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与夜行鳞翅目昆虫昼夜节律差异的分子机制:解锁昆虫行为适应的密码
为探究昼夜和夜行昆虫活动时间差异的分子机制,中科院等机构研究人员以黑纹夜蛾(Agrotis ipsilon,BCW)和帝王蝶(Danaus plexippus)为对象开展研究。结果发现两者核心生物钟基因保守,但代谢和光转导基因表达存在差异,该研究有助于理解昆虫行为适应的分子基础。
来源:iScience 4.6
时间:2025-03-27
《TRENDS IN Cell Biology》综述:线粒体呼吸复合体在衰老过程中的命运
这篇综述系统梳理了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系统(OXPHOS)在衰老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聚焦呼吸复合体(MRC)从生物合成、组装到降解的全生命周期。作者深入探讨了mtDNA突变、线粒体蛋白输入失调、复合体组装异常等关键机制如何导致年龄相关的线粒体功能障碍(△ψ下降、ROS增加),并揭示了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年龄相关病理中的核心作用。文章特别强调了MRC功能异质性在不同组织中的表现,为理解衰老的分子基础提供了新视角。
来源:TRENDS IN Cell Biology 13.0
时间:2025-03-27
综述:半乳糖凝集素的多面性作用:从碳水化合物结合到靶向癌症治疗
该综述聚焦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s),阐述其在癌症中的复杂作用及靶向治疗前景。
来源:Biomarker Research 9.5
时间:2025-03-26
综述:用于抗羽毛污染物蛋白质工程的热稳定角蛋白酶研究进展
该综述聚焦热稳定角蛋白酶,探讨其降解羽毛污染物及在多领域应用,极具价值。
来源: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3.9
时间:2025-03-26
蓝光敏感关键期对果蝇神经发育的影响:昼夜节律时钟的新作用
本文发现果蝇胚胎和幼虫期存在蓝光敏感关键期(CPs),揭示了昼夜节律时钟在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Current Biology 8.1
时间:2025-03-25
综述:癌症中的蛋白质乳酸化:机制与潜在治疗意义
本文聚焦癌症中蛋白质乳酸化,阐述其修饰机制、相关靶点通路及潜在治疗策略,极具科研价值。
来源:Experimental & Molecular Medicine 9.5
时间:2025-03-25
新型肽类药物切断了癌细胞的“生命线”
一项新发现可能使科学更接近于阻止癌症的扩散。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24
昆虫天体罗盘中时空计算的神经机制解析
为破解昆虫如何利用太阳方位进行时空补偿导航的难题,英国爱丁堡大学Evripidis Gkanias和Barbara Webb团队通过建立"小时角模型"和"完整模型",揭示了DN1pB神经元通过三角函数运算实现太阳方位预测的神经机制。研究发现昆虫通过Cry1蛋白感知天光辐照度估算昼长,结合时钟神经元振荡信号,在TuBu1神经元中完成视网膜坐标系到地理坐标系的转换。该研究为仿生导航技术提供了新思路,论文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23
捷克全科医生对持续性躯体症状患者的诊疗认知、方式与需求研究成果显著
为探究捷克全科医生(GPs)对持续性躯体症状(PSS)患者的诊疗情况,研究发现 GPs 面临诸多挑战,额外心身训练可提升能力。
来源:BMC Primary Care 3.2
时间:2025-03-23
从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中挖掘耐热木聚糖酶:生物质转化的新希望
研究人员克隆并表达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 NASA267 的 xyl267,其在高温碱性下活性良好,利于生物质转化。
来源:Microbial Cell Factories 4.3
时间:2025-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