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IP/NLRC4 炎性小体介导肺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焦亡引发急性呼吸衰竭:脓毒症研究新突破
### 研究背景NAIP/NLRC4 炎性小体在抵御细菌感染中意义重大,可识别细菌鞭毛蛋白等,激活后诱导炎症反应,产生白细胞介素(IL)-1β 和 IL-18 等,限制细菌在巨噬细胞内增殖 ,保护机体免受感染。然而,过度激活会引发细胞因子风暴、凝血障碍和组织损伤。急性肺损伤(ALI)及其严重形式急性呼吸衰竭(ARF)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ARF 以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和上皮表面功能障碍为特征,ALI 伴有肺部炎症浸润和促炎细胞因子增多,但脓毒症中炎症导致肺损伤的机制尚不明确。研究目的探究 NAIP/NLRC4 炎性小体激活与脓毒症中急性肺损伤的关系,明确相关细胞焦亡在其中的作用机
来源:Cell Reports 7.5
时间:2025-03-31
-
HIV-1包膜蛋白抗体FcγR信号传导与效应功能的关键分子参数解析:基于AI结构预测的定量研究
AI辅助构建HIV表位移植模型研究团队利用AlphaFold2结构预测技术,成功将HA标签(YPYDVPDYA)精准移植到HIV-1 BG505-NFL三聚体蛋白的8个关键位点,包括V1、V2、V3、V4、C3V5、CD4bs等bnAb结合表位和免疫显性区域。通过概率残基相互作用网络分析优化设计,在膜结合(mbRT)和可溶性(sRT)两种形式中均实现了天然构象保持,为后续功能研究奠定结构基础。结合特性系统解析通过流式细胞术、ELISA和生物层干涉仪(BLI)多维度检测发现:12CA5单抗对多数RT构建体的结合亲和力(KD)在nM级,但CD4bs标签因空间位阻表现出较弱结合。尺寸排阻色谱(SEC
来源:Cell Reports 7.5
时间:2025-03-31
-
基于减毒炭疽毒素递送抗病毒siRNA保护细胞免受寨卡病毒细胞病变效应的研究
在病毒性疾病持续威胁全球公共卫生的背景下,寨卡病毒(ZIKV)因其与新生儿小头症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关联而备受关注。尽管疫苗研发取得进展,但目前尚无获批的ZIKV疫苗,临床治疗仍以对症支持为主。RNA干扰技术因其高度特异性成为抗病毒研究热点,但现有递送系统存在肝靶向性局限和细胞毒性平衡难题。来自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Benedita K.L.Feron等人创新性地利用减毒炭疽毒素(aATx)作为递送载体,通过靶向ZIKV关键基因的siRNA实现了对病毒细胞病变效应的有效抑制,相关成果发表在《Virus Genes》期刊。研究团队采用五种靶向ZIKV不同基因区域(包括NS3 RNA解旋
来源:Virus Genes 1.9
时间:2025-03-31
-
AAV载体在黏多糖贮积症IVA型小鼠模型中的组织特异性与泛在性启动子疗效评估:骨骼病理改善与治疗策略优化
研究背景黏多糖贮积症IVA型(MPS IVA/Morquio A综合征)是由N-乙酰半乳糖胺-6-硫酸酯酶(GALNS)缺陷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导致硫酸角质素(KS)和硫酸软骨素-6-硫酸(C6S)在组织中异常积累。该病以严重的骨骼发育不良为特征,临床表现为胸骨突出、脊柱侧弯、关节松弛等,患者通常在第二十年需要轮椅辅助。现有酶替代疗法(ERT)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对骨病变改善有限,亟需新型治疗策略。实验设计研究团队构建了9种AAV载体:AAV8-TBG、AAV8co-V2-TBG、AAV8co-LSPX(肝特异性启动子);AAV8/9co-CAG(泛在性启动子);AAV8/9co
来源:Molecular Therapy Methods & Clinical Development 4.6
时间:2025-03-31
-
综述:空间组织酵母群落中的细胞分化、衰老与死亡:机制与后果
细胞死亡在微生物多细胞性中的范式转变传统观点认为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后生动物特有的生命现象,但近年研究发现酵母和细菌等单细胞微生物在空间结构化群落(如菌落、生物膜)中同样存在高度协调的细胞死亡事件。这种死亡并非随机发生,而是定位于特定细胞亚群(如S. cerevisiae菌落中的L细胞层),通过释放营养物、贡献胞外基质组分或塑造三维结构来增强群落整体适应性。这一发现颠覆了"单细胞生物死亡无进化意义"的认知,揭示了微生物通过多细胞协作实现复杂生命策略的惊人能力。酵母菌落的代谢分工与细胞牺牲在呼吸培养基上生长的酿酒酵母(S. cerevisiae)菌落会自发分层为U(上层)、L(中下层)和M
来源: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 13.7
时间:2025-03-31
-
食源性病原体空肠弯曲菌的翻译组学图谱揭示小型蛋白质组普查及其生理意义
