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研动态/国外
  • 基因研究从大规模高测序向功能基因学转移

    受到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的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上海会议”在完成各项既定议程后昨天下午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落下帷幕。4天来,大会对社会公众在有关基因组学的道德与伦理学教育方面所起的作用超过了大会对科学本身的意义。此次大会围绕人类基因组的多样性、SNP研究、比较基因组学和癌症基因组等 4大主题进行,15个小型主题研讨会分别交流了基因组结构研究、蛋白质组学、模式生物体、药物基因组、水稻基因组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大会表明,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使攻克癌症和白血病等顽疾成为全世界基因学者们最艰巨、最迫切的课题。本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主席、日本基因学者 佳之在基因大会上指出,本届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标志着一个关键

    来源:

    时间:2002-04-19

  • 沪滇合建中药基因库

    昨天召开上海国际生物技术和医药研讨会公布:沪滇合作的中药基因库日前通过中科院专家评审,即将启动。中药基因库建设主要由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和中科院昆明植物所联合承担。中药基因库的建立,将使古老中药的成分和药效得到现代医学的科学表达。该项目已纳入国家创新药物研究开发与药物创新体系,并成为上海和云南两地政府合作项目。沪滇两地科学家将在5年内,运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手段,研究我国最主要的3000种中药植物的各种化学成分,力争获得2万种化学样品,其中5000种为高纯度化学样品。摘自 东方网

    来源:

    时间:2002-04-19

  • 发现古植物DNA 有可能破译物种演化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近日公布了古生物DNA分子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中埋藏的古代植物里,含有能够提取、扩增、测定序列的DNA分子。这一成果为现代人类获取古DNA分子相应的遗传信息及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使破译物种进化成为可能。       据介绍,研究在地质历史条件下保存下来的古DNA分子,获得某种生物的DNA大分子的时间序列或从DNA大分子来了解特定物种的地理分布空间和迁移情况,从而追溯地质历史进程中该物种在分子水平上的时空演化,是无数进化生物学家的梦想。

    来源:

    时间:2002-04-19

  • 科学家倡议建立基因研究“世界语”

    新华社上海4月18日电(记者张学全)近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昨天在上海发出倡议:为推动人类基因研究的全球化,加速国际合作与交流,应尽早建立基因研究领域的“世界语”。       所谓“世界语”,是指对每个功能基因的统一命名。在昨天闭幕的“2002国际人类基因大会”上,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新任主席(木旁加神)佳之说,目前各国都在独立进行基因实验,并按照个人喜好、文化背景的不同给新发现的基因命名,各种不同的名字成了国际科研交流的障碍。例如,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使果蝇延寿的基因,就把它命名为“我还没有死”,而在亚洲地区,这种基因被叫做“长

    来源:

    时间:2002-04-19

  • 复旦大学成立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今天揭牌。这是国内第一个正式的分子人类学研究机构,其成立标志着中国人类学研究进入分子人类学时代。    人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遗传学的发展,给人类学提供了分子水平研究的可能。分子人类学就是在人类基因组等研究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利用DNA遗传信息来分析人类起源、民族演化、古代社会文化结构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    据悉,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金力教授将担任该中心主任,他是在刚落幕的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上做主题发言的三

    来源:

    时间:2002-04-19

  • 商业前景明朗 基因组研究转入赢利时代

       东方网4月18日消息 2002年全球人类基因组大会昨天闭幕了。正如一位参会者所说的那样,为期三天的大会自始至终都满是机会。    这次大会形成了一个共识:基因组研究已从大规模的测序,转向与诊断和治疗息息相关的功能研究。比如由中日学者共同倡导发起建立的“亚洲人种基因SNP数据库”研究,就是为了加快研究开发出适应亚洲人基因特征的基因药物,为亚洲人种“定制”个性化医疗方法。为此,专家和商家都乐观地表示:这可能也标志着基因组研究从赔本的大投入基础研究转入赢利时代。    正是因为基因治疗和基因药物

    来源:

    时间:2002-04-19

  • 智能基因探索国际计划启动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陈竺,2002年4月13日在全球人类基因组大会上透露,一个研究黑猩猩基因的计划正在中国与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研究中进行。预计对第一条黑猩猩的染色体,即22号染色体的研究将于1个月内完成。这条染色体相当于人的21号染色体,包含了一些重要的基因区域。陈竺教授说,人类基因组研究不能单研究人类本身,还要包括模式生物体。因为如果只知道人类的基因组,就无法知道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人类与其他生物的不同。黑猩猩是与人类进化关系最近的高级灵长类动物。大约在500万年前才朝不同方向发展。将人与黑猩猩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就能了解是哪些基因组信息和功能的变化,在进化过程中造就

    来源:

