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研动态/国外
  • 日本以医疗公司推出三维打印机 可打印胎儿3D模型

     日前日本一家医疗技术研发公司“FASOTEC”研发出一种新型的3D打印机,可以扫描母亲腹中的胎儿,并为胎儿创建3D模型。该公司采用领先的分层技术建立3D形式,根据追踪超声波的反应来塑造模型。   扫描通常是在怀孕后八到九个月左右进行。据FASOTEC发言人木下智弘称,“因为大部分人一生中只会有一次生育的机会,所以每个妈妈都不想忘记这种奇妙而珍贵的感受,她们希望有一种方式能够记录下孕育的过程。”   FASOTEC公司曾尝试制作约10厘米长、装在类似于母亲子宫形状的透明容器中的婴儿模型。但为了避免核磁共振可能对母婴造成的危害而放弃了这一做法。   这项被称为“天使模型”的技术目前要价1164美

    来源:环球网

    时间:2013-07-31

  • 从"万艾可"专利保护到期看医药专利侵权

       近日,药品“万艾可”在中国的专利保护即将到期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国内一些药企已经跃跃欲试开始仿制,以期在市场上分一杯羹。笔者认为,我国仿制药企业在实际操作层面应重点关注的是,在2008年修订的我国专利法第六十九条第五项中增加了关于医药审批专利侵权抗辩制度的有关规定。合理运用这一条款,将会使仿制药企业在不侵犯专利权的前提下及早使药品上市。   我国专利法新增的这一条款,主要借鉴于美国Bolar例外。所谓Bolar例外,是指在某项医药专利权届满之前,在需要为行政审批获取临床信息的条件下,允许医药仿制商不经权利人同意对专利医药开展临床实验和研究工作。这一规则起源于美国198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时间:2013-07-31

  • 沙星,“带刺”的抗菌明星?

      文·吴志  罗金财     家住福州的郑秀萍女士,平日里一遇上感冒发烧,习惯性地自行服用左氧氟沙星来缓解。这不,前几天,郑女士听说服用左氧氟沙星,可能会引起视网膜剥离,可把她吓坏了。    究竟这传闻是否真实?这“带刺”的抗菌“明星”,能不能继续用呢?如果能用,又如何拔掉附着其上的“刺”呢?对此,来自临床一线的专家,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眼科中心主任、主任医师陈梅珠,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解放军95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陈志强进行了如下相关解读。    跨越四代,叫好又叫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3-07-31

  • 《自然》:注意力的细胞机制

    生物通报道:近期北京大学传来消息,一位年仅13岁的学生被保送上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这位自己偷偷报考北京八中少儿班的少年认为自己并不是什么奇才,只不过从小比较专注,注意力集中,一般课堂上就能把所学内容消化掉,很少课后复习功课。这就是注意力的作用,这种能将相关信息集中,并避免分心的能力是大脑的一种核心功能,如果没有这种排除“噪音”,集中精力的能力,我们就无法有效的与环境共处。然而尽管多年来科学家们对于大脑的注意力展开了多项研究,但是其中复制注意力的细胞机制依然是一个谜。7月26日的Nature杂志公布了一项有关注意力的最新研究成果,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Dartmouth's Geisel医学院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7-30

  • 分子系统发生学协助确定罪犯

    生物通报道 一个西班牙研究小组利用分子系统发生学,将丙型肝炎病毒的爆发归咎于一名麻醉师,从而协助了他的定罪。这个像电影一样的故事真的发生在西班牙,而且还发表在BMC Biology上。1998年2月,一系列丙型肝炎病毒(HCV)病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些患者都曾在瓦伦西亚一间私立医院进行过小手术。公共卫生官员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认为这些感染的源头可能是一名麻醉师,他还曾在一家公立医院工作。经过大量调查,人们发现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曾在这两家医院接受过治疗。公共卫生部门和法官希望借助进化生物学的知识,了解(1)怀疑的源头是否真正引起了这次爆发;(2)确定哪些患者是从同一源头感染,而哪些患者是从其他源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7-30

