Stephanie T. Kuwahara和她的同事们观察了哺乳动物的肋骨,它们能很好地再生。事实上,矫形外科医师已经注意到,长度长达8英寸的肋骨缺失,患者可以很容易的长回来。通过观察小鼠的类似肋骨手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5-09

  • 我国学者新方法实现食管腺样囊性癌精准诊断

    新华社合肥5月7日电(记者徐海涛)食管腺样囊性癌是一种罕见的食管恶性肿瘤,临床上容易被误诊。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武林、赵加荣等学者研究出一种新技术方法,将传统组织学形态与新型免疫标志物相结合,实现了对食管腺样囊性癌的精准诊断,对临床确诊及正确设计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医学学术期刊《国际临床与实验医学》发表了该研究结果。食管癌是一类疾病的统称,实际上根据病源可分为多种类型,食管的表层粘膜上皮细胞、粘膜下层的疏松结缔组织细胞、腺细胞等都有可能发展出肿瘤。各种食管癌的治疗方案和愈后情况都有所不同,需要在前期做出精确诊断。食管腺样囊性癌是一种罕见的食管恶性肿瘤,以前临床上主要根据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9-05-09

  • Cell:先进技术看清楚菌毛带来的重要感染

    生物通报道:一项研究发现,最常见的尿路感染(UTIs)致病菌利用一种奇怪的、弹簧样的减震器在其他细菌无法生存的地方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通过更好地了解这些病菌将自身锚定在尿道内壁上的机制,医生们能够设计出一些新药和疫苗来阻止它们。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杂志上。这一细菌是一种大肠杆菌,导致了高达90%的尿路感染。其极擅长抓握,利用称作为菌毛(pili)的微小触手样的附件将自身捆绑在尿道内壁上。当遭受猛烈的尿流时,卷曲的菌毛弯曲得像一根老式的电话线一样,让细菌能够承受住这场“巨大的飓风”。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遗传学研究人员说Edward H. Egelman说:“如果一些东西非常坚硬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5-08

  • 南方医科大学最新发文:游离DNA单分子标签检测技术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遗传学教研室徐湘民课题组在单基因遗传病无创性产前诊断技术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A cfDNA Barcode-Enabled Single-Molecule Test for Noninvasive Prenatal Diagnosis of Monogenic Disorders: Application to β-Thalassemia”为题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IF:12.44)杂志上。2014级杨兴坤博士和暨南大学周庆华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徐湘民教授和人和未来生物科技(长沙)有限公司宋卓为共同通讯作者,南方医科大学为第一作者和末位通讯作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

    时间:2019-05-08

  • 北京中医药大学最新发表Nature 获免疫系统研究领域重大突破

    北京中医药大学徐安龙教授团队与耶鲁大学David G. Schatz教授和熊勇教授团队合作在抗体和T细胞受体V(D)J重排机制演化研究领域再获新进展,研究成果以长文形式(Article)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论文题目为“Transposon Molecular Domestic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RAG Recombinase”,该成果揭示了原始转座酶protoRAG演化为重组酶RAG的重要机制。免疫系统包括天然(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和适应性(特异性)免疫系统。人类适应性免疫的关键机制是抗体和T细胞受体重排激活基因 (Recombina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

    时间:2019-05-06

  • 北大,复旦,解放军总医院合作发表Science论文:功能成熟细胞在体外长期维持的新方法

    如何诱导获得功能成熟的细胞并在体外保持其功能性是再生医学的关键瓶颈。邓宏魁研究组与卢实春研究组长期合作,致力于在体外获得大量的功能性细胞。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多种发育信号的精确调控,分化产生功能各异的细胞并长期稳定地维持其生理功能。然而,这些功能细胞一旦离开体内微环境便会迅速去分化并失去功能。此外,由于缺乏适当的培养条件与微环境,体外源于干细胞诱导分化所获得的功能细胞,很难真正成熟并长期维持其功能,是再生医学研究和应用中长期面临的挑战。4月26日,北京大学邓宏魁研究组、解放军总医院卢实春研究组以及复旦大学袁正宏研究组合作在《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了题为《原代人肝脏细胞在体外的长期功能性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9-04-30

  • 纳米孔测序技术在腺病毒疫情中实时检测应用研究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不断出现,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如何快速确认致病病原尤为重要。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普及,基于宏基因组方法进行病原快速鉴定日益受到重视。但二代测序技术平台的测序周期长、设备难以移动等因素,极大限制了其在临床诊断及疫情现场实时检测方面的应用。目前商品化三代测序技术分为单分子实时(SMRT)测序和纳米孔测序。其中MinION(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是第一台商品化纳米孔测序仪,体积小重量轻,建库简单,同时实时分析测序数据,可用于临床诊断、疫情暴发病原检测。中国人民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宋宏彬课题组最新报道了纳米孔测序技术在2019年2月河北一起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4-30

  • BioTechniques聚焦膜蛋白研究的新技术

    你也许想象不到,细胞中大约30%的蛋白质是膜蛋白。这些蛋白对细胞功能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细胞通讯和转运通路。不过,膜蛋白的研究却困难重重,这是因为其疏水性导致结构研究难以开展。一旦从细胞膜中提取,蛋白质需要悬浮在疏水性与细胞膜类似的去垢剂中,才能成为水溶性的。然而,这些去垢剂十分昂贵,也并非普适性的。去垢剂还可能破坏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因为它们会干扰分子间和分子内的蛋白质相互作用。那么,如今有哪些新方法和技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本期《BioTechniques》介绍了这方面的进展。找到症结所在调整现有技术似乎是解决问题的合理手段。不过,为何不尝试改变分析角度呢?毕竟,膜蛋白的疏水性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9-04-29

  • 寻找治愈方法:新斑马鱼模型确定了杀死儿童癌细胞的药物

    麻省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动物模型,该模型有望降低成本,更易于使用,并改善癌症和其他潜在疾病的个性化治疗。他们发表在Cell杂志的论文中,描述了在单细胞分辨率水平使用他们的免疫缺陷斑马鱼模型,在活动物体内观察药物反应。他们还发现了一种治疗横纹肌肉瘤的新方法,横纹肌肉瘤是一种主要发生在儿童身上的肌肉癌。“我们已经创造了第一个免疫受损的斑马鱼模型,它可以强有力地植入并生长人类癌症,”MGH分子病理科和癌症中心,该文章的通讯作者David Langenau博士说。Langenau团队中该文章的第一作者Chuan Yan博士补充说:“这些免疫功能受损的斑马鱼在光学上是透明的,使我们能

    来源:

    时间:2019-04-28


页次:117/491  共9806篇文章  
分页:[<<][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