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通新闻搜索为您找到40000篇有关 " " 的文章 第1页
  • 线粒体-内质网膜相关基因KLRC1与SOCS2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保护机制研究

    本期推荐:动脉粥样硬化(AS)的分子机制亟待突破!研究人员通过转录组学结合孟德尔随机化分析,首次锁定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AM)基因KLRC1和SOCS2的关键保护作用。研究发现两者在AS组表达显著降低,且与CD8<sup>+</sup>T细胞活化呈正相关,与嗜酸性粒细胞/调节性T细胞分别呈负相关。SOCS2的发现为AS早期诊断提供了新靶点,理论价值突出。

    来源:Mammalian Genome 2.7

    时间:2025-03-29

  • LRRK2p.N1437D点突变纯合子小鼠:帕金森病研究的新希望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亮氨酸重复激酶 2(LRRK2)突变是其重要病因。为探究 LRRK2<sup>p.N1437D</sup>突变影响,研究人员构建该突变小鼠模型。结果显示,纯合突变小鼠出现运动障碍、多巴胺系统受损等 PD 相关症状。该研究为 PD 研究提供了新模型。

    来源:npj Parkinson's Disease 6.7

    时间:2025-03-29

  • 揭秘 APC15在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与奥秘

    为探究 APC<sub>15</sub>在减数分裂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开展了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中 APC<sub>15</sub>的表达、定位及功能研究。结果发现,APC<sub>15</sub>参与调控纺锤体组装检查点(SAC)和中期到后期的转换,有助于理解其在减数分裂调控中的意义。

    来源:Journal of Molecular Histology 2.9

    时间:2025-03-29

  • 新型衣壳修饰的 HDAd 载体介导人源化小鼠体内造血干细胞转导:开启基因治疗新征程

    本文构建了人源化小鼠模型,通过不同动员方案结合新型衣壳修饰的辅助依赖型腺病毒(HDAd)载体进行体内造血干细胞(HSC)转导研究。发现 HDAd6/3 等载体能高效转导 HSC,为血红蛋白病和 HIV 等疾病的基因治疗临床转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来源:Molecular Therapy Methods & Clinical Development 4.6

    时间:2025-03-29

  • 常压高氧暴露改善1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毛细血管稀疏化与线粒体活性的机制研究

    编辑推荐:糖尿病(DM)引发的骨骼肌毛细血管稀疏化(C/F ratio降低)和线粒体功能障碍(SDH活性下降)是代谢恶化的关键因素。日本研究人员通过40%和50%常压高氧干预1型糖尿病(T1DM)模型大鼠4周,发现高氧暴露显著提升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的毛细血管密度,增强氧化型肌纤维的线粒体活性,并证实毛细血管密度与SDH活性呈正相关,为糖尿病代谢改善提供了非药物干预新策略。

    来源:Discover Medicine

    时间:2025-03-29

  • ERK通路再激活:破解炭疽毒素致死机制的小鼠生存新策略

    来自国际团队的研究人员针对炭疽致死毒素(LT)引发的宿主细胞MEKs蛋白水解失活问题,通过构建抗蛋白酶解的MEK2(P<sub>10</sub>V/A<sub>11</sub>D)、MEK3(I<sub>27</sub>D)和MEK6(I<sub>15</sub>D)突变体,成功维持ERK/p38通路活性,显著提升细胞和小鼠对炭疽毒素及病原体的抵抗能力,为靶向宿主通路的抗毒素治疗提供新思路。

    来源:Nature Microbiology 20.5

    时间:2025-03-29

  • 揭示 WWC1 突变驱动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分子与突触机制:小鼠模型的重要发现

    为探究抽动秽语综合征(TS)的发病机制,研究人员以 WWC1 基因的 W88C 突变作为切入点展开研究。研究发现,W88C 突变小鼠出现类似 TS 的行为缺陷,该突变通过多种机制影响神经发育。这为 TS 研究提供了动物模型,有助于理解其发病机制及开发靶向治疗策略。

    来源:SCIENCE ADVANCES 11.7

    时间:2025-03-29

  • FGF23 中和抗体:为镰状细胞病小鼠带来骨健康与血液指标改善新希望

    为解决镰状细胞病(SCD)患者骨健康受损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 FGF23 中和抗体(FGF23Ab)对 SCD 小鼠骨丢失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 FGF23Ab 可部分改善 SCD 小鼠骨形成参数并提高血细胞比容,为 SCD 骨病治疗提供新方向。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9

  • 探秘赛尔斯 3(CELSR3)基因突变小鼠抽动行为根源:纹状体 D3多巴胺受体的关键作用

    为深入探究 CELSR3 基因缺陷与图雷特综合征(TS)相关表型之间的生物学机制,研究人员开展了对 CELSR3 基因突变小鼠神经行为和分子特征的研究。结果发现 D<sub>3</sub>受体分布改变影响小鼠抽动行为。这为理解 TS 发病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来源:Molecular Psychiatry 9.6

    时间:2025-03-29

  • 甲基苯丙胺戒断后大鼠脑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的性别特异性mRNA表达变化及其治疗意义

    来自国际团队的研究人员通过甲基苯丙胺(METH)自我给药(SA)模型,探究了长期戒断后不同性别大鼠脑区HDACs的mRNA表达差异。研究发现:雄性大鼠基线期海马(HIP)中Hdac4和前额叶皮层(PFC)中Hdac10表达更高,而雌性在PFC中Hdac1/2/5-8及Sirt1/2表达占优;METH暴露后,雌性PFC中多数HDACs表达下调,雄性则出现PFC中Hdac1/2/6和Sirt1/2上调但HIP中Hdac4/Sirt4/5下调的复杂模式。该研究为开发性别特异性的表观遗传疗法提供了新靶点。

    来源:Molecular Neurobiology 4.6

    时间:2025-03-29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