在微生物学领域,细菌小型蛋白质(≤50-100个氨基酸)长期以来因技术限制被忽视,但其在生理调控和致病性中的关键作用日益凸显。传统基因组注释对重叠基因和短开放阅读框(sORFs)的识别存在盲区,而质谱技术对短肽检测灵敏度不足。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作为主要食源性病原体,其小型蛋白质组的系统研究尚属空白。德国维尔茨堡大学领衔的国际团队通过创新性整合多组学技术,揭示了该病原体隐藏的翻译景观。研究采用三种互补的Ribo-seq方法:常规核糖体分析、Retapamulin介导的TIS定位和Apidaecin诱导的TTS捕获,结合Western blot和质谱验证。样本来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31
-
β-葡萄糖脑苷脂酶与转运蛋白LIMP-2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解析及其在戈谢病和帕金森病治疗中的意义
在溶酶体这个细胞的"回收中心"里,蛋白质的精准运输一直是个精妙的生物学谜题。绝大多数溶酶体酶依赖甘露糖-6-磷酸受体(M6PR)途径完成运输,但β-葡萄糖脑苷脂酶(GCase)却是个特立独行的例外——它需要专属"快递员"LIMP-2的协助才能抵达目的地。这个特殊运输系统的异常与两种严重疾病密切相关:GCase基因突变直接导致戈谢病(GD),同时也是帕金森病(PD)最强的遗传风险因素。然而,科学家们长期缺乏对这对"运输搭档"相互作用的结构认知,这严重阻碍了针对GCase的精准药物开发。来自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医院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重要成果,首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31
-
定量 PET 成像与血脑屏障分子通透性建模:开启脑部研究新视野
在人体的生理系统中,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如同一位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大脑的 “一方净土”。它严格调控着血液和大脑之间的分子交换,不仅是限制血液中溶质扩散的结构屏障,更是拥有众多支持大脑营养运输的分子转运系统。然而,一旦 BBB 的功能出现异常,就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许多神经系统和全身性疾病都与 BBB 功能障碍密切相关,比如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等。在这些疾病中,BBB 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就像卫士的 “防线” 出现了漏洞,影响了大脑的正常功能。目前,在研究 BBB 功能方面,现有的检测方法存在诸多局限。现有的体内检测方法大多将 BBB 主要视为结构屏障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31
-
基于细胞外基质的治疗策略改善心肌梗死心脏功能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心肌梗死(MI)导致的不可逆心肌损伤更是临床治疗的重大挑战。当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大面积死亡,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复杂的病理过程:活化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像建筑工人般疯狂分泌胶原蛋白,却搭建出结构紊乱的"豆腐渣工程"——过度纤维化的细胞外基质(ECM)。这种异常ECM不仅无法支持心肌再生,反而形成僵硬瘢痕,最终导致心脏扩大、泵血功能衰竭。传统以干细胞移植为核心的再生疗法曾带来曙光,但临床转化效果不尽如人意,科学家们逐渐意识到:或许我们忽略了ECM这个"细胞家园"的关键作用。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Atze van der Pol领衔的研究团队在《Co
来源:Communications Medicine 5.4
时间:2025-03-31
-
CKMT1B通过AKT/mTOR/STAT3通路调控结直肠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机制研究
这项突破性研究揭示了肌酸激酶线粒体1B型(CKMT1B)在结直肠癌中的关键调控作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KMT1B在CRC中显著低表达,暗示其抑癌基因特性。研究团队采用逆转录定量PCR(RT-q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在LOVO细胞系中构建基因敲低和过表达模型,通过CCK-8、平板克隆、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和Muse细胞分析等多维度实验证实:CKMT1B下调会加速肿瘤细胞增殖(提升2.1倍)、迁移(增加68%)和侵袭(增强1.9倍),同时抑制凋亡(减少45%)。机制研究发现,CKMT1B过表达可显著降低磷酸化AKT(P-AKTSer473)、mTOR(
来源:Molecular Genetics and Genomics 2.3
时间:2025-03-31
-
综述:非编码RNA:胎盘发育与妊娠成功的设计师
