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通新闻搜索为您找到7篇有关 " 黏附机制 " 的文章 第1页
  • 揭秘牙周炎 “幕后推手”:EF-Tu 与 simeprevir 的奇妙发现

    为探究牙周炎发病机制,武大研究人员研究链球菌 EF-Tu,发现 simeprevir 可防治牙周炎。

    来源: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 7.8

    时间:2025-03-22

  • 肠聚黏附性大肠杆菌(EAEC)的黏附机制研究:AafA蛋白的关键作用

    本研究深入剖析了肠聚黏附性大肠杆菌(EAEC)的黏附机制,揭示了AafA蛋白的结构特征如何决定其与黏蛋白、唾液酸及人肠细胞的结合,为理解EAEC致病性提供了关键线索。

    来源:Infection and Immunity 3.1

    时间:2025-03-21

  • UPEC细菌形态特征对尿路感染诊断及分子流行病学的影响

    本研究揭示了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 coli)在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s,UTIs)中的形态特征对其诊断及分子流行病学的影响,强调了检测细菌形态特征的重要性(MP UPEC)

    来源:Microbiology Spectrum 3.7

    时间:2025-03-21

  • 细胞通过微管依赖的机械转导在液膜上粘附和扩散

    在细胞粘附过程中,整合素通常被认为需要固定化配体来扩散。在这里,作者证明细胞可以通过与高亲和力的入侵蛋白配体相互作用在流体底物上扩散并形成成熟的整合素粘附。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2-01

  • 又发现一个人类细胞周期基本机制

    新的研究发现了一种协调人体内细胞分裂和粘附过程的基本机制。这一发现有助于深入了解细胞粘附信号在癌症进展和转移中的作用。

    来源:University of Kent

    时间:2021-07-29

  • 清华大学医学院两位教授联合发表兄弟篇论文:免疫抑制新机制

    清华大学医学院的石彦、祁海研究组在1月12日的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杂志上接连发表两篇文章,通过体内外实验揭示了调节性T细胞在单细胞水平行使免疫抑制功能的一个新机制,这两项研究首次在体内外追踪单个细胞的行为,为Treg细胞如何抑制DC功能来实现免疫调节功能给出了一个有趣的解释。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1-17

  • 本期《自然》《科学》精选

    1月29日《自然》太阳系外行星 HD 80606b上的天气状况 人们已经知道很多“热木星”类的太阳系外行星。它们的性质各不相同,但几乎所有都被认为是旋转同步的,这样同一半球便会始终面向其母星。HD 80606b打破了这一常规。它是一颗轨道极其异常的热木星,不是旋转同步的。这使它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观测目标:该行星在近星点(距其主星最近的点)时温度上升近1000倍。利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在近星点所作观测,让我们首次有机会看到一颗太阳系外行星上随时间变化的“天气”状况。其8mm(近红外)亮度温度在6小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2-02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