    时间:2002-04-18

  • 学家在基因研究中又获三大新发现

        各国科学家经过努力实验,在基因研究中又获得了三大新发现。这是出席“2002年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的本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主席、加拿大籍华裔科学家徐立之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透露的。    人与小鼠的基因有80%左右是相同的。这一发现为人类更好地认识自已找到了一个较好的替代实验模型,有助于对人类疾病的认识。有了这一替代模型,科学家在实验中通过对小鼠基因变化的分析,可以帮助了解人体基因变化的情况。如科学家让小鼠带上某种疾病的基因,让其代代相传,看其会不会生病或生什么病,再通过科学的推断可以更好地研究人类疾病。 &n

    来源:

    时间:2002-04-18

  • 基因科研用于疾病治疗取得重要进展

        科学家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运用基因技术诊断与治疗疾病已取得了可喜进展。    出席“2002年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的本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主席、加拿大籍华裔科学家徐立之对记者说,在开展人类基因研究的实验室与临床试验中,科学家发现引起人类疾病的原因较复杂,目前已知一些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基因变异。科学家在对一些遗传性很高或较高的疾病的研究中,如地中海贫血、肌肉萎缩、乳腺癌等疾病的研究中,各国科学家已找到了200至300个致病基因,约占遗传病的1%。其它疾病如白血病通过基因分析,也对发病机理有了新的认识。 &nbs

    来源:

    时间:2002-04-18

  • 毒理基因组学:未来药物研发的希望

        [生物通讯]根据英国剑桥健康技术研究院的一篇新报告,毒理基因组学将成为扫清药物开发道路上失败因素的关键。     即将到来的毒理基因组学研究风暴预告了毒理基因组学将成为未来药物开发至为关键的因素。根据报道,这项新技术可以更快、更准确、更有效地筛查和排除可能的候选化合物,大大减少研发经费。    报告中列举了公共机构和私人公司进行的毒理基因组学研究,含盖了环境和医药用途。报告还列举了几十个毒理基因组学公司的概况,并分析了公司的研究思路。    剑桥健康技术研究

    来源:

    时间:2002-04-18

  • NSF资助紫花苜蓿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生物通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近日公布,将资助俄克拉荷马高尚基金会的研究人员进行模式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的基因组学研究。    其中的442,000美元用于支持真菌和植物根部之间的共生关系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首席研究人员Maria Harrison将探查真菌与苜蓿根部共生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情况以及根部磷酸盐的吸收情况。Harrison将与明尼苏达大学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合作。    NS

    来源:

    时间:2002-04-18

  • 复制多莉羊科学家转向人类胚胎发展

    复制多莉羊的科学家于星期四表示,他们正在寻求以医学研究目的为主进行人类胚胎实验的许可。此行动势必会引起一些宗教团体的关注,但科学家表示将向英国政府掌管胚胎实验的人类不孕与胚胎学会(the Human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logy Authority),提出实验申请。Harry Griffin博士表示在数星期前已完成申请程序,预计需几个月就能知道是否核可实验进行。此群科学家所在的Roslin机构,在1996年时因为复制羊多莉而闻名世界,是第一个由成熟细胞复制而成的动物。自那时起,拥有全世界最开放的干细胞研究政策的英国政府,即表示在严格的控制下,复制人类胚胎细胞以供研究

    来源:

    时间:2002-04-18

  • 基因研究身陷利益纷争

    如果专利制度只奖励常规的发现工作,却忽视了创造性的研究工作的话,这将是个巨大的嘲讽、也是科学的不幸——始终伴随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利益分配问题至今尚未获得圆满解决。在此间召开的国际人类基因组“上海会议”上,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各国专家仍在为此探讨可行的方案。科学家们普遍感到,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深入实施,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将变得越来越紧迫。本次会议的组委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阐述了中国对这个问题的立场。他透露,中国正在积极组织科学家和社会公众在遵循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伦理委员会历次声明精神的基础上,制定自己的基因保护法规。陈竺在今天下午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表示,16年前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出,所

    来源:

    时间:2002-04-17

  • 首批太空育种实验动物即将诞生

        在前不久发射成功的“神州3号 ”飞船上,一批乌鸡蛋在太空中围着地球转了108圈,回来后,它们被送进了孵化箱。研究人员告诉记者,这批幸运儿快要出生了。    记者在位于北京昌平的实验基地见到了这些标有特殊记号的太空蛋,它们和其他普通鸡蛋一起静静地呆在孵化箱里。从灯光检测中可以看到胚胎已经开始踢腿伸腰了。今年3月25日,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这批经过严格挑选的乌鸡蛋跟随神州3号在太空中飞行了7天。研究人员说,之所以选择乌鸡蛋作为这次实验的品种,是因为乌鸡是我国传统家禽品种,经济价值高,另外它们体积小,便于空间飞行。&

