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家找到抑制丙型肝炎有效途径
台湾科研人员证实一种“核糖体40S次单元粒子”在人类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RNA转译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如果这一粒子的数量降至一半,丙肝病毒的复制量,即可被压低到10%以下。 台湾“中研院”9月20日公布,这种可降低丙型肝炎病毒复制,进而将之杀死的方法,虽会伤害人体,但伤害力不大,有望今后成为治疗丙型肝炎的利器。 中研院基因体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典显表示,目前全球约有1亿至1亿7000万名丙型肝炎病患,台湾患者有50至70万人。传统治疗策略是透过病毒蛋白质的标靶药物,攻击丙型肝炎病毒的蛋白质;但药物使用一段时间后,半数以上患者会出现抗药性,降低疗效。 这项研究论文已刊
-
赵可吉教授Cell文章MYC功能机制新学说
生物通报道 科学家们可能已经发现了MYC蛋白可以引起多种癌症的原因。像许多与癌症相关的蛋白一样,MYC帮助调控了细胞生长。一项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开展的研究发现不同于其他的细胞生长调控因子,MYC不会开启或关闭基因,而是促进了已经开启的基因表达。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9月28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有可能促成对某些癌症的新治疗策略。论文的共同主要作者、NIH下属国家心脏、肺和血液研究所(NHLBI )系统生物学中心主任赵可吉(Keji Zhao)博士说:“我们在细胞中对MYC活性进行了高度复杂的分析,留下了一个简单的规则。MYC不是一个电源开关而是一个通用放大器。这一
-
Cell大工程:绘制T细胞调控网络
生物通报道:纽约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个浩大的工程,对引发克罗恩病、多发性硬化症和关节炎等炎症疾病的T细胞进行了研究,揭示了这种细胞的分化过程及其影响临床症状的机制。“我们发现了数百个与T细胞功能和发育有关的新基因,”文章共同作者,纽约大学基因组和系统生物学中心的副教授Richard Bonneau说。“这一成果拓展了我们对免疫系统自我攻击类疾病的理解,为相关新药研发提供了基本框架。”这些T细胞具有抵抗感染的作用,同时也可能引发炎症损害组织,导致多种常见的炎症疾病。在以免疫细胞为基础的癌症治疗中,T细胞也非常关键。T细胞种类很多,而许多疾病的核心问题都与干细胞分化为T细胞的机制有关。“我
-
Cell新发现推翻传统理论
生物通报道: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主因,在美国每年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上万人死亡。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心脏和血管中的过量胆固醇及其所引发的炎症会产生相互作用,并由此带来动脉粥样硬化这样致命的后果。然而,加州大学San Diego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新研究推翻了这一理论,他们发现胆固醇的一种前体物质实际上是抑制了炎症应答基因。这一前体分子将有望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药物的新靶点,该研究发表将于九月二十八日发表在Cell杂志上。有一种免疫细胞一直“潜伏”在我们的动脉壁中,这就是巨噬细胞。巨噬细胞的基本功能是吞噬被免疫系统视为异物或威胁的其他细胞和物质。“当它们吞噬细胞时,同时也摄入了其他
-
Nature头条:不同寻常的再生能力
生物通报道 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非洲小型动物具有不同寻常的再生受损组织的能力,将有可能激励再生医学的新研究。多年来生物学们一直对蝾螈的四肢再生能力展开研究。然而两栖类动物的生物学与人类生物学非常的不同,因此实验室中从蝾螈处获得的经验难以转化为对人类的医学治疗。发表在9月27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这项新研究描述了一种哺乳动物能够在损伤后再生出新的身体组织。这种非洲刺毛鼠(spiny mouse)可能成为再生医学研究的一种新模型。“就像蝾螈再生出丢失给捕食者的四肢一样,这种非洲刺毛鼠似乎再生出了耳组织。皮肤、毛囊、软骨——一切都回来了,”佛罗里达大学生物学
