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神经科学
  • 厦门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Neuron发文发现抑郁症新风险基因

    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Menin Deficiency Leads to Depressive-like Behaviors in Mice by Modulating Astrocyte-mediated Neuroinflammation”的文章,发现Menin缺失会通过调控星形胶质细胞,导致抑郁样小鼠表型,这不仅为星形胶质细胞介导神经炎症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并且在中国人群中鉴定出了新的抑郁症风险基因MEN1,为抑郁症的诊治提供了新靶点。这一研究成公布在9月13日的Neuron杂志上,由厦门大学医学院张杰教授团队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许琪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9-26

  • Science颠覆肠道细菌与大脑之间魔性关系的传统认知:“第六感”其实更快

    生物通报道:如果你在重要的发布会之前感到恶心,或者在饱食一餐之后感到意识模糊,那么你也许已经感受到了肠道-大脑连接的力量。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从食欲紊乱,肥胖到关节炎和抑郁等各种各样的疾病,令人惊讶的可能都与肠道有关。但是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不清楚这个所谓的“第二大脑”中的信息是如何从我们的胃扩散到我们的大脑的。几十年来,科学家们都认为血液中的激素是肠道和大脑之间的间接通道。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这个关键枢纽实际上更加直接,也更加快速——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狂犬病病毒追踪从小肠到小脑脑干的信号,结果他们震惊地看到信号能在100毫秒内连通突触,这比眨眼还要快!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9月21日的Sc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9-21

  • 人类的情景记忆如何“嫁接”给人工智能

    人类有能力创造性地结合记忆来解决问题,获得新见解。这个过程依赖于对特定事件的记忆(我们称之为情景记忆)。但是,目前的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人类如何使用情景记忆来获得创新见解。9月19日,《Neuron》发表了一篇来自马格德堡大学(Otto-von-Guericke-Universität Magdeburg)和德国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神经科学家和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共同打造的新方法揭示了从情景记忆到解决问题的人脑连接方式。研究人员提出一个脑机制:检索记忆,触发进一步检索。这种机制允许多个连接记忆检索,从而使大脑创造新见解。据作者所说,情景记忆的标准理论是个体记忆大脑海马被储存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9-21

  • 《Nature》子刊:嫉妒的神经科学

    我们对自己所获得的物质满足和社会地位的感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在设备和道德限制条件下,我们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监测神经学问题,我们对自己的命运感到高兴或失望的神经基础还未阐明。在《Nature Neuroscience》新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美国国家生理科学研究所系统神经科学系的研究人员通过对猕猴或接收奖励的伴侣猕猴进行大脑扫描,探究了嫉妒情绪。获得奖赏后,脑内一个精确的区域被激活,该区域与猕猴对一次奖赏的喜爱程度有关,奖励本身取决于它们的伴侣是否收到一份奖励。在这项漂亮的工作中,研究小组将一对猕猴固定在房间两端,反复给它们喂食与视觉或听觉刺激有关的水啜饮,最终使它们建立联想。根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9-20

  • 连发Nature、Nature子刊颠覆大脑神经疾病认知

    淋巴管似乎是把以前未发现的某些信息从大脑传递给了免疫系统,最终触发了疾病症状。封锁这些信息或许可以为医生提供治疗破坏性疾病的新途径。不久前,生物通曾报道过Jonathan Kipnis实验室发表在《Nature》杂志,题为“Functional aspects of meningeal lymphatics in ageing and Alzheimer’s disease”的一篇文章。长期以来教科书认为脑内不存在淋巴管,在一次令人兴奋的观察中,研究人员确认,脑内不仅存在淋巴管,而且它们对多发性硬化症起着不为人知的关键作用,而且很可能对许多其他神经炎性疾病和致命的脑部感染疾病起重要作用。时隔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9-19

  • 老年人吃什么能改善记忆力?膳食纤维

    随着哺乳动物年龄的增长,大脑中的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会长期发炎。在这种状态下,它们会产生损害认知和运动功能的化学物质。这就是为什么老年人记忆力衰退和其他脑功能衰退的原因。但是,根据伊利诺伊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可能有补救措施来延缓这不可避免的损害——膳食纤维。膳食纤维促进肠道内有益细菌的生长。当这些细菌消化纤维时,它们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包括丁酸酯(Butyrate)作为副产物。“丁酸酯是很有意思的,因为它具有小胶质细胞的抗炎特性,并在药理学上能改善小鼠记忆。” 伊利诺伊大学动物科学系主任、这篇《Frontiers in Immunology》的通讯作者Rodney Johnson教授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9-17

