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酶通过靶向运动性、群体感应及毒力基因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
为解决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生物膜在食品和医疗领域的顽固性问题,研究人员探索了食品级肽酶风味酶(Flavourzyme)的防控潜力。研究发现,300 µL/mL(1×最小抑菌浓度MIC)的风味酶可杀灭铜绿假单胞菌;0.125×MIC剂量即可抑制MBEC™装置中>4.5 log CFU/peg的生物膜形成,并显著降低群体感应(QS)分子如C<sub>4</sub>-HSL的合成。该研究为食品防腐提供了精准浓度方案,展现了风味酶作为绿色抗生物膜剂的广阔前景。
来源:Current Microbiology
时间:2025-04-11
基于质谱技术的鉴定揭示犬泌尿道感染的多微生物特性及其对动物健康的重要意义
在兽医临床中,犬泌尿道感染(UTIs)病因复杂,传统诊断方式有限且常缺乏药敏测试。研究人员分析 389 份犬 UTIs 尿液样本,发现主要病原体,明确共感染情况和抗菌药物效果及耐药率。该研究有助于改善家畜分子诊断和监测耐药性。
来源:Brazil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时间:2025-04-11
揭示纤细穿心莲(Andrographis gracilis Nees)多重药用潜力:抗氧化、抗炎、抗菌活性及次生代谢物特征研究
为探究纤细穿心莲(Andrographis gracilis Nees)的药用价值,研究人员开展了其叶片代谢轮廓及抗氧化、抗炎、抗菌活性的研究。结果显示,该植物抗氧化活性强(IC<sub>50</sub>为 17.13±0.5µg/ml ),抗炎、抗菌效果良好,还鉴定出 27 种生物活性化合物,首次全面验证其传统药用价值。
美国特拉华湾牡蛎养殖场细菌污染风险评估:多种病原体的季节性分布与水质关联研究
本研究首次系统评估了特拉华湾Rehoboth Bay牡蛎养殖场(Sally Cove)海水和牡蛎中8种病原菌(V. parahaemolyticus、STEC、S. enterica等)的季节性分布特征,发现所有目标菌株在7-9月持续存在,部分菌株(如L. monocytogenes)在10月消失。研究通过qPCR检测结合水质参数(温度15.30-29.67°C、pH 7.25-7.95)分析,揭示了养殖环境微生物污染与人类/动物粪便输入的关联性,为生食牡蛎安全风险预警提供了重要数据基础。
来源:Microbiology Spectrum
时间:2025-04-11
解析表面活性蛋白 D(SP-D)与聚糖结合机制的新型计算流程及其意义
为解决表面活性蛋白 D(SP-D)与多种致病表面聚糖详细结合机制不明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发并验证了一种计算流程。研究发现了 SP-D 中关键结合位点及钙螯合模式,还发现 SP-D 与铜绿假单胞菌菌毛聚糖结合最稳定,有助于理解其免疫作用及开发疗法。
来源:Biophysical Journal
时间:2025-04-11
工程化核质穿梭载体实现可编程编辑器的模块化装载:基因治疗递送系统的重大突破
本研究针对基因编辑工具(如CRISPR-Cas9、碱基编辑器BE和先导编辑器PE)递送效率低、稳定性差等关键问题,开发了名为ENVLPE+的病毒样颗粒(VLP)系统。通过核质穿梭机制和Csy4介导的pegRNA 3'端保护策略,实现了RNP复合物的高效装载与递送,在体外和体内(包括视网膜疾病小鼠模型)展现出显著优于现有VLP系统的编辑效率,为遗传病治疗提供了新型递送平台。
婆罗洲巴戎水稻(Oryza sativa var Bajong)的抗氧化及抗菌特性:潜力巨大的健康新选择
为探究不同地区水稻的抗氧化和抗菌特性差异,研究人员对来自砂拉越不同地区的巴戎水稻(<em>Oryza sativa</em> var Bajong)展开研究。结果发现巴戎水稻有较高的氨基酸、总酚和黄酮含量,且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抗菌活性。这为其在医药和营养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依据<span><span tabindex="0" data-testid="ref_content_circle" aria-describedby="hzznmic" data-popupid="hzznmic">1</span><span tabindex="0" data-testid="ref_content_circle" aria-describedby="issturp" data-popupid="issturp">12</span></span>。
来源:BMC Chemistry
时间:2025-04-11
MetaFlowTrain:揭秘微生物间代谢互作的创新利器,开启生态与健康研究新征程
为解决现有研究方法在探究外代谢物介导的生物间相互作用时存在的不足,研究人员开展 MetaFlowTrain 系统的研发及应用研究。结果显示该系统可研究多种生物间代谢互作,揭示土壤调节效应等。其意义在于为多领域研究提供有力工具。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4-11
皮肤软组织感染住院患者经验性抗生素选择的优化:INSPIRE 3 皮肤软组织随机临床试验成果揭示
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对 92 家医院、60725 名非重症成年患者的集群随机临床试验,发现计算机化医嘱录入(CPOE)提示结合患者耐药菌(MDRO)感染风险评估,能显著减少经验性广谱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且不影响患者安全,对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意义重大。
来源:JAMA Internal Medicine
时间:2025-04-11
综述:细菌源性抗氧化代谢物的研究进展:生产、纯化、表征、潜在应用及局限
这篇综述聚焦细菌源性抗氧化代谢物。在生物系统中,活性氧(ROS)和活性氮(RNS)适量时参与细胞调节,过量则会引发多种健康问题。本文全面探讨了来自放线菌门、蓝细菌门等五类细菌的抗氧化代谢物,涵盖其生产、提取、生物活性等方面,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来源:Archives of Pharmacal Research
时间: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