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通新闻搜索为您找到1446篇有关 " iv " 的文章 第1页
  • 乳酸-白蛋白比率(LAR)与肝衰竭患者全因死亡率关联性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一项基于MIMIC-IV数据库的突破性发现

    本刊推荐:针对肝衰竭患者缺乏便捷预后指标这一临床难题,Huan Wu团队通过MIMIC-IV数据库开展大规模回顾性研究,首次证实乳酸-白蛋白比率(LAR)是肝衰竭住院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AUC=0.755),其预测效能优于MELD评分和单一指标。该研究为肝衰竭风险分层提供了新型生物标志物,对临床决策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来源:BMC Infectious Diseases 3.4

    时间:2025-03-29

  • 机器学习助力预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急性肾损伤风险:开启精准医疗新征程

    为解决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DM 合并 HF)患者急性肾损伤(AKI)风险预测难题,研究人员开展相关机器学习(ML)模型构建研究。利用 MIMIC-IV 数据库数据,经多算法评估,发现 LightGBM 模型预测性能最佳,有助于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改善预后。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9

  • 综述: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医疗机构中由静脉输液和药物的细菌及真菌污染导致的医疗相关血流感染:一项范围综述

    这篇综述聚焦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LMIC)医疗机构,研究静脉输液和药物(infusates)细菌、真菌污染引发的医疗相关感染。通过多数据库检索,分析 50 篇文献发现,此类污染致血流感染频发,儿童受影响大,提出应改善儿科输液获取、规范操作等防控建议。

    来源: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 Infection Control 4.8

    时间:2025-03-29

  • 油菜紧凑株型新种质创制:双Bna.TAC1s靶向诱变与功能标记开发

    编辑推荐:针对油菜株型松散制约机械化采收与密植的产业难题,研究人员通过CRISPR/Cas9系统同步敲除调控分枝角度的关键基因BnaA5.TAC1和BnaC4.TAC1,获得两种紧凑株型突变体CR-Bna.tac1-1/2。该研究不仅揭示TAC1基因通过重力响应通路冗余调控分枝角度的分子机制,还开发出共分离凝胶功能标记,为油菜株型改良育种提供新种质与技术支撑。

    来源: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4.4

    时间:2025-03-29

  • 基于热熔挤出(HME)长丝 3D 打印的传统与 FDM 介导的 pH 依赖型释药片剂探索:为炎症性肠病治疗带来新契机

    为解决将柚皮苷精准递送至结肠治疗炎症性肠病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热熔挤出(HME)与熔融沉积建模(FDM)3D 打印技术联合应用的研究。结果表明,优化长丝及 3D 打印片剂呈现 pH 依赖和零级释药特性,3D 打印技术在个性化医疗有应用潜力,有助于推动临床应用。

    来源:AAPS PharmSciTech 3.4

    时间:2025-03-29

  • 腹腔移植术后腹腔内压升高与患者长期预后不良的关联性研究:一项回顾性队列分析

    编辑推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团队针对肝移植(OLT)患者术后腹腔内压(IAP)的临床监测盲区,通过382例回顾性研究首次证实IAP≥16 mmHg是1年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9.93),创新性将IAH分级整合入SOFA评分体系(AUC提升至0.834),为移植重症监护提供了动态预后评估新工具。

    来源:BMC Gastroenterology 2.5

    时间:2025-03-29

  • 氧化界面钴:解开析氧反应 pH 依赖性之谜

    在析氧反应(OER)中,过渡金属氧化物表面重构受电解液 pH 影响,导致催化活性的 pH 依赖性难以解释。研究人员通过原位电化学分析和原位 X 射线吸收光谱表征,发现界面钴氧化态变化直接决定 OER 活性的 pH 依赖性,为设计高效电催化剂提供了新视角。

    来源:Nature Chemistry 19.2

    时间:2025-03-29

  • 基于机器学习的乳腺癌瘤内异质性特征谱:预后预测与药物敏感性新策略

    编辑推荐:为解决乳腺癌( BRCA )患者因瘤内异质性( ITH )导致的预后差异和药物敏感性难题,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团队通过整合TCGA、METABRIC及5个GEO数据集,采用10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6基因IT H相关特征谱( IRS )。该模型在7个独立队列中平均C-index达0.79,可预测免疫治疗响应(如低IRS组具更高PD1/CTLA4免疫表型评分IPS和TMB),并证实PINK1基因通过调控糖酵解促进癌细胞增殖,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新靶点。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9

  • '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olanacearum'蛋白CKC_05770与番茄APX6/APX7的体内互作揭示非经典分泌效应子的新功能

    本期推荐: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团队针对Liberibacter病原体缺乏典型分泌系统的科学难题,通过基因组挖掘鉴定出66-102个非经典分泌蛋白候选者,聚焦LsoB的CKC_05770和CKC_00930蛋白。研究发现CKC_05770通过PhoA验证具有分泌活性,并与番茄叶绿体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6/APX7)发生特异性体内互作,但不同于CLas同源物,其不具过氧化物酶活性且不抑制ROS积累。该研究为理解不同Liberibacter病原体的宿主适应机制提供了新视角,论文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9

  • 正相与反相HPTLC法同步定量COVID-19三种抗病毒药物的比较研究:三色可持续性评估

    本刊推荐:为解决抗COVID-19药物质量控制的可持续分析需求,埃及研究人员开发了正相(HPTLC-NP)与反相(HPTLC-RP)高效薄层色谱法,同步定量Remdesivir(RMD)、Favipiravir(FAV)和Molnupiravir(MOL)。该方法线性范围达30-800 ng/band(RMD)和50-2000 ng/band(FAV/MOL),通过Analytical Eco-Scale(92分)、MoGAPI(80分)和BAGI(85分)等多维评估证实其卓越的生态兼容性与实用性,为制药企业提供经济环保的质控方案。

    来源:BMC Chemistry 4.3

    时间:2025-03-29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