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动物实验模型:肋骨骨折伴骨位移的病理生理研究新突破
编辑推荐:针对现有肋骨骨折动物模型与临床实际脱节的问题,台湾长庚纪念医院创伤团队创新性开发出兔肋骨位移骨折模型。通过精细骨钻技术(0.8mm钻头)结合钝性分离,成功构建保留胸膜完整性的位移骨折(2-3mm),经CT证实模型有效性(术后14/60/90天随访)。该模型填补了真实世界骨折形态研究的空白,为胸外伤生物力学和手术材料研发提供新平台。
来源:BMC Surgery 1.6
时间:2025-03-29
硅酸三钙基根管内封药对根尖周病变骨吸收及炎症介质影响的研究:探索根尖周炎治疗新方向
为探究硅酸三钙(Bio C Temp)和氢氧化钙(Calcicur)基根管内封药对无症状根尖周病变中核因子 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等炎症介质释放的影响,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两种封药均有效降低炎症介质水平,氢氧化钙组降低幅度更大,该研究为根尖周炎治疗提供参考。
来源:Odontology 1.9
时间:2025-03-29
综述:牙源性基质与脱蛋白牛骨矿物质颗粒促进骨愈合的比较
本文是关于牙源性基质(ATDM)与脱蛋白牛骨矿物质(DBBM)颗粒促进骨愈合的综述。通过检索文献,对比两者在成骨细胞行为、新骨形成等方面的差异,发现 ATDM 和 DBBM 在骨愈合上效果相当,为骨修复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来源:Current Oral Health Reports
时间:2025-03-29
骨痂类器官研究:揭示骨修复机制差异及性别影响,助力个性化骨植入物研发
为解决组织工程化先进治疗药物临床转化缺乏患者相关及过程中生物学质量控制,以及对供体变异性和生物性别影响骨修复机制认识不足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骨形成与非骨形成类器官对比研究,发现供体差异和生物性别影响骨修复路径,分泌蛋白质组或为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推动骨组织工程发展。
来源:Bone Research 14.3
时间:2025-03-27
“废物”变良药:RIA自体骨移植液的细胞特性、分泌谱与促骨修复功能解析
编辑推荐:针对大段骨缺损修复中自体骨移植(RIA)液体组分未被充分利用的现状,S. Hausner团队通过流式细胞术、抗体芯片等技术,首次系统揭示了RIA液体富含CD45<sup>+</sup>造血细胞、CD271<sup>+</sup>间充质干细胞及促血管生成因子,证实其具有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促进内皮管形成及调节T细胞亚群等独特功能,为优化骨移植策略提供了全新视角。该突破性研究发表于《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来源: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3.0
时间:2025-03-27
不同骨移植物水化时间对大鼠颅骨骨缺损成骨率的影响:组织学研究 —— 为骨修复临床实践提供关键指引
为探究不同骨移植物水化时间对骨再生的影响,研究人员以 40 只大鼠颅骨 5mm 临界尺寸缺损为模型,开展组织学研究。结果显示,水化方法及时长影响成骨,尤其是同种异体移植物,建议使用前至少水化 10min。该研究为骨移植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来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lant Dentistry 3.1
时间:2025-03-27
综述: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在膝骨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这篇综述聚焦膝骨关节炎(KOA),深入探讨了 MAPK 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通过分析相关活性因子、酶等,阐述其对关节软骨细胞功能和炎症反应的调节机制,为 KOA 治疗提供潜在靶点和新思路。
来源:European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 Traumatology 1.4
时间:2025-03-27
骨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外泌体:开启骨折不愈合治疗新征程
为探究 BMSC 外泌体对骨折不愈合的作用,杭州富阳中医骨伤医院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发现其可改善骨折愈合,为治疗提供新方向。
来源: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2.8
时间:2025-03-26
3D 打印形状记忆压电支架:原位自供电修复骨缺损的创新之选
为解决骨修复中体内原位电刺激难题,研究人员开发 3D 打印 SMPU 和 PVDF 复合支架,证实其可调节免疫、促进成骨,有望用于骨组织工程。
来源: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10.6
时间:2025-03-25
单原子 Zr 掺杂异质结:超声响应下抗菌与成骨双功能涂层的创新突破
为解决植入物细菌感染治疗难题,研究人员开展 SrTiZrO<sub>3</sub>/Hap 涂层研究,其抗菌率高且促进骨修复,意义重大。
来源: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10.6
时间:2025-03-25