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 PET/CT 助力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反应精准预测,开启个性化医疗新征程
为解决霍奇金淋巴瘤(HL)治疗反应评估的客观性和重复性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利用<sup>18</sup>F-FDG PET/CT 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结果显示 Delta-SUV<sub>max</sub>是最显著预测指标,建立了相关截断值,模型 AUC 达 0.878,有助于早期识别无反应者,调整治疗方案。
来源:Journal of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1.6
时间:2025-04-07
基于三维器官分割的 CT 衰减参数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脂肪变性的研究
为评估 CT 衍生参数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脂肪变性评估中的适用性,研究人员对 243 例 CHB 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通过自动 3D 分析提取的 CT 衰减参数有望成为评估 CHB 患者肝脂肪变性的工具,这为临床评估提供了新方法。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7
坐、仰卧位尸体死后 CT 检查中腹部器官位置变化研究:解开法医学关键谜题的钥匙
在法医学领域,死后计算机断层扫描(PMCT)意义重大,但临床与 PMCT 常取仰卧位,与事故中人体真实体位不同,器官位置变化不明。研究人员针对此,对一具男性尸体开展坐、仰卧位 PMCT 对比研究,发现右侧器官位移明显。这对法医学创伤评估意义非凡。
来源:Rechtsmedizin 0.4
时间:2025-04-07
综述:急性胰腺炎“无人区”阶段的管理
这篇综述系统探讨了急性胰腺炎(AP)早期(72小时内)临床决策的挑战与策略。作者团队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从诊断标准(修订版亚特兰大分类)、病因学鉴别(胆源性/酒精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等)、严重度评估(BISAP/HAPS/CTSI评分)到液体复苏(乳酸林格液vs生理盐水)、营养支持(早期肠内营养)和疼痛管理(阿片类药物选择)提出全面建议,特别强调“无人区”阶段多器官衰竭(MOF)监测和避免抗生素滥用的重要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关键时间窗的决策框架。
来源:Internal and Emergency Medicine 3.2
时间:2025-04-07
基于蜜蜂授粉的转基因油菜大规模监测新方法:花粉qPCR检测技术的应用
随着转基因(GM)作物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对高效监测系统的需求日益迫切。研究人员通过战略部署蜂箱,采用TaqMan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蜜蜂采集的油菜花粉中GM成分,发现100-200米蜂箱花粉的CaMV35S、Bar、NPTII、HPT基因ΔCt值显著低于300-1100米样本,证实该技术可为GM作物扩散提供早期预警,为监管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来源:Transgenic Research 2.7
时间:2025-04-07
术前影像评估胸顶神经源性肿瘤对机器人手术的适宜性:为精准外科治疗提供关键指引
为预测胸顶神经源性肿瘤患者机器人手术的适宜性,研究人员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对接受机器人辅助胸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手术可行但术后 1 年内神经并发症常见,与锁骨下血管接触的肿瘤需特殊考量,为临床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来源:General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1.1
时间:2025-04-07
颈部剂量限制环可降低早期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头颈部淋巴水肿:剂量学 - 临床验证
为解决鼻咽癌(NPC)调强放疗(IMRT)后患者头颈部淋巴水肿发生率高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设置颈部前后区域剂量限制环以确定最佳限制剂量的研究。结果表明 16Gy 为最佳限制剂量,能降低淋巴水肿发生率,为 IMRT 计划设计提供新方法。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7
肽基炎症响应型植入物涂层通过序贯调控骨再生增强界面骨整合
编辑推荐:针对骨植入物无菌性松动这一临床难题,华中科技大学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贻贝启发的DOPA-P1@P2多功能涂层。该涂层通过K23/PVGLIG/K15/Y5多肽序列的炎症响应性释放,实现M2巨噬细胞极化、血管生成和成骨的序贯调控,使最大推出力提升161%、骨体积分数提高207%、骨-植入物接触率激增1409%,为植入物表面设计提供了新范式。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4-07
乙肝相关肝癌术后辅助治疗新方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 α-2b 与抗 PD-1 序贯联合疗法的突破性研究
为解决乙肝相关肝细胞癌(HCC)术后复发难题,研究人员开展了聚乙二醇化干扰素 α-2b(ropeg)与抗 PD-1 抗体纳武利尤单抗序贯治疗作为辅助疗法的 Ⅰ 期剂量递增试验。结果显示该疗法安全有效,有望用于 HCC 辅助治疗。
来源:Hepatology International 5.9
时间:2025-04-07
Micro-CT 与锥形束 CT 评估半规管裂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探究
为解决半规管裂(SSCD)的诊断问题,研究人员对 39 块无可见损伤的干燥颞骨进行 Micro-CT 和锥形束 CT 检查。结果显示两者在检测半规管裂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强调了锥形束 CT 扫描有微小异常时诊断失误的风险,对临床诊断意义重大。
来源:Anatomical Science International 1.2
时间:2025-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