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角蛋白生物资源:其产生、微生物降解及生物技术应用中的价值提升
这篇综述聚焦角蛋白生物资源,深入探讨其在羽毛、毛发等中的存在形式。详细阐述微生物降解角蛋白的复杂过程,涉及蛋白水解酶和无机因素,还介绍角蛋白水解产物和角蛋白酶在多领域的应用,为相关研究提供丰富参考。
来源: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4
时间:2025-03-30
基于工程菌靶向递送 AuNPs 及特异性缓解缺氧的双通路肿瘤放射增敏策略:癌症治疗新突破
为解决放疗中高剂量辐射对健康组织的毒性和肿瘤缺氧介导的放射抵抗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基于工程菌(PCM)和金纳米颗粒(AuNPs)构建集成纳米系统(PCM@AuNPs)用于放射增敏的研究。结果显示该系统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为增强癌症放疗效果提供了新策略。
来源: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10.6
时间:2025-03-30
STAT3激动剂负载的抗氧化多酚纳米颗粒通过调控心肌细胞铁死亡改善年龄相关性心力衰竭的机制研究
本研究针对传统心衰治疗效果不佳的临床难题,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团队创新性地开发了负载STAT3激动剂Colivelin的多酚纳米颗粒(PN@Col)。通过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和AUCell分析发现STAT3是调控心肌细胞铁死亡的关键靶点,体外实验证实PN@Col可显著降低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水平,提高GSH/GSSG比值,动物实验显示其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室质量指数(LVMI)。该研究为心衰治疗提供了新型纳米递药策略,发表于《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来源: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10.6
时间:2025-03-30
自组装纳米颗粒搭载自体血小板递送siRNA治疗急性肾损伤的创新策略
编辑推荐:急性肾损伤(AKI)缺乏靶向治疗手段,南京医科大学等团队开发了基于自体血浆蛋白自组装纳米颗粒和血小板递送的p53 siRNA疗法。该研究通过血浆阳离子蛋白介导siRNA纳米颗粒形成,利用血小板天然归巢特性将siRNA精准递送至损伤肾脏,通过细胞外囊泡(EVs)释放实现p53基因沉默,显著改善小鼠AKI模型肾功能指标(BUN/sCr降低50%以上),为临床转化提供新型核酸药物递送平台。
来源: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10.6
时间:2025-03-30
可扩展离子浓度极化透析器:为腹膜透析液再生带来新希望
为解决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透析治疗便携性难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可扩展离子浓度极化(ICP)透析器用于腹膜透析液再生的研究。结果显示该透析器能有效清除毒素,提升透析液再生效率。这为改善 ESRD 患者生活质量带来新突破。
来源: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10.6
时间:2025-03-30
综述:应对感染性骨缺损的挑战:双功能生物材料的最新进展
这篇综述聚焦感染性骨缺损难题,探讨其病理过程,分析双功能生物材料(兼具抗菌与成骨特性)在治疗中的应用。涵盖多种材料类型,如纳米材料、金属有机框架等,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极具科研与临床参考价值。
来源: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10.6
时间:2025-03-30
综述:生物质衍生木糖生物法制备糖醇的研究进展
本文系统综述了利用生物质衍生木糖(xylose)生产糖醇(sugar alcohols)的最新进展,重点探讨了酶催化(enzyme catalysis)和微生物发酵(microbial fermentation)两大技术路径。作者强调通过基因工程改造菌株和优化酶反应体系可提升产物选择性,降低副产物生成,为可持续低碳经济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来源: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4
时间:2025-03-30
优化电穿孔技术助力高效评估糙皮侧耳(Dichomitus squalens)遗传元件的研究意义重大
为解决糙皮侧耳(D. squalens)遗传操作方法复杂耗时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电穿孔转化系统的研究。通过优化参数,获得每 μg DNA 有 77±11 个转化子的结果。该研究拓展了遗传工程工具,为生物技术应用奠基。
来源: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4
时间:2025-03-30
解析 ATP 柠檬酸裂解酶(ACL)、磷酸酮醇酶(PK)和苹果酸酶(cMAE)在油脂酵母 Rhodotorula toruloides 脂质合成中的关键作用
为明确磷酸酮醇酶(PK)、ATP 柠檬酸裂解酶(ACL)和胞质苹果酸酶(cMAE)在 Rhodotorula toruloides 脂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研究人员运用 CRISPR/Cas9 技术敲除相关基因并在不同碳源下培养。结果表明 ACL 对脂质合成和细胞生长至关重要,PK 和 cMAE 作用不显著。该研究为 Rhodotorula toruloides 代谢工程提供依据。
来源: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3.9
时间:2025-03-30
综述:香兰素合成进展:聚焦微生物合成途径及展望
香兰素(Vanillin)作为 “香料皇后”,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本文综述了香兰素的三种主要合成方法:天然提取、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着重介绍微生物合成香兰素的进展、应用及优势,探讨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建议,为香兰素生物合成技术提供参考。
来源: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4
时间:2025-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