  • 张在荣博士Cell解析膜蛋白作用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英国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Deubiquitinases Sharpen Substrate Discrimination during Membrane Protein Degradation from the ER”的文章,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提出了去泛素化酶在膜蛋白降解决定过程中的新作用,为膜蛋白质量控制机制提出了一种新框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杂志在线版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NIH Eunice Kennedy Shriver国家儿童健康与人协会的张在荣(Zai-Rong Zhang,音译)博士,以及英国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7-30

  • Nature新文章揭示钾离子通道机制

    生物通报道  12个水分子导致了钾离子通道在激活后需经历长时期才能复活,重新发挥功能。来自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们利用分子模拟方法在原子水平上模拟钾离子通道和其直接细胞环境,揭示了一个几乎普遍的生物学结构的功能新机制,这一研究发现将对从基础生物学到药物设计等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7月28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芝加哥大学分子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教授Benoît Roux博士说:“我们的研究阐明了这一从前神秘的失活状态的特性。使得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基础生物学,将推动更合理地设计出靶向离子通道失活状态的药物。”钾离子通道是最广泛分布的离子通道,几乎存在于大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7-30

  • 浙大84名研究生毕业证出错 院方改正并道歉

    7月25日,记者从浙江大学获悉,此前该校今年毕业的84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历证书出错,目前医学院工作人员已经通知相关毕业生,对证书进行重新制作。同时,院方还对每位学生道歉。 7月18日,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学籍管理办公室在对将要上传至教育部学信网(由教育部委托的高等教育学历证书查询的唯一网站)的2013年6月份毕业研究生的信息进行核对时发现,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历证书专业代码与入学时的专业代码不一致。而这一情况会导致日后毕业生无法在教育部信息网上查询到自己的学历信息,可能对未来工作生活造成影响。 发现问题后,浙大相关职能部门经向医学院查核发现,这一错误是医学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3-07-30

  • 研究发现可跨细胞转移的肿瘤抑制蛋白

    第 10 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o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PTEN ), 是多种细胞生长、分化和维持生存的抑制物,也是最易突变的肿瘤抑制基因之一。当 PTEN 突变或者被敲除后,可能会引起前列腺癌、乳腺癌、结肠癌和脑癌等多种癌症。这种基因在几乎一半的晚期癌症患者体内都出现了变异。现在,来自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与玛格丽特公主癌症中心(Princess Margaret Cancer Centre)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这一关键抑癌基因的新作用,这将增进对于

    来源:生物360

    时间:2013-07-30

  • 科学家解开猫过敏症的原因

    7月27日,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免疫学杂志》上报告说,猫的唾液腺和皮脂腺分泌的一种特殊蛋白质,此前已被猜测为猫身上的主要过敏原,但一直不清楚它是如何引发人类过敏反应的。该校研究人员用这种蛋白质和人类细胞进行实验后发现,哪怕这种蛋白质成分很少,也会引发人体内的病原体识别受体“TLR4”反应。研究人员用药物抑制“TLR4”的作用后,这种蛋白质就不会再引发免疫反应。“TLR4”是许多有免疫作用的细胞因子的“信号员”,这些细胞因子被激活后会引发炎症等免疫反应,以帮助机体对抗细菌和病毒等。而过敏发生的原因,正是机体对外界“可能的威胁”过度反应。研究论文主要作者克莱尔·布莱恩特说,新研究不仅确认了过

