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化Vibrio natriegens实现低生物量高产丙酮酸:揭示副产物parapyruvate的形成机制
本期推荐:德国研究人员针对生物法丙酮酸生产过程中碳损失问题,通过代谢工程改造Vibrio natriegens△vnp12△aceE菌株,开发出低生物量(6.6 g<sub>CDW</sub> L<sup>-1</sup>)高生产率(4.1 g<sub>Pyr</sub> L<sup>-1</sup> h<sup>-1</sup>)的发酵工艺,首次发现微生物发酵中parapyruvate的化学-酶促双重形成机制,为优化工业级丙酮酸生产提供了新见解。
来源:Microbial Cell Factories 4.3
时间:2025-03-29
揭秘海洋中降解聚羟基丁酸酯(PHB)细菌的基因组奥秘:为生物可降解塑料研究开辟新方向
为探究生物可降解塑料聚羟基丁酸酯(PHB)的降解机制,研究人员从日本沿海海水样本中分离出 6 株降解 PHB 的细菌并测序其基因组。结果显示,这些菌株基因组大小在 4.5 - 6.6 Mb,且与已知 PHB 降解菌在系统发育上不同,这为深入研究 PHB 降解机制及海洋生态作用提供了基础。
来源:Microbiology Resource Announcements 0.7
时间:2025-03-29
陈槐团队揭示泥炭藓在冷浸田中种植对土壤碳汇增强的调控机制
图 1泥炭藓种植通过调节微生物功能和缓解磷限制增强了土壤碳固存概念图
上述研究结果于2025年3月以“Sphagnum cultivation enhances soil carbon stock by alleviating microbial phosphorus limitation”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一区TOP期刊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上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5-03-29
一种快速高效的大肠杆菌多基因组合抑制策略:简化代谢调控新途径
在代谢工程中,多基因表达调控至关重要,现有 CRISPRi 多基因调控构建众多单导向 RNA(sgRNA)表达质粒困难。研究人员开发组合抑制系统,优化多 sgRNA 表达,以 N - 乙酰神经氨酸(NeuAc)合成验证,简化多基因调控,助力工程菌株代谢流微调。
来源:Microbial Cell Factories 4.3
时间:2025-03-29
寄生蜂 “入侵” 引发宿主微生物群 “洗牌”:Xenos gadagkari 对 Polistes wattii 微生物群的影响及生态意义
在昆虫共生微生物研究领域,为探究季节、性别和寄生对社会性昆虫微生物群的影响,研究人员以亚洲黄蜂 Polistes wattii(P. wattii)为对象开展研究。结果发现,P. wattii 微生物群存在季节和性别差异,Xenos gadagkari 寄生会改变其微生物群组成。该研究为理解昆虫共生微生物关系提供了新视角。
来源:Microbial Ecology 3.3
时间:2025-03-28
上海交大沈国清、陈钦程团队发文高性能生物炭负载空气阴极同步实现废水治理和能源产出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沈国清/陈钦程团队在国际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权威期刊Water Research(影响因子11.5,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发表“Single-atom Fe-decorated N-doped porous carbon from waste biomass as a high-performance air-cathode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microbial fuel cells”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提出了...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5-03-27
基于Yarrowia lipolytica工程菌株利用甘露醇和大型藻类生物质提取物合成脂肪酸的底盘构建
编辑推荐:为解决大型藻类生物质资源化利用难题,波兰研究人员通过敲除Y. lipolytica的EYD1基因(YALI0F01650g)并过表达DGA1基因(YALI0E32769g),构建了能高效利用褐藻甘露醇提取物的工程菌株AJDA△eyd1Dga1,其脂质产量达3.95 g/L(占生物量31.19%),为第三代生物燃料开发提供了新策略。
来源:Microbial Cell Factories 4.3
时间:2025-03-27
污水与农家肥协同作用对番茄生长及土壤健康的可持续农业影响研究
为解决长期污水灌溉导致的作物生长抑制和土壤退化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盆栽实验,探究农家肥(FYM)与污水(WW)混合灌溉对番茄生长及土壤健康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50%WW+50%CW(运河水)配合20 t·ha<sup>−1</sup> FYM的处理组显著提升番茄产量(546.32 g/株)、光合速率(36.37 µmol CO<sub>2</sub> m<sup>−2</sup> s<sup>−1</sup>)及土壤酶活性(β-Glu-A达247.13 μg PNP g<sup>−1</sup> h<sup>−1</sup>),为缺水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来源:Journal of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3.4
时间:2025-03-26
解析拟南芥组织转录组与翻译组:解锁基因表达调控密码
为解决植物细胞翻译水平研究困难、相关数据集有限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拟南芥幼苗根和芽转录组(RNA-Seq)和核糖体足迹(Ribo-Seq)对比研究。结果提供了蛋白编码 mRNA 的翻译适应性信息,有助于全面了解基因表达调控水平,意义重大。
来源:Scientific Data 5.8
时间:2025-03-26
大肠杆菌厌氧发酵底物分解代谢的奥秘:核糖体、蛋白质组与生长调控
为探究大肠杆菌在厌氧发酵底物时的生理变化,研究人员开展了底物对蛋白质组重编程影响的研究,发现底物性质影响生长,对优化工业厌氧转化有意义。
来源:Microbial Cell Factories 4.3
时间: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