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普健康
  • 未来健康追踪器形如创可贴

     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工程师开发出一种外形犹如创可贴一样的新型有机光电传感器,可作为未来健康追踪器测量运动过程中的人体血液里氧气含量的增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通信》上。  现在市场上有各种不同的脉搏血氧仪,测量脉率和血氧饱和度的水平,但这些设备使用的传统电子产品比较僵化,通常被固定在手指或耳垂上。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这所大学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副教授安娜·阿里亚斯介绍说:“新开发出的这种有机光电传感器能实现硅与有机或碳基材料的设计切换,研究人员能够最终创建一个很薄、廉价和灵活得像创可贴的装置,可以在赛道上慢跑或徒步上山期间使用。新的原型装置与传统的脉搏血氧计相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12-17

  • 北冰洋深处发现贝壳新物种

    中国科技网12月11日报道(张微)美国科学家发现,在北冰洋深处的泥沙之中,一个古代生物已经在此埋藏了一百多万年。这项富于挑战性的工作是由加州圣芭芭拉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保罗和来自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三个科学家查尔斯 I 鲍威尔、布莱恩和托马斯共同完成的,他们各自拥有不同专业领域知识,能够收集、分析和鉴定生物的种属。这次他们确定了一个双壳类软体动物的新种属。每一次的科学发现都不是一帆风顺,这次也不例外。布莱恩是美加联合探险队的首席科学家,他于2010年夏季登上了美国海岸警卫队的希利号重型破冰船。这次科考的主要目的是绘制北极地区海底和沉积物地图。布莱恩博士采集了沉积物岩芯样本来进一步研究该地区的地质情况,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12-15

  • 太空旅行如何影响器官发育

    中国科技网12月11日报道(张微)国际空间站很快就将迎来新的机组成员——来自伯克利实验室的180只实验鼠。这些鼠勇士的神圣使命是,帮助科学家了解太空旅行如何影响免疫系统,器官发育和跨代繁殖。今年夏天,这项研究得到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资助。实验鼠也是伯克利实验室开展这项实验的一部分,它们将揭示生物系统如何应对重力和辐射的变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了解器官组织发展和生殖能力在太空旅行中作何反应。“这项研究特别及时,因为太空旅行商业化已经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在不久的将来就能成为现实。此外,在空间计划中女性宇航员的数量一直在稳步上升。”伯克利实验室生命科学部的珍妮丝说。她带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12-15

  • 是谁在左右着下一代的基因?

    你一定会跟孩子他爹争论肚子里的孩子是男是女,会长得像谁吧?你希望宝宝长成什么样?眼睛像你,鼻子像他?身材像你,IQ像他?那你可得瞧准了,是什么基因决定了这些。虽说相貌遗传这问题是难预知的,但从科学角度来说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性别到底是什么确定的?爸爸 迫于国家政策的压力,再加上传统观念的沿袭,生男生女已经是准爸妈的一大难题,其实生男生女都是一样的,它有它的自然规律,偏方并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相信科学才是硬道理! 但是人人更想知道谁决定了X是与X结合还是X该与Y结合,究竟是精子决定的,还是卵子? 染色体的奥妙那些曾经的生男生女论 生男育女,人类的性别是如何分化的?这一直是一个谜。 一般认为,

    来源:搜狐

    时间:2014-12-12

  • 韩国发明人造皮肤 内置触觉感知装置

    据韩联社12月10日报道,韩国首尔大学研究团队日前开发出了一种质感柔软、有伸缩性的智能人造皮肤,可以通过材料中的微型感知装置感受温湿度、压力和各种触觉。这项研究成果9日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据悉,智能人造皮肤用超薄膜聚酰亚胺(PI)和单晶硅纳米材料制成,可感知温度、湿度、压力、变形等触觉的装置以及为皮肤加热的纳米发热体被植于透明材料中。触觉装置可感知接触皮肤物体的温度和湿度,皮肤所承受的压力可通过皮肤伸展程度来测定,材料内置的发热体可维持皮肤温度。经实验测定,智能人造皮肤的触觉和发热功能在弯曲手腕、握拳和握手等皮肤拉伸达30%-50%的情况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14-12-12

