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基因组分析:揭示三株 Pseudomonas palleroniana 菌株抗太子参病原菌的代谢物差异及生物防治潜力
为解决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因大规模种植引发的病害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对其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组的研究,筛选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菌株。结果发现三株 P. palleroniana 菌株有不同抑菌活性和代谢物,为太子参病害生物防治提供新资源。
来源:BMC Genomics 3.5
时间:2025-04-03
综述: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与电子烟使用:健康风险及机制综述
这篇综述聚焦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等)与电子烟使用的关系。研究发现,电子烟会增加患病风险,通过影响气道免疫功能、引发氧化应激等机制,危害健康。其结论为制定公共卫生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来源: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2.8
时间:2025-04-02
玉米穗中受精与未受精子房间的 “自相残杀” 现象:机制解析与增产启示
为探究禾谷类作物花穗中早期受精与未受精子房间的相互作用,中国农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以玉米为材料开展研究。结果发现二者存在相互作用,且受激素和 MAPK 信号通路调控。该研究为提高作物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来源:Communications Biology 5.2
时间:2025-04-01
人工智能在预防猝死方面的应用
由于人工智能,许多心脏性猝死病例可以避免。作为一项即将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的新研究的一部分,来自Inserm、巴黎城市大学和巴黎公立医院集团(AP-HP)的研究人员与他们在美国的同事合作,开发了一个模仿人类大脑的人工神经元网络。在对超过24万例动态心电图数据的分析中,该算法确定了70%以上的患者在接下来的2周内有可能引发心脏骤停的严重心律失常风险。
护理质量评估工具的创新验证:基于双因子探索性结构方程模型的中文版QNC量表心理测量学分析
编辑推荐:本研究针对护理质量评估工具(QNC)缺乏跨文化验证的问题,通过双因子ESEM模型分析944名台湾护士数据,发现中文版QNC量表具有优异心理测量特性(CFI=0.98,RMSEA=0.06),包含1个全局因子和7个特定维度,为临床护理质量评估提供了兼具整体性与特异性的可靠工具。
来源:BMC Nursing 1.9
时间:2025-04-01
HgTe 量子阱约瑟夫森结相动力学中的倍周期现象:拓扑超导性研究的新视角
在拓扑约瑟夫森结研究中,分数 AC 约瑟夫森效应的起源存在争议。研究人员对基于 HgTe 量子阱的约瑟夫森结进行微波发射测量。结果表明,电路寄生电感会导致倍周期现象,产生<span data-custom-copy-text="\(f_{j}/2\)"><span><span aria-hidden="true"><span><span style="height:1.0361em;vertical-align:-0.2861em;"></span><span><span style="margin-right:0.10764em;">f</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height:0.3117em;"><span style="top:-2.55em;margin-left:-0.1076em;margin-right:0.05em;"><span style="height:2.7em;"></span><span><span><span style="margin-right:0.05724em;">j</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height:0.2861em;"><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pan>/2</span></span></span></span></span>的微波发射峰。这为解释相关实验现象提供了新依据,对研究拓扑超导性意义重大。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30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朊病毒感染小鼠模型中的生物学特性与转录组特征研究
编辑推荐:本研究针对朊病毒(PrP<sup>Sc</sup>)感染可能影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治疗安全性的关键问题,通过比较ME7朊病毒株感染小鼠与对照组的AdMSCs特性差异。研究发现感染组AdMSCs呈现细胞增大、活力降低、迁移能力减弱等表型改变,并鉴定出367个差异表达基因,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和铁代谢调控基因Hp/hepcidin上调。该研究为朊病毒疾病干细胞治疗的安全评估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
来源: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 7.1
时间:2025-03-29
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胃癌预后新 “标靶”,开启精准诊疗新征程
胃癌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攀升,早期检测手段匮乏。研究人员围绕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开展胃癌相关研究。结果显示,LBP 在胃癌中高表达,影响患者预后,与肿瘤免疫浸润等相关。该研究为胃癌诊疗提供新方向,意义重大。
来源:BMC Gastroenterology 2.5
时间:2025-03-29
探秘骨与组织奥秘:新技术、新因子与疾病关联的突破性研究
为解决骨与硬组织研究中的技术难题、探究相关因子作用及疾病机制,研究人员开展了骨组织切片技术创新、牙本质形成及骨分化相关因子研究和胃黏膜疾病研究。分别得出改进的切片方法可用于高分辨率分析、Bmi1 促进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等结果,为相关领域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来源:Histochemistry and Cell Biology 2.1
时间:2025-03-28
新冠病毒 Nsp1 蛋白:mRNA 降解与翻译抑制机制新解,开启抗疫研究新征程
这篇研究聚焦新冠病毒非结构蛋白 1(Nsp1),通过无细胞翻译系统,揭示其介导宿主 mRNA 降解独立于翻译抑制,且不同冠状病毒 Nsp1 作用机制有差异。该成果为理解病毒感染机制、开发靶向疗法提供关键依据。
来源:Cell Reports 7.5
时间: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