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研动态/国外
  • Cell揭示干细胞命运的新调控因子

    生物通报道  通过研究胚胎干细胞调节DNA包装的机制发现了一个心脏形成的新调控因子。科学家们说发现这种发现遗传调控因子的方法或许有能力提供关于身体内所有组织如肝、脑、血液等等形成的深入了解。干细胞有潜力成为所有的细胞类型。一旦做出选择,这种细胞和其他的干细胞坚持一样的命运划分形成器官组织。一个由华盛顿大学领导的研究小组对于干细胞如何转变为心肌以进一步研究通过组织再生修复受损心脏特别地感兴趣。这一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心脏病理学家和干细胞生物学家Charles Murry博士,从事胚胎发育控制研究的Randall Moon博士,以及负责探究人类基因组的操作系统的John Stamatoy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9-29

  • Blood:让干细胞移植更安全

    生物通报道: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根治白血病的唯一办法,约有一半的白血病患者在接受了干细胞移植后会患上移植物抗宿主症,这种病是指供体免疫细胞对患者机体发动攻击,主要影响的器官包括皮肤、肝和肠。现在,科学家能够将供体免疫细胞的注意力从这些重要器官上转移开。让免疫细胞不再继续攻击健康组织,而去完成它们本来的使命,杀死癌细胞。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对小鼠进行白血病研究的过程中,成功缓解了干细胞移植带来的致命并发症。“我们只是简单的改变了T细胞的循环和运输,首次实现不用杀死T细胞就能成功缓解移植物抗宿主病,”文章的资深作者,医学教授John F. DiPersio说。该研究发表在Blood杂志的网站上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9-29

  • 第一个哺乳动物长寿真正指标

    生物通报道:由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CNIO)主任 María Blasco领导的研究组获得了一项哺乳动物长寿研究的先锋进展,他们证明哺乳动物的寿命是由端粒长度决定的,这一成果公布在Cell Reports杂志上,将为进一步分析这些细胞元件,计算细胞衰老速率,以及预测某种生物体寿命长短提供帮助。 在染色体这一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载体上,两端有一些重复DNA序列,称为端粒。这些序列能作为保护罩,保护遗传物质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伤害,危及细胞功能。之前曾有一些横向群体研究检测了大量人群中每个个体随着时间推移,端粒长度的变化,发现了端粒长度与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这些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然而到现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9-29

  • 世界狂犬病日:三年研究发现新病毒

    生物通报道:今天(9月28日)是世界狂犬病日,狂犬病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病毒性疾病,如果人被感染了狂犬病的动物咬伤和抓伤,就有可能得狂犬病。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一到三个月,在此期间并不会出现像发烧、耳鸣或麻木等明显症状。一旦过了潜伏期,症状加剧最终会导致发狂、抽搐、昏迷和死亡。 近期来自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这一领域的最新成果——他们发现了与3年多前刚果三个出血热相关事件有关的一种新型病毒,这种病毒属于狂犬病病毒家族。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Marburg virus),拉沙热(Lassa fever),裂谷热(Rift Valley fever),黄热病和登革热是现今众所周知的,能引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9-29

  • 蛋白结构解开多重耐受性之谜

    生物通报道:一种关键的细菌蛋白结构解开了一个关于细菌如何以智取胜抗生素的生物化学之谜。在这篇 9月20号发表于Cell Reports杂志上的论文中,来自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公布了一系列实验结果,探索多重药物耐受性的奥秘,所谓多重耐受性,是指一种令细菌处于休眠状态,不受抗生素影响的现象,处于休眠的细菌之后又能复苏,感染宿主。耐受性是目前几种常见传染性疾病的根源之一,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疾病。“此类细菌中一百万个里会有一个出现细菌出现休眠状态,其原因目前我们还不完全理解,”文章资深作者,杜克大学生物化学系主任Richard G. Brennan教授表示,“当细菌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9-29