  • 空气污染给儿童造成健康损害 带来“公共健康危机”

    新华社伦敦12月8日电 (记者刘石磊)英国议会“环境审计委员会”最新发布的报告说,英国空气污染问题对儿童、住院病人等易感染人群造成健康损害,正带来一场公共健康危机。报告建议政府采取限制柴油车、建立更多低排放区等措施应对。这份报告说,车辆尾气排放是目前英国空气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城市空气污染中,有42%的一氧化碳、46%的氮氧化合物和26%的颗粒物来自车辆尾气排放。然而,英国有超过1000所学校距离主要道路不超过150米。报告建议今后新建学校、医院和护理中心等公共设施应远离主路,并为现有的此类场所安装空气过滤设备,减少污染对儿童和病人的不利影响。报告认为,由于柴油车的二氧化碳排放较少,过去几年中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12-11

  • 实验室中首次“撞”出构建生命的四种基本碱基

      大约40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早期生命。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理论认为,是陨石或小行星等地外天体的撞击触发了关键的化学反应,从而产生了一些与生命有关的物质。现在,捷克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重演了这一过程:他们利用激光轰击黏土和化学物质汤,模拟一颗高速小行星撞击地球时的能量,最终生成了构建生命的至关重要的基本组件——形成RNA必需的4种碱基。  研究人员在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论文中称:“这些发现表明,地球生命的出现并非意外,而是原始地球及其周围环境条件的直接结果。”  实验并未证明地球生命就是由此诞生的,因为从这四种碱基到生命的出现,中间还有很多必不可少的神秘步骤,但这可能是这一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12-11

  • 最新研究显示被人拒绝心痛不已 与生理疼痛不是一回事

    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2日消息,据科学日报报道,在过去的十年间,大部分神经科学家开始相信大脑处理生理疼痛与社会性疼痛(social pain)的方式是相同的。然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这两种疼痛其实使用的是不同的神经回路,这项发现或可能导致研发更具针对性的疗法以及更好的理解这两种疼痛方式是如何发生相互作用的。在这项发表在期刊《自然通信》上的研究里,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从计算机科学领域借来的方法多元模式分析来检测人们在观看曾经拒绝过他们的人的图片时的大脑扫描。然后研究人员将这些结果与相同被试者接受疼痛热刺激时的大脑扫描结果进行对比。“生理疼痛和社会疼痛(例如被人拒绝)的确会激

    来源:凤凰科技

    时间:2014-12-05

  • 化石中发现2.4亿年前蛲虫 证实哺乳动物祖先携带寄生虫

    中国科技网12月2日报道(张微)科学家在一块微小的粪化石中发现了一个比普通沙粒还小的卵子——生活在2.4亿年前的蛲虫,它是迄今为止在化石中发现的最古老的蛲虫。这个发现证实了食草犬齿兽——哺乳动物的祖先——感染了线虫类寄生虫。这也使得食草恐龙携带蛲虫寄生虫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斯科特•加德纳,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哈罗德•W•曼特寄生物学实验室的寄生物学家,是国际科学家小组的成员之一,他们已经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寄生物&带菌者》期刊上。“这次发现是我们团队的首次重要成果,而且我相信这也开启了在其他物种化石中发现其他寄生虫的大门。”斯科特•加德纳说。研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12-05

  • 揭秘与恐龙同行的第二大哺乳动物

     图片来源:LUCI BETTI-NASH科研人员近日出土了与恐龙同时代的体型第二大的哺乳动物颅骨化石。该类动物生存在7200万~6600万年前,属于一种叫作冈瓦那兽的哺乳动物类群,该类动物曾在1.8亿年前的冈瓦纳大陆上活动,该大陆后来分裂为南美洲、澳大利亚、南极洲、非洲、阿拉伯半岛、马达加斯加群岛以及印度半岛。此前,研究人员仅了解到冈瓦纳兽的牙齿,以及下颚骨的形态。近日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的新研究成果中,研究团队则呈现了该哺乳动物一个新物种的完整颅骨。这个化石的颅骨长约12.4厘米,是在马达加斯加一块满是鱼类化石的砂岩中偶然获得的。根据化石的长度,该动物(如图)体重约重9公斤,可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4-12-04

