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通新闻搜索为您找到971篇有关 " KUB 造影 " 的文章 第1页
  • 消除心肌灌注显像中注射部位残留放射性药物活性所致伪影的研究:对诊断准确性的重要意义

    为解决心肌灌注显像(MPI)中由注射部位残留放射性药物活性导致伪影影响图像质量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对 Discovery NM 530c 半导体 γ 相机成像伪影的研究。结果发现铅屏蔽可消除伪影,改变近 20% 患者的最终诊断。该研究对提高 MPI 诊断准确性意义重大。

    来源:EJNMMI Research 3.1

    时间:2025-03-29

  • 经足淋巴管造影术及外周淋巴漏的治疗:探寻淋巴疾病诊疗新路径

    为解决外周淋巴漏的诊疗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经足淋巴管造影术(Transpedal lymphangiography)及外周淋巴漏介入治疗的研究。结果显示该造影术技术成功率 75 - 100%,多种介入手段临床成功率 80 - 100% ,为外周淋巴漏诊疗提供了新选择。

    来源:Die Radiologie 0.7

    时间:2025-03-29

  • 基于光子计数 CT 血管造影的腹主动脉钙化定量分析:高危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

    为解决腹主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评估缺乏共识,且现有评估方法不够精确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利用光子计数 CT(PCCT)血管造影的虚拟非钙(VNCa)算法评估腹主动脉钙化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PCV>14.81% 可指示心血管疾病(CVD)风险增加,这为识别高危患者提供了新途径。

    来源:La radiologia medica 9.7

    时间:2025-03-29

  • 肺动脉大小对小儿及先天性心脏移植术后早期结局的预测价值探究

    为探究术前肺动脉(PA)大小对小儿及先天性心脏移植(OHT)术后结局的预测价值,研究人员开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 PA 大小与急性右心室(RV)衰竭等重要术后结局无显著关联。该研究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助力优化手术方案。

    来源:Pediatric Cardiology 1.5

    时间:2025-03-29

  • 综述:钝性脑血管损伤的文献计量分析:最具影响力的50篇文献

    这篇综述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梳理了钝性脑血管损伤(BCVI)领域最具影响力的50篇高引文献,揭示了该领域的研究趋势、核心作者及期刊分布。文章指出,随着筛查技术(如CTA)和诊疗规范的进步,BCVI检出率显著提升(平均单篇引用135.2次),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同时为未来研究指明了方向。

    来源:Neurosurgical Review 2.5

    时间:2025-03-29

  • 综述:残留结石碎片:定义、诊断标准的系统评价

    本文系统综述了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逆行肾内手术(RIRS)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残留结石碎片(RSF)的定义、诊断方法。发现 RSF 定义不统一,CT 是可靠诊断方式,其大小、位置影响预后,还提出风险分层和随访策略,为规范诊疗提供参考。

    来源:World Journal of Urology 2.8

    时间:2025-03-29

  • 多模态成像诊断左心室脂肪瘤的特征及手术干预新见解

    为明确心脏脂肪瘤的最佳治疗策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研究人员开展了左心室脂肪瘤多模态成像及手术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多模态成像可精准诊断,对该罕见病例采取手术干预,为治疗策略提供新线索,有重要临床意义。

    来源:Cardiovascular Ultrasound 1.9

    时间:2025-03-29

  • 乳腺癌新辅助系统治疗疗效评估:俯卧位胸部光子计数探测器CT的可行性研究

    本研究针对乳腺癌新辅助系统治疗(NAST)后疗效评估的临床需求,探索了俯卧位胸部光子计数探测器CT(PCCT)的创新应用。德国研究团队通过9例患者的回顾性队列分析,证实PCCT可准确检测肿瘤大小、面积、T分期及腋窝淋巴结的显著变化(p<0.001),对完全缓解病例的识别与病理结果完全一致。这项发表于《European Radiology Experimental》的突破性研究,为传统MRI评估提供了极具潜力的替代方案,其独特优势在于无需额外辐射或造影剂即可同步评估乳腺与腋窝区域。

    来源:European Radiology Experimental 3.8

    时间:2025-03-29

  •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抗凝治疗:关乎生死的关键探索

    为探究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STEMI-CS)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后抗凝治疗(PPA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人员分析相关数据。结果显示 PPAC 降低患者院内全因死亡率且不增加大出血风险,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来源:BMC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2

    时间:2025-03-29

  • 揭秘心脏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引发严重黄疸的潜在风险及应对策略

    为解决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风险患者中使用时可能引发的并发症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 IABP 植入与进行性黄疸相关的研究。结果发现 IABP 球囊尺寸选择不当可能导致内脏缺血,及时移除 IABP 可缓解黄疸症状。这为优化 IABP 使用策略提供依据。

    来源: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1.5

    时间:2025-03-29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