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与磁场
对候鸟、两栖动物、鱼类和其他动物来说,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它们能够感知磁场。对一些生物(包括所有细菌)来说,磁铁矿就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物理传感器。人们曾怀疑生物感知磁场有另一种机制。最近对候鸟、两栖动物、鱼类和其他动物来说,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它们能够感知磁场。对一些生物(包括所有细菌)来说,磁铁矿就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物理传感器。人们曾怀疑生物感知磁场有另一种机制。最近,Weaver等人对生物是如何利用磁敏感化学反应来感知磁场的微小变化的做了定量解释。他们说,一种基于化学反应的“生物罗盘”显然是有可能存在的,用类似的机制也许还能够解释接触磁场对人体健康的
-
PS1与g-secretase之间的关系
PS1与g-secretase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前者是家族性、早发性阿尔茨海默氏症的一个决定因子,后者是阿尔茨海默氏症的一个潜在的治疗目标。关于PS1就是g-secretase的认识主要基于1999年4月发表的一篇论文,该文作者采用定点突变法生成了PS1的活性点残余。现在,更多的生化证据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认识,有力地说明PS1的确含有g-secretase的活性点。
-
ATP酶的晶体结构
J. C. Skou因在1952年发现Na+-K+-ATP酶而于1997年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一事实也说明了P-型ATP酶超级家族的重要性。近日,Toyoshima等人首次发表了该家族中一个成员在原子分辨率层次上的结构图,这一成果被认为是ATP酶家族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进展。他们报告了肌质网钙泵的晶体结构,从中可看出一对并置的钙离子,被四个跨膜螺旋体所包围。与缺钙时这种酶的低分辨率EM图所做的比较表明,在运输活动活跃期间,会出现特大domain运动。
-
6月-人类基因组计划步入冲刺阶段
进入火热的6月,万众瞩目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传出最新消息:5月底,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英国科学家宣布,将于6月15日公布首幅人类遗传密码"工作草图"。另外,美国塞莱拉遗传公司也透露,将在6月份发布自己的"工作草图"。这意味着,破译人类密码的竞赛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承担人类基因组计划1%项目的中国进展如何?6月2日,记者走进了位于顺义空港工业区的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测序试验室。中国与世界同步 据该试验室基因学博士张猛介绍,6月15日公布"工作草图
-
受体分子可以促进基因转导
医药研究人员在进一步完善基因疗法的时候遇到的一个最大的障碍就是,如何把修正后的基因导入到缺陷细胞的细胞核中以指导合成健康蛋白. 过去,研究人员利用弱毒性病毒作为载体把目的基因运送到目的细胞中,但是由于人体_特别是肺部_天然的复杂防御机制限制了这种方法的效率. 现在,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School of Medicine 的研究人员在细胞的表面发现了一类特殊的受体分子,这些G蛋白配体性质的
-
日申请脑血栓基因专利
日本科学家不久前认定出约1000个与脑血栓有关的人体基因,并就此申请了国际专利。 据此间新闻媒体报道,申请国际专利的是日本大学先进医学综合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这家研究中心从美国购买先进的基因分析装置,应用“基因芯片”与取自人体的基因进行对照,认定约有1000个人体基因与脑血栓有关。研究中心的负责人石川表示,他们下一步将详细分析这些基因的作用,并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开发脑血栓诊断方法和治疗药物。 美国目前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领先。随着人体基因组图谱绘制工作即将完成,
-
DNA重组达芬奇
 : : : :根据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字记载,达芬奇生前主张用口水令墨水更黑;用人尿使画板表面更细密;用“经过蒸馏和干燥的人血”以使底彩格外牢固。学者们因此相信,达芬奇生前应该曾在自己的画作中运用这些方法。 : : : :意大利科研人员打算利用高科技手法,从文艺复兴时期名作《蒙娜丽莎》上,尝试找出艺术大师莱奥纳尔多·达芬奇的血液、唾液或尿液并重组其脱氧核糖核酸(DNA),希望揭示达芬奇的庐山真面目。 : : : :意大利学者认为,那位以神秘微笑驰名世界的女人身上,应该有大师当年作画时遗下的血、汗、尿或