  • 俄科学家研发抗衰老药物 称可使人获得120岁长寿

    据英国《每日邮报》11月26日报道,俄罗斯科学家发现一种能够延缓衰老的新型抗氧化剂,或将人的寿命延长到120岁。俄罗斯科学家正在加紧在鼠、鱼以及狗身上进行动物实验。莫斯科国立大学研究员马克西姆·斯库拉切夫(Maxim Skulachev)正尝试使用新型抗氧化剂对人类线粒体施加影响,线粒体是细胞中产生能量的部分,也被视为引发衰老的主因,其与心脏病、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等疾病都有关系。斯库拉切夫及其团队认为,人类通过线粒体对抗衰老,在技术层面上是可行的。斯库拉切夫称自己不相信人类能活到800岁,并表示未来人类极有可能面对新的疾病,如新兴癌症。但他认为自己的实验虽不能让人类寿命大幅延长,但却可延缓衰老

    来源:新浪网

    时间:2014-12-01

  • 马拉松运动员边跑边吃科学吗?

    许 琼■科学与生活长跑运动深受人们喜爱,特别是马拉松运动近年受到许多运动“玩家”青睐。但是,在高强度的长跑比赛中,营养补充和体能恢复通过常规手段很难做到。一些选手,特别是业余选手需要营养健康方面的专业指导。通常人们认为,跑马拉松时吃东西可能会影响消化,所以不宜边跑边吃。对此,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运动营养食品分会理事长杨则宜认为,包括马拉松在内的超量运动需要有超量的恢复,运动后恢复需借助于运动营养膳食的干预,所以运动前和运动中营养和能量的补充非常重要。杨则宜说,膳食营养是维持马拉松运动员体能的核心问题。“马拉松是一项超长距离的周期性竞速项目,只有在最短的时间内跑完全程才能获胜。因此,它既需要长时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12-01

  • 美国《时代》杂志评出25大年度最佳发明

    新浪科技讯 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出让世界变得更好,更智能,或者从某种角度来说变得更加有趣的年度最佳发明。一家美国公司将悬浮滑板鞋变成了现实。但它只能在某些导电物质,如铜或铝的表面悬浮,并且悬浮高度不超过2.5厘),自带的电池也仅能维持大约15分钟的运行。  今年印度发射的“曼加里安”火星飞船成功进入围绕火星运行的轨道,这艘飞船的研制发射仅仅耗资大约7400万美元,飞船上仅仅安装了5台科学载荷,用于开展一些相对简单的任务,如测量火星大气甲烷成分以及地表组成等等。价格:7400万美元。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宣布该公司实现了这方面的技术突破,从而让建造紧凑型

    来源:新浪科技

    时间:2014-12-01

  • 仅10%星系可能存在复杂生命

       宇宙可能比之前所认为的更寂寞。两位天体物理学家提出,对可观测到的宇宙中的1000亿个星系进行的评估表明,大约只有10%的星系能够支持像地球上的人类一样的复杂生命形式的存在。而在其他地方,恒星释放的伽马射线暴会定期消灭比细菌复杂的任何生命形式。研究人员表示,这种爆发也使得在宇宙大爆炸后的数十亿年里生命无处可寻。  并未参与该项研究的美国托皮卡市沃西本大学物理学家Brian Thomas表示:“有点奇怪,我们只能够生活在10%的星系中并且还是在宇宙大爆炸50亿年之后。”但“我的总体印象是,在这项分析中的关键参数的不确定性中,他们可能是正确的”。  科学家一直在思考一场伽马射线暴是否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4-11-27

  • 侯立安院士:车内空气污染问题不可小觑

    ■记者 彭科峰“目前,车内空气污染问题成为继我国装饰装修和家具污染、室内环境中的PM2.5污染之后第三大危害人体健康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日前,在“2014车内空气质量控制与创新技术北京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侯立安认为,目前车内空气质量问题不容乐观。去年“3·15”前夕,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过去一年内消费者有关汽车产品质量的投诉,新车车内空气质量、汽车变速器、空气气囊和汽车轮胎是投诉的四大焦点问题。“车内空气中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有上百种之多,包括烃类、醛类、酮类物质等,而《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只规定了其中8项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限值,污染物覆盖范围有待扩大。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4-11-26

