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及其分化的肝样细胞来源的小细胞外囊泡 microRNAs 抗肝纤维化研究:开启肝病治疗新希望
为解决肝纤维化这一严重威胁健康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间充质干细胞(MSC)来源的小细胞外囊泡(sEVs)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发现 UCMSCs 和其分化的肝样细胞(hpUCMSCs)来源的 sEVs 可缓解小鼠肝纤维化,还鉴定出相关差异 miRNAs,这为肝纤维化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来源:Biotechnology Letters 2
时间:2025-04-04
碳基催化剂近常温电化学氧化一氧化氮制备高浓度硝酸
来自某研究团队的研究人员针对一氧化氮(NO)排放的环境挑战,开发了一种利用碳基催化剂在近常温条件下将NO电化学转化为无盐高浓度硝酸(HNO<sub>3</sub>)的新方法。该系统在100 mA cm<sup>−2</sup>电流密度下实现>90%法拉第效率(FE),对0.5 vol%低浓度NO仍保持>70% FE。通过膜电极组件电解槽的气相进料策略,直接从NO和去离子水制备32 wt% HNO<sub>3</sub>,在800 mA cm<sup>−2</sup>下达到86% FE,无需电解液添加剂或后续纯化。该研究为NO废气资源化利用和绿色化工生产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来源:Nature Catalysis 42.9
时间:2025-04-04
CLC‑db:开启手性配体与催化剂研究新征程的开源数据库
为解决传统实验方法研究手性配体和催化剂缓慢复杂,以及现有数据库不完善、数据稀缺等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手性配体和催化剂数据库(CLC-DB)的研究。结果是构建出首个开源综合数据库,含 1861 个分子等信息。其意义在于推动相关研究,助力不对称催化发展。
来源:Journal of Cheminformatics 7.1
时间:2025-04-04
综述:氧化应激作为前列腺癌进展的催化剂:分子机制解析与治疗干预探索
本综述系统阐述了活性氧(ROS)在前列腺癌(PCa)发生发展中的双重作用机制。作者深入剖析了ROS通过破坏抗氧化防御系统(如SOD/CAT/GPx)、激活雄激素受体(AR)信号通路、重塑肿瘤微环境(TME)、触发未折叠蛋白反应(UPR)及调控miRNA(如miR-21)等途径促进PCa进展,特别强调了肥胖/衰老等外源因素对ROS的调控作用。文章创新性提出靶向抗氧化治疗策略,为克服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提供新思路。
来源:Discover Oncology 2.8
时间:2025-04-04
镍催化卤代芳烃与 B2N4试剂的 C-N 偶联反应:开辟 N,N - 二烷基苯胺合成新路径
在过渡金属催化 C-N 键形成反应中,现有方法难以高效处理富电子卤代芳烃和碱敏感底物。研究人员开展了镍催化卤代芳烃与 B<sub>2</sub>N<sub>4</sub>试剂的 C-N 偶联反应研究,实现了无碱条件下 N,N - 二烷基苯胺衍生物的合成,该成果为相关领域提供了新策略。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4-04
解析镉和铜在草本花卉超富集植物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中的形态及解毒机制:探寻植物应对重金属的奥秘
为阐明镉(Cd)和铜(Cu)在草本花卉超富集植物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中的形态及解毒机制,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结果发现 B. pilosa 是 Cd 超富集植物而非 Cu 超富集植物,这为了解植物应对重金属机制提供依据。
来源:Plant and Soil 3.9
时间:2025-04-04
结合可见 - 近红外 - 短波红外光谱技术与机器学习预测巴西南部葡萄园土壤有效铜锌含量:探索最佳组合,提升预测精度
为解决土壤铜(Cu)和锌(Zn)含量预测中最佳机器学习与光谱处理技术组合未知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他们利用巴西南部葡萄园土壤数据,测试多种光谱预处理技术和机器学习方法,发现 “RF + SGD-1d” 组合预测效果最佳,为精准预测土壤 Cu、Zn 含量提供了依据。
来源:Journal of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3.4
时间:2025-04-04
铁氨基自由基介导环丙烯胺化开环立体选择性合成四取代和三取代烯基腈:挑战与突破
在多取代烯基腈的合成中,高立体选择性合成尤其是四取代烯基腈的合成是一大难题。研究人员开展了环丙烯与铁氨基自由基的胺化开环反应研究,成功以高立体选择性得到四取代和三取代烯基腈,为相关领域的合成提供了新方法。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4-04
NHC/CPA双催化实现III型环芳烃的立体选择性大环内酯化:构象稳定与药物设计新策略
编辑推荐:针对III型平面手性环芳烃不对称合成难题,中科院团队开发N-杂环卡宾(NHC)与手性磷酸(CPA)协同催化体系,通过1,3-二醇去对称化实现大环化反应,同时控制中心手性ansa链与平面手性两个立体元素,获得19:1 dr和99:1 er的高选择性,DFT计算揭示手性取代基通过压缩键角提升构象稳定性,为药物设计提供新思路。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4-04
调控催化剂 - 载体相互作用:开辟电化学 CO2还原新路径
为解决电化学 CO<sub>2</sub>还原(CO<sub>2</sub>R)性能提升及催化剂载体设计难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催化剂载体电负性对 CO<sub>2</sub>R 反应路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高电负性载体可提升多碳(C<sub>2+</sub>)产物选择性,构建的复合催化剂性能优异,该研究为 CO<sub>2</sub>R 系统设计提供新思路。
来源:SCIENCE ADVANCES 11.7
时间: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