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通新闻搜索为您找到1807篇有关 " ROS " 的文章 第1页
  • UVB诱导的HaCaT细胞损伤及水柏枝分子保护机制: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的多靶点抗氧化研究

    本研究针对高原强UVB辐射导致的皮肤光损伤问题,通过体外实验结合网络药理学技术,系统评估了藏药水柏枝(Myricaria paniculata)7种活性成分对UVB诱导的HaCaT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发现水柏枝化合物能显著提升细胞活力(61.34%-69.52%)、降低ROS/MDA水平(最高降幅25.55%),并调控TNF-α/IL-6等炎症因子。通过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鉴定出TNF、PTGS2等7个核心靶点及PI3K-AKT等关键通路,分子 docking证实rhammocitrin等成分与靶点强结合(结合能<-8.8 kcal/mol)。该研究为开发高原特境皮肤防护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30

  • "低光与盐胁迫双重挑战下羊草 redox 稳态调控机制的多组学解析"

    本期推荐:羊草( Leymus chinensis )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牧草常面临低光(LL)与盐胁迫(Salt)双重压力。黑龙江农科院与扬州大学联合团队通过整合转录组与代谢组分析,发现碳代谢通路下调、光呼吸(GO1)与GSH/GSSG氧化还原系统差异响应是LL-Salt协同作用的关键机制,为牧草抗逆育种提供新靶点。研究揭示细胞redox稳态在环境胁迫中的核心作用,发表于《BMC Genomics》。

    来源:BMC Genomics 3.5

    时间:2025-03-30

  • 揭秘植物受精奥秘:ZmRALF12 与乙烯协同驱动助细胞程序性死亡

    在植物受精过程中,助细胞程序性死亡(PCD)对防止多精受精至关重要,但相关分子机制不明。华中师范大学等研究人员以玉米为对象,探究助细胞退化过程。结果发现受精诱导的 ZmRALF12 肽引发线粒体 ROS 产生和乙烯信号传导,促进助细胞死亡。该研究揭示了植物 dPCD 机制,为相关研究提供资源。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30

  • SIRT1 激活对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开启心血管疾病治疗新希望

    为探究 SIRT1 在棕榈酸(PA)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H9c2 细胞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结果发现,激活 SIRT1 可恢复线粒体功能和细胞内离子稳态,减少 K - 乙酰化和细胞凋亡。这为胰岛素抵抗相关心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来源:BMC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2

    时间:2025-03-30

  • 基于工程菌靶向递送 AuNPs 及特异性缓解缺氧的双通路肿瘤放射增敏策略:癌症治疗新突破

    为解决放疗中高剂量辐射对健康组织的毒性和肿瘤缺氧介导的放射抵抗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基于工程菌(PCM)和金纳米颗粒(AuNPs)构建集成纳米系统(PCM@AuNPs)用于放射增敏的研究。结果显示该系统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为增强癌症放疗效果提供了新策略。

    来源: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10.6

    时间:2025-03-30

  • 人类输卵管上皮空间转录组分析揭示区域特异性基因表达模式及其在生育与卵巢癌中的意义

    编辑推荐:本研究通过GeoMx DSP空间转录组技术,首次系统解析了人输卵管(FT)不同解剖区域(伞部、壶腹、峡部等)上皮细胞的1800个基因表达谱,发现成熟纤毛细胞标志物(FOXJ1/PAX8比值、MLF1等)向伞端递增,远端FT中ROS/凋亡相关基因(TXNIP、BAD)上调,以及MHC-II基因的月经周期依赖性调控,为理解输卵管生理功能、不孕症机制及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HGSOC)起源提供了关键分子图谱。

    来源:Communications Biology 5.2

    时间:2025-03-30

  • 综述:巨噬细胞极化过程中代谢与表观遗传学的相互作用

    本文聚焦巨噬细胞极化,详细阐述了代谢与表观遗传修饰(如组蛋白乙酰化、甲基化等)之间的紧密联系。揭示关键代谢物(乙酰辅酶 A、α- 酮戊二酸等)作为共因子影响巨噬细胞功能和极化的机制,为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和炎症性疾病(如糖尿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来源:Epigenetics & Chromatin 4.2

    时间:2025-03-30

  • 综述:通过天然和合成分子削弱运动性和生物膜形成以缓解分枝杆菌感染

    这篇综述系统阐述了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p.)通过生物膜(biofilm)形成和滑动 motility(sliding motility)介导的致病机制,重点解析了mmpL基因(脂质转运)和groEL(生物膜成熟关键因子)等分子靶点,并探讨了纳米材料等新型化合物干预策略,为耐药性结核病(M. tuberculosis)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治疗提供了突破方向。

    来源: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4

    时间:2025-03-30

  • 综述:干细胞与睡眠的相互影响:改善干细胞治疗的新机遇

    这篇综述系统阐述了睡眠与干细胞生物学之间的双向调控关系,揭示了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通过调控造血干细胞(HSCs)、间充质干细胞(MSCs)等组织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归巢和分化功能影响组织再生。同时探讨了干细胞移植(如HSCT)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以及利用多能干细胞(PSCs)建模睡眠障碍的创新策略,为优化干细胞疗法和睡眠医学的交叉应用提供了重要见解。

    来源: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 7.1

    时间:2025-03-30

  • 基因组规模CRISPRi筛选揭示pcnB抑制赋予大肠杆菌游离脂肪酸高效合成的生理优势

    编辑推荐:为解决微生物合成游离脂肪酸(FFAs)过程中生理限制的瓶颈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组规模CRISPRi筛选结合FACS/NGS技术,发现抑制poly(A)聚合酶基因pcnB可增强质子消耗系统基因稳定性,改善膜特性、氧化还原状态和能量水平,使工程菌株pcnB-acrD-fadR<sup>+</sup>在分批补料发酵中达到35.1 g L<sup>-1</sup>的FFAs产量,创下大肠杆菌最高记录,为微生物生理工程提供了新策略。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3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