    来源:生物360

    时间:2013-07-30

  • 研究发现鸽脑有空间地图

    鸽子为什么总能找到回家的路?想必这曾经让很多人困惑过,如今这一谜团终于解开了。7月26日,瑞士苏黎世大学的科学家经过实验得出结论:鸽子大脑中有一幅空间地图,因而能够在陌生地区飞行,并能判断出确切的飞行方向。现有理论认为,鸽子把自己所处的位置坐标与家里的鸽房坐标相比较,有条理地减小两者之间的区别,进而找到回家的路。以往的研究认为,信鸽和候鸟在地球磁场、星星和太阳位置的帮助下确定飞行方向。而苏黎世大学生物学博士尼科尔·布莱泽则提出新的理论:鸽子具有空间识别能力,知道自己相对于鸽房的空间位置。该理论预先假定鸽子的大脑中有一种意象图,因而具有认知能力。在此之前,没有任何显著证据支持这一理论。在实验中,

    来源:生物360

    时间:2013-07-30

  • 抗生素耐药性击溃最后的防线

    卫生官员惊恐地发现,细菌开始对一种强有力的药物——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出现耐药性,而该抗生素已是人们最后可用的为数不多的药物。一般而言,身居高位的公共卫生官员都会试着回避预警性的描述。因此,前不久 Thomas Frieden 和 Sally Davies 提出的警告令人们十分担忧。 Frieden 和 Davies 表示,一个健康“噩梦”和“灾难性的威胁”即将到来。相关机构正在关注一种鲜为人知的抗生素耐药细菌的迅速增加,这种细菌属于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CREs )。《自然》杂志报道称,英国首席医疗官 Davies 将 CREs 描述成堪比恐怖主义的威胁。“我们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亟须

    来源:生物360

    时间:2013-07-30

  • 最新研究显示催产素或可使人增加社交恐惧感

    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7月24日报道,以“拥抱激素”、“爱情激素”闻名的后叶催产素,除了是一种似乎能够催生爱情的化学物质之外,或许还要对爱情破裂、关系失败负责。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科学家们发现,后叶催产素能够强化爱情、促进社会交往,但同时也在活跃大脑中痛苦的情感记忆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发现,在有过消极或沉重的经历后,这种激素会增加人对恐惧和忧虑的敏感度。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强烈的爱情会带来痛苦的悲伤,这可能会导致的结果是,双方关系一旦恶化就难以前进。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几十年的研究,催产素通常被认为是缓解紧张感的一大要素。但最新研究则揭示了催产素是如何增加人们对社交的恐惧感的,而非减缓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3-07-30

  • 研究称四分之一癌症治愈者患有严重后遗症

    据一项新公布的研究表明,至少四分之一的癌症治愈者依然患有严重的后遗症,比如心脏功能衰退、骨质疏松以及其他身体的剧痛。患有乳腺癌的妇女比健康的妇女心脏功能下降的危险更大,而患有前列腺癌的男性比健康男性有高达2.5倍的可能性患上骨质疏松症。麦美伦癌症支持中心的负责人称,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方面给治愈癌症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但同时却也给癌症患者带来了持续时间更长甚至一生的健康隐忧。虽然NHS(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是并没有有效的方法来减少这些癌症后遗症的影响。所有癌症的治愈者都应当接受后续的健康检查和身体维护,尽量减轻后遗症给他们今后的人生造成的影响。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13-07-30

  • 研究发现使用智能手机或可导致体能水平下降

    中国网7月27日讯 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7月19日报道,一项新的研究显示,智能手机使用者的体力活动和体能水平显著下降。研究指出,他们可能会成为“懒惰的一代”。美国“健康日新闻”(HealthDay News)网站表示,对大学生进行研究的研究人员发现,使用智能手机,如看电视,可能显著减少人的体力活动,并影响健身水平。这项研究的调查对象包括300名大学生,他们被问及对手机的使用状况、空闲时间的活动以及体力活动,之后,其中49人又进行了心肺健康检查。结果显示,每日最长花14小时使用手机的人比其他人更缺乏敏捷性。科学家们发现学生们每天平均花费近5小时使用手机,发送数百条短信。智能手机已成为了多功能的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13-07-30