  • 美味蓝莓无益提高夜间视力

    蓝莓是极好的小东西:它们个头很小、携带方便,点缀在披萨上十分可爱,并且备受熊的喜爱。但美国化学会报告称,一项新研究显示,蓝莓并不像人们之前预想的那样,会对你的夜间视力有所帮助。这种神奇的小水果因为富含花青素而对人类眼睛有益处,花青素是一种对感知光线十分重要的色素化学品。但在健康受试者中,花青素似乎不会带来夜间视力的明显变化。不过,研究人员仍希望这种水果能帮助提高眼疾患者的视力,但尚未进行科学实验。(张章)《中国科学报》 (2014-11-24 第2版 国际)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4-11-25

  • 科学家发现“单身基因”

    参考消息网11月21日报道 外媒称,如果看上去周围的人都成双成对,唯独你一直单身,那就是DNA在作怪。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11月20日报道,科研人员发现一种“单身基因”,携带这种基因的人单身的几率比别人高20%。据认为,这种基因可以降低大脑中负责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血清素的浓度,使人对亲密关系感到不自在。这可能导致这个群体从一开始就难以构建交往关系——甚至导致一再分手。北京大学的科研人员从将近600名中国高校学生身上提取头发样本,检测分析一种名为5-HT1A的基因,这种基因有两个不同的类型。携带“G”型基因的人比携带“C”型基因的人单身的可能性更大。报道称,“G”组人群中约有60%的人没有交往

    来源:参考消息网

    时间:2014-11-25

  • 方向感好的男性异性缘更佳

    一些情景喜剧通常都假定男性比女性拥有更好的方向感。现在,在对两个非洲部落进行研究后,一个研究小组认为,或许能从进化的角度解释这种定位能力的性别差异。根据美国犹他大学的这项新研究,男性发展出导航能力是为了扩展其繁衍的可能性。研究人员发现,Twe和Tjimba两个部落的男性成员在空间测试中的成绩比女性成员更好,并可能到过更远的地方。此外,那些得分更高、旅行距离更长的男性有更多伴侣和后代。这些结果表明,男性进化出的导航能力对繁衍有利。(唐凤)《中国科学报》 (2014-11-17 第2版 国际)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4-11-18

  • 黄如方:只要有生命的传承,就有可能发生罕见病

    编者按:2014年11月,第二届国际罕见病研究联盟会议在深圳举办,此次会议在国际罕见病研究联盟、华大基因、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中国稀有病联盟、中国罕见病发展中心及国家基因库和中华医学会的参与和支持下,创下了罕见病会议史上规模最大、参会人员最多、演讲人员水平最高的会议纪录。此次大会不仅云集了来自国内外罕见病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还迎来了一些罕见病患者,如渐冻人,戈谢病,成骨不全症患者,黄如方就是其中一位,但他还有另外一层身份:中国罕见病发展中心(CORD)主任、瓷娃娃罕见病关爱基金副主任。中国罕见病群体面临的问题自2007年起,黄如方就与王奕鸥一起,发起创立瓷娃娃关怀协会。这位身高只有1米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1-14

  • 华大医学完成婴儿乳白色血样检测 致病基因突变终确认

    2014年11月11日,两例乳白色血液婴儿的基因检测结果已经确认,华大医学在两位患儿的LPL基因上找到了相关已知致病突变,且这两个突变分别遗传自父亲和母亲。10月31日,当两例乳白色婴儿血液及其家庭成员的血液样本从上海新华医院送到华大基因深圳总部,所有的目光都聚焦至此,等待基因技术破解这又一令常规医学束手无策的罕见病。为患儿采血寻找病因10月27日下午,华大医学联系上患儿母亲何女士,表达了华大医学现有技术可以通过基因检测寻找病因,并将免费为患者家庭提供帮助。何女士在感谢之余也表达希望华大能为与自己孩子患同样遗传病的小病友做检测寻找病因。 两天后,华大医学工作人员对何女士夫妇及其宝宝,以及同病房

    来源:华大基因

    时间:2014-11-14


页次:150/717  共14331篇文章  
分页:[<<][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