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普健康
  • 四种新元素获提名加入元素周期表

    新华社日内瓦6月8日电(记者张淼)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的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8日宣布,将合成化学元素第113号(缩写为Nh)、115号(Mc)、117号(Ts)和118号(Og)提名为化学新元素。该联合会去年年底宣布,确认上述4种新元素的存在。这些元素由俄罗斯、美国和日本的科研团队发现,他们也获得了对这些元素的正式命名权。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8日发布公报称,在证实发现上述元素后,该组织邀请各元素的发现方为新元素命名。日本在2004年就宣布合成了第113号元素,这也是亚洲科学家首次合成的新元素。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仁科加速器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将第113号元素以日本国名(Nihon)命名为Nih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6-06-13

  • 日本研究发现真性近视儿童期病变特征

    新华社东京6月9日电(记者华义)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一个研究小组近日发布报告说,有可能患真性近视甚至发展为失明的患者,在儿童期即可通过眼底检查诊断出病症,这将有助于患者及早接受治疗护理,避免发展成失明。近视有真性和假性之分。眼底发生病理改变的近视被称为真性近视,与眼底没有发生病理改变的假性近视有着本质区别,一旦患真性近视,眼睛很难自我调整恢复。根据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发布的报告,真性近视患者眼球会发生变形,视网膜和视觉神经会出现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失明。在日本,因患真性近视而失明的人数约占失明患者总数的20%。报告说,研究人员从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眼科拥有的约4000名患者资料中,选取19名成年后失明的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6-06-13

  • 海底微生物构建出神秘“城市”

    ——爱奥尼亚海下发现了由微生物构建的排列整齐的路面状结构2014年,希腊扎金索斯岛(Zakynthos)附近海域的游客在海下发现了一座小“城市”,里面有铺好路的走道和石柱廊,你可能以为这是什么遗迹,但是6月2日发表在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杂志上的文章指出,这个结构并不是什么考古发现,而是成百上千年乘积下来的硫酸盐还原细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我们分析了这些水下2-5米深的结构,发现这实际上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地质现象,”文章作者,东安格利亚大学Julian Andrews表示,“这些圆环形态的结构看起来像是圆形柱础,这是典型的烃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6-12

  • 开放获取期刊eLife获2500万美元资助

    全球最大的3家私人生物医药赞助机构在2012年启动eLife期刊时,希望可以重组科学家发表其一流论文的方式。这个新期刊旨在成为期刊界的“精英”,与生物界传统的“三巨头”——《自然》《科学》和《细胞》杂志竞争,发表最顶尖的研究成果。但是与上述期刊不同,eLife聘用在职科研人员做编辑,而且坚持开放获取。此外,在三大资助机构5年内提供的1800万美元的资助下,作者无须支付任何费用即可在该刊发表论文。如今,eLife成立4年后已经发表了1800多篇论文,其资助机构美国马里兰州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英国伦敦惠康信托基金会以及德国柏林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在6月1日宣布,它们将继续对该刊予以支持。它们从2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6-06-12

  • 日本发布人工智能研究伦理指针草案

    中新网6月7日电 据日媒报道,日本人工智能学会的伦理委员会本月6日就人工智能(AI)研究汇总一份研究人员应该遵守的指针草案,提出要有益和平和防止恶意使用AI等。委员会将进一步听取意见,计划半年后出台最终指针。草案指出,AI研究将在政治、经济等各领域发挥重大作用,也强调“存在无关故意与否,AI成为有害之物的可能性”。草案认为AI不应有损人类幸福,提出要对人类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等研究时应该尊重的十大项目。草案规定无论直接还是间接,均不得基于加害意图使用AI。在非故意施加了危害时,必修复损失。此外,草案要求研究人员在发现恶意使用AI时采取防止措施。草案进一步指出AI也可能带来新的贫富差距,写明研究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6-06-08

  • 美启用癌症“登月计划” 旨在分享癌症相关数据

    中新网6月7日电 据外媒报道,美国副总统拜登6日宣布,启用癌症“登月计划”首个大型开放数据库,旨在更好地分享癌症相关数据,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认识癌症,从而开发出更有效的疗法。白宫发表声明说,这个名为“基因组数据共用”的数据库将为储存、分析和分享癌症基因组数据及相关临床数据提供一个公共平台,这对推进精准医学、改善癌症治疗水平至关重要。声明指出,这个数据库是一个交互式系统,易于搜索,提供的都是未处理过的原始数据,因而科研人员可以使用新研发的计算工具与分析方法重新分析这些数据。据了解,数据库整合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现有多个癌症研究项目的资料,目前已拥有1.2万名癌症患者的数据,今后全世界科研人员可继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6-06-08

  •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发布复旦大学生科院专辑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生物通报道: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26 年的复旦大学生物系. 历史上多位著名生物学家在此工作, 包括郭任远、钱崇澍、秉志、吴定良、李汝祺、蔡翘、伍献文、童第周、薛芬、卢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6-06