  • 研究发现野生狼叫声是一种独特“语言”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每只狼都有其独特的“歌喉”,可发出特殊的叫声,以此作为一种语言和交流方式。英国诺丁汉伦特大学科学家最新研制一种计算机程序,能够分析识别出每只狼的音量和音阶。他们测试了10只野生狼的嚎叫记录,结果显示识别率达到100%,同时,也能精确地从一个狼群诸多叫声中识别出某只狼,相比之下,之前程序的错误率达到四分之一。研究员霍利-罗特-特里奇说:“这种叫声有点儿像一种语言,如果将这些声音记录放置在不同的地方,它将形成不同的声音。”(来源:《科技日报》)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3-07-30

  • 当我们渐渐老去 基因表达如何改变

    当我们渐渐老去,基因表达会如何改变。伦敦国王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多个组织的基因表达变化进行了大范围的研究,发现皮肤表现出最明显的年龄相关基因表达变化。这项成果于近日发表在《Genome Biology》上。衰老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表现为结构和机能衰退,适应性和抵抗力减退。年龄也是许多疾病发展的一个重大风险因素,然而,衰老过程与年龄相关疾病的病因之间的关系尚不完全清楚。过去的研究证实,基因表达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人们推测,这些变化会影响一个人的老化速度。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856对女性双胞胎的腹部皮肤、皮下脂肪组织以及淋巴母细胞系(LCL)中的基因表达变化,这些女性的年龄在3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7-29

  • 浙大教授亿元课题经费被控贪污千万受审

    很长一段时间,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农生环大楼335房间的大门紧闭着,那个熟悉的身影师生们已很久没有见到。 门牌上标示着办公室的主人为“陈英旭教授”,门上留下的手机号码记者始终无法拨通。 “陈英旭出事了!”这一消息早就在网络上传播,却一度未获权威部门证实。2012年11月12日,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撤销了陈英旭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资格,这是2012年第二位被撤销资格的全国政协委员,但对于他因何种原因被撤,会议未作说明。 记者当时从一名全国政协常委处获知,当时会议上只介绍了陈英旭是经济犯罪,“在一个有关水处理的项目上涉嫌贪污了,因说明已法办,所以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13-07-29

  • 日本东京大学曝学术造假“大案”

    日本东京大学7月25日宣布,除了已撤回的两篇论文外,该校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前教授加藤茂明(2012年3月已辞职)的研究小组发表的41篇论文也应当撤回,因为存在大量篡改和捏造实验数据的行为。 东京大学去年1月接到举报后成立调查委员会,对加藤茂明1996至2011年间参与过的165篇论文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有43篇论文存在不当使用图片等故意捏造行为,如图像合成和翻转加工等。除了其中两篇已从投稿媒体撤回外,调查委员会认为另外41篇论文也应当撤回。 调查报告认为这是明显故意的篡改和捏造,性质恶劣。即使加藤茂明没有直接参与论文的写作,也导致东京大学学术研究信任度受损,因此应该承担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3-07-29

  • 日本3D打印脸部模型 让父母提前与宝宝“见面”

    不少准妈妈急切地想看看腹中宝宝长什么样子,日本妈妈如今能选择用超声影像打印宝宝的脸部立体模型。小恭介(音译)出生已有两个月。不过早在出生之前,家里人就已经清楚地知道他的长相。因为妈妈相崎恭子(音译)打印了一个宝宝的脸部模型。“我怀孕8个月的时候打印了这个模型,”相崎接受采访时说,“那时他已成人形。”相崎的胎儿脸部模型由东京一家名为“FASOTEC”的医学工程公司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质地也能以假乱真3D打印技术已不是新鲜事物。它的原理与普通喷墨打印机类似,不过不是使用墨水,而是通过一层层累积特殊材料得到实物。公司发言人木下智博(音译)介绍,他们可以打印一切可扫描的物体,甚至包括身体组织和器官。

    来源:生物探索

    时间:2013-07-29


页次:2880/4350  共86994篇文章  
分页:[<<][2871][2872][2873][2874][2875][2876][2877][2878][2879][288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