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iPS细胞诱导中会出现细胞克隆

    记者近日从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获悉,该院研究员裴端卿、副研究员陈捷凯等准确定位了多能干细胞诱导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障碍,破解了产生障碍的原因并找到了清除这个障碍的办法。该研究历时4年,成果12月2日在线发表在《自然—遗传学》上。 随着2012年度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揭晓,iPSc(诱导多能干细胞)也变得家喻户晓。据介绍,基于iPS细胞的各种研究正热火朝天,但科研人员一直受困于诱导率低、速度慢、组成复杂等障碍,研究效率并不高。这种情况又反过来制约科研人员对iPS诱导过程分子机理的理解,造就了iPS技术研究远快于基础研究,而近两年来技术研究也明显面临瓶颈的状况。 研究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3-01-24

  • 中山大学****Hepatology解析癌症逃逸机制

    生物通报道  肝癌因其易转移、难治疗而成为世界性的难题。肝癌患者的自身免疫系统为何会丧失消灭癌细胞的能力,使癌细胞逃脱攻击?近日来自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了肝癌中诱导自然杀伤(NK)细胞功能障碍的机制。这一成果发表在在国际著名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上(最新影响因子11.665)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育部“****”特聘教授郑利民(Limin Zheng)。多年来一直从事调控人免疫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总影响因子300余点。回国后,以肝癌为主要模型,研究间质免疫细胞与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潜在机制,探讨以间质免疫细胞作为肿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1-23

  • 詹启敏院士JBC揭示肿瘤血管形成抑制子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揭示了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Gadd45通过抑制mTOR/STAT3信号通路,控制了肿瘤血管形成。相关论文发表在1月17日的《生物化学杂志》(JBC)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Qimin Zhan),其多年来主要从事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曾在国际上率先发现和系统揭示细胞周期监测点关键蛋白的作用和机制,报道抑癌基因p53的最重要生物学功能,并发现第一个p53调控靶基因。在Cell、Science、Nat Genet等权威期刊发表125篇,SCI他引超过9500次。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1-2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转化医学与医学实践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 生物通报道:转化医学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像是Science这样的顶级期刊近年来也增加了Science转化医学这一子刊,希望能通过更多这方面的研究新成果,来促进转化医学的研究分享与进步,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1-23

  • 微生物所等开发出预测精度更高的代谢通量分布算法

    基因组规模代谢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细菌进化分析、未知基因功能注释、生理代谢表型分析和代谢工程策略设计等。通量平衡分析(Flux Balance Analysis, FBA)是其中的核心算法,被用来计算稳态时的通量分布。然而,由于FBA的本质是线性规划,在多数情况下不可避免地存在等效解。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与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合作,针对FBA存在等效解的问题,根据非平衡态系统趋向最大化熵产生方向的理论,发展了一套新的求解方法,即热力学最优搜索算法(Thermodynamic Optimum Searching, TOS)。在保证物质能量守恒条件下,通过最大化系统的熵产生速率、最小化生化

    来源: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13-01-23

  • 2012年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综述

        从中国农科院获悉,2012年,全院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重大机遇,着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科研保障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在人才团队建设、科研创新、科技兴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顶天立地”重大科研成果相继涌现     中国农科院院长李家洋介绍,在基础研究方面,中国农科院立足前沿科技和重大科技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在诸多领域取得突破。水稻株高和花器官表观遗传调控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为进一步研究表观遗传修饰对水稻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奠定

    来源:中国经济网

    时间:2013-01-23

  • 我国科学家成功绘制首张中国人群肝病谱

     近日,记者从在京召开的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悉,由解放军第302医院病理诊断与研究中心主任赵景民和病毒性肝炎研究室主任徐东平领衔,联合香港中文大学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完成的课题成果“中国人群肝病谱构建与HBV相关肝病集成防治策略的建立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的问世,标志着我国从此有了自己的人群肝病谱,疑难复杂肝病诊治技术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据介绍,我国肝病人群数量巨大,病种繁多,危害严重,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完整的肝脏疾病谱,这严重制约了疑难复杂肝病的诊治水平。而乙肝病毒(HBV)相关肝病又居我国肝病谱首位,仅慢性HBV感染者就有9300万,每年约35万患者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3-01-23