    来源:

    时间:2002-04-17

  • 人类基因完整图谱明年完成

        “人类基因组组织”的新任主席木榊佳之教授称,人类基因组图谱将在明年全部绘制完成。他是在上海举行的第七届国际人类基因组会议上作出上述表示的。人类基因组组织总部设在伦敦,它是世界最大的非赢利性人类基因组研究组织。       该组织的一份声明说,人类基因组工程将在2003年春之前测出人类基因组的完整序列。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和中国的科学家参加了这一工程。       将被公布    &nbs

    来源:

    时间:2002-04-16

  • “金”是连接IT与BT的纽带

    【日经BP社报道】对于人类染色体组的分析研究已经告一段落,以后的竞争将转向如何将该研究成果应用于医疗及制药领域、开发出具体的产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领域是蛋白组学(Proteomics)。具体而言,就是通过研究根据遗传基因信息人工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发现与免疫及过敏病症等有关的抗原-抗体反应的具体机理,并找出每个人各不相同的特点。这样一来,便可以实现更有个人针对性的医疗(依据每个人的特有基因进行治疗)。  其中的关键因素的便是基于纳米技术和“金”的IT(信息通信技术)和BT(生物技术)的融合。当然,“金”并不是指“钱(money)”。研究表明,作为原材料的“金元素(gold)”

    来源:

    时间:2002-04-16

  • 中美科学家启动大规模红斑狼疮基因研究

    今天,在2002年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和美国科学院院士玛丽─克莱尔·金透露:中美科学家已经启动了治疗最严重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基因研究。  目前,中美的基因中心都已经派出科研人员前往对方实验室,共享双方现有的红斑狼疮研究资料,上海治疗红斑狼疮临床实力最强的医疗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也已加入。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于女性。男女的发病比例为1:6,中国女性发病的机率又是欧美人的8至10倍。由于长期诊断困难、缺乏有效药物,患者的死亡率高达75%以上。  当今世界

    来源:

    时间:2002-04-16

  • 日本启动大规模毒理基因组学计划

        [生物通讯]日本国立卫生科学院近日结束了为期1个月的申请审批,将邀请医药公司加盟政府与商业团体联合进行的毒理基因组学合作研究计划。    这个以国立卫生科学研究院为核心的毒理基因组学计划在未来5年内将通过大鼠肝脏和肾脏的体外和体内实验以及大鼠和人类的细胞培养物来研究150种药物和类药物化合物。    日本卫生、福利与劳工部将为本次合作提供每年6亿5千万日元、即5百万美元的资助。另外,有意加盟该计划的医药公司必需每年提供3千万日元的资助或贡献有关研究力量或研究成果。   

    来源:

    时间:2002-04-16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法一女科学家宣称要克隆人

    新加坡《海峡时报》4月12日根据法新社报道,总部设在美国的“克隆帮助”(Cloneaid)公司总裁布利吉特·布瓦瑟利耶(Brigitte Boisselier)在接受电话采访中宣称,她的公司已经“培育出一些通过克隆技术形成的胚泡,待它们发展之后,就将被植入愿意怀孕的妇女子宫”。在正常的受精繁殖中,“胚泡”是受精仅几天的卵分裂成100多个细胞专有名称。不过,布利吉特·布瓦瑟利耶拒绝说明她们究竟培育出多少这样的“胚泡”,也没有说明是在何处培育的。迄今为止,公开宣称要进行克隆人的只有3家,一个是意大利妇科专家安蒂诺利,一个是美国专家扎沃斯,另一个就是这名在美国开公司的法国女科学家布利吉特·布瓦瑟利耶

    来源:

    时间:2002-04-15

  • HUGO现任主席徐立之称中国基因组测序贡献大,但产业应用与创新不足

    基因潮4月13日报道:在2002年度人类基因组组织(HUGO)上海年会召开前夕,现任HUGO主席徐立之(Lap-Chee Tsui)12日在上海参加第七届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开幕前的一个公共论坛上说,基因组测序工程浩大繁琐,中国基因研究学者凭籍不畏艰辛的精神,在人类基因组和生物基因组,如水稻的测序工程上都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但是,中国基因研究的科研应用和创新水平与世界仍有差距。国外在基因诊断和基因药物方面的投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牵涉资金、政策法律和多方面问题,中国要在这个领域迎头赶上尚有困难。“中国基因研究学者应当以技术带动应用创新齐头并进,更进一步跻身世界基因研究领先行列。同时,也可以采

    来源:

    时间:2002-04-15


页次:4264/4349  共86977篇文章  
分页:[<<][4261][4262][4263][4264][4265][4266][4267][4268][4269][427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