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转录因子hhex决定腹部胰腺前体细胞形成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永龙研究组与香港中文大学赵晖研究组合作,借助通过基因芯片筛选获得的首个腹部胰腺前体细胞特异表达的标记基因vpp1,在非洲爪蛙胚胎中发现转录因子hhex决定腹部胰腺前体细胞的形成。 过表达单一转录因子hhex足以将大量将来形成肠道的内胚层细胞转变为vpp1阳性的腹部胰腺前体细胞,进而在爪蛙蝌蚪中形成一个巨大的胰腺,其中成熟的、合成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的发育与正常胰腺中的完全相同。反之,hhex敲减后,vpp1阳性细胞急剧减少,最终导致腹部胰腺的缺失。该成果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 阐明从受精卵发育开始到各种不同组织器

    来源: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时间:2012-06-05

  • 发现抗感染天然免疫调控与炎症新机制

    新近出版的《自然·免疫学》杂志发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率领的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团队的研究论文,提出免疫学经典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Ⅰ类分子具有新的重要的非经典功能,即能够通过逆向信号通路抑制非特异性抗感染天然免疫应答与炎症反应。 免疫细胞表达多种天然免疫识别受体包括Toll样受体(TLR),能准确识别并感知病原微生物组分,在识别病原体入侵继而激发天然免疫应答以清除病原体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对于其后如何避免过度活化造成机体炎症损害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晰。除表达TLR外,巨噬细胞和树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2-06-05

  • 不同药效金银花基因表达分析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重点实验室于军研究员及其团队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开展合作,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s GA平台)分别对两种不同药效金银花品种(FLJ和rFLJ)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基因表达进行了测序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在《BMC Genomics》杂志发表。金银花属忍冬科,它作为抗炎免疫的中药材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具有宣散风热,清解血毒等功效。但金银花的化学质量较不稳定,不利于对其进行质量评估。此次科研人员通过对其开展基因组相关分析,不仅得到金银花不同花期的转录表达图谱,同时还建立了相关的酶库。研究中,科研人员整合转录组与代谢途径分析,揭示这一体系是否用于评

    来源: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时间:2012-06-05

  • 华大基因Nature子刊:最全面玉米基因组分析

    生物通报道:来自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17个研究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发表“Maize HapMap2 identifies extant variation from a genome in flux”等两篇文章,完成了玉米基因组最全面的遗传分析,这些分析数据将有助于满足日益增长人口的营养需求。相关成果公布在遗传学权威期刊Nature Genetics杂志上。其中一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分别为深圳华大基因徐迅(Xun Xu,音译),以及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三位研究人员,参与这项研究的中方研究人员还包括中国农业大学赖锦盛教授等。赖锦盛教授曾于2010年与华大基因等处研究人员共同分析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6-04

  • 李太生教授艾滋病新发现登国际刊物

    生物通报道:来自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Immunological and virological responses to cART in HIV/HBV co-infected patients from a multicenter cohort”的文章,在国际上率先报告了中国艾滋病(HIV)感染人群中14.6%合并乙肝感染(HBV),但高共感率并未影响到目前国产一线抗艾药物的疗效和药品造成的肝毒性。相关成果公布在全球艾滋病领域著名杂志AIDS上。这项研究由北京协和医院李太生教授等人完成,早在2008年,李太生便带领课题组从全国12个医疗中心募集了550名艾滋病感染者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6-04

  • 治疗“类风关”,发现新靶点 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首次找到小分子“障碍物”

             (记者 徐瑞哲)在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等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炎症反应 “行为过激”,不断攻击自身组织。如今,沪上科研人员在细胞内找到一种个子小、作用大的“障碍物”,可阻止炎症发生。北京时间今天凌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医学》率先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国际顶级综述学刊《自然·免疫学综述》将此作为研究亮点进行点评。论文评审专家认为,这一结果找到了治疗多种自身免疫病的新靶点,可能被开发为有效缓解甚至治愈病症的新药。     &n