-
Nature:癌症代谢,过犹不及
生物通报道 一种受到严密调控的酶在癌细胞中平衡了能量生成和来自葡萄糖的大分子合成。通过促进这种酶的活性来打乱这种平衡能够抑制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癌症的形成与支持肿瘤细胞增殖活力和生物合成需求的一套代谢改变相关。其中许多的改变是由驱动肿瘤形成的相同遗传突变所激发,这表明通过药理学方法使这些肿瘤细胞代谢正常化可以抑制癌症的进程。糖酵解是生成能够和大分子前体的一条细胞信号途径。糖酵解增强是癌症的一个典型的代谢标志,这使得糖酵解信号通路成为了一个有吸引力的靶标。近期来自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的Anastasiou证实靶向肿瘤细胞中一种常见形式的丙酮酸激酶能够重新分配葡萄糖源性代谢物的命运
-
Cell:小果蝇又添大用途
生物通报道:人们曾经认为瘦素leptin这种代谢激素只存在于脊椎动物体内,然而最新研究显示果蝇体内也存在着这样的分子。瘦素leptin是一种营养感应器,它负责调节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并控制着食欲,因此引起了肥胖症和糖尿病研究者们的强烈兴趣。然而迄今为止,用于研究这一关键性激素的模型只局限于小鼠等复杂的哺乳动物。而这一新发现使果蝇有望成为肥胖症研究的基础模型,这将大大推动肥胖症研究的进展。“Leptin是很复杂的分子,”文章第一作者,哈佛医学院发育生物学博后Akhila Rajan说。“这种激素在演化中获得了越来越复杂的功能。而我们此次在果蝇中发现的是分子极可能是Leptin最原始的形态。”该发现
-
Cell子刊新发现:microRNA加工影响长寿
生物通报道:Joslin糖尿病中心的科学家在研究衰老和疾病的过程中,发现脂肪组织的microRNA加工对衰老和抵抗力有着重要影响。这一发现有望帮助人们开发增强抵抗力、延长寿命和改善代谢情况的新药物。该研究发表在Cell Metabolism杂志的网络版中。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脂肪细胞adipocytes并不仅仅是脂肪的储藏室。实际上,脂肪细胞分泌的许多物质能够影响代谢和系统性炎症。有研究显示,通过热量限制CR、手术或遗传学手段减少脂肪含量能够延长多种生物(从酵母到灵长类)的寿命,增强它们对环境压力的抵抗力。然而,人们并不了解为何CR或减少脂肪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在RNA的成熟过程中需要
-
NEJM关于一个离奇肿瘤病例的故事
生物通报道 这是一个医疗噩梦:一名24岁的男子自童年开始经历了350次手术以清除在他的喉咙中持续复发,且已扩散至肺部威胁他生命的生长物。现在医生们找到了一种途径通过一种科学变革方法可以帮助到他,从而为成百上千万的癌症患者带来了希望。 这一离奇病例是第一次将一个如何在实验室中维持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存活的新发现运用到患者身上。这一发现使得医生能够在一个培养皿中培育出来自每个癌症患者的“微型”肿瘤,然后对它们进行各种药物或组合测试看看哪种效力最高。只需来自活检的少数细胞,整个过程不超过2周,采用的是大多数医院常见的材料和方法。虽然这种方法需要对许多不同种类的癌症进行更多的测试,研究人员认为
-
潘学文博士Nature解析DNA修复
生物通报道:来自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指出了一种核小体重构因子:Fun30在DNA双链端粒末端切除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为进一步解析DNA双链断裂修复过程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公布在Nature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之一是华裔科学家潘学文博士(Xuewen Pan,生物通音译),其早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获得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博士学位,之后赴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目前任贝勒医学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分子与人类遗传学系的副教授。DNA作为细胞生命活动最重要的遗传物质,保持其分子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对于细胞的存活和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包括电离辐射、化疗药物及细胞代谢