  • 中国学者同期发表4篇Cell文章

    生物通报道 近年来,中国的科技发展迅速,不仅成为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大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科研人员将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发表到CNS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在最新一期(1月17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同期发表了4篇中国学者的重要论文。首先,来自武汉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的科学家们证实,抑制普通成纤维细胞的单个蛋白PTB,即足以直接将细胞转化为功能性神经元。通过体外实验,科学家们发现PTB在与miR-124和转录因子REST有关的一个复杂回路中发挥了特别的调控作用。这一研究发现为寻找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疗法提供了诱人的可能性,有可能对如亨廷顿氏病、帕金森氏病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神经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1-22

  • 复旦大学最新Cell:核糖开关十年

    生物通报道:自核糖开关(riboswitch)最早被Winkler等人于2002年发现并命名以来,这一关键调控元件的研究历程已经走过了十年,近期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药学系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广泛分布于具有抗生素耐药性细菌病原体中的新型核糖开关:氨基糖苷结合核糖开关,相关成果公布在1月17日的Cell杂志上,同期两位科学家还以“A Decade of Riboswitches”为题,点评了这项研究成果。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复旦大学****特聘教授Alastair I.H. Murchie,以及陈东戎教授,这一研究组主要综合利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和生物物理等手段深入研究RNA分子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1-22

  • 中国高校发表Nature文章最新排名

    生物通报道:近期Natureasia公布了过去一年(2012年)当中,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的分布情况,从研究机构,国家和杂志各方面进行了排列。文章的数量能反映某个特定的研究机构或者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总共成果数量,因此这一排序对于了解各国,以及各研究机构2012年所获得的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确保正确性,这一检索考虑了每个作者的附属机构,以及每个机构的作者百分比,每个作者在文章中的贡献大小没有列入考虑的范围,并且呈递地址也没有囊括进排列中。所有的文章排列分别考虑了Articles&Letters和Reviews。同时统计的还包括,不同国家发表文章总量排名、研究机构分别在Natur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1-22

  • 林安宁教授Cell发表免疫学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芝加哥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科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蛋白激酶IKK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相关论文“Inactivation of BAD by IKK Inhibits TNFα-Induced Apoptosis Independently of NF-kB Activation”发表在1月17号的《细胞》(Cell)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癌症研究及细胞信号转导研究领域的杰出科学家林安宁(Anning Lin)教授,其现为美国芝加哥大学Ben May 癌症研究所终身教授,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所长。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1-22

  • BBRC.:RNA干扰白细胞介素推进癌症治疗新研究

    近日,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究者采用锐博生物的siRNA(RiboBio)沉默白细胞介素表达的新研究中,揭示了调控白细胞介素,能提升乳腺癌细胞存活率,并能显著增加癌细胞对多烯紫杉醇化学药物的敏感性,提升抗癌药物疗效。相关研究发表在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白细胞介素是导致炎症发生的多功能趋化因子,在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等癌症患者体内高表达,加速癌症恶化进程。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究者研究表明IL-8细胞存活及癌变进程的关键调控作用。研究者采用化学合成的高特异性siRNA(RiboBio Co. Ltd.)沉默白

    来源:锐博生物

    时间:2013-01-22

  • 研究实现用蘑菇茄子运输天然气

     蘑菇、茄子除了食用,还可用来运输天然气?这貌似有点匪夷所思,却有据可依。华南理工大学的科研人员与合作者成功地把天然气储存到蘑菇和茄子当中运输,使气体运输变得更稳定、便宜。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英国《能源与环境科学》杂志上。   目前,天然气运输主要有长距离输气管道运输、液化天然气运输、压缩天然气运输等方式。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但存在技术要求复杂或成本高的弊端。如何实现既廉价、安全又易于操作的天然气储存及运输方式,一直是科研人员想突破的难题。此次华南理工大学王卫星团队发现的利用蘑菇或者茄子充当气体载体的运输办法,比现阶段的其他技术更加简单,成本也有望不断降低。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3-01-22

  • 植物铵毒害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铵态氮和硝态氮是植物最主要的两种无机氮源,但是过量铵态氮对植物细胞具有毒害作用。铵态氮的这一特性被认为是植物高效利用铵态氮的重要限制因子。然而人们对植物铵毒害机制的认识还很初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国际多个研究组对植物铵毒害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相关探讨,目前在国际植物生物学top期刊已发表约10篇相关论文。 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施卫明研究员课题组率先应用模式植物拟南芥,研究植物铵毒害分子响应机制,分别在高铵调控植物的根系伸长、侧根形成、根的向地性及铵钾平衡等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相关结果陆续发表在《土壤学报》(李保海和施卫明,2007, 44:508),Plant Cell and En

    来源: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时间:2013-01-22

  • 玉米能诱使恶性杂草“自杀”

