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通新闻搜索为您找到3649篇有关 " CRISPR 干扰(CRISPRi) " 的文章 第1页
  • 一种解析肺鳞状细胞癌(LUSC)基因型 - 表型因果关系的人类模型及其重要意义

    为探究癌症进展和异质性,研究人员开展了以原发性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Cs)构建肺鳞状细胞癌(LUSC)体外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 SOX2 等通路协同驱动 LUSC 进展,该模型有助于解析基因型 - 表型因果关系,为 LUSC 研究提供新视角。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4-05

  • G0S2:调控眼部血管生长的关键因子与潜在治疗靶点

    为探究玻璃体在眼部血管异常生长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ROP)中的作用机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开展 G0S2(G0/G1 开关基因 2)对内皮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结果发现 G0S2 可调节正常玻璃体诱导的内皮细胞增殖,还找到潜在抑制剂地塞米松,为治疗眼部血管疾病提供新思路。

    来源:Communications Biology 5.2

    时间:2025-04-05

  • 综述:胶质母细胞瘤建模与药物筛选的临床前模型演变

    这篇综述聚焦胶质母细胞瘤(GBM),阐述了临床前模型的发展历程,从传统的体外、体内模型到新兴的类器官和芯片模型。分析了各模型的优缺点,探讨其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这些模型对研究 GBM 病理、开发新疗法意义重大,为精准医学提供方向。

    来源:Current Oncology Reports 4.7

    时间:2025-04-05

  • Retromer 促进线粒体 DNA(mtDNA)的溶酶体周转:解锁线粒体质量控制新机制

    为探究 mtDNA 复制应激下线粒体基因组的清除机制,研究人员开展了以 Retromer 在 mtDNA 周转中作用为主题的研究。结果发现 Retromer 促进线粒体衍生小泡形成并协助 mtDNA 转运至回收细胞器,在果蝇模型中也证实其可改善 mtDNA 相关缺陷,对维持线粒体功能意义重大。

    来源:SCIENCE ADVANCES 11.7

    时间:2025-04-05

  • 综述:微环境对胆管反应的调控:平衡修复与疾病进展

    这篇综述聚焦胆管反应(DR),详细阐述其在肝脏损伤修复和疾病进展中的双重作用。探讨了 DR 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以及细胞外基质、组织力学等微环境因素的影响,还介绍了相关实验模型和治疗意义,为肝脏疾病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来源:Cell Death & Disease 8.1

    时间:2025-04-05

  • 恶性胸膜间皮瘤治疗新靶点:全基因组CRISPR筛选揭示BUB1激酶的可成药性

    本研究针对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临床难题,通过全基因组CRISPR筛选技术,在三种MPM细胞系(H2052/H2452/H28)与非恶性间皮细胞(MeT-5A)中进行比较分析,发现BUB1激酶是MPM的特异性生存依赖因子。研究发现BUB1通过调控纺锤体组装检查点(SAC)功能、维持细胞周期进程和抑制细胞衰老,促进MPM恶性表型。临床样本分析显示BUB1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其小分子抑制剂BAY-1816032在体外展现出抗肿瘤活性。该研究为MPM精准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和理论依据,发表于《Cell Death and Disease》。

    来源:Cell Death & Disease 8.1

    时间:2025-04-04

  • 利用 CRISPR/Cas 介导的 DYSF 基因转录激活构建肌营养不良蛋白病体外模型及其重大意义

    为开发单基因疾病的基因治疗和基因组编辑方法,研究人员利用 CRISPR/Cas9-SAM 转录激活系统,在 HEK293T 细胞和肌营养不良蛋白病患者成纤维细胞中激活 DYSF 基因,检测到其 mRNA 和蛋白,该成果可用于评估肌营养不良蛋白病基因治疗的体外疗效。

    来源:Cell and Tissue Biology

    时间:2025-04-04

  • 综述:侵袭性噬菌体的 “两难困境”:噬菌体药代动力学及细菌防御系统的全面综述

    本文聚焦噬菌体疗法,深入探讨噬菌体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和细菌防御系统。阐述了噬菌体在生物系统中的吸收、分布、代谢、消除过程,以及细菌如限制修饰(RM)系统、CRISPR-Cas 系统等防御机制,为优化噬菌体疗法提供重要参考。

    来源:Discover Life

    时间:2025-04-04

  • 综述:基因疗法作为治疗 B 型血友病的创新方法 —— 综述

    这篇综述聚焦 B 型血友病(Hemophilia B)的基因疗法。详细阐述了 B 型血友病的发病机制、传统治疗方法的局限,介绍基因疗法从早期尝试到 AAV 疗法的发展,分析其风险及未来方向,为深入了解和研究 B 型血友病基因治疗提供参考。

    来源:Journal of Applied Genetics 2.0

    时间:2025-04-04

  • 遗传调控的 eRNA 表达:预测染色质接触频率并揭示 GWAS 位点遗传机制的新视角

    在探索基因表达调控和疾病风险机制的道路上,研究人员聚焦于外显子增强子 RNA(eRNA)。他们构建 eRNA 表达的计算机模型,发现 eRNA 的遗传调控表达可预测染色质接触频率。这一成果有助于理解疾病遗传机制,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方向。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4-04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