-
核酸不足可导致免疫缺陷
人体免疫系统是维护健康的防线,免疫系统本身只有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才能使其充满活力,充分发挥其抵御疾病的功能。研究表明,核酸(DNA、RNA)是人体免疫系统(器官)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核酸的充足与否,对整个免疫系统的健康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体主要免疫器官———胸腺在20岁以后因人体自身核酸制造能力开始下降而逐渐萎缩。核酸不足无法充分地更新胸腺细胞,致使胸腺实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被脂肪组织所代替,而胸腺萎缩使胸腺分泌胸腺素的能力降低,进而使具有吞噬病原体(细菌、病毒)的T细胞数量与质量发生变化,
-
我国科学家培育出杀灭肿瘤的细胞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学家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成功建立了一类新型抗原特异性杀伤细胞,这种细胞能够长期产生和分泌免疫毒素,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目前,这一研究正在向有关部门申报以进行临床试验。 这一成果是第四军医大学教授杨安钢和他的同事经过多年研究取得的。杨安钢现在是“****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他曾于1995年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韦克·佛雷斯特大学医学院从事基因治疗研究。 杨安钢等人在国际上首次证明了T淋巴细胞能够产生和分泌免疫毒素,同时细胞自身的生长和功能正常。
-
以色列科学家提出生命起源新假说
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桂冠人类基因组中心的科学家多隆·兰斯特等人,最近提出了一种不同的看法认为,地球上最早诞生的自我复制分子有可能不是蛋白质或RNA,而是脂类分子。 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复杂的脂类分子团也具有储存生命信息的能力,能够生长、分裂、自我复制、将信息"遗传"下去,并积累"进化"所需的"变异"。
-
瑞典科学家在干细胞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瑞典科学家最近成功地将成年鼠神经干细胞在鸡和鼠胚胎中转化成其它细胞,专家认为这是干细胞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 据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约纳斯·弗里森博士领导的科研小组从成年鼠的大脑中提取出神经干细胞,然后对其进行改造,使其携带可以被用来跟踪的标记,再将它们注入鸡胚胎中。在那些成活的并接受了老鼠干细胞的鸡胚胎中,干细胞成长为与周围细胞一致的细胞。 同样的实验在鼠胚胎中也获得了成功。成年鼠的神经干细胞在鼠胚胎中发育为多种细胞,尤其令
-
"死亡激素"被发现,延长寿命成可能
国外科学家们发现,死亡与一种生物自身产生的被称为"死亡激素"的物质有关。 生物学家们对章鱼的试验证明了这一点。雌章鱼会在生儿育女后悄悄死亡,奥秘就在章鱼眼窝后面的一对腺体上。这对腺体到了一定时候就会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导致章鱼自身死亡。生物学家称这种化学物质为"死亡激素"。 人类有没有类似章鱼的这种"死亡之腺"呢?经过研究发现也是存在的。人脑内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腺体---脑垂体,人的脑垂体也定期释放"死亡激素"。但是,要延长人类寿命,可不能简单地把脑垂体切除掉
-
精神分裂症与两个有缺陷的基因有关
近日,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苏格兰人类遗传研究所的科学家称,他们发现了两个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基因。 科学家们通过对一长期受精神病困扰的家庭近三十年的研究发现,这一家庭中患精神病的大多数家庭成员的第一对染色体内都存在两个有缺陷的基因--DISC-1和DISC-2。大量证据表明,携带这两个基因会增加患精神病的危险。而对这一具有较高精神病发病率的家庭来说,这两个基因似乎显得更为重要。以前,虽然从事遗传学研究的科学家意识到,人类基因组的其它部分也可能与患精神病有关,但明确指出这两个基因尚属首次。同时,他们还发现,
-
