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 CA12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潜在预后生物标志物
为探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糖类抗原 125(CA125)水平与长期死亡率的关系及其作为生物标志物的预测价值,研究人员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CA125 水平升高与全因死亡率增加显著相关,或可作为 CHF 患者死亡率的潜在预后生物标志物。
来源:BMC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2
时间:2025-03-28
AAV9-cBIN1 基因疗法: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新希望
缺血性心肌病引发的心力衰竭严重威胁健康,为探寻有效治疗方案,研究人员开展 AAV9-cBIN1 基因疗法对犬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该疗法可改善左心室功能等指标,这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带来新方向。
来源:Communications Medicine 5.4
时间:2025-03-28
重大突破!新型小鼠模型揭示心脏免疫球蛋白轻链淀粉样变性的关键机制
为解决缺乏可靠的免疫球蛋白轻链淀粉样变性(AL)体内模型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构建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结果显示,该模型可重现人类心脏 AL 淀粉样变性,为研究和治疗评估提供有价值工具。意义重大,助力相关研究进展。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28
VExUS 超声评估与急性心肾综合征中袢利尿剂疗效的关联研究
在急性心肾综合征(CRS)的诊疗面临诸多难题的背景下,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静脉过剩超声(VExUS)分级系统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袢利尿剂疗效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高 VExUS 和肾静脉淤滞指数(RVSI)分级与利尿剂疗效降低相关,这为 CRS 治疗中利尿剂的使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来源:BMC Nephrology 2.2
时间:2025-03-28
心力衰竭全因死亡率综合预测模型:整合多参数的创新突破
心力衰竭(HF)精准风险预测困难,研究人员整合人口统计学、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和生化参数,开发并验证综合预后模型。研究发现该模型能有效预测全因死亡率,为临床决策和患者分层提供帮助。
来源:BMC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2
时间:2025-03-27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风险评估模型:为肺癌患者心脏健康保驾护航
为解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肺癌时心肌炎风险预测难题,研究人员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助力临床决策,改善患者预后。
来源:BMC Cancer 3.4
时间:2025-03-26
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对心力衰竭患者 30 天再入院的影响:新的预测指标与机制探索
为探究心力衰竭(HF)患者短期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发现 HRR 是独立预测指标,NT-proBNP 起部分介导作用,为 HF 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来源:BMC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2
时间:2025-03-26
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营养状况评估:MUST 与 CONUT 评分的比较及临床意义
为评估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营养状况,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发现 CONUT 评分更敏感但有局限,意义重大。
来源:Rheumatology International 3.2
时间:2025-03-25
慢性心力衰竭预后评估中肌酐、尿素氮和尿酸临界值的关键作用
研究人员为改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开展相关研究,发现 Scr、BUN、UA 临界值可评估预后,意义重大。
来源:BMC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2
时间:2025-03-23
1q21 增益或扩增:系统性轻链淀粉样变预后的关键指标
研究人员分析 175 例 AL 患者 iFISH 异常影响,发现 + 1q21 与疾病进展相关,为治疗提供新方向。
来源:Annals of Hematology 3
时间:2025-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