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Bio-X研究院李保界课题组与合作者发现结缔组织成体干细胞
骨骼、脂肪等特殊结缔组织是重要的钙、磷和能量代谢器官,且在骨质疏松和肥胖等代谢疾病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些结缔组织由特定的细胞组成,如骨骼中的成骨和软骨细胞、白色脂肪组织和真皮中的脂肪细胞等。组织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种子细胞,负责组织器官的发育、维持和再生修复,并与器官衰老等病变密切...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2-12-06
陈宙峰教授:为什么挠痒痒会传染?
研究人员在小鼠的大脑中发现了一种通路,当小鼠看到其他小鼠抓挠时,这种通路就会被激活,令人惊讶的是,这种通路并不涉及大脑的视觉皮层。
来源: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时间:2022-10-11
为什么疫苗不良反应找上你?原来与“瘦素”有关!
一项研究发现,在普通人群中,一种被称为瘦素的代谢激素水平的降低与疫苗抗体反应不佳有关。
来源: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时间:2021-05-27
华人学者《Neuron》解析为什么越抓越痒?
我们都知道,抓痒只会越抓越痒。最近,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抓痒可引起大脑释放血清素(5-hydroxytryptophan,5-HT,5-羟色胺),它可以加剧瘙痒的感觉。这项研究是在小鼠中开展的,最近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Neuron》。
周俭民研究员miRNA调节研究取得新进展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周俭民实验室在《Plant Physiology》杂志在线发表题为“Identification of miRNAs involved in 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triggered plant innate immunity”的文章,该文报道了病原菌的PAMP分子flg22可以通过调节与Argonaute(AGO1)蛋白结合的miRNA的累积来调节PAMP激活的先天免疫反应。
863项目《细胞》子刊发现新机理
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新疆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效应蛋白AvrPto干扰植物激素信号途径的分子机理。这一研究揭示了AvrB干扰植物激素,促进植物感病的一个新的信号通路。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 Host & microbe》杂志杂志上。
清华北大最新Science,Nature文章
很多人生平的第一次骄傲感是从戴上北大或清华的校徽开始的。清华北大这两所国内高等院校金字塔顶端的学校,每年从各地招去各科各目榜首,学习培养,其学术水平可以说是国内数一数二,近期在生命科学领域清华北大又接连获得了重要成果,研究论文发表在《Science》《Nature》杂志上。
北大等发Science文章
来自华盛顿大学,北京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小鼠体内的一组对瘙痒刺激进行反应的神经元,这项研究成果说明表达GRPR的神经元是一个人们长期以来寻找的脊髓中的瘙痒感觉“标示线路”的组成成分。
专访陈宙峰:Science,Nature解析痒的奥秘
早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的陈宙峰博士开创了新一代的瘙痒神经学研究,他在2007年和2009年分别发表的Nature和Science文章中,发现了首个中枢神经系统痒基因,以及将痒和疼痛区分开来,解决了这一领域长久以来的一项争论。这些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治疗慢性瘙痒等方面的疾病奠定了分子基础。
忍痛容易,耐痒难!第一个痒感知基因现身
“痛可忍,痒不可忍!”近来,痛感觉研究领域可谓频频告捷(首次发现:单个基因可以消除疼痛;《自然》解密疼痛由来)。研究痒感知,找到一种效果更好的止痒药,这种愿望也很快就会变为实现。最近,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鉴别出第一个痒感知相关基因,为研发止痒药物提供了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