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通新闻搜索为您找到664篇有关 " TEM " 的文章 第1页
  • 新型靶向欧洲常见沙门氏菌噬菌体的特性鉴定与治疗潜力:保障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的新希望

    沙门氏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在欧洲呈上升趋势,抗菌药物耐药问题加剧。研究人员开展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newly isolated bacteriophages targeting the most common Salmonella serovars in Europe” 的研究。结果发现 5 种新噬菌体可裂解多种沙门氏菌血清型,遗传安全且物理稳定,为噬菌体治疗及生物防控提供了新选择。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30

  • 自组装纳米颗粒搭载自体血小板递送siRNA治疗急性肾损伤的创新策略

    编辑推荐:急性肾损伤(AKI)缺乏靶向治疗手段,南京医科大学等团队开发了基于自体血浆蛋白自组装纳米颗粒和血小板递送的p53 siRNA疗法。该研究通过血浆阳离子蛋白介导siRNA纳米颗粒形成,利用血小板天然归巢特性将siRNA精准递送至损伤肾脏,通过细胞外囊泡(EVs)释放实现p53基因沉默,显著改善小鼠AKI模型肾功能指标(BUN/sCr降低50%以上),为临床转化提供新型核酸药物递送平台。

    来源: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10.6

    时间:2025-03-30

  • 可持续生产骨诱导性Co2+、Mg2+和Mn2+取代磷灰石颗粒:生物源碳酸钙的一锅法转化

    编辑推荐:为解决水产加工业废弃贝壳资源化难题,西班牙国家研究理事会等团队通过水热法将牡蛎壳转化为金属掺杂磷灰石(Ap)纳米颗粒,成功制备出含Co<sup>2+</sup>/Mg<sup>2+</sup>/Mn<sup>2+</sup>的骨诱导材料。该材料在无成骨诱导培养基条件下显著促进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17.ASC)和成骨祖细胞(mOBPs)的成骨分化,为骨组织工程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30

  • 基于工程菌靶向递送 AuNPs 及特异性缓解缺氧的双通路肿瘤放射增敏策略:癌症治疗新突破

    为解决放疗中高剂量辐射对健康组织的毒性和肿瘤缺氧介导的放射抵抗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基于工程菌(PCM)和金纳米颗粒(AuNPs)构建集成纳米系统(PCM@AuNPs)用于放射增敏的研究。结果显示该系统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为增强癌症放疗效果提供了新策略。

    来源: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10.6

    时间:2025-03-30

  • STAT3激动剂负载的抗氧化多酚纳米颗粒通过调控心肌细胞铁死亡改善年龄相关性心力衰竭的机制研究

    本研究针对传统心衰治疗效果不佳的临床难题,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团队创新性地开发了负载STAT3激动剂Colivelin的多酚纳米颗粒(PN@Col)。通过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和AUCell分析发现STAT3是调控心肌细胞铁死亡的关键靶点,体外实验证实PN@Col可显著降低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水平,提高GSH/GSSG比值,动物实验显示其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室质量指数(LVMI)。该研究为心衰治疗提供了新型纳米递药策略,发表于《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来源: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10.6

    时间:2025-03-30

  • 基于荧光标记适配体探针与核酸外切酶I信号放大的维生素D灵敏快速检测新方法

    本研究针对维生素D<sub>3</sub>检测需求,开发了一种以富勒烯为猝灭剂、适配体为识别元件的荧光传感器。通过π-π堆叠和氢键作用,5′6-FAM标记的适配体吸附于富勒烯表面导致荧光猝灭(FRET效应),而维生素D<sub>3</sub>结合触发适配体发夹结构解离,实现荧光恢复。结合核酸外切酶I信号放大,检测限达50 nM,线性范围0-600 nM,回收率88.4%-96.3%,重复性3.27%,稳定性90%。该研究为维生素D检测提供了高灵敏、操作简便的新策略。

    来源:Journal of Fluorescence 2.6

    时间:2025-03-29

  • 银纳米颗粒通过H2O2核心信号通路促进刺叶丝石竹细胞中皂苷合成的机制研究

    本研究针对如何提升药用植物次级代谢产物产量的关键问题,来自伊朗的研究团队通过0-10 ppm浓度梯度银纳米颗粒(AgNPs)处理刺叶丝石竹(Acanthophyllum squarrosum)细胞,发现5 ppm AgNPs可显著提高总糖、酚类及三萜/甾体皂苷含量,激活PAL/TAL酶活性,揭示H<sub>2</sub>O<sub>2</sub>通过ABA-SA-MeJA信号轴调控皂苷合成的分子机制,为植物细胞工厂优化提供新策略。

    来源: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PCTOC) 2.3

    时间:2025-03-29

  • 液态钯助力高周转碳 - 碳键形成:开启有机合成新征程

    在碳 - 碳(C─C)键形成反应中,传统钯(Pd)催化剂存在诸多问题,如均相催化剂产物难提纯、可重复使用性差,非均相催化剂机理不明、易钯浸出等。研究人员开展液态 Pd 催化剂(Pd 溶解在液态 Ga 中形成 Ga─Pd)用于高周转 C─C 偶联反应的研究,其周转频率达 2.5×10<sup>8</sup> hour<sup>−1</sup> ,且无 Pd 浸出,为 C─C 键形成反应提供了可持续、可扩展的新策略。

    来源:SCIENCE ADVANCES 11.7

    时间:2025-03-29

  • 基因编辑PRPF31+/− hiPSC-RPE细胞外囊泡RNA含量揭示视网膜变性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潜力

    本研究创新性地发现PRPF31基因缺陷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iPSC-RPE)分泌的细胞外囊泡(EVs)具有独特的RNA特征谱,鉴定出18种miRNA和865种poly(A)RNA可作为视网膜退行性病变的潜在循环生物标志物。作者通过对比基因编辑PRPF31<sup>+/+</sup>与PRPF31<sup>+/−</sup>模型,首次系统揭示了EVs RNA cargo与RPE功能状态的分子关联,为遗传性视网膜疾病(IR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提供了新思路。

    来源:Molecular Therapy Methods & Clinical Development 4.6

    时间:2025-03-29

  • 纳米槲皮素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伴放线聚集杆菌的抗毒力作用:牙周炎治疗的新希望

    为解决牙周炎治疗难题,研究人员开展纳米槲皮素(N-QT)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对伴放线聚集杆菌(A. actinomycetemcomitans)抗毒力作用的研究。结果显示 PDT 可抑制细菌存活、降低代谢活性、减少相关基因表达。这为牙周炎治疗提供新策略。

    来源:AMB Express 3.5

    时间:2025-03-29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