生物钟的三个齿轮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使哺乳类动物按24小时、白天-黑夜的周期工作的生物钟使用了3个(而不是1个)生物化学的"齿轮"。齿轮的运转包括启动某些基因的转录因子,这些基因生产一些干涉转录因子的蛋白质,最终使得基因被关闭。产生激活的转录因子被认为是时钟机制的"正"部分,帮助关闭这些活性的蛋白质被认为是"负"部分。负的部分是CRY蛋白,它通过干涉2个转录因子来停止自己的生成,BMAL1是这两个因子之一。现在,Lauren P. Shearman和同事发现CRY实际上是另一个蛋白PER2的负调节器(regulator)。而PER2是BMAL1的正调节器。下一
-
细胞有序死亡的新发现
当噬菌体吞噬细胞尸体时,细胞的有序死亡(apoptosis)过程会达到顶峰。在细胞有序死亡过程中,原生质膜上的磷脂会失去非对称性,从而将磷脂酰丝氨酸暴露出来,后者被认为可根据立体特异性识别出。一组科学家报道说,他们采用噬菌体显示方法,分离出了为磷脂酰丝氨酸的一种可能的受体编码的基因(参与以磷脂酰丝氨酸为特征的死亡细胞尸体的清除)。该受体与Caenorhabditis和果蝇中功能未知的基因具有很高的等位性,说明它在细胞有序死亡中发挥着一种受到高度保护的、非常重要的功能。
-
美将研制高速"蓝基因"计算机
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科学家宣称,他们计划用5年的时间研制一种名为"蓝基因"的高速计算机,该计算机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 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工程接近尾声,一项更加浩大的工程即将开始,即揭示所有基因中的编码所代表的信息。IBM研制"蓝基因"计算机主要是用于此项工作。该计算机将首先用于模拟人类蛋白折叠成特殊形状以具备独特生物性质的过程。这将帮助科学家理解意识的本质、性的起源和疾病的发生等有关生命的秘密。 据美国媒体报道,"蓝基因"的运算能力将是
-
中国绘出世界首张鲤鱼遗传连锁图谱
中国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绘制出世界第一张鲤鱼的遗传连锁图谱,从而为今后在DNA分子层面上培育具有某些特定优良品质的鲤鱼品种,创造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在这张图谱中,迄今人们已知的与鲤鱼优良品质密切相关的DNA分子,被按照互为"邻居"的身份,准确地排列出一个次序,并标记出所处的位置。 此图谱共有262个DNA分子标记,其中基因标记178个。它们自然地被分成50个组,这正好与鲤鱼的单倍体染色体个数相同,且一一对应。 领
-
我国两系杂交稻研究又取得新进展
据统计,去年全国种植两系杂交稻70.44万公顷,至此全国累计种植面积超过330万公顷,圆满完成了"863"计划规定的发展两系杂交稻的任务。 去年,选育出了一批实用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和较好的广亲和系,并配制出了一批性状优良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长江流域早稻育种又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选育出了徐选S、YW-2S、W9824S、1103S等一批株叶型好、配合力高、米质优、生育期短、起点温度低的不育系,并配制出了一批产量和品质可望超过香两优68的苗头组合。这些不育系和苗头组合将使优质高产杂交早稻在生产上的应用迈上一
-
拟南芥的MOM基因
拟南芥在科学研究中通常被用做一种模型植物,但在近期的一篇分子生物学研究论文中,科学家称它更像一种"模型真核生物"。对由DNA编码的遗传信息读出结果的控制部分是独立于遗传因素的,因此,在出现基因表达的可遗传性变化的同时,DNA的序列却有可能不发生改变。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仿遗传工具"(epigenetic tools)对于植物和动物来说是类似的,然而都没有为人们所很好地了解。但是,DNA甲基化在这一过程中似乎起着关键作用。不过,这只是一种假设。现在,随着拟南芥中MOM基因的发现,人们对这一假设提出了质疑,因为该基因被破坏后,在释放转基因沉寂信号的同
-
亩产600公斤:专家未解太空水稻之谜
1000粒广东水稻种子1996年登上中国某返回式卫星,在太空旅行了15天。经过几年培育,这些种子最强壮和最优秀的后代被选拔出来,成为中国第一个太空常规水稻品种"华航一号",在前不久全省水稻大比武中,它力挫15种优秀水稻一举夺魁。 送种子上天的是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的一个研究小组,当时他们选了特籼占、奇妙香、华籼占三种良种上卫星。种子回到广东后,小组在大学试验田种下了它们,但第一代表现和"父辈"一样,到了第二代,等待已久的戏剧性变化终于出现了,有的比"父辈"强多了,有的却变得很糟。科研人员挑出优者继续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