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通新闻搜索为您找到722篇有关 " UV - Vis " 的文章 第1页
  • 基于可调谐喹啉的新型磺胺衍生物合成:计算研究与光物理特性探索

    本期推荐:印度Vellore理工学院团队通过五步分子组装成功合成喹啉-磺胺衍生物,采用Suzuki偶联、酸胺交叉偶联及N-烷基化反应,结合DFT/TD-DFT计算揭示了化合物10p的优异结合活性(DHPS结合能-8.01 kcal/mol)和ADMET特性,为开发新型荧光探针和抗菌药物提供了分子设计新策略。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1

  • 无人机 RGB 影像颜色与纹理信息在预测不同生长阶段马铃薯地上生物量中的关键作用

    为解决利用无人机高分辨率 RGB 影像建模不同生长阶段作物地上生物量(AGB)时,颜色植被指数(VIs)和纹理信息使用不一致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评估多种 VIs、纹理信息及其组合对估算马铃薯 AGB 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结合可提升 AGB 估算性能。

    来源:Potato Research 2.3

    时间:2025-04-01

  • 基于抗炎药物盐酸苄达明的Fe3+荧光探针开发及其环境监测应用

    本期推荐:来自国内的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利用抗炎药盐酸苄达明(BNZ)构建Fe<sup>3+</sup>荧光探针。通过UV/荧光/红外/<sup>1</sup>H NMR多谱学技术,揭示其通过电子转移导致荧光淬灭的识别机制,形成1:1复合物(结合常数3.619×10<sup>4</sup> M<sup>−1</sup>)。该探针在3.0×10<sup>−6</sup>-2.3×10<sup>−4</sup> M范围内呈线性响应,检测限低至1.24×10<sup>−7</sup> M,自来水样品回收率达96-98%,为环境铁离子监测提供简便精准的新方法。

    来源:Journal of Fluorescence 2.6

    时间:2025-04-01

  • 《Nature Genetics》烟草烟雾诱发头颈癌突变的复杂性:多因素交互作用与精准防控新视角

    在头颈癌(HNC)研究中,为明确烟草暴露致癌机制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研究人员对来自 8 个国家的 265 例 HNC 样本全基因组测序并分析突变特征。结果发现多种烟草相关突变特征,其与 HNC 发病率相关且受多种因素影响。该研究为 HNC 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来源:Nature Genetics 31.8

    时间:2025-04-01

  • 约旦三级医院皮肤科一年内诊断的皮肤癌特征分析:基于78例活检标本的回顾性研究

    本刊推荐:针对中东地区皮肤癌流行病学数据缺乏的问题,Jehad Shaher Alassaf团队回顾性分析了约旦King Hussein Medical Center皮肤科2023年78例皮肤癌活检数据,发现基底细胞癌(BCC)占比最高(38%),其次为鳞状细胞癌(SCC)(18%)和黑色素瘤(15%),首次揭示了约旦人群皮肤癌的分布特征,为中东地区皮肤癌防治提供了重要基线数据。

    来源:Journal of the Egyptian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1

    时间:2025-04-01

  • 深度剖析:专业司机日光暴露皮肤的蛋白质组变化揭示光老化分子机制

    为探究太阳辐射对皮肤的影响,研究人员以专业司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配对蛋白质组分析。结果发现角蛋白、S100A14、F-box 蛋白等在日光暴露皮肤中变化显著。该研究为理解光老化分子机制提供新视角,推动了光皮肤病学领域的发展。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1

  • 可编程模块化机器人:开启分子机器合成的新时代,推动纳米技术与化学自动化飞跃

    本文介绍了一种通用化学机器人平台(Chemputer),它利用化学编程语言 XDL 集成 NMR 和液相色谱的在线反馈,实现 [2] 轮烷合成自动化。该平台提高了合成的可重复性和效率,为构建先进分子结构提供可靠方法,推动化学自动化发展。

    来源:Chem 19.1

    时间:2025-04-01

  • 温带山毛榉和云杉林冠层真菌群落的空间变异:海拔与叶片含水量驱动的生态格局

    本研究针对森林冠层真菌群落(canopy mycobiome)驱动机制不清的科学问题,通过整合地理信息科学和分子生态学技术,揭示了海拔梯度与叶片含水量(leaf water content)是塑造巴伐利亚森林国家公园山毛榉(Fagus sylvatica)和云杉(Picea abies)冠层真菌群落的关键因子。研究鉴定出41个真菌科作为生物指示物种,为森林健康监测提供了新型分子标记,其创新性在于首次在景观尺度上建立了冠层微生物组与环境因子的定量关系,对理解气候变化下森林生态系统响应具有重要价值。

    来源:Europe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2.6

    时间:2025-03-30

  • 黄瓜黄皮品种来源的 C,O - 糖基黄酮成分及其抗脂肪酶活性研究:农业废弃物转化为健康产品的新契机

    为探究黄瓜黄皮品种废弃物的价值,研究人员开展了对其叶提取物的研究。发现其叶提取物黄酮含量高(14.02 – 32.87 mg/g),对人胰腺脂肪酶(IC<sub>50</sub> 53.15 – 175.52 μg/mL)有抑制作用。该研究为利用黄瓜黄皮品种废弃物生产抗脂肪酶活性黄酮提供可能。

    来源: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Journal 0.8

    时间:2025-03-30

  • 白介素-6(IL-6)通过调控奥希替尼药代动力学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机制研究

    本期推荐:日本秋田大学团队针对炎症因子IL-6如何影响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osimertinib)的代谢及临床疗效展开研究。通过检测30例NSCLC患者IL-6浓度与奥希替尼血药浓度(C<sub>0</sub>和AUC<sub>0-24</sub>)的关联性,并结合IL-6 rs1800796G&gt;C基因多态性分析,首次揭示IL-6通过抑制CYP3A代谢酶活性导致奥希替尼暴露量增加,且携带G等位基因患者IL-6水平更高、总生存期(OS)显著缩短(15.1 vs 48.9个月),为个体化用药提供新靶点。

    来源:Cancer Chemotherapy and Pharmacology 2.7

    时间:2025-03-3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