    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2012-06-04

  • 划蝽变身“潜艇”的秘密破解

    划蝽是一种以“嗓门大”著称的昆虫,被称为“自然界噪音之王”。如今,它的另一个强项又被挖掘了出来。甘肃河西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划蝽后翅翅面的复合阶层结构能有效吸附空气,形成的翅面空气膜不仅满足了划蝽水下呼吸的需要,同时也可帮助其“滴水不沾”地飞离水面,免受翅面湿润增重带来的不利影响。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科学通报》2012年第14期上。 据介绍,自然界中很多昆虫的翅面、腿部及某些植物的叶面存在很好的超疏水性。基于超疏水性研究仿生制备的材料在防腐抗污、减阻降噪、防水抗菌、自清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经过两个月的仔细观察,河西学院石彦龙课题组发现,划蝽在水下游动时扁状的后足不断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2-06-04

  • 上海交大郑俊克Nature发表干细胞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  5月30日,来自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Inhibitory receptors bind ANGPTLs and support blood stem cells and leukaemia development”的研究论文,揭示免疫抑制性受体结合ANGPTLs支持了造血干细胞和白血病的形成。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来自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Chengcheng  Zhang 教授。张教授毕业于原科大少年班,现主攻最前沿热点的造血干细胞,近年来在Nature medicine, P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6-01

  • 贺福初院士组癌转移新发现登国际著名刊物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贺福初院士、唐丽副研究员课题组,最近在国际著名的消化病杂志《Gut》上发表了题为“Novel roles of 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 lectin in colon carcinoma cell adhesion, migration and in-vivo metastasis to the liver”的研究论文,解析了结肠癌肝转移的新机制并证明结肠癌的肝内转移可被特异性抗体抑制。   一直以来,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6-01

  • 尚红、张林琦Nature文章评论中国艾滋病状况

    生物通报道  来自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尚红教授和清华大学的张林琦教授在5月30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HIV prevention: Bring safe sex to China”(艾滋病毒预防:将安全的性带到中国)的评论文章,就目前中国由同性恋导致的艾滋病流行状况及相关政策与措施展开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作者们在文章谈到在中国讨论性,尤其是同性恋是一个会令人感到不自在的话题,这也是涉及到HIV的一个重大问题。在中国据估计有1800万男性有同性性行为,他们面临的健康风险正日益增加。在所有报道的HIV病例中同性恋者间的传播还在继续增长,从10年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6-01

  • 14国科学家完成番茄基因组测序 中国承担1/6任务

     由来自中国、美国、荷兰、以色列等14个国家300多位科学家组成的“番茄基因组研究国际协作组”,历时8年多完成对栽培番茄全基因组的精细序列分析。这项成果31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最新一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  中国科学家在番茄基因组研究中做出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传友、薛勇彪研究员作为中方协调人负责第3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黄三文、杜永臣研究员作为中方协调人负责第11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中国科学家高质量完成番茄基因组测序总任务的1/6,标志着中国是番茄基因组学研究的强国之一,在国际蔬菜基因组研究领域具有国家优势地位。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2-06-01

  • Nature封面文章发表四川大学刘永胜教授参与的番茄基因组测序工作

     经过8年多的艰苦努力,由来自14个国家的300多位科学家组成的“番茄基因组研究国际协作组”完成了对栽培番茄和醋栗番茄全基因组的序列测定。这是继完成拟南芥菜和水稻基因组序列分析之后,科学家通过国际合作完成的又一个高质量的模式植物基因组序列分析。  这一成果作为封面文章于2012年5月31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http://www.nature.com/nature/current_issue.html)。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永胜教授和他的研究生黄胜雄博士参与了这项研究并作出了相应的贡献。这一重要成果的科学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解码了栽培番茄和醋栗番茄的基

    来源:四川大学

    时间:2012-06-01

  • 大气污染影响人体健康

    国际权威医学期刊Journal of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美国医学学会会刊JAMA)近日刊发了一篇题为《北京奥运期间大气污染水平的变化与健康年轻人炎症和血栓形成生物标记物的关联》的论文。这是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朱彤教授领导的环境与健康团队、美国南加州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所张军峰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重要论文。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空气污染是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但空气污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机理还很不清楚。目前主要的假设为空气污染首先诱发氧化性损伤和系统炎症,进而导致血栓形成、上皮细胞损伤,但人群研究的直接证据不足。   2008年北京奥运会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12-06-01