非编码RNA:胎盘发育与妊娠调控的隐形指挥官Abstract非编码RNA(ncRNAs)作为不编码蛋白质的转录本,在胎盘发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尽管已知miRNAs是胎盘组织中最主要的ncRNAs类别,但circRNAs和lncRNAs因其更复杂的调控网络可能具有更深远的影响。研究发现,滋养层细胞(尤其是合体滋养层细胞)通过分泌含有ncRNAs的细胞外囊泡(EVs)介导母胎对话,其表达异常与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等妊娠并发症密切相关。Syncytiotrophoblast:ncRNAs的母胎信使工厂胎盘特有的合体滋养层细胞(syncytiotrophoblast)通过释放EVs向母体传递胎儿遗传
来源:Molecular Genetics and Genomics 2.3
时间:2025-03-31
-
一种测量植物细胞微观变化的创新方法
每当气温下降,云层从头顶飞过,或者太阳下山时,植物就会做出选择:保持其微小的气孔(称为气孔)打开以吸收二氧化碳并继续进行光合作用,或者关闭气孔以保护其宝贵的水分储存。这种打开和关闭气孔的能力需要植物通过调节气孔细胞内的压力来对细微的环境变化做出反应——这是一种植物经过数亿年进化而来的复杂能力。在耶鲁大学环境学院的研究人员的带领下,一个由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开发了一种开创性的方法来观察这些压力变化。研究人员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项研究详细介绍了这种新方法,它极大地扩展了科学家可以测量的物种的数量和速率,为植物进化和生理学研究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并为
-
最新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可以帮助痴呆症患者
根据巴斯大学的一项新研究,痴呆症患者可以在数字时代享受富有成效和有益的工作生活,这与人们普遍认为痴呆症与现代技术的使用不相容的刻板印象相反。这项名为《痴呆症患者的工作生活:数字未来视角》的研究认为,数字革命可能会加剧有不同需求的人之间的不平等,但企业可以而且应该开发、适应和部署数字技术和工作环境,帮助痴呆症患者继续就业。“最重要的是,我们面临着人口和劳动力老龄化,痴呆症将成为其中的一个特征,这应该而且可以通过明智地使用数字技术和适应工作条件来适应。”巴斯大学管理学院的詹姆斯·弗莱彻博士说:“现实情况是,目前还没有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处理这个问题——很少有合适的策略。”“人们普遍认为,痴呆症患者无
-
优化与传统设施设计对门诊腹部 MRI 检查流程效率的影响:提升医疗服务效能的关键探索
在医学影像学领域,腹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重要的诊断手段,近年来需求持续攀升。它能精准对病变进行特征描述、诊断和分期疾病,还可评估治疗效果 ,像前列腺和肝脏疾病的诊断中,MRI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MRI 检查存在耗时较长的问题,这不仅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还对医疗工作流程效率造成了压力。一方面,多参数检查方案的复杂性使得扫描时间延长;另一方面,非采集时间,如患者准备和检查台周转时间,在整个检查流程中占比较大,成为制约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为应对这些挑战,研究人员开展了提升 MRI 检查效率的探索,旨在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患者就诊体验。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31
-
多模态对比学习提升儿童脑肿瘤分子诊断可解释性的研究
在医学人工智能领域,卷积神经网络(CNN)虽在脑肿瘤MRI诊断中展现出优异性能,却因"黑箱"特性难以获得临床信任。尤其对于儿童低级别胶质瘤(pLGG)——占儿童脑肿瘤30-40%的最常见类型,其分子亚型(BRAF Fusion/V600E Mutation)的准确识别对预后评估和靶向治疗至关重要。传统活检方法具有侵入性且存在取样偏差,而现有CNN模型多依赖人工标注的肿瘤区域(ROI),不仅增加临床负担,更因忽视肿瘤外区域的影响而降低可解释性。如何让AI模型像放射科医生一样"聚焦"于临床相关影像特征,成为推动AI临床转化的关键瓶颈。加拿大病童医院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在《Scientific Repo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31
-
纤维素分解菌Ruminiclostridium cellulolyticum中GTP驱动的中心碳代谢机制解析
在生命活动中,ATP长期被视为通用的"能量货币",但自然界是否存在替代性能量载体一直是未解之谜。近期,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的Henri-Pierre Fierobe团队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发表的研究,颠覆性地揭示了厌氧纤维素分解菌Ruminiclostridium cellulolyticum采用GTP作为中心碳代谢(CCM)主要驱动力的独特机制。这项研究不仅解释了该菌适应"纤维素分解生活方式"的代谢策略,更为微生物能量代谢的多样性研究提供了范式转变。研究团队采用多组学联用策略:通过基因组分析定位所有CCM相关激酶基因;利用大肠杆菌异源表达系统(E.
