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学习融合的胶质瘤检测研究:精准诊断的新突破
为解决脑肿瘤早期诊断难题,研究人员开展了 “Machine learning fusion for glioma tumor detection” 主题研究。他们利用深度学习和支持向量机(SVM)融合,结合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构建肿瘤检测系统。结果显示,该系统检测准确率达 99.21% ,为脑肿瘤诊断提供了更高效准确的方法。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3
壳聚糖 - 海藻酸盐包封发酵乳杆菌:对抗丙烯酰胺毒性、守护健康的新希望
为解决丙烯酰胺(ACR)这一热加工食品中常见神经毒素对人体健康的威胁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用壳聚糖、海藻酸盐包封发酵乳杆菌(L. fermentum)制备合生元胶囊的研究。结果显示该胶囊能提高益生菌生物利用度,减轻 ACR 毒性。这为防控 ACR 危害提供了新策略。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3
综述:细胞外颗粒: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新见解
这篇综述聚焦细胞外颗粒(EPs)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中的作用。EPs 包括细胞外囊泡(EVs)和非囊泡细胞外颗粒(NVEPs),文中阐述其异质性、在疾病病理中的作用、作为生物标志物及治疗载体的潜力,还探讨面临的挑战与未来方向,值得一读。
来源: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10.6
时间:2025-04-02
用于多巴胺电化学传感的 PEDOT - 聚吡咯复合电极:开启神经递质检测新征程
为解决多巴胺(DA)检测难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基于聚吡咯 / 聚(3,4 - 乙撑二氧噻吩)(PEDOT-PPy)薄膜电极的电化学传感研究。结果显示,该电极检测 DA 线性范围为 5 nM 至 200 µM,检测限低至 5 nM ,且选择性、稳定性良好,对相关疾病诊断意义重大。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1
印度不良新生儿结局的多层次分析:基于全国代表性样本调查数据的复杂因素解析
本研究针对印度日益严重的不良新生儿结局(ANOs)问题,通过分析2019-21年国家家庭健康调查(NFHS-5)中17.4万例分娩数据,采用三级逻辑回归模型揭示:ANOs发生率从2005年的20%升至26.5%,早产率下降但低出生体重(LBW)上升至16.4%。研究发现母亲高等教育(OR 0.92)、产前检查(OR 0.95)和分娩准备知识(OR 0.88)具有保护作用,而医疗求助困难(OR 1.2)和意外妊娠(OR 1.11)是风险因素。该研究为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提供了重要证据。
来源:BMC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 2.8
时间:2025-04-01
综述:通过计算重建超分辨率显微镜中的相互作用来弥合多通道差距
这篇综述系统阐述了超分辨率显微镜(SRM)在解析蛋白质与细胞器纳米级相互作用中的独特优势,提出了"多通道鸿沟"概念——指相互作用分析技术滞后于多通道SRM显微技术的发展。作者创新性地建立了数学框架量化相互作用尺度(I-V型),剖析了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毒性构成的"SRM三元悖论",并分类评述了适用于点云(point-cloud)和体素(voxel)数据的计算分析方法,为精准药物靶点发现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来源:Patterns 6.7
时间:2025-03-29
理解患者对非复杂性下腰痛的认知:基于常识自我调节模型的定性研究及其意义
为解决非复杂性下腰痛(LBP)诊断成像过度使用问题,研究人员以常识自我调节模型(CS-SRM)开展研究,发现多数患者未主动要求成像,该研究为减少不必要成像提供依据。
来源:BMC Primary Care 3.2
时间:2025-03-26
青春期社交隔离影响小鼠社交行为的神经机制研究:催产素与多巴胺的协同作用
为探究社交隔离(SI)对小鼠社交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人员发现青春期 SI 通过催产素调节 VTA - mPFC 多巴胺能回路影响社交行为。
来源: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9.0
时间:2025-03-18
新诊断 1 型糖尿病青年纵向样本靶向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确认疾病标志物
为探寻 1 型糖尿病(T1D)进展标志物,研究人员分析血清样本,证实多种蛋白关联,为疾病研究提供方向。
来源:Diabetologia 8.4
时间:2025-03-15
新冠疫情前后高校电磁场暴露对比分析:揭示科技依赖下的健康隐忧
研究人员针对新冠疫情期间人们对数字技术的依赖,对比分析高校电磁场暴露,发现辐射水平显著上升。
来源:Discover Public Health
时间:2025-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