    记者从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一种玉米新用途,即玉米具有诱导一种恶性杂草“自杀萌发”的能力。 据该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马永清介绍,一种叫做“向日葵列当”的杂草,给亚洲、非洲以及东欧南部地区的蔬菜和农作物造成大量破坏。因向日葵列当自身缺乏叶绿素,它完全靠从寄主植物上吸收水分和养分,被向日葵列当寄生的向日葵农田将会减产50%。而向日葵又是中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目前仅在陕西省定边县,就有超过64%的向日葵田被向日葵列当寄生,寄生的面积高达1万公顷以上。 诱捕作物是指可以诱导杂草种子萌发但又不被杂草寄生(即杂草出现“自杀萌发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3-01-22

  • 中国农大:玉米miRNA参与应答氮缺乏

    虽然最近研究表明,miRNA能调节植物对于营养缺乏的适应性应答,但对于miRNA在氮缺乏适应性应答的功能仍需进一步探索。为了阐明玉米中氮传感与信号传导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中国农业大学李文学副教授领衔团队联合应用miRNA测序和降解组测序对玉米miRNA在氮缺乏条件下的调控作用展开了系统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PLoS ONE上。研究人员基于氮缺乏的玉米幼苗样本和对照样本构建了四个小RNA文库,并基于氮缺乏的玉米根样本构建降解组文库。通过深度测序技术(miRNA测序和降解组测序均由联川生物提供技术服务),发现了属于47个microRNA家族的共计99个全新的位点,和9个与已知miRNA:mi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3-01-21

  • 清华大学17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 全国高校居首

    记者1月19日从清华大学获悉,在刚刚揭晓的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该校共有17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奖,居全国高校首位。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清华大学作为第一单位或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获奖数量达到11项。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戴琼海等完成的“立体视频重建与显示技术及装置”项目和土木系教授聂建国等完成的“大跨建筑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新技术及其应用”项目同时获得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据悉,截至2012年度,清华大学累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456项。其中,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者1人,国家自然科学奖52项,国家技术发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3-01-21

  • 遗传发育所在“稻花香2号”分子改良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稻花香2号”是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主栽品种,也是目前我国最优质的粳稻品种。该品种的常年种植面积在120万亩左右,占第一积温带水稻栽培总面积的80%。受市场对优质米的消费需求影响,由该品种引导的大米加工销售企业最多时达到450家,目前仍然有240多家企业以该品种为经营主体,成为黑龙江省五常市农业经济中最具特色的引领产业。作为优质特种香稻,“稻花香2号”自2000年开始在第一积温带推广种植。由于单一品种的长期大面积栽培,导致该品种原有的特征特性严重丧失,香味、粒形严重退化,异源品种严重混杂,抗倒伏能力严重削弱,稻瘟病潜在发生趋势明显。“泰国香米出福水,中国香米出五常”,作为全国知名品牌,如何保持五

    来源: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13-01-21

  • 我国获生物制品标准“国际话语权”

    光明日报北京1月17日电(记者齐芳)从今年1月开始,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生物制品检定所正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生物制品标准化和评价合作中心。这是全球第7个、发展中国家首个获批的合作中心,意味着我国将更多地参与国际生物制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更多地参与,甚至主导国际生物制品标准品的制备研究。 生物制品是指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的,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人们目前应用的许多疫苗和药品,比如戊型肝炎疫苗等,都属于生物制品。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副院长、生物制品检定首席专家王军志介绍,合作中心是WHO与其成员国开展合作的最具代表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3-01-21

  • 科研人员发现精子细胞发育的代谢调控机制

    光明日报上海1月17日电(记者曹继军、颜维琦)国际知名学术期刊Developmental Cell(《发育细胞》)1月15日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刘默芳组、王恩多组的合作研究成果,揭示了piRNA在精子发生后期触发MIWI/piRNA“机器”清除的代谢调控机制,为代谢异常导致的男性不育症的发生提供了潜在的分子信息。 研究组赵爽博士、苟兰涛博士及博士研究生张满等合作研究发现,在精子形成后期,piRNA分子通过与小鼠PIWI(MIWI)蛋白高度结合,促进其被泛素连接酶APC/C识别,从而使MIWI蛋白被泛素化修饰并降解;作为蛋白“配体”的piRNA自身也因失去结合蛋白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3-01-21


页次:1530/2191  共43816篇文章  
分页:[<<][1521][1522][1523][1524][1525][1526][1527][1528][1529][153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