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重新编程癌细胞
Ludwig癌症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发现了一种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新策略。急性髓性白血病是一种侵袭性血癌,诊断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8.5个月。
Nature Communications: 生命科学学院王友军团队与合作者共同开发高灵敏内质网钙信号探针
4 月 11 日 ,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友军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唐爱辉团队、北京大学王世强团队以及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穆宇团队以共同通讯的方式在《自然 - 通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题为 “Highly dynamic and sensitive NEMOer calcium indicators for imaging ER calcium signals in excitable cells” 的论文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5-04-19
最新Nature:科学家实现了这样一个里程碑——用人类干细胞制成“多区域”类肝器官
辛辛那提儿童医院(Cincinnati Children's)的专家表示,“多区域”类肝器官是实验室培养肝组织的重要一步。研究结果发表在2025年4月16日的《自然》杂志上。
生命学院江鹏研究组揭示巨噬细胞代谢重编程提高抗病毒免疫能力
免疫系统能够通过代谢重编程灵活应对内外环境的压力与刺激。巨噬细胞作为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执行免疫功能时高度依赖特定的代谢重编程。尽管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某些代谢改变可能会影响巨噬细胞的功能,但巨噬细胞如何选择和重编程关键的代谢反应,以及其如何感知这些代谢变化以响应环境压力刺激,对此我们仍然知之甚少。2025年4月18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鹏研究组在《自然·微生物学》(Nature Microbiology)期...
有机磁性纳米颗粒助力氢键纳米笼高效捕集 CO2:开启可持续碳捕获新篇章
为解决传统 CO<sub>2</sub>捕获策略存在的问题,如高能耗、复杂制备过程等,研究人员开展了以有机磁性纳米颗粒(Methionine@Fe<sub>3</sub>O<sub>4</sub> )诱导水驱动结晶捕集 CO<sub>2</sub>的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捕集能力达 118.7 v/v(22.7 wt%),为可持续 CO<sub>2</sub>捕获提供新策略。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4-19
抑制多形核细胞可避免异种移植中低免疫细胞的细胞毒性
编辑推荐:异种移植中低免疫(HIP)细胞虽能逃避免疫攻击,但多形核细胞(PMN)介导的细胞毒性仍是关键障碍。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工程改造人源和猪源HIP*内皮细胞(EC),结合CD99和CD200过表达及多药抑制PMN策略,成功阻断PMN杀伤,显著提升移植细胞存活。该研究为临床猪-人异种移植提供了新靶点,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4-19
基于等离子体相变材料In3SbTe2的几何相位超表面实现红外光束按需整形
本期推荐:针对红外波段商用光束整形元件稀缺的难题,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团队利用等离子体相变材料In<sub>3</sub>SbTe<sub>2</sub>(IST)开发出可光学编程的几何相位超表面。通过激光直写技术快速制备大面积超表面,实现了光束偏转(30°和14.5°)、透镜聚焦(焦距11.5 cm)和轨道角动量(拓扑电荷l=1/3/5)调控,并创新性整合多重功能于单器件(如放大全息与偏转复合)。该技术为红外传感、成像和量子信息处理提供了高效原型平台,全文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4-19
系统性炎症损害人类骨髓造血与I型干扰素反应:机制探索与治疗新策略
本期推荐:荷兰拉德堡德大学团队通过LPS诱导的系统性炎症模型,结合单细胞RNA测序技术,揭示了急性炎症期CD163<sup>+</sup>SLC39A8<sup>+</sup>CALR<sup>+</sup>单细胞亚群(infMono)的涌现特征,发现免疫抑制期骨髓造血功能受损与IFN-I信号通路抑制的关键机制。研究证实IFNβ可恢复单细胞功能,为脓毒症和COVID-19等炎症性疾病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成果发表于《Nature Immunology》。
来源:Nature Immunology
时间:2025-04-19
SelectID技术:精准识别甲基化基因组位点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
《Nature Communications》推荐:针对DNA甲基化区域蛋白组学分析的难题,研究人员开发了SelectID技术,通过将甲基化DNA结合域(MBD)整合到dCas9介导的邻近标记系统中,实现了对5mC修饰重复元件的原位蛋白捕获。该研究成功鉴定出CHD4作为年轻LINE-1逆转录转座子甲基化5'UTR的直接结合抑制因子,为表观遗传调控研究提供了新工具。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4-19
TblncRNA-23:调控布氏锥虫发育转变的关键长链非编码 RNA
在布氏锥虫(Trypanosoma brucei)研究领域,为探究其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及生命周期转变奥秘,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长链非编码 RNA(lncRNA)TblncRNA-23 的研究。结果发现,TblncRNA-23 可调控虫体从早期前循环型(PCF)到晚期 PCF 及向感染性的元循环型转变,意义重大。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