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及鱼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潜在演变的前瞻性筛查方法:分子与黄曲霉荧光检测法 —— 为水产养殖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为解决黄曲霉毒素经鱼肉和饲料污染传递给消费者的问题,来自埃及伊斯梅利亚省的研究人员开展了对尼罗罗非鱼(<em>Oreochromis niloticus</em>)、鲻鱼(<em>Mugil cephalus</em>)及鱼饲料真菌污染和黄曲霉产毒潜力的研究。结果发现饲料是鱼体真菌和黄曲霉毒素污染主因,该研究对保障食品安全意义重大。
来源:Current Microbiology 2.3
时间:2025-04-02
一种用于抗真菌药物发现的新型泛真菌筛选平台:原理验证研究 —— 为攻克真菌疾病带来新曙光
本文建立了一种新型泛真菌筛选平台用于抗真菌药物发现(原理验证研究)。通过优化培养基(fRPMI)等条件,对多种真菌病原体进行筛选。该平台简单、可适应且适合高通量筛选,有望加速抗真菌药物研发进程。
来源: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4.1
时间:2025-04-02
工程改造布拉氏酵母以增强其表面展示能力:构建更优的益生菌载体平台
为解决布拉氏酵母(Sb)表面展示效率未被充分优化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优化 Sb 展示系统的研究。通过改造展示盒组件和宿主菌株,构建出 LIP02 菌株,其展示能力显著提升,且展示的 β - 葡萄糖苷酶功能得以保留,为治疗蛋白表达提供了更稳定高效的平台。
来源:Microbial Cell Factories 4.3
时间:2025-04-02
综述:微生物色素在制药行业的应用:现状与机遇
本文聚焦微生物色素在制药行业的应用。微生物色素(Microbial pigments)由微生物合成,具备抗菌、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文章探讨了产色素微生物种类、技术应用、临床案例等。微生物色素在药物研发及生物医学领域潜力巨大,值得关注。
来源:Archives of Microbiology 2.3
时间:2025-04-02
Terramide A:靶向鲍曼不动杆菌的新型铁载体,揭示细菌铁剥夺机制的关键意义
为解决鲍曼不动杆菌(<i>Acetobacter baumannii</i>)因适应性强带来的临床挑战,研究人员开展了对 Terramide A 抗菌功效及分子机制的研究。结果显示,Terramide A 对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i>P. aeruginosa</i>)有抑制作用,体内实验证实其促进伤口愈合,为抗菌策略提供新方向。
来源:The Journal of Antibiotics 2.1
时间:2025-04-01
综述:微生物生产多功能生物分子 —— 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重要应用的全面综述
这篇综述聚焦生物表面活性剂(BS),详细阐述了微生物生产 BS 的过程,分析其独特性质,如低毒、高效、可生物降解等。还介绍了在环境修复、制药、农业和化妆品等多领域的应用,强调其在推动绿色技术和应对环境挑战方面的潜力。
来源:Biodegradation 3.1
时间:2025-04-01
乙酰化1,4-萘醌硫代糖苷的抗真菌活性研究:结构优化与靶向抑制新策略
编辑推荐:针对耐药真菌感染难题,研究人员系统评估了7种乙酰化1,4-萘醌硫代糖苷对白念珠菌(C. albicans)和黑曲霉(A. niger)的抑制效果。发现2-(四-O-乙酰基-D-吡喃葡萄糖硫代)-3-甲氧基-1,4-萘醌在2 mg/mL浓度时抗A. niger活性达硝基糠肟的62.5%,揭示糖残基结构与醌核取代基对抗真菌活性的关键调控作用,为新型抗真菌药物设计提供分子基础。
来源: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Journal 0.8
时间:2025-03-30
Sporogen-AO1:一种抑制真核生物翻译延伸的潜在 “钥匙”,解锁细胞奥秘
在筛选 22400 种化合物时,研究人员发现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的促孢子形成物质 Sporogen-AO1 是非特异性翻译抑制剂。研究表明,Sporogen-AO1 靶向核糖体和翻译延伸因子构成的翻译延伸阶段,其 IC<sub>50</sub>为 7.44±1.63 μM ,可作为相对温和的真核翻译延伸抑制剂,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方向。
来源:The Journal of Antibiotics 2.1
时间:2025-03-27
综述:香芹酮的药理活性:近期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展望
香芹酮(Carvone)具多种药理活性,如抗菌、抗炎等,有望用于多种疾病治疗,但仍需深入研究。
来源:Current Pharmacology Reports
时间:2025-03-26
新冠患者口腔微生物组的深度解析:差异、机制与潜在应用
为探究 COVID-19 对口腔微生物组的影响,研究人员对比分析患者和健康者口腔微生物组,发现显著差异,为诊疗提供方向。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