  • 再看“黄金大米试验”:敬畏伦理

    沈铭贤 在转基因的问题上,赞成者可能与利益集团相勾连,反对者也可能与利益集团相勾连,一旦与利益集团勾连,难免疑窦丛生,怪相迭出。 最近,有关中美一些科学家在我国湖南衡阳某小学进行“黄金大米试验”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扑朔迷离。为什么一项并不复杂的科学研究会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可能主要有三点原因:一、用的是不安全或安全风险很大的转基因大米;二、试验对象是6~8岁的儿童;三、由美国跨洋过海到中国来做。占据其中任何一点,戏份就很足了,更何况是三点同时具备。 试验欠透明、规范 其实,对于涉及人体的生物医学研究,国际上早有明确的共识和相当严密的规范。被公认为指导人体试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2-09-29

  • 近红外光摄影术使对乳腺癌有了新的更清楚的了解

    马萨诸塞州梅德福/萨姆维尔-塔夫茨大学工程学院开发的新光学成像技术,给医师们提供了既可以确定乳腺癌,又可以监测患者个体疾病对初始治疗反应的新方法。由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资助350万美元研究经费的,一个为期5年的临床研究项目,现正在波士顿的塔夫茨医学中心实施。 这种非侵入技术,利用近红外(NIR)光扫描乳腺组织,然后应用一种算法,来解释扫描取得的信息。根据物质对近红外光吸收的差异,便可以鉴定乳腺组织主要结构中的水分、脂肪以及富氧和贫氧组织。 领导这项研究工作的生物医学工程教授塞尔吉奥·凡蒂尼(Sergio Fantini)哲学博士说:“目前的共识是,X射线乳腺摄影术,在检测病变方面是很好的。

    来源:译言网

    时间:2012-09-29

  • 日本用桑拿疗法治慢性心衰

    新华社东京9月28日电 日本厚生劳动省的一个专家小组27日正式认可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桑拿疗法,这种疗法是鹿儿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的并被命名为“和温疗法”。慢性心力衰竭也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鹿儿岛大学研究人员发明的“和温疗法”是一种桑拿疗法,是指人在60摄氏度的干式远红外线桑拿房中蒸约15分钟,让深部体温上升约1至1.2摄氏度,然后离开桑拿房休息30分钟,并保持体温,随后补充与发汗量相当的水分。由于体温平稳上升,全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2-09-29

  • 法英合成可阻止疟原虫生长的物质

    新华社巴黎9月27日电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和法国国家科研中心27日发表联合公报称,他们和英国伦敦皇家学院的研究人员成功合成两种新的化合物,能够抑制恶性疟原虫生长所需的一种蛋白酶的活性,快速阻止疟原虫生长。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24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研究人员成功合成出名为BIX-01294和TM2-115的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分子能够通过抑制H3K4me3组蛋白甲基转移酶的活性,来阻止恶性疟原虫的生长。H3K4me3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在恶性疟原虫和伯氏疟原虫的基因表达过程中起调控作用。试管内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化合物分子都能迅速杀死恶性疟原虫,12小时后BIX-01294分子便能完全消灭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2-09-29

  • 抑制心肌细胞坏死的机制被发现

    新华网东京9月28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一个研究小组27日发表公报称,他们发现实验鼠罹患心肌梗塞时,激活实验鼠心肌细胞表面的一种蛋白质能够抑制心肌细胞的坏死。这种蛋白质是日本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的一个科研小组发现的,被称为“CFTR离子通道”。这种蛋白质被激活时,细胞内的氯离子被释放出来,避免细胞膨胀坏死。研究人员发现,实验鼠发生心肌梗塞时,如果被迅速注射能激活“CFTR离子通道”的药物,其心肌细胞坏死率为5%至10%,而没有注射激活药物的实验鼠约有40%的心肌细胞坏死。此外,被注射阻碍这种蛋白质活性药物的实验鼠,有一半的心肌细胞坏死。这一成果有望帮助寻找新的心肌梗塞治疗方法,此项研究负责人冈田泰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2-09-29