  • 国务院:科研项目人员费比例最高提至20%

    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对他们的成长给予更多关爱帮助;确定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措施,更大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决定再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持续降低就业创业门槛。会议指出,儿童是家庭的希望和国家、民族的未来。我国儿童权益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生存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但也有一些儿童因家庭贫困、自身残疾或缺乏有效监护陷入生活、安全等困境。为困境儿童提供保障,是社保兜底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一要将困境儿童分类纳入孤儿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范围,确保其基本生活。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6-06-03

  • 古陶片揭示黑死病破坏力

      在历史记录和流传故事中,黑死病一直被描绘成一种灾难性的事件,这种瘟疫曾导致欧洲30%~60%的人口死亡,他们中有年轻人和老人、富人和穷人。然而,由于不完整的评估记录以及甚少能够挖掘到的墓葬,近几十年来,历史学家关于如此大规模的死亡事件的证据非常稀少。现在,美国《华盛顿邮报》报告称,考古学家已经在英国东部一个城镇发现了人口急剧下降的证据,这些证据来自于非常普通的物件——陶片。研究人员发现,陶片数量在黑死病之后的公元2世纪比此前平均下降了45%。这一发现得到了其他证据的支撑,研究表明陶片数量下降并非因为陶器使用量的下降,这一发现反映了黑死病曾导致人口急剧下降,并用了数个世纪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6-06-02

  • 施一公: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泉

    中新网郑州5月27日电 (韩章云)27日,回到故乡郑州的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与众多创业青年分享了自己对于创新的理解和看法。在施一公看来,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根源,他勉励创业者脚踏实地,“创新与创业都需要扎实的基础,基础扎实了事情才能水到渠成。”27日,为期两天的中国(郑州)第二届国际创新创业大会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在河南省会郑州开幕。大会以“创新创业,合作共赢”为主题,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等36个驻华使领馆外交官,国内100余所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构专家学者,以及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各路创客、投融资机构近万人参会。在主题演讲环节,施一公从生物学研究角度与创业者们分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6-05-31

  • 中科大已培养67名院士 千生一院士高校之首

    中新社合肥5月28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28日从中国科技大学获悉,该校自建校以来培养的毕业生中,共有67人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平均每一千名本科毕业生中就产生一名院士,这一比例位居中国高校首位。中国科技大学1958年成立,担负为国家培养新型尖端科技人才使命。据介绍,建校初期,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等科学家亲自登台授课。截至1966年,毕业的三届4000多名学生中,仅后来当选的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就有白以龙、赵忠贤等29人,比例高达千分之六。从中国科大“晒”出的一组毕业生去向信息中,记者看到,除了平均每千名毕业生就产生一名院士外,千名毕业生中有七成硕士和博士,比例均居中国高校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6-05-31

  • 母亲影响孩子对食物选择

    当决定吃什么时,儿童会考虑到母亲会希望他们吃什么。这篇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的论文,指出了儿童在做与食物相关的选择时,大脑中会激活的特定区域。 儿童期的食物选择可以建立起与健康相关的终身行为模式。然而,儿童的决策行为,包括食物选择背后的神经机制仍不清楚。 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Amanda Bruce团队通过行为测试和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数据,研究了25位8岁到14岁的儿童在选择食物时的行为和大脑活动。他们给儿童看60多种食物的图片,包括苹果、西兰花、薯条和棉花糖,让孩子们评估这些食品的健康属性。他们问了一部分孩子喜欢某种食物的程度(他们的个人选择),并让另一部分孩子猜母亲给他们选择某种食物的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6-05-30

  • 基因!让有的人“注定”显老

    为什么有人看上去长得很“着急”,有人却能长久保持童颜?最新研究发现,从基因层面,有的人就“注定”比同龄人要更显老。 为什么有人看上去长得很“着急”,有人却能长久保持童颜?事实上,人与人的衰老速度的确存在差异,而究其原因,除了受后天环境、生活方式影响以外,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从基因层面,有的人就“注定”比同龄人要更显老。 MC1R基因让人大两岁 前不久,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英国联合利华集团联合其他国家的科研人员发现了一个基因MC1R,它的变异会导致人们看上去要比他们的实际年龄平均大两岁,这也是世界上首次确认感知年龄与基因之间的关系,相关科学论文发表在细胞子刊《现代生物学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6-05-30

  • 美现“超级细菌”病例 可抵抗所有已知抗生素

    中新网5月27日电 据外媒报道,美国卫生官员26日报告称,美国发现首例对所有已知抗生素有抵抗力的细菌感染病例,如果这种超级细菌传播,可能造成日常感染的严重危险。“我们有身处后抗生素世界的风险。”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主任弗里登(Tom Frieden)指的是宾夕法尼亚州一名49岁女性的尿路感染病例,这名女性在之前的五个月内没有外出旅行史。弗里登在美国国家记者俱乐部午餐会上讲话时称,就连粘杆菌素(Colistin)也没有控制住该病例的感染。粘杆菌素是被专门用来对抗“噩梦细菌”的一种抗生素。美国微生物学会刊物《抗菌剂与化疗》(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6-05-30