-
吴云涛教授对抗艾滋病毒的新策略
生物通报道 来自乔治梅森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证实HIV病毒靶向了记忆T细胞,有可能改变应用药物阻止病毒的方式。相关成果在线发表在《生物化学杂志》(JBC)上。研究的作者、梅森国家生物防御和传染病中心教授吴云涛(Yuntao Wu)说:“这对于我们是一个极大的突破。我认为它将会影响这一领域。”辅助T细胞通过组织力量对抗感染支持机体免疫系统。HIV病毒可以劫持辅助T细胞。当辅助T细胞数量直线下降时,机体容易感染疾病。并非所有辅助T细胞都是相同的;一些有经验的细胞称作记忆辅助T细胞,另一些称作幼稚细胞的细胞则没有遭遇过感染。梅森的研究人员研究了HIV优先追逐记忆辅助T细胞,而避开它们的紧密同
-
加州大学学者利用病毒对付痘痘
生物通报道:瞧好了,痤疮们,很快就会有一个新型武器来对付你们了:一种生活在我们皮肤上的无害病毒能自然搜寻,并找到引发青春痘的细菌,杀死它们。 这项研究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和匹兹堡大学的科学家们完成,并公布在9月25日美国微生物学会出版的mBio杂志上。文章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首席研究员,皮肤系主任Robert Modlin表示,“痤疮影响了数以百万计的人,但我们却缺乏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方法”,“利用病毒捕食引发青春痘粉刺的细菌,为身体和心理受到影响的严重痤疮患者提供了一种值得期待的新型工具。”研究人员聚焦于两种个头小小,名气却不小的微生物,一种称为Propionibacteri
-
科学家第三次合成113号元素
日本研究人员9月27日称,他们第三次成功合成了113号元素。日本研究人员曾两次报告合成这一新元素,但均未被相关国际专门机构承认。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在新一期《日本物理学会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从2003年开始,在加速器中使30号元素锌和83号元素铋融合,开始进行合成新元素的实验,2004年和2005年都曾成功合成113号元素。113号元素合成后平均2毫秒(1毫秒是千分之一秒)就开始衰变。此次合成的元素与过去两次合成的元素相比,衰变次数更多,而且能够在理论上预测其衰变是以一定概率发生,这进一步证实了新元素的存在。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此前曾两次宣称合成了113号元素,但是
-
日本一银行推出手掌感应ATM机
新华社东京9月26日电 日本一家银行26日推出一款新式的ATM机,用户无需插入银行卡或存折,“伸手”就能取钱。据日本媒体26日报道,推出这项服务的是岐阜县大垣共立银行,用于技术研发和设备配置的费用共计约6亿日元(约合4900万元人民币)。用户需要事先在配置ATM机的银行门店办理相关手续。在使用时,输入本人出生年月日后,把手掌贴在ATM机感知装置上,身份确认后输入密码即可进行存取款操作等。据这家银行介绍,这种新型ATM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红外线读取使用者手掌静脉形状,误识率几乎为零。这也是继土耳其一家银行之后全球第二家银行推出这一服务。去年日本海啸地震导致很多人失落银行卡、存折等。相关人士在岐阜县
-
9月27日《自然》杂志精选
演化过程中的以小步积大步现象曾有人提出,小的演化步骤为比较剧烈的演化跳跃铺平道路(即演化是以“达尔文”渐进主义和跳跃主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但一直难以从自然历史来确定演化机制的详细情况。现在,Rich Lenski及其同事将全基因组测序与“演化重放”实验相结合来解析一个关键创新(一个实验性细菌种群中以需氧方式利用柠檬酸盐的这一现象的演化)在超过3万世代和20年的时间跨度内的多步骤起源。他们发现,一个“三步骤”过程(即“增强作用”使某一性状成为可能,“实现作用”让其表现出来,“优化作用”使其具有有效性)很可能是其他生物革命(如原始四足动物在陆地上的定居)的典型特征。一种有效的抗流感抗体这篇论文