  • Cell Research:神经系统如何检测食物中氨基酸,调控进食的新机制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 post-ingestive amino acid sensor that promotes food consumption in Drosophila”的文章,发现了果蝇中枢神经系统检测食物中氨基酸和据此调控进食行为的机制,首次阐明了果蝇成虫中枢神经系统对氨基酸的检测和应答机理,对高等动物的相应研究有所提示。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9月12日的Cell Research杂志上,由于浙江大学王立铭实验室领导完成。无论是聚合成多肽、蛋白,还是以单体形式存在,氨基酸在生物体内发挥着诸多重要的功能。哺乳动物进化出感知鲜味的味觉系统,而中枢神经系统对氨基酸的

    来源:浙江大学

    时间:2018-09-17

  • 新发现:男/女大脑差异的细胞发育基础

    “这是一个全新的发现,” UMSOM药理学系主任Margaret McCarthy教授说,“在此之前,我们不知道这些细胞在这个过程中起了作用。” 这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这种免疫细胞名为肥大细胞(mast cells),它起源于骨髓,但存在于身体表面,如皮肤、嘴、鼻子和眼睛上。它们也被发现存在于大脑外表面脑膜中。肥大细胞是信号分子源,当被激活时,它们释放一系列分子,包括血清素、组胺和其他炎症物质。一般来说,肥大细胞是其他免疫系统细胞对身体伤害或威胁作出反应的触发器。“肥大细胞基本上是一种信号系统,它释放这些物质,这些物质向其他免疫细胞发出信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9-13

  • 改善记忆,从表观遗传调控入手

    理解记忆的形成和检索方式对精神病学、神经学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来说至关重要,并且有可能帮助人们清除遭遇精神障碍后的不良记忆。在巩固记忆方面,主要涉及两个广泛研究领域:记忆检索和新记忆强化。第一个广泛的发现是,在记忆再巩固过程中,脑内记忆形成相关区域翻译控制(激活基因到形成新蛋白的过程)发生改变。第二个广泛的发现是,表观遗传学机制(无需改变DNA序列,而是通过各种分子修饰改变基因活性)在巩固或加强记忆过程中以某种方式积极参与。二者之间有何联系?现在,阿拉巴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发表研究,找到了将表观遗传变化与翻译控制变化联系起来的新机制。文章报道,在恐

    来源:

    时间:2018-09-11

  • 行为不成熟与童年营养不良有关?《Nature》文章解密其中奥妙

    科学家们好奇在性成熟前饥饿处理雄性线虫,为什么会阻碍雄性个体的青春期?今天,一项由国家卫生研究院资助的研究发表了《Nature》文章,科学家们提出,在性成熟前几天,饥饿压力改变了关键神经回路的布线方式,从而导致成年雄性线虫表现为不成熟。“我们发现,环境压力会永久和深刻地影响发育过程中神经系统的连通性,”哥伦比亚大学生物科学教授、这篇《Nature》文章通讯作者Oliver Hobert博士说。Oliver Hobert实验室致力于研究秀丽隐杆线虫的神经系统,此前,他们已经阐明了雄性线虫性成熟相关遗传重编程和部分神经电路布线模式重塑形,以及与它们的雌雄同体交配伙伴的区别。在新研究中,实验室的研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9-10

  • 北大学者eLife发文:神经祖细胞命运锁定,防止脑肿瘤发生新机制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he retromer complex safeguards against neural progenitor-derived tumorigenesis by regulating Notch receptor trafficking”的文章,发现Retromer复合体作为“拆弹部队 (bomb squad) ”将神经祖细胞内可能被“引爆”的Notch受体及时“拆除”并运离,从而确保神经祖细胞的命运锁定,防止脑肿瘤的发生。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9月5日eLif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宋艳研究员,第一作者为黎波和黄祖贤。同期,eLife杂志对该研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9-06

  • PNAS:不公平厌恶认知神经加工机制的差异

    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周晓林教授课题组的研究,“Distinguishing neural correlates of context-dependent advantageous- and disadvantageous-inequity aversion”,于2018年7月30日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杂志发表。该研究揭示了优势和劣势不公平厌恶认知神经加工机制的差异。周晓林教授课题组博士生高晓雪、已毕业博士研究生(现耶鲁大学博士后)于宏波为论文的共同第一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8-09-03

  • 人类为何主宰世界?也许是因为这种新型神经元

    在自然界中,人类的确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生物。正因如此,人类才从数百万种生物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今世界的统治者。那么,问题来了。人类的大脑与其他动物的大脑究竟有何不同?在一项新近发表于《Nature Neuroscience》的研究中,科学家给出了一个可能的答案。在美国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的Ed Lein博士和匈牙利塞格德大学的Gábor Tamás博士的领导下,研究人员在人脑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细胞,之前未在小鼠或其他动物中发现。Tamás博士和他的博士生Eszter Boldog将这些新细胞称为“玫瑰果神经元(rosehip neurons)”。在他们看来,每个脑细胞的轴突在细胞中心形成的轴突束就像吐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8-31

