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 LRRK2:提升晚期透明细胞肾细胞癌联合治疗效果的新策略
为优化晚期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联合治疗,研究人员发现 LRRK2 靶点,开发 LR-protac 增效。
来源:Oncogene 6.9
时间:2025-03-24
综述:白细胞介素 6(IL6)信号通路对线粒体功能的调控及其与衰老相关性研究进展
IL6 与线粒体功能关系密切,本文揭示其抑制线粒体功能机制,为衰老相关疾病治疗提供思路。
来源:Cell Reports 7.5
时间:2025-03-10
我国学者在过敏性哮喘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研究成果以“缺氧诱导因子2a(HIF2α)通过调节磷脂代谢促进干性Th2细胞的致病性极化(Hypoxia-inducible factor 2α promotes pathogenic polarization of stem-like Th2 cells via modulation of phospholipid metabolism)”为题,于2024年12月10日发表在《免疫》(Immunity)杂志上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5-01-10
【科研动态】深耕十年,苏莉教授团队揭示SIPA1调控三阴乳腺癌转移的秘密
2023年7月27日在Nature子刊《 Oncogene 》发表题为 “ A Novel Transcription Factor SIPA1: Identification and Verification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 的研究论文,揭示了SIPA1作为转录因子促进三阴乳腺癌转移的机制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3-08-09
癌症为什么是组织特异性的?
怎样的基因突变会导致组织特异性癌症?
Nature子刊:如何更好地培养iPS细胞
目前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的培养条件虽然有助于维持细胞的多能性,但也可能引入污染物,大大限制了这些细胞在临床上的应用。为此,日本RIKEN的研究团队找到了一个更好的hiPSC培养方案。他们发现,一种参与免疫应答的趋化因子CCL2能够替代干细胞培养中的传统生长因子,增强干细胞的多能性。这一成果发表在Nature旗下的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
新英格兰医学:解析罕见癌症的血供新机制
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遗传突变似乎增加了肿瘤中的红细胞生成。基于对来自罕见内分泌肿瘤组织的分析,这一研究发现有可能帮助阐明一些肿瘤生成新的血液供应来维持它们生长的机制。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近期中国药科大学江苏省肿瘤发生与干预重点试验室的研究人员在脑胶质瘤发病机制研究中获得新的发现,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Nature出版集团(NPG)旗下的《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2010年IF为9.05)刊物上
最新《Cancer Cell》封面文章
生物通报道,杜克大学医学院药理与癌症生物学系,外科系,病理系,Cleveland Clinic干细胞生物与再生医学系的研究者在最新的一期Cancer Cell上发表研究进展Hypoxia-Inducible Factors Regulate Tumorigenic Capacity of Glioma Stem Ce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