-
法国人转基因玉米毒性实验阅读指南
廖俊林寻正 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全面关注中国人以及“世界顶尖科学家”针对法国人Seralini等人转基因玉米毒性实验的批评,更没有看到曾庆平老师打击法国人长期实验,力捧中国人短期实验的壮举,由于友人关注此事,我专门写了一篇分析,最终还被科学网精选,因此我稍微关注了一下,不由得被滚烫的战火吓了一跳。 谁说法国人实验无懈可击了?谁又那么大胆指责曾老师读不懂法国人科学报告了?我不得而知,但滚烫的战火还是让我感受到几分热意,毕竟我公开维护过法国人的研究而贬斥过中国朱雅西等人的研究。 首先,我批评中国人一轰而上带着利益倾向恶评法国人Seralini等人的报告,并不等于
-
诺贝尔奖获得者照样不中基金
喻海良,2012/9/28 在参加Metalforming 2012和AMPT2012国际会议期间,遇见了很多有名的教授。从他们那里我学习了很多经验,也长了很多见识。在和他们讨论的话题中,分别和四位知名教授探讨了自然科学基金方面的问题,让我收获不小。 在基金委公布结果的时候,科学网上总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对于基金获得资助者而言,有些人认为是自己努力的回报,有些人认为是自己的运气,还有一些人如范进中举,不知所
-
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打开通向表观遗传学靶点的大门
美国签署新处方药使用者费用法案 推动FDA改革 经过数月的广泛讨论以及随后的立法者之间的紧密磋商,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日前通过了《2012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安全及创新法案》(FDASIA),即第V期《处方药使用者费用法案》(PDUFA V)。 在两党的广泛支持下,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FDASIA。产业界对此项法律表示广泛的欢迎,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有重大改进:1.FDASIA授权FDA以使用者费用方式向企业收取60亿美元来补充FDA预算,用于支持其加快医疗产品和器械的审查;2.将FDA的审查范围扩展到生物仿制药,使FDA有权开展生物仿制药审查并批准其上市;3.提出FDA通过增加透明度、科学对话、推
-
转基因玉米致癌论引发恐慌 学者质疑事件系策划
最近法国一研究报告称某转基因玉米导致实验鼠患癌的消息在欧美引发激烈争议。该报告发表在19日的《食品和化学毒物学》杂志上。法国卡昂大学的研究人员对200只实验鼠和一组对照组实验鼠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实验,或喂食NK603转基因玉米,或喂食经过“农达”除草剂处理的NK603玉米,或喂食经过“农达”除草剂处理的非转基因玉米。其中,NK603玉米和“农达”除草剂均由美国孟山都公司生产。实验结果显示,实验鼠都长出了肿瘤。 欧盟相关官员认为对实验结果不应“过于恐慌”,也有分析认为本次事件背后的一些利益纠葛有待进一步厘清。国内植物基因工程专家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表示转基因玉米“致癌”实验存有“缺陷”,结论存疑。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时间:2012-09-28
-
研究显示少吃多餐或更利健康
人们已经习惯了“一日三餐”。但多项新研究显示,少吃多餐更有利身体健康,一天吃多顿饭不但能帮助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还能减肥、提高工作效率。 当然,一切建立在总热量摄入不超标的前提下。 益处多多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分析英国、日本、中国和美国超过2000人的饮食习惯。这些人每天摄入约1800卡路里,其中半数研究对象每天进餐次数多于6次,另外一半少于6次。研究结果显示,每天进餐多于6次的人平均血压和体重更低。 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少吃多餐的其他好处。 希腊雅典大学研究2000名年龄9岁至13岁的儿童后发现,与吃饭次数少的孩子相比,一天吃5顿饭的孩子血液中坏胆固醇高的可能性低32.6%;荷兰马斯特里赫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