  • 最新抗癌武器:蜂蜜

    芝加哥医学中心大学的科学家发现蜂巢里面有种混合物能有效抑制白老鼠前列腺肿瘤的增长扩散。研究者正利用技术研究更多关于怎样利用自然和自然救治方法是否有效的信息。 蜂胶是蜂蜜的捻缝,用于修补蜂巢。这是一种蜜蜂从树木和植物身上获得的树脂质混合物。蜂胶的使用已有几个世纪之久,它作为天然药物用于治疗疾病和喉咙痛致过敏烧伤。同时它也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但是在医学界还未得到认可,因为目前还没有确实的证据去证明它对癌症的效用。 让人难以认同它对癌症有效力的原因可能是:蜂胶就好似蜂蜜一样,是巢与巢之间产生的一种化学混合物。 芝加哥研究者从一个蜂巢提取出一种叫咖啡酸苯乙基脂(CAPE)的化学物质。他们通过实验发现,即

    来源:译言网

    时间:2012-09-29

  • 我国把农业转基因生物列入出入境携带物检疫范畴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在9月28日举行的南通·海门市首届质量节上披露,中国新修订《出入境人员携带物检疫管理办法》,列入了农业转基因生物等内容。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副主任刘洪生在质量节开幕式上表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家质检总局修订发布了《出入境人员携带物检疫管理办法》,并将于11月1日起施行。 他说,该办法保留了现行管理规定的合理部分,并依据近年来旅客携带物检疫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了调整与完善,更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与2003年版本相比,新修订的管理办法主要有三大变化: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2-09-29

  • 施一公:我回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育人

    在清华,生命学院教授施一公是学生们心目中的明星。1990年,他从清华赴美留学,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36岁即成为该校分子生物学系最年轻的正教授。2008年,旅美18年的施一公毅然放弃优越的生活,回到清华大学工作,这被认为是中国科技界吸引力增强的标志之一。施一公曾说:“我回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育人,教育一批人,育人在育心,做科研是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希望自己可以培养出一批胸怀大志而又脚踏实地的人才。” 良师益友的荣誉属于全体老师 作为本届“良师益友”得票数最高的获奖者,施一公谦逊而动情地说,无论在清华的哪个院系,都有一大批战斗在教学科研一线

    来源:清华研通社

    时间:2012-09-29

  • 英研究显示肥胖加大青少年高血压高血脂风险

    新华社电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医学杂志》上报告说,肥胖带来的高血压、高血脂等健康风险在青少年身上已有明显体现。人们要重视让青少年养成健康饮食和锻炼习惯,不要让他们带着健康风险长大。 过去对肥胖的研究多集中于成人,对青少年肥胖的分析相对较少。为此,研究人员收集了约5万名年龄在5岁到15岁之间的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资料,分析他们的肥胖状况和相关健康风险。 研究结果显示,肥胖青少年在多项健康风险指标上都超过体重正常的青少年,如血压平均高出7.49毫米汞柱,此外血脂、血糖等指标也都更高。 这些指标表明肥胖青少年更有可能面临健康问题。过去一些关于成年人肥胖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能把血压降低10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2-09-29

  • 最新研究发现孕妇与胎儿存在细胞交换现象

    腾讯科学讯(过客/编译)一位母亲或许一直都把她的孩子放在心里。研究人员称,最新研究结果发现胎儿的细胞能够移动到他们母亲的大脑中。科学家补充道,尚不确定的是这些细胞是否对母亲有益或者有害,又或者两者兼有。 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怀孕期间,母亲和胎儿常常交换细胞,这些细胞似乎能在体内存活数年,这种现象被称为“微嵌合体”。科学家已经在老鼠中发现了那种现象,胎儿细胞甚至能够移动到母亲的大脑当中。这也是研究人员第一次有证据证实人类胎儿细胞的这种状况。 研究人员分析了59位女性的大脑,她们去世的年龄从32岁到101岁不等。他们寻找男性DNA的迹象,他们推断这些男性DNA来自于她们的儿子。(之所以寻找男性DN