  • Nature子刊揭示编码运动速度的脊髓神经环路基础

    人和动物的行走、奔跑、游泳、爬行等运动行为被称为脊髓躯体运动(Locomotion),其两个基本特点是左右交替进行(Left-right alternation)和节律性(Rhythmicity)。控制脊髓躯体运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腹侧的运动区域,定义为“脊髓中央模式产生器 (Spinal 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脊髓 CPG)” 1。 脊髓CPG神经环路的主要组成神经元是由轴突投射向同侧的兴奋性谷氨酸能中间神经元,轴突投射向对侧的抑制性甘氨酸能中间神经元以及胆碱能运动神经元组成1, 2。同侧投射的兴奋性谷氨酸能中间神经元肩负着设定整个神经网络的兴奋性和节律性的作

    来源:同济大学

    时间:2018-08-30

  • 张明杰院士研究组:重构神经突触的关键组件

    ——揭示其形成及调节机制 为精神障碍的诊断及早期治疗带来希望生物通报道: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生命科学部嘉里理学教授张明杰领导的硏究团队最近通过一种全新的生物化学重构方法,揭示突触后致密区(PSD)的蛋白质在处理及传递大脑神经讯号时的调控机制,或能为今后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突触是促成神经细胞之间讯号传递的基本结构,对于神经细胞的功能至关重要。突触的形成及对不同刺激的正确反应是大脑行使其正常功能的基础。但目前科学界对突触的形成及调控机制所知甚少,这是因为大脑中虽然有海量的突触,却很难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突触—意味着没有重复出现的突触结构可供科学硏究。在最近发表的

    来源:香港科技大学

    时间:2018-08-27

  • 饶毅实验室:多层次基因组分析揭示参与人类记忆的遗传基因

    记忆是人类重要的认知功能。外界信息由感知系统进入大脑,经由记忆系统编码、处理以及存储从而成为个体的知识经验。因此,从很大程度上,记忆定义了个体。以往研究通过双胞胎和家系分析对记忆的遗传基础进行了探索,一般认为短时程和长时程记忆都有中等遗传力水平,其中短时记忆的遗传力在15%-72%之间(1-3),长时记忆在37%-55%之间(4)。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利用全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估算遗传力越来越流行,最近一篇关于记忆遗传的研究发现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对短时记忆的贡献就达到了31%-41%(5)。基于记忆的重要性及已知的可遗传性,北京大学研究生朱子建和陈碧清等(6)使用全基因组关联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8-08-17

  • Nature Neuroscience:鲁友明教授课题组发现调控注意力神经环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脑研究所鲁友明教授课题组在线发表了题为 “Serotonin receptor 2c-expressing cells in the ventral CA1 control attention via innervation of the Edinger-Westphal nucleu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调控注意力的新型神经细胞类型和神经环路。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8月14日的国际顶级神经科学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并入选封面候选文章。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是基础医学院李鑫焱、陈文婷和潘锴博士。图1:解析调控注意力的重要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8-16

  • 儿科学杂志证实,百白破疫苗与自闭症无关

    不久前,长生生物的劣质百白破疫苗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引发了无数家长的担忧和愤怒。之后,对疫苗安全问题的担忧又演变为该不该为孩子接种疫苗的争议。其实,这种争议并非中国独有。在美国,围绕百白破疫苗,人们争议的焦点是它究竟会不会引发自闭症。近日,一项由Kaiser Permanente医疗集团开展的研究在儿科学杂志《Pediatrics》上发表。这项涉及到8万多名儿童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表明,产前接种Tdap疫苗(破伤风、白喉和百日咳)不会引起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风险增加。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Kaiser Permanente医疗集团的博士后研究员Tracy Becerra-Culqui博士解释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8-16

  • 抗抑郁药物为什么无效?揭开抑郁症真正病因及治疗手段

    新发表的一篇《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文章指出,一个有关抑郁症的新领域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能会导致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高度流行的疾病,受影响人群占总人口20%。普遍观点认为,病因在于大脑化学物质失衡,实际导致抑郁症的具体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直到现在,大多数关于抑郁症的生物学理论主要集中在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失衡,”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学者Lisa E. Kalynchuk博士说。“抗抑郁药物几乎能立即增加血清素水平,但是药效却需要数星期才能体现,这表明,血清素可能不是抑郁症的根源。”市面上大多数抗抑郁症药物实际上跟50多年前开发的没有任何区别,除了症状缓解效果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8-13

  • 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关键蛋白

    神经递质:钠转运体(sodium symporters,NSS)调节神经细胞之间信号,是抗抑郁药(例如Prozac这类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的分子靶点。为了解决美国数百万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患者负担,许多科研机构都在研究NSS的结构和功能。CUIMC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精神生物学副教授Matthias Quick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之前研究了细菌版本的NSS(名为LeuT),这项工作揭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第二底物结合位点,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新发现的药物结合位点。于是,课题组又研究了另一种细菌的NSS(名为MhsT),其功能更类似人类版本。他们在这个版本的NSS中也发现了第二底物结合点,说明很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8-09


页次:150/353  共7048篇文章  
分页:[<<][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