来源:Communications Biology 5.2
时间:2025-03-31
-
老年AML患者福音: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显著优于单纯化疗
尽管治疗手段不断进步,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预后仍不理想。一项纳入307例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接受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CT)的71例患者,经1:1倾向评分匹配后,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展现出显著生存优势:1年无白血病生存率(LFS)达74.1%(95%CI,61.5–83.1),远超化疗组的42.0%。这种优势主要源于移植组16.5%的低复发率(化疗组为56.6%)。值得注意的是,72.5%的Haplo-HCT患者接受了减强度预处理方案,其1年非复发死亡率仅为9.4%。研究结论强烈支持将半相合移植作为55岁以上适合移植AML患者的首选方案。
来源: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4.5
时间:2025-03-31
-
温度变化对阿拉伯按蚊种群动态影响的建模研究:揭示气候变化与疟疾传播的新关联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疟疾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虫媒传染病,而气候变化正通过温度波动深刻影响着疾病传播格局。作为非洲疟疾主要传播媒介,阿拉伯按蚊(Anopheles arabiensis)的种群动态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其从卵到成虫的发育过程涉及7个关键阶段:卵、4个幼虫龄期(L1-L4)、蛹和成虫。然而,现有研究多聚焦单一生命阶段或静态温度条件,缺乏对温度周期性变化下整个生命周期动态响应的系统研究。更关键的是,关于温度如何通过非线性方式影响阿拉伯按蚊各发育阶段的转换率和死亡率,仍存在显著的知识空白。针对这一科学问题,来自埃塞俄比亚Jimma大学热带与传染病研究中心(TIDRC)的Ademe K
来源:BMC Research Notes 2.8
时间:2025-03-31
-
神奇药草 Vernonia amygdalina:开启顺铂致耳损伤防护新征程
医源性听力损失指因医疗干预,如顺铂导致的不可逆耳蜗毛细胞损伤,这会引发活性氧(ROS)过量产生。药用植物 Vernonia amygdalina(VA)近期因其抗氧化活性被发现具有药物治疗潜力。本研究使用转基因斑马鱼品系(pvalb3b:TagGFP)作为体内筛选平台,探寻具有潜在耳保护能力的化合物或制剂,并结合行为学方法评估生理结果。250μM 顺铂处理 1 小时会对侧线毛细胞造成严重损伤,引发剧烈细胞死亡反应。研究以五项指标评估 VA 超声水提取物(VAUWE)对顺铂耳毒性的防护作用:(1)自由基清除能力;(2)毛细胞活力;(3)机械转导(MET)通道功能;(4)细胞凋亡;(5)抗氧化防御
来源:Archives of Toxicology 4.8
时间:2025-03-31
-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解析黍(Panicum miliaceum L.)19 个农艺性状的遗传结构,助力分子育种新突破
黍(Panicum miliaceum L.)凭借抗旱、生长周期短和适应性强等优势,成为理想的补种作物。深入了解其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对提高分子育种效率至关重要。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来自全球的 301 份黍种质进行基因分型,运用 208,169 个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标记。在十个环境中,对包括生育期、植株形态和产量相关性状在内的 19 个农艺性状展开调查。基于基因组和表型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以确定影响这些性状的显著标记 - 性状关联(MTAs)。利用线性混合模型,针对 19 个性状识别出 662 个显著 MTAs,其中 56 个稳定 MTAs 在两个环境中重
来源: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4.4
时间:202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