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RNA测序揭示IL1R2+Treg亚群驱动头颈鳞癌免疫抑制微环境的机制及诊疗价值
头颈鳞癌(HNSCC)中免疫抑制性Treg亚群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团队通过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发现IL1R2<sup>+</sup>Treg亚群显著富集于肿瘤组织,其通过NR4A1核转位上调CTLA4表达,促进免疫逃逸。研究证实血清可溶性IL1R2(sIL1R2)具有诊断价值,联合靶向IL1R2与CTLA4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为HNSCC免疫治疗提供新策略。论文发表于《Cancer Immunology, Immunotherapy》。
来源:Cancer Immunology, Immunotherapy 4.6
时间:2025-03-27
干扰素调节因子 8(IRF8)调控肺腺癌肿瘤免疫微环境,增强免疫治疗效果
为探究 IRFs 对肺腺癌预后及免疫治疗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 IRF8 可改善预后、增强免疫治疗效果。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1
儿童肠道息肉亚型的多靶点免疫组化研究揭示病理特征差异
本研究聚焦于儿童肠道息肉的亚型差异,通过多靶点免疫组化技术,揭示了不同类型息肉的病理特征,为精准诊断提供了依据
来源:BMC Pediatrics 2
时间:2025-03-20
基于突变景观分层揭示宫颈癌复发和临床预后的差异性免疫浸润
本研究聚焦于解决宫颈癌预后模型不完善的问题,通过对67例复发和28例未复发宫颈癌患者的全外显子测序,构建了基于四个核心突变基因(DCHS2、DNAH10、RYR1和WDFY4)的无复发生存相关评分(RRS)模型,可预测宫颈癌预后,并在TCGA CESC队列中得到验证。结合肿瘤突变负荷(TMB)和RRS的综合模型能更好地对患者进行预后分层。研究还发现,高RRS和/或高TMB的肿瘤中存在多种免疫细胞浸润增加、干扰素信号通路富集和细胞毒性活性增强的现象,为利用突变分析指导宫颈癌治疗策略提供了新见解。
来源:Phenomics 3.7
时间:2025-03-20
单细胞和空间转录组学揭示胃癌中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奥秘
为探究胃癌肿瘤微环境(TME),研究人员分析单细胞测序数据,揭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异质性及细胞间通讯,为治疗提供靶点。
来源: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6.1
时间:2025-03-19
综述:量化和解读肿瘤微环境中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空间特征
推荐阅读:该综述聚焦肿瘤微环境(TME)空间特征,涵盖技术、特征、算法及临床意义等多方面。
来源:npj Precision Oncology 6.8
时间:2025-03-13
年轻成纤维细胞来源的迁移小体:缓解皮肤衰老与促进伤口愈合的新希望
为探究细胞衰老与迁移小体关系,武大研究人员发现年轻成纤维细胞迁移小体可缓解角质形成细胞衰老、促进伤口愈合。
来源: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10.6
时间:2025-03-12
综述:白三烯 A4 水解酶(LTA4H)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多面角色
本文揭示 LTA4H 在肝细胞癌(HCC)中的保护作用,为 HCC 诊疗提供新策略和潜在靶点。
来源:Cell Reports Medicine 11.7
时间:2025-03-10
PRMT5 高表达与结直肠癌间质中 NK 细胞耗竭的关联及免疫微环境新发现
为探究结直肠癌(CRC)微环境中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表型变化与免疫检查点关系,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发现 CRC 微环境呈免疫抑制状态,PRMT5 等可能是关键因素,为 CRC 治疗提供新思路。
来源:Cancer Immunology, Immunotherapy 4.6
时间:2025-03-09
白细胞特异性蛋白 1(LSP1):宫颈癌分期与预后判断的新希望
为探寻宫颈癌分期及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人员聚焦 LSP1,发现其与癌症分期、患者预后及免疫浸润有关,意义重大。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