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慧眼” 识骨转:潜力无限却挑战重重,能否改写肿瘤诊断格局?
为解决肿瘤骨转移(BM)早期准确诊断难题,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开展 AI 诊断 BM 准确性的研究。结果显示 AI 潜力大,与医生诊断性能相当。推荐阅读,一起探索 AI 在医学诊断中的价值。
来源:BMC Cancer 3.4
时间:2025-02-19
化学学院彭海琳课题组与合作者报道首例低功耗二维环栅晶体管
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高迁移率二维半导体/全环绕高κ氧化物外延异质结的精准合成与单片三维集成,并面向亚3纳米节点研制了低功耗、高性能二维环栅晶体管及逻辑单元。该工作突破了阻碍二维电子学发展的关键科学瓶颈,首次验证了二维环栅器件的性能和能耗上优于先进硅基技术,突破了后摩尔时代高速低功耗芯片的二维新材料精准合成与新架构三维异质集成瓶颈,为开发未来高性能芯片技术提供了...
REM 密度 —— 预测难治性抑郁症氯胺酮快速抗抑郁疗效的关键新指标
为解决 REM 睡眠与治疗抵抗性抑郁症(TRD)关系不明,及预测氯胺酮疗效难题,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发现 RD1 可预测氯胺酮疗效等结果。该研究极具价值,推荐科研人员一读。
来源:Neuropsychopharmacology 6.6
时间:2025-02-17
探究自杀行为起始年龄如何塑造主客观自杀意图与企图致死性的关联
为解决自杀风险评估难题,新加坡国立大学的 Anna Szücs 等人开展了自杀意图与企图致死性关联的研究。结果发现二者关联受自杀行为起始年龄影响。这为临床评估自杀风险提供新视角,推荐科研读者阅读。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2-16
首次解析黄刺玫染色体级参考基因组,为蔷薇属研究开辟新前沿
为解决野生蔷薇研究受限问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开展黄刺玫染色体级参考基因组研究,成功组装其基因组并完成注释。该成果为蔷薇属遗传学研究等提供关键支撑,强烈推荐科研读者阅读。
来源:Scientific Data 5.8
时间:2025-02-16
重大发现!美国成年人饮食烟酸摄入与肾结石关联的前沿探究
为探究饮食烟酸摄入与肾结石的关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 Jian Wu 开展相关研究。结果发现美国成年人中,二者呈负相关,60 岁以下人群更显著。该研究为肾结石预防提供新方向,值得科研读者一读。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2-16
索哈杰大学揭示哌唑嗪联合抗毒血清治疗蝎子蜇伤新策略
为解决蝎子蜇伤治疗问题,索哈杰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对比蝎子抗毒血清单用与联用哌唑嗪治疗蝎子蜇伤的研究。结果显示联用可助康复、减抗毒血清用量。该研究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推荐科研读者阅读。
来源:BMC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2.8
时间:2025-02-16
首次解析西伯利亚豆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为生命科学研究开辟新方向
为解决 Mylabris sibirica 基因组资源匮乏,阻碍基因功能、医学应用及生态适应研究的问题,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研究人员开展其染色体水平基因组组装研究。成功获得高质量基因组,为多领域研究提供资源,强烈推荐阅读。
来源:Scientific Data 5.8
时间:2025-02-16
探究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持续利用影响机制的前沿实证研究 —— 基于中国双城的横断面调查
为解决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持续利用率不佳的问题,安徽医科大学 Cong Xia 等研究人员开展了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多因素影响康复服务持续利用。该研究为推动康复服务发展提供依据,值得科研读者一读。
来源:BMC Public Health 3.5
时间:2025-02-16
口腔微生物群变化与 AI 驱动高光谱成像用于冠心病预测的前沿探索
为解决 CAD 诊断难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人员开展口腔微生物群与 AI 驱动高光谱成像预测 CAD 的研究。结果显示 CAD 患者口腔微生物群失调,模型预测性能良好。该研究为 CAD 无创诊断提供新思路,值得科研读者一读。
来源:BMC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2.0
时间:2025-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