  • 北京大学最新PNAS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北京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yanobacteria blooms produce teratogenic retinoic acids”,证明了蓝细菌(Cyanobacteria)生成一种物质:RAs(视黄酸)会导致动物畸形,从而提出湖泊和水库中的这些原核生物有可能对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相关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胡建英教授,胡建英教授曾先后在日本通产省财团法人造水促进中心、日本厚生省国立公众卫生院等处工作,1999年加入北京大学,曾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视黄酸(retinoic acids)又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5-31

  • 中国学者5月参与发表多篇Nature文章

    生物通报道:进入五月份,中国学者参与的多项研究在Nature杂志及其重要子刊上发表,其中主要包括的是天然免疫机制研究新发现,一种与胚胎发育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骨质疏松基因新发现等等。首先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文章“A Xanthomonas uridine 5’-monophosphate transferase inhibits plant immune kinases”,在天然免疫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cc,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的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5-31

  • NIBS北生所最新成果登国际权威刊物

    生物通报道: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he MEKK1-MKK1/MKK2-MPK4 Kinase Cascade Negatively Regulates Immunity Mediated by a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 Kinase in Arabidopsis”的文章,通过正向遗传筛选,发现MEKK1-MKK1/MKK2-MPK4 蛋白激酶通路负调控由MEKK2所介导的免疫反应,而一旦该激酶通路被阻断,MEKK2的激活可引起SUMM2介导的免疫反应。相关成果公布在The Plant C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5-31

  • 缅北注射吸毒人群成艾滋病病毒重组“大熔炉”

    本报讯(记者张雯雯)近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和江苏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研究发现,中缅边境缅北地区注射吸毒人群中产生了大量新的重组HIV-1病毒,已成为HIV-1重组的“大熔炉”。该研究提示,我国应加强中缅边境地区HIV-1病毒的亚型监测和防控工作。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艾滋病研究领域学术期刊《艾滋病》杂志。 据昆明动物所博士后庞伟介绍,艾滋病病毒1型(HIV-1)是全球艾滋病流行的主要毒株,而吸毒人群是我国HIV-1感染的高危人群,注射吸毒尤其是跨境注射吸毒导致的艾滋病重组流行已成为我国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由于毗邻著名的毒品生产基地“金三角”,云南省特别是边境地区的吸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2-05-31

  • 基因测序全面揭示乙肝病毒整合机制

    5月28日,由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亚洲癌症研究组织ACRG(由礼来公司、默克公司和辉瑞公司创建)共同完成的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HBV)整合机制研究成果(Genome-wide Survey of Recurrent HBV Integrat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于国际权威杂志《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在线发表。该研究从全基因组水平上首次构建了一个高精度无偏差的乙肝病毒整合(HBV Integration)图谱,揭示了潜在的乙肝病毒整合机制,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靶向药物研发等提供了非常宝贵的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12-05-31

  • 武汉大学PLoS Genetics解析减数分裂基因表达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减数分裂表观遗传学调控研究中取得新突破,相关论文“DNA demethylation and USF regulate the meiosis-specific expression of the mouse Miwi”,在线发表于遗传学领域著名学术期刊《PLoS Genetics》上,并被该杂志选为“Featured Research”。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周荣家教授和程汉华教授为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前者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早期胚胎发育、分化和器官形成过程中所涉及的众多基因的时空表达与调控。后者致力于动物及人类分子细胞生物学和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5-30

  • 华大基因5月连发两篇Nature子刊 获基因组新发现

    生物通报道:作为测序的排头兵,华大基因不仅在中国序列研究领域占据首要地位,更是在全球基因组研究中占据一席之地。伴随着1999年“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1% 项目”正式启动的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不仅顺利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而且在这几年里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今年5月,这一研究院又联合其它科研单位,接连发表了猪脂肪和肌肉组织的基因组甲基化研究成果,以及通过基因测序全面揭示乙肝病毒整合机制。在第一篇文章(Genome-wide Survey of Recurrent HBV Integrat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中,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与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5-30


页次:1517/2128  共42547篇文章  
分页:[<<][1511][1512][1513][1514][1515][1516][1517][1518][1519][152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