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平面极性建立之谜:细胞间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为探究 PCP 蛋白不对称分布所需细胞数量,研究人员构建小鼠嵌合体,发现细胞间结合是关键。
来源:SCIENCE 44.7
时间:2025-03-21
探究Dab1基因突变对肾脏发育相关蛋白影响:开启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研究新视野
研究人员利用<em>yotari</em>小鼠模型,探究 Itga8 和 Vangl2 在肾脏发育中的作用,为 CAKUT 研究提供新方向。
来源:Acta Histochemica 2.3
时间:2025-03-18
Dact1通过诱导Dishevelled寡聚化促进结合伴侣转换和信号体形成以调控脊椎动物集中延伸运动
编辑推荐:为解决脊椎动物集中延伸(CE)过程中非经典Wnt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问题,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Jianbo Wang团队发现Dact1通过促进Dishevelled(Dvl)寡聚化,使其从Vangl2解离并与Frizzled(Fz)形成信号体样簇,从而激活非经典Wnt/PCP通路。该研究揭示了Dact1-Dvl-Vangl2-Fz分子网络调控CE的新机制,为理解神经管闭合缺陷等先天性疾病提供新视角。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12
揭秘斑马鱼身体轴伸长之谜:后组织物理状态与细胞流动的奇妙关联
为解决特定分子扰动如何影响组织物理状态等问题,研究人员开展斑马鱼身体轴伸长相关研究。发现不同组织物理状态和细胞运动的时空变化等结果。该研究为理解胚胎发育组织力学调控机制提供新视角,值得科研读者一读。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14.7
时间:2025-02-22
生命科学学院张哲课题组与郑鹏里课题组揭示平面细胞极性建立过程中核心复合物VANGL-PRICKLE相互作用的...
2025年1月3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哲课题组和郑鹏里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human VANGL-PRICKLE interaction”的研究论文。该文章报道了两个人源VANGL蛋白(VANGL1和VANGL2)、以及它们与PK1蛋白的复合物结构。结合生化和细胞成像实验,这项研...
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之间存在的机制联系
临床证据表明,感染幽门螺杆菌CagA+菌株可增加发生胃癌的风险。日本科学家最近报道的研究为致癌的CagA作用通过破坏Wnt/PCP通路促进胃癌发展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通过多模型体外和体内临床前研究,为幽门螺杆菌CagA预防胃癌发展提供了潜在靶点。
来源:Science Signaling
时间:2023-07-20
余潇团队在Sci Adv揭示抗病毒免疫反应负反馈的新机制
6月23日,我校基础医学院余潇教授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中科院一区)发表了以“VANGL2 inhibits antiviral IFN-I signaling by targeting TBK1 for autophagic degradation”为题的研究论文。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作为宿主抵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其主要依赖于模式识别受体(PRR)和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之间的相互作用介导I型干扰素(IFN-I)的产生,发挥抗病…
邹益民教授:阿尔茨海默氏症大脑突触退化的关键机制
神经生物学家已经发现了与阿尔茨海默病等脑部疾病有关的关键突触的维持和衰退背后的长期寻求的机制。研究人员确定了在老年痴呆症患者大脑中发现的导致淀粉样β相关突触变性的主要成分。这一发现提出了一种解决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替代方法:通过直接阻断β淀粉样蛋白的毒性作用来保护突触。
来源: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San Diego
时间:2021-08-23
南方医科大Cell子刊发文:溶酶体在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中的重要作用
该研究系统阐述了溶酶体在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中的关键作用,揭示了Vangl2通过LAMP-2A信号通路自限CMA溶酶体活性的重要功能
我国学者在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图1 溶酶体调节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机制模式图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991511、81625015)等资助下,南方医科大学白晓春、邹志鹏研究团队发现溶酶体在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中起重要调控作用,研究成果以“Vangl2通过调控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平衡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Vangl2 limits chaperone mediated autophagy to balance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i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1-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