    来源:腾讯科学

    时间:2012-09-29

  • 科学家认为地球生命或来自于太空微生物

    这个理论是由严密的计算推导而来,科学家通过计算,发现有这样一种非常大的可能性,就是很久之前其他恒星星系的岩石碎片登录了地球,带来了生命。依据专家在天体生物学杂志中所写的,一些岩石碎片可能携带着微生物。研究发现休眠中的微生物可以在漫长的太空旅行中存活下来,除非遇到了大量的宇宙辐射。科学家同时相信,地球的简单生命体也可能通过同样的方式到达太阳系外的其他行星。这一理论被称作泛种论,也意味着宇宙中可能存在着类地球生命体。“我们的研究第一次演示了这一理论”普林斯顿大学的Edward Belbruno博士说道。“如果这一理论正确,那么就意味着宇宙中的所有生命是同一起源。”这一理论将会在今天的马德里2012

    来源:环球网

    时间:2012-09-29

  • WHO发布新型病毒防御指南

     中新网9月27日电 据英国媒体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26日向194个成员国发出新型冠状病毒防御指南,并呼吁全球卫生机构人员上报所有赴沙特或卡塔尔旅行、并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例。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正在和沙特当局就下月将开始的麦加朝觐活动涉及的卫生工作密切合作。届时,全球数以百万计的朝觐者将来到沙特,并在朝觐结束后陆续返回居住国。  在发给194个成员国的卫生指南中,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卫生工作人员应对患有急性呼吸道病症,并在过去10日内去过新型病毒发现地或接触过疑似及确诊病例的患者保持警惕。受感染患者可能还伴有发烧(体温高于38摄氏度)和咳嗽症状,并需要住院治疗。  世卫组织23日发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2-09-29

  • 科学家绘制3亿年前昆虫3D肖像

    通过用X射线扫描化石,研究人员构建了两只3.05亿年前的昆虫幼虫的三维(3D)肖像。这项研究结果是迄今为止有关那个时代的幼年昆虫的最详细图像。研究人员在9月26日出版的《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其中一个标本——在头部和身体上生有体刺——属于一个未知的物种。作者将其称为“Anebos phrixos”,在希腊语里意味着“年轻的、有刺的”。而另一个标本则类似于现代的蟑螂。但有关这两种生物体的确切分类依然很复杂。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名为X射线微断层摄影的扫描技术获得了每个长度为2厘米的化石横切面图,随后重建了生物体的虚拟3D模型。文章作者之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古生物学家Russel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2-09-29

  •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有助早期发现肿瘤转移

    1896年,澳大利亚学者Ashworth在一例转移性肿瘤患者血液中首次观察到从实体肿瘤中脱离并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并率先提出了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概念。近年来世界各国研究人员围绕CTC在乳腺癌、结直肠癌等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开展了多项探索研究。美国乔治敦大学医院教授Minetta Liu在日前于北京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临床肿瘤学大会”上介绍,多数肿瘤几乎都会通过血液传播到身体的其他器官,癌细胞远处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发现血液中的肿瘤细胞,对于患者预后判断、疗效评价和个体化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Liu介绍,从2004年起,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相继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2-09-29

  • 乳腺癌在基因层面可分为四类

    一些医学专家9月24日发表论文,在基因层面把乳腺癌分为4类,以求找到不同种类乳腺癌的发病原因,对症下药。 分四类 一些乳腺癌专家24日在《自然》杂志网络版发表论文,在基因层面把乳腺癌分为4个基本类型。 一些研究人员说,与以往不同,这项研究注重的不是癌变肿瘤长在哪里,而是肿瘤的生物学细节。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这是医学界第一次全面分析乳腺癌的基因信息。这种疾病每年在美国致死超过3.5万名女性。 “这是一张我们今后治疗乳腺癌的路线图,”美国华盛顿大学学者马修·埃利斯说。 这项研究是抗癌项目“癌症基因组图谱”的一部分,以825名乳腺癌患者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2-09-29


页次:3079/4370  共87387篇文章  
分页:[<<][3071][3072][3073][3074][3075][3076][3077][3078][3079][308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