  • 《睡眠白皮书》发布:20.4%中国成人患阻碍性呼吸睡眠暂停

    中新网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 杜燕)人的一生中大约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睡眠疾病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医疗及公共卫生问题。在京发布的《2016睡眠与职业安全白皮书》指出,20.4%的中国成人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在“2016年北京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国际睡眠医学论坛”上,围绕睡眠与职业安全、工作效率,中外知名学者代表汇聚一堂,展开了深入讨论。论坛上,北京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联合发布了《2016睡眠与职业安全白皮书》(以下简称《睡眠白皮书》),通过介绍日间嗜睡的常见原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失眠、倒班工作和发作性睡病,揭示睡眠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健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6-05-26

  • 下呼吸道病原菌检测迎来“时间革命”

    ■记者 张思玮一次小小的肺炎,差点要了吴华(化名)的命。从社区诊所到区中心医院,最后因重症肺炎病危,不得已转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转到医院的时候,我们先用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嗜肺军团菌阴性,后来选用一种新的检测却提示嗜肺军团菌阳性,结合临床其他表现,完全可以诊断为军团杆菌肺炎,遂采用感染病原导向性治疗,选择红霉素类抗菌药治疗,效果非常好,患者很快就康复出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高占成说。高占成所说的新的检测,是一种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不抽血,只需要一口痰,仅仅两个小时,便可一次性检测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多种临床常见的下呼吸道病原菌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6-05-24

  • 世卫组织:本世纪以来全球人均预期寿命增5岁

    新华社日内瓦5月19日电(记者张淼)世界卫生组织19日在日内瓦发布的新报告说,全球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2000年至2015年间增加了5岁,达到71.4岁。这是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的最快增幅,但国家之间的差别依然较大。世卫组织当日发布的报告——《世界卫生统计2016:针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健康状况》罗列了全球194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内容涉及死亡率、疾病和卫生系统指标、全球主要疾病负担等方面。报告显示,自2000年以来,全球在人均预期寿命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这一进展扭转了上世纪90年代人均预期寿命出现倒退的局面。当时非洲因艾滋病流行,当地人均预期寿命下滑。预期寿命的最大增幅出现在世卫组织非洲区域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6-05-23

  • 积极锻炼可降低患肝癌肾癌与乳腺癌等十三种癌症风险

    这是我们需要加强锻炼的又一个理由。《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卷》16日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显示,积极锻炼有可能降低罹患13种癌症的风险,如肝癌、肾癌与乳腺癌。此前数百项研究已显示,锻炼可以降低结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但由于许多研究中的参与人数较少,一直无法得出确定性结论。在新研究中,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分析了欧美144万人的情况。这些人被平均追踪11年,平均每周运动约150分钟,运动方式有步行、跑步与游泳等,这与美国卫生机构建议的时间差不多。研究期间,18.7万人罹患癌症。这项研究共分析了26种癌症,结果显示,锻炼程度排在前10%的人与排在后10%的人相比,有7种癌症风险降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6-05-20

  • 美国汉堡包惊现人类和老鼠DNA

    新华社华盛顿5月10日电 (记者林小春)提起美式食品,人们就会想起汉堡包。但美国食品分析公司Clear  Labs10日发布报告说,美国市面上的汉堡包超过10%存在问题。他们甚至在少数汉堡包中检测到人类与老鼠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不过,该公司以及美国食品安全专家都指出,食品里出现人类与老鼠DNA难以避免,不一定就会对人的健康造成损害。该公司研究人员最近对加利福尼亚州22个零售店销售的汉堡包进行了基因组分析,涉及77个品牌的258份样品。结果显示,13.6%的汉堡包存在问题,如所含成分与标签标示不相符、卫生问题与病菌污染等。研究人员还在一份汉堡包样品中发现了人类DNA,在3份汉堡包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6-05-13

  • 隐形仿生皮肤有助恢复年轻外表能起到强化皮肤机能作用

    科技日报北京5月10日电 (记者张梦然)9日的英国《自然—材料学》杂志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描述了一种新的可穿戴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仿生膜,其可以恢复皮肤年轻健康的美丽外观和功能。研究显示,这种仿生膜不但有弹性、隐形,可以保湿,还十分耐用。把这种仿生膜贴在皮肤上形成的“第二层皮肤”,能够起到强化皮肤机能,减少皱纹的作用。皮肤是人体最大最明显的器官,它的特性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也会在某些疾病或环境因素影响下发生改变。这些改变可能会让皮肤丧失正常功能,也可能在外观上出现比较大的变化,这两者都会对个人健康与幸福产生很大影响。目前,恢复皮肤的物理或生理功能(例如皮肤的物理屏障功能)的治疗虽然有,但现有解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6-05-12


页次:136/717  共14